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突发事件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运会突发事件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首先剖析了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种类及特点,给出了全运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策略。

为使预案发挥作用,实现对全运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协调处理,构建了包括安全监测层、物资储备层、应急指挥中心、紧急救援层、后勤保障层的五级联动应急协调机制,并提出了应急协调机制的保障措施。

标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将在辽宁举行,沈阳为主办城市。

全运会的圆满、顺利的举办,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安保问题。

全运会场馆聚集了众多的运动员和观众,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将无法估量。

因此有必要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及特点,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事件发生前有预案、有良好的监控预警,事件发生时有协调联动的部署、快速响应的救援,事件发生后的妥善处理。

1 突发事件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分析
1.1 突发事件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突发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Public Emergency)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突发事件在美国又被称为紧急事件,美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为:由美国总统宣布的、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联邦政府介人,提供补充性援助,以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及财产或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威胁的重大事件。

在中国,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2 突发事件的的种类
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全运会突发事件的种类可以划分为:(1)自然灾害。

沈阳可能出现恶劣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冰雹、地震。

辽宁是个多地震的省份,但沈阳处在弱震区,已经200多年无中强震,沈阳发生地震几率很小。

辽宁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研究员焦明若在2008年5月14日接受华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地区的地震活跃期即将结束。

虽然辽宁是多震省份,但受太平洋地震板块影响小,因为该板块运动速度慢,积累能量的周期十分长,所以轻易不会发生地震”。

(2)事故灾难。

技术故障,IT系统崩溃,断电,建筑物坍塌、火灾等。

(3)公共卫生事件。

禽流感、SARS、手足口病、甲肝、霍乱、大肠杆菌等传染性疾病。

(4)社会安全事件。

恐怖袭击、政治事件(游行、示威、聚众抗议等)、骚乱、交通事故、暴力犯罪、生化或放射性武器袭击等。

1.3 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全运会期间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影响全运会顺利召开,扰乱全运会赛事日程,或对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活动参与者造成伤害的破坏性活动。

全运会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随机性。

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爆发的时间、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经常出乎人们的意料。

(2)多样性。

事件的种类大体上分为四类,事件的原因、性质、后果多种多样,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点。

(3)危害性。

事件一旦发生,若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和处理,将会造成重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赛事秩序遭到破坏等,后果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4)影响面广。

大型体育赛事是公众和媒体的聚焦,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迅速。

若处理不当,必将会对举办城市带来负面影响。

2 应急预案的编制
科学完备的应急预案,对于全运会的安保工作至关重要。

现对全运会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以下策略:
(1)收集信息,周密编制。

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广泛收集信息及资料,参考国内外经验为制定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全运会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分门别类,划分等级,编制周密的应急预案。

(2)借鉴经验,合理部署。

借鉴国内外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时的安保经验,灵活运用。

针对各部门、各场馆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比赛项目科学部署。

(3)结合实际,反复演练。

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学习相关预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演练,确保预案在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4)评估修订,宣传教育。

演练结束后要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周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依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评估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各类预案中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预案编制与管理,从规范角度对应急管理相关事务形成制度性的设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相关部门迅捷有序地根据事前的制度安排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相互交织却有机协同,从而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3 五级联动应急协调机制的构建
需要指出的是,应急预案不是万能的,应急管理也不能以不变的预案应对万变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预案作用的发挥,需要的是快速反应、协调联动的能力。

为此结合全运会的实际,构建五级联动的应急协调机制。

五层级分别为:安全监测层、物资储备层、应急指挥中心、紧急救援层和后勤保障层,其具体运作方式如图1所示。

3.1 安全监测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运会安全监测系统。

对电源系统、比赛设施、报警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通讯网络的通畅,检测收集异常迹象,并及时将信息报送应急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预报和有效的预防。

并设立备用的通讯和警报系统。

3.2 物资储备层
建立全运会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对应急食品、药品,消防设施等应急物资进行储备、保养和维护,要求记录完整、标示明确、便于寻找和利用。

此外还应包括应急财政支持储备。

对储备系统的维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危机一旦发生,能够配合后勤储备层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配送。

3.3 应急指挥中心
建立全运会应急指挥中心,各部门都必须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行动。

在应急指挥中心设立信息采集系统的终端,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图像监控等了解场馆内的即时状况,随时了解人员和设施的位置,各种机器的负荷信息等危机状况信息。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急指挥人员能够在掌握充足信息的情况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出资源流向指令,实施指挥决策。

并根据救援进展情况及救援需要,对救援不断进行动态调节。

3.4 紧急救援层
建立全运会紧急救援队。

紧急救援对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专业救援队伍、急救医疗服务者、救援志愿者。

紧急救援职能层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所,直接进行现场灾情控制、被困人员搜救和紧急医疗救护等全部现场救援行动。

3.5 后勤保障层
后勤保障层主要是辅助紧急救援层工作。

负责交通管制、紧急疏通交通,紧急配送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应急物资;配合应急指挥中心对危机进行评估,确定救援力度;深入调查危机事件原因、损失程度以及社会影响等,并形成基本的
调查报告。

4 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全运会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快速高效的救援,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救援培训和演练。

设立全运会应急救援培训基地,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水平。

对各层级的应急指挥人员、技术人员、监测人员、救援队员、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救援人员的实战效率,增强各个层级的协同作战水平。

(2)建立责任落实制度。

建立全运会责任落实制度。

明确责任,赏罚严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全运会期间的安全目标、工作责任、考核奖惩等具体措施和要求,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保障全运会的安全稳定。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应对突发事件不仅是对政府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全市整体能力的综合考验。

没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仅靠政府的力量,主体过于单一。

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全运会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来。

一是招标企业加入应急物资供给,二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

动员社会力量,万众一心,形成合力。

(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公众的应急知识教育。

通过新闻媒体、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知识讲座、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群众的恐慌,提升市民的应急素质,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5)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应急救援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应急管理体系必须有可靠的监控系统,保证异常信息的及时检测;必须有可靠的通讯系统,保证救援的整个过程信息通畅,准确传达事故信息;还需建立应急决策支持平台,辅助决策。

5 结语
突发事件虽是小概率事件,但不容忽视。

为了使全运会能够圆满、顺利地举办,本文提出了包括安全监测层、物资储备层、应急指挥中心、紧急救援层、后勤保障层的五级联动应急协调机制,以期对全运会的安保工作和应急管理提供有
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池宏,祁明亮,计雷.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5,(4):42-51.
[2]Robert T.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as amended by Public Law,October 30,2000:106-90.
[3]陈婵婵.东北将结束地震活跃期沈阳人请放心[N].华商晨报,2008-5-14.
[4]梁辛酉,李文江,林本江.全运会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策略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10):133-135.
[5]王海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31-36.
[6]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6,(3):241-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