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宋代的城市商业
摘要:宋代在人们看来是一个国力极其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并且对外战争几乎战无不败,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财政支出等“三冗问题”加重了国家负担。

但是,它却是一个“富裕”的王朝,尤其是城市商业发展迅速,一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商品交换空前活跃,导致原有封闭坊市界限的被打破,促进了行会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都展示了宋王朝的经济活力,对后代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宋代;城市;商业;内容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军事上的软弱与经济上的繁荣很不协调,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中美新市场经济(北京)论坛上发表《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的主题演讲时,就发表了极有见地的看法:“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①。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但却屡屡败于周边少数民族,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政治、军事无一突破。

虽然如此,两宋时期所取得成就却都是空前的,尤其是在商业方面。

这是由于国内恢复安定,使百姓得以安心从事生产活动,许多因战争而荒芜的土地得以复垦,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得到发展,使农户可以提供数量远比过去多的商品粮”②,占相当比重的人口得以脱离粮食生产而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或发展手工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专业经营户,从事主要或完全面向市场的生产,这是商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宋代统治者在经济上尽可能地采取一种宽松放任的政策,把北方的税收制定为全国统一的商税,这就方便了商人去各地交易。

对民间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一般也不加限制、干涉,正是这种宽松的商业政策造成了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使得民间生产经营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对宋代商业的发展成就,国内外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同,尤其国外学者普遍评价甚高。

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一书中指出:“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

”③章开沅也说:“两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进步。

”④美国学者L·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为“黄金时代”,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⑤
一、宋代城市的迅速发展
当时,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特别是北宋都城汴梁到神宗时,人口已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一)以工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不断兴起
在中国古代史上,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要素的产物,其规模、数量大致
①[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克服国富的障碍——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
/economist/jingjixueren.2007年5月15日访问.
②史仲文.中国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
③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39.
④章开沅.中国经济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5.
⑤[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8.
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宋代一部分手工业与矿业等专业城镇以及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不断兴起、发展,从而逐渐地改变了原有城市多在行政中心地区繁荣的状况,开始了城市因综合要素普遍发展、繁荣的时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城市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

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并且城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一些经济作物种植较为普遍、集中以及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密集型的手工加工或矿产开发带来了人口的大量聚集,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因而在这些地区出现了许多以特种手工业加工或矿产开发为主的城镇,如无锡(米市)、震泽(棉纺织业)、景德镇(瓷器制造)、个旧(产锡)等。

①而主要以商贸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则多是由交换集市在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上逐渐发展而成,或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水陆交通枢纽或河道交汇处,发展起来一些大的商业都会。

如运河沿线的城市如大名(今河北大名)、应天(今河南商丘)、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扬州、苏州等;入川大道上的城市如京兆(今陕西西安)、兴元(今陕西汉中)、利州(今四川广元)、梓州(今四川三台)、成都等;通往河北大道上的城市如太原、真定(今河北正定)等。

另外就是一些重要海港,如广州、泉州和福州等。

在宋代工商业城市大量兴起之后,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意义更加鲜明。

并且从此以后,我国境内很少再有城市因政治或战争因素而完全衰落下去。

(二)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
宋代,商业城市不断增加。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公元1077年以前,全国诸州商税额,40万贯以上的有汴梁、兴元、成都3处,20万贯以上的有蜀、彭、永康、梓、遂5处,其他10万贯以上的有19处,5万贯以上的有30处,3万贯以上的有51处,1万贯以上的有95处,1万贯以下的105处,共308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商业城市在300个以上。


与坊市制打破的同时,不少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不得不在子城(内城)外构筑罗城(外城),如江平府、越州、潮州、明州、常州、台州、严州、徽州等,都有子城和罗城。

还有的城市,罗城筑了两层,仍不能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只得突破城的限制,在城外建立起居民区和市来。

如京城汴梁,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开封市的人口在太宗时达到18万户,北宋末年增长到26万户,总人口超过一百万,罗城就有两层,到公元1015年,又在城外置了八个城厢,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二、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一)城市中市坊界限的打破
由于商业的高度发达,使宋代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逐渐打破“市”和“坊”的界限。

隋唐时代,城市里的“市”和“坊”,仍是分别设立的。

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

在市里交易聚散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唐中叶以后,特别是晚唐时期,“市”、“坊”制虽然已松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最后打破“市”、“坊”制界限的是在宋代。

