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出了“探究性学习”,它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发展状态下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未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段话表明,传授式的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现代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揭示过程,它需要通过活动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与证明成为新课
堂的主流。

新课堂更注重“授人以渔”,重视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探究”的引导,就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的有效载体。

而引导的主要手段,便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解决问题。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习题中有一个例5:量一量右边三角形的边和角,是
不是较大边对着的角也大,较小边对着的角也小?我将它改编成一道判断题:三角形较大的边对着的角也大,较小的边对着的角也小。

()
题目出示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不能确定正确与否。

这时孩子们已经走进以他们自己为主角的问题情境。

我便及时顺势作引导: 师:同学们不能确定本题对不对,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人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交流:
生1:画个三角形,量出边的长度与三个角的大小。

生2:三角尺就是一个三角形,看看三角尺的边和角就知道了。

师:大家出的点子都很好,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这句话到底说得对不对。

学生们纷纷动手操作,进行检验。

按原书中的问题去解决问题,答案十分明白,无创造性可言,我将此题改成用判断题的形式出现,旨在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能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现实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在现实的体验中探究学习
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指出:学生的学习应适应和
改造“未来情景”而学习,认为教育应该关心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并据此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发展成为善于适应未情景,但又不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本人以为,“科学预期”要建立在个体对现实的体会上。

(一)关于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方面的预期效果。

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目标阐述: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数据统计的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参照新课标的要求,本课教学我作了如下主要几个步骤的设计:
1、观察早晨6:30至傍晚4:30经过本校校门口的车辆,请学生进行统计。

2、整理数据:
车辆种类合计三轮卡车摩托车大卡车小轿车
辆数
3、数据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的回答,自然涉及到“尾气、污染、健康”方面。

)现在你为保护环境可以做些什么?
4、想象实践:你长大后,当了未来河池市主管环境的市长,怎样对环境污染问题作出整改?
作者如上的设计旨在:统计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并对此作出分析,
然后模拟未来情景研究对策,既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又
可受到思想(环保)教育,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预期效果。

例如《新课程标准》有关“空间与图形”一部分内容中指出: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接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使
学习朝着“由苦役变成乐事”的方向发展。

本人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请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然后屏幕演示大桥、相架、晾衣的三角架、电视塔、自行车、桌子等。

2、猜想:你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要造成三角形吗?
3、证实:取出制作的三角形,拉一拉,压一压。

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说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或现象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5、考考你:教室里的桌脚、椅脚摇晃了,怎么办?
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前,指出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并非都具有稳定性。

通过猜想、操作之后,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再回过头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例通过现实生活中情景的展示与体会,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中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感到学习数学真有意思。

如此不仅完成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又达到了情感态度方面的预期效果。

三、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在主动的氛围中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联系紧密的知识结构、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诸多数学家的发明和创造,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它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问题由教师预设,学生回答。

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导致学习活动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显然已不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