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全校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结合我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教育现代化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的,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因此我校十分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现对照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学校简介
我校创建于1969年,现有教职工1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74人,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学校针对地处农村的特点,努力寻求一条办学特色路子。以“文明、团结、进取”为校风;“立志树人”为校训;“创新、奉献”为教风;“刻苦、勤学、好学、多思、多问”为学风。2004年至2018年多次荣获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及教学“二等奖”。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信息化的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主管教育教学的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事务处主管电教工作的主任、电教员及各学科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经过几年的探索。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信息技术使用创新的激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3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方面学校已经建成学生电脑室1间,电子白板教室6间,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配备电脑24台,其中学生用机12台,生机比达到5:1。建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软件开发设备,可以实现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2、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目前准备在建学校网页,
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目前学校建有教师微信群,方便教学生活的交流。外网于2017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实现了5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信息化的时代需要老师具有信息的理解力,信息的选择力,信息的批判力,信息的收集力,信息的处理力,信息的生成力和信息的传递力。为此,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课件制作;(3)数码设备的操作技术;(4)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网上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18年6月,在职13名教师已有9名教师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合格率为100%。100%的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学校有电脑24台(含手提电脑2台),其中学生电脑12台,价值60000元;电子白板6套,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价值120000元;复印打印一体机1台,价值3700元;共计近200000元,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三、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情况
1、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每周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达到规定要求。
2、我校按标准每班教室配有一套“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50%,下一步将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等处布设信息接入点,从而实现互联互通。
4、学校下一步要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要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5、我校目前在建的学校网站,设计合理,功能完善,为教师研修和学习探究提供了平台。
6、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情况
(一)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开发校本资源,进行了许多课题研究。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通过活动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五、取得的经验
(一)抓应用,确立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1、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目前我校对学校网站主页的美观和功能性方面进行了完善,主要有学校概况、行政管理、通知公告、教育教研、教育动态、教师风采、优秀学子等栏目。
2、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在用好学校购买注册提供的资源库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通过网络建立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
2017年起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微信工作群和各班学生家长微信群,通过工作群建立全校老师各种通知和信息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