宋代城市中已完全废弃了坊市制度,商店货铺散布于城内各地,多自由聚集在冲要地点。

北宋的都城汴梁有许多街巷成为繁华的商业区,相同的行业多集中在附近。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北宋首都汴梁城内,即有许多街巷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记载东华门街、酸枣门至潘楼街和界身一带“最是铺席要闹”,如潘楼街南,多是珍珠布帛香料铺席,而界身巷则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①章开沅.中国经济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
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四.征榷考一.征商闹市[Z].北京:中华书局,1986.145.
③[元]脱脱.宋史·地理志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621.
①。

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东去十字街有竹市,马行街北,多医官药铺,东西两巷,是大小货行、手工业作坊。

不仅都城是这样,北宋中期以后,其他地方城市中“市”和“坊”分区制也被突破。

《宋制平江图碑》展现出平江(今苏州)城中各街道,每段都有跨街而建的“坊表”,“坊表”上记坊的名称,可见坊已是街道的通称,不是专指住宅区的。

到了南宋,这种趋势又有新的发展,都城临安的商店进一步移向街头,面临大街营业,坊巷桥道,院落纵横。

城内外数十万户,到处是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店、油腊店、鱼肉店等,比比皆是。

(二)营业时间限制的放松
在两宋时期,还有兴盛的夜市。

唐代以前,城市制度十分严格,唐代城内商业活动限于白天,夜间实行宵禁。

公元965年,宋太祖下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的昼市不禁,商业买卖也不再有时间限制。

从此,开封府城中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做“鬼市”。

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晚间至三更,到五更再开张。

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汴京的酒店多半早上点灯卖酒,有的还卖粥、点心、卖洗脸水的,直到天明。

禁夜制度废除后,城内到处是晓市、晚市、夜市等,故除商店铺席外,城市中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商业活动。

临安的夜市,更为兴盛。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即使是阴雨天、冬天、大风雪天,夜市也照常营业。

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中的节日性经济繁盛,以南宋临安为例,每当农历诸节来临之时,商业活动就随之繁盛,过了节日,又相对清淡下来。

清明节,临安城中皇室贵戚、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及大地主们都到城西踏青,或至湖上“游赏”,饮食服务业也随之兴盛,“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②。

端午节又是商业繁盛之时,卖些酒果、香烛、纸马、粽子,原来生意清淡一时的商铺又“开铺货卖,多作劝酒,各为巧粽"。

每年八月,浙江钱江潮水上涨,十分壮观,浙江杭州人有弄潮之俗。

观潮和弄潮是当地最热闹的活动,皇帝及朝廷官吏也要亲自观潮,使观潮这一活动形成盛事,于是随着游人的增多,商业活动更是兴旺空前。

“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

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③。

以至沿江岸边上下十余里远近,人来车往,吃饭住宿都明显高于往常。

腊月二十四日,“此日市间及街坊叫买五色米食、花果、胶牙场、箕豆,叫声鼎沸”④。

(三)商品琳琅满目
宋代时水果大量上市,品种很多,现代水果的品种,当时基本上都有,而且在市场上已成为大宗商品。

橙、梅、杏、李、柿、枣、石榴等普通品种,各地市场普遍销售,而一些著名的地方产品,如浙江永嘉的柑,福州、泉州的龙眼,广东梅州、广西昭州的香蕉,安徽宣州的雪梨,川、桂、闽、广的甘蔗,在市场上更是紧俏,都享有盛名。

花卉在宋代也进入市场,仅临安出售的名花就有牡丹、红梅、桃花、菊花、荷花等许多品种。

就菊花而言,登市(今山东蓬莱)的品种,就有70多种。

其它如辽和西夏的牛羊,沿海的水产品,丝麻、竹木、蔬菜等也都大量上市,品种繁多。

⑤除了这些产于我国的农产品,一些从外国引进的品种,如原产非洲的西瓜,在南宋时已由阴山地区引种到中原和长江下游一带,在市场上普遍销售。

两宋手工业产品增多,比较突出。

如矿冶业的采掘冶炼地区就有很大的扩大,铁产地
①[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76.
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99.
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50.
④[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56.
⑤刘成仁.论两宋经济的高涨繁荣[J].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83(1):57.
“徐、兖、相三州有四监,河南、凤翔、同、虢、仪、蕲、黄、袁、英九州、兴国军有十二冶,晋、磁、凤、道、渠、合、梅、陕、耀、坊、虔、汀、吉十四州有二十务,信、鄂、连、建、南剑五州,邵武军有二十五场。

