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测绘专业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掌握1-2门外国语,对于其中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能力。
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作风。
二、研究方向
1.物理大地测量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重要支柱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及各自随时间变化。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发展给物理大地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与解决地球科学面临重大科学问题。
精细地球重力场模型将为测绘科学、国防与军事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等相关领域发展提供重要地球空间信息,在高程基准统一、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资源勘探、灾害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2.卫星大地测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主要技术手段。
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
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基础。
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
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具体体现,它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是现代大地测量学延伸和拓展。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相互交融与渗透而产生学科增长点。
它利用近代空间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新技术,精确测定地球表面点几何位置、地球重力场元素、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位置和方向以及上述参数随时间变化,并从动力学观点研究地球动态变化物理机制,进行地球物理解释,进而为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研究、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孕育预测、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和制导,以及地下资源勘探等提供服务。
4.精密工程测量
精密工程测量服务对象主要特点是工程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而且往往要在极端恶劣环境下作业,因此,要求自动、实时、持续地获取数据。
其发展趋势已从传统理论、仪器与方法向现代理论、自动化仪器与方法方向发展。
它不仅与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通信工程、系统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是工程测量中发展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研究方向。
5.重大灾害监测与预警
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是近30年发展起来学科方向。
灾害监测技术和方法,正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多维空间模式发展,数据获取由人工、离散采集向自动化、实时连续采集方向发展,卫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为灾害监测提供了丰富空间分辨率。
变形分析理论由静态向动态、线性向非线性、局部向整体多源数据空间建模方向发展。
由工程引发灾害预警,需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信息和方法,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理论来研究灾害发生机理和早期预报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也是本方向研究重要方面。
6.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应用
遥感对地观测已成为国际科技发展中最具知识创新性和技术带动能力领域之一,也是一个涉及到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信息科学、空间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
现代空间信息探测技术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时空局限性,提高了观测精度,扩大了观测范围,已成为推动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军事科学发展前沿学科,研究范围已从地球本体扩展到整个地球外空间。
遥感对地观测及其与测绘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已经产生了影像大地测量学等许多新学科增长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遥感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卫星测图理论与方法、多源时空遥感综合应用技术、三维激光雷达理论与应用、精密图像测量技术等。
7.现代时空基准建立与维持
原子频标和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如VLBI,LLR,SLR,GPS、DO RIS)发展使天文观测和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精度得到迅速提高。
高精度观测必须有高精度理论模型所定义基准与之相对应。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牛顿时空及引力理论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精度观测要求,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已经成为或者在正在成为描述时空和物质运动理论基础。
高精度时空基准是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参考基准,是对地观测系统等空间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
该方向重点研究高精度全球性坐标框架定义、实现和维持可行性方案。
研究在全球性坐标框架下,区域时空基准建立、维持和精化方法。
研究保持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参考框架现势性方法,研究在全球时空基准下对原有不同基准空间数据进行转换和整合方法。
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
城市空间信息学是以地球空间信息学、城市学及现代城市管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3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信息化城市为研究对象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空间信息前沿技术,掌握城市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将这些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能提供各种基于城市空间信息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
市空间信息获取和集成、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可视化和数字城市、城市空间信息社会化应用等。
9.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一个涉及到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随着相关学科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其应用领域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大,由早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 stem)到中期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到近期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规划评估、国防、公共安全、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空间信息获取和集成、大规模空间数据库设计理论、分布式地理信息计算和服务、地理信息可视化、空间信息互操作、空间信息协同和共享、移动空间信息计算和服务、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自选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三种类型。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学分总数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生方向必修课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另外,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讲座不得低于6次,向导师提交不少于3篇学术讲座总结报告,由导师进行成绩评定,2个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理由、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详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等。
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或辅助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实验室和国内外相关学术活动。
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学科点乃至本校、本院各学科学术群体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术氛围。
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体等各方面状况,使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格修养得到同步提高。
附表: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代码081601)硕士课程计划表
备注: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选课获取自选课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