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越来越为人所提及,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越来越受重视。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要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核心素养必须是核心、关键的素养,并不等同于全面素养;核心素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个体发展的需要,更必须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反映社会发展需要;核心素养是跨学科和综合性的高级素养,并非低级素养。
具体到语文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修养,审美鉴赏与创造。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培养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思辨思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好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能力。
二、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理念
高中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必须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语文老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内涵及价值,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才能承担起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任。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和能力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语文知识的学科素养。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灌输,弱化了把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过程。要改变这种“填鸭式”做法,就要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上多下功夫。语文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注重营造语文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传统教学强调学科知识点,所传授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空洞,难以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面对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核心素养旨在不断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抽象问题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新时代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和专业发展引领,从师德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育品格和关键能力,鼓励语文老师探索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拓展思维、组织活动等方面设计、组织教学时,基于核心素养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丰富多彩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和灵魂。《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坚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要重视并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师要基于中学生未来发展考虑,重视对学生阅读情趣、阅读方法、阅读意志和阅读观的指导与培养。注重经典诗词、文学名著、文史哲等底蕴的培养。坚持读写结合,勤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鼓励学生表达独特体验和个人见解,写个性化和有思想的作文。勤于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和敢于批判。
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除了课堂常规教学,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经典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锻炼言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课前五分钟自由演讲、话题演讲,每节课课前安排一位学生就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新闻等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老师简评或学生互评;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汇报活动,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和寒暑假,推荐书目,予以指导和交流,分享成果;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实践基地,了解历史,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带领学生考察家乡的历史名胜古迹,调查家乡的民风民俗,促进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文学角,通过板报展示学生的文学作品,让教室充满诗意和书香味,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我们班坚持这样做,效果非常好。
(三)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和语文学习要求,倡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
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情感体验密切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内涵的深刻认识,把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窄化、异化为对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的追求和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点缀。如教师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教师指导不到位,自主学习蜕变为一种随意性、自由行的学习;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的欠缺,造成合作参与面窄小,合作探究学习收效甚微;学生讨论,表面热闹,但问题意识欠缺,缺少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探究呈现形式化、浅层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学生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所以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坚持合作与自主、引导并存。为了更好地分析、解决探究性问题,除了引导学生之间自主地合作、探究,也可以开展师生之间的探究,适时引导,强化互动,不断完善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可以在新授课、试卷讲评、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结语
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因此提升高中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将更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其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