①”重要的冶铁中心徐州东北的利国监,有36冶,矿工约4000人。

据宋神宗元丰元年铁课总额为5501097斤,南方铁课为202108斤,占总额的3.7%,而北方铁课则为5298989斤,占总额的96.3%。

丝织业在北宋也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并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设于汴梁的锦院有织机四百多张,规模很大,润州(江苏南京)织罗务每年能产万匹之多。

这些丝织品种类繁多,如绢有50多种,绫有27种。

南宋临安的丝织业也很发达,专业纺织机户数量很多,“除传统的忠清坊丝织区外,又在文思院所在的北桥附近形成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纺织业街区”②。

丝织品总产量远远超过北宋时期,产品美观,如临安府生产的罗、锦等织物,“皆花纹突起,色样织造不一”③。

特别是印刷品开始上市,当时临安、苏州、成都等地都有很多书铺,有的个人藏书达到2万卷。

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书的印行量大增,纸的销量也不断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外地名产品甚至进口的外国商品以及奢侈品进入城市,如两浙的漆器,来自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金银珠宝器皿等等,不胜枚举。

(四)宋代城市中的服务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许多行业也应运而生,且迅速发展。

这也是宋代城市商业的重要特色。

其中如寄存货物的塌房、堆垛场,包装器具的租赁等深受市民与商人的欢迎,形成了许多新的商贸习俗。

1.塌房、堆垛场的发展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增加,商贾的大量货物需要存放,因此现代仓库性质的“堆垛场”、“塌房”出租业十分兴旺。

尤其在大都市,更是如此。

堆垛场大多是露天的,也叫“垛场”,是宋代城市中的堆栈。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开始,在汴河的泗州、汴京等地,由官府开设堆放商船来货的“堆垛场”,为客商寄存货物。

后来堆垛场有了民办。

客商缴给官营堆垛场的保管费叫“垛地官钱”,缴给民营堆垛场的保管费叫“垛地户钱”。

在唐代塌房称为邸店。

到了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这些邸店也摆脱了以前的限制,搬迁到水陆交通便利的码头,特别是南宋临安有许多这样的塌房。

据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坊院》记载:南宋杭州的“城中北关水门内(今武林广场至体育馆一带),有水数十里,曰白洋湖,其富家于水次起迭塌坊十数所,每所为屋千余间,小者亦数百间,以寄藏都城店铺及客旅物货,四维皆水,亦可防避风烛,又免盗贼,甚为都城富室之便。

”④这种建于水中的塌坊,夜间雇人巡警,既防火,又防盗,是南宋杭州寄存货物的最大特色。

其他州郡都未见此类高档塌坊,唯杭州独有。

这类塌房,不仅外地客旅寄存,而且本地商贾也寄放,据《梦粱录》卷十九《塌坊》记载,按月收取保管费,时人称为“巡廊钱会”⑤。

塌房、堆垛场的发展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它的出现便利了物货交流和商业往来,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瓦肆的产生
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需要娱乐,百戏杂技艺人流落到民间要养家糊口,这样市民阶层接纳了百戏杂技艺人。

百戏杂技在市井演出需要场地,于是瓦肆就应运而生了,使城市的娱乐业呈现空前的兴盛。

(1)瓦肆的含义
①[元]脱脱.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坑冶下七[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41.
②陈国灿.宋代江南城市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81.
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物产[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92.
④[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坊院[Z].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塌房[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93.
瓦肆又称“瓦舍”、“瓦子”,“瓦”。

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①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上说:“北宋京都开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②由此可见,北宋都城瓦肆之多,规模之大。

南宋临安也一样。

临安有名的瓦肆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

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

③瓦肆中为了便于表演和分隔观众,常用栏杆或布幔隔挡,当时人称“勾栏”。

(2)瓦肆的种类
瓦肆主要有三种:一是散布于酒楼茶肆的商业性表演。

如临安的酒楼一般都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

二是流动于街头巷尾的商业性表演。

临安城有路岐,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三是固定的商业性娱乐场所,称之为“瓦子”、“瓦肆”,这是城市娱乐业的主体。

东京城的瓦子最少十几座,因为仅《东京梦华录》中所提到的著名瓦子就有9座,如新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宋门外瓦子等。

每个瓦子中又有众多勾栏(戏院)。

位于东角楼街的桑家瓦子、合中瓦、里瓦,就有勾栏50余座,其中有4个勾栏每个可容数千人,可见瓦子规模之大!这样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场所,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没有的。

