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思想(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近代教育思潮
• 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改造旧学(中 学)、确立新学(西学)的过程。 • 表现在教育思想上,首先是为了救亡图存而在 知识层次上提出向西方学习(如龚自珍、魏源); • 接着是兴办洋务教育,在物质文化层次上引进 西学(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然后是维新人士主张在政治体制层次和思想观 念层次上引进西学,实行变革(如康有为、梁启 超、严复)。
• 在教育内容方面,他们反对以儒学为主要内 容。龚自珍认为“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 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己亥杂诗》) 主张学习西洋奇器以利中国。 • 魏源则具体指出,师夷长技包括军事及民用 两方面。军事上,“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 卷二)民用技术“凡有益民用者”皆应学习, 并倡导兴办民营工业。
• 其为用的“西学”包括西政和西艺两方面。 “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 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 光、化、电,西艺也。”(《劝学篇下· 设学》) • 他认为中学是主,西学是从,只能在通中学 的基础上学西学。“今欲强中国,存中学, 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底, 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 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劝学篇上· 循序》)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 梁启超(1873一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 新会人。 1891 年至 1894 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 州万木草堂。他是近代与康有为齐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著有《饮冰室文集》、《戊戌 政变记》、《清代学术概论》等。 • 梁启超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开民智, 育人才。他说:“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 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 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上陈宝 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东西洋各国 立学之法”。赞同小、中、大学三段式学制, 并对外国学校“所读有定书,所习有定事, 所知有定理,日课有定程,学成有定期”等 具体管理制度表示赞赏。 • 张之洞重视师范教育,认为“师范学堂为教 师造端之地,关系至重”(《全集》卷57)。 “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 校何以兴盛?”(《札学务处改修两湖师范学 堂》)
• 康有为主张女子教育。他说“夫以男女 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压制女子使不 得仕宦,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 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立, 不得自由。”“不平至此,耗矣哀哉!” • 因而主张“宜先设女学,章程皆与男子 学校同。”(《大同书》)
• 康有为还主张派游学,译西书。他认为 日、俄强盛的原因就在于“遣宗室大臣, 游历各国,又遣英俊子弟诣彼读 书”(《上清帝第二书》),并“归来执 政”(《日本政变记》)。要求光绪皇帝 亟派游学以“学欧美之政治工艺文学知 识,大译其书以善其治”。(《请广译日 本书派留学折》)
一、龚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
• 龚自珍(1792一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著 有《龚自珍全集》。魏源 (1794 一 1857) ,湖南 邵阳人,著有《魏源集》、《海国图志》等。 • 他们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改革封建教育。认为 当时的中国已是衰世,如“日之将夕,悲风骤 至,人思灯烛,惨惨日光,吸引暮气,与梦为 邻。”(龚集第88页) 当时的学者“毕生治经, 无一言可验诸治者。”(魏集第23页)因而主张 “与其赠来者以励改革,孰若自改革。”(龚集 第6页)
• 康有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变科举,兴学 校。 • 他把变科举比作治病时“吐下而去其宿疴”, 把兴学校比作“急补养以培其中气”。 1898 年他上书光绪皇帝,谓 “今变法之道万千, 而莫急于得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 科举。”(《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 折》) • 要求“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 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要求在小学 阶段普及义务教育,“不入学者,罚其父 母”。 (《请开学校折》)
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 南海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著 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 同书》等。 • 康有为视教育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有力 手段,强调教育改造社会的作用。他认为才 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西方 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 说”(《上清帝第二书》)。“日本之骤强,由 兴学之极盛”(《日本政变记》卷五)。
二、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 张之洞(1837一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 (今河北)南皮人,后期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 任两广、两湖、两江总督,创办了一批著名 的书院和洋务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 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劝学篇》及有关变 科举、兴学校等方面的奏章中。 • 张之洞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的思想。他说:“图救时者言新学,虑 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
•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 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 心。”(《劝学篇序》)因而主张以“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劝学篇下· 会通》)。 • 在为体的中学中,他首重“明纲”。“知君 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因为“民 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 行,大乱因起”(《劝学篇上· 正权》)。
• 在人才教育方面,龚自珍认为:首先应 使之具有崇高的品德。“士皆知耻,则 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 耻。”而统治者却“去人之廉,以快号 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以至 “官益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 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因而主张 “以教之耻为先。”(龚集第31页)
• 其次是掌握经世致用之学。“古人文学,同 驱并进,于一物一名之中,能言其大本大原, 而究其所终极;综百民之所谭,而知其义例, 遍入其门径,我从而管钥之,百物为我隶 用。”(龚集第336页)魏源批评当时教育培养 的人“上不足以致国用,外不足以靖疆圉, 下不足以苏民困。”(魏源集第7页) • 主张以实用知识试士子,如“武试增水师一 科,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 水雷、奇器者,为科甲出身。”(《海国图 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