(3)瓦肆里的节目
瓦子里演出的节目,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戏曲有杂剧、木偶戏、影戏等,曲艺有说书、小唱、说诨话等,杂技有杂手技、球杖踢弄、掉刀等,驯化动物有弄虫蚁等,体育表演有小儿相扑等,此外还有音乐、舞蹈节目,“其余不可胜数”!而且,“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④早上进到瓦子里,可以玩一天。

甚至“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⑤,更有“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⑥”可见东京瓦子是何等热闹,观众是何等踊跃!
瓦肆促进了各种艺术的相互观摩与交流,开创了我国城市文化生活的新纪元。

(五)宋代城市中的转运贸易
转运贸易的高度发达,是宋代城市商业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宋代,城市已成为大宗商品的集散地。

作为统治中心的都城,更成为商贾们贸南迁北、买东贾西的中转站,转运贸易在其商业活动中占突出的地位。

在北宋的首都汴梁,大相国寺是都城的最大商品集散地,每逢三、八日开市,四面八方的珍贵物品都存放到相国寺,然后这些物品再转运到其它地方,场面蔚为壮观。

各地来京的富商大贾,皆云集于此,将相国寺作为转运贸易的中心站,在此抛售从外地转运而来的货物,又买下大批商品转贸他乡。

有宋一代都城的商品转运贸易,远不限于国内。

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队满驮货物的骆驼,正跨出城门而远行,这应当是西夏抑或辽甚至西域商人,正将中原商品转运回程。

正因为海外转运贸易的发达,南宋才专设了管理、垄断海外转运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

(六)宋代城市中的行会组织
1.行会开始产生
①[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瓦舍[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87.
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东角楼街巷[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76.
③陈国灿.宋代江南城市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88.
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76.
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81.
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81.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工商业行会的产生。

“行”的名称早在隋唐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了。

那时的“行”,是指行业之行,而非行会之行,即指的是市内营业的工商业种类,而不是指工商业者的组织,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打破了自古以来的坊市制度,这为工商业行会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伴随着坊市制的崩溃,城市工商业人口急剧增长,政府为了便于对工商业者进行征调徭役等,便让工商业者按照其所属行业组织起来,规定每个在城市谋生的经营者,不论其规模大小,皆须“投行”,否则停止其营业,予以制裁。

共同的利害关系,也促使同行业者组织起来,相互调节、利益均沾,同时也由行头加以监督,保证本行在顾客中的信誉。

2.行会中行头的作用
宋代城市中的行会活动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行会均设有行老或行头,为一行首领。

凡同行人员之间一切共同活动及行外的一切接洽交涉事宜,都由行老或行头代表本行出面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议定物价就是行头的一项重要职责。

天熹二年十二月诏云:“自今令诸行铺人户,依先降条约,于旬日齐集,定夺次旬诸般物色见卖价。

”①除了与官府议定物价外,本行的批发或零售价格,也概由行老议定后交各铺户照行。

(2)凡对官府有所交涉或请求,也由行头出面。

宋朝政府对工商业者苛责颇重,有“科索”、“和买”、“免行钱”等名目。

(3)行人或行老代表本行接洽雇用条件。

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俱有行老引领。

3.行会中的管理措施
各工商业都有其各自的特殊利益,行会产生后亦必然会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如一些服务性行业中就有地段划分的具体细则。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为北宋汴梁民间吉凶筵会服务的所谓四司人,就“各有地分,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②,“其供人家打水者,各有地方坊巷。

③”南宋临安打水、出粪、倒垃圾也划分地段,“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至经府大讼,胜而后已。

”④行会的这种各分界措施,目的在于避免彼此“任意紊做揽夺”,是一种力图制止行内竞争的措施。

4.宋代行会中服饰的区别
宋代各行会还有其特殊的习俗惯例,首先反映在各行会服饰的不同上。

《东京梦华录·民俗》所载,大体反映了北宋汴梁各行业服饰的差别:“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

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

稍似懈怠,众所不容。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

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⑤南宋杭州也是“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

”⑥
总之,宋代行会发展对古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行会制度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工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营,同时对工商业的发展及工商业者自身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四之二七[Z].北京:中华书局,1957.5756.
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筵会假赁[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80.
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诸色杂卖[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79.
④[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3076.
⑤[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1999.1082.
⑥[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民俗[A].中华野史[C].济南:泰山出版社, 1999.3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