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分娩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场分娩舍猪只饲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分娩舍猪只饲养管理,确保分娩舍工作目标的落实及仔猪的健康。
2、范围
适用于所有种猪场分娩舍
3、职责
3.1.分娩舍组长
3.1.2 指导督促饲养员做好环境卫生控制、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1.3 负责安排本组空栏猪舍的冲洗消毒工作。
3.1.4 负责本组母猪、仔猪的转群与调整工作。
3.2.分娩舍饲养员
3.3.夜班饲养员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与日班做好工作交接。
3.4.选育员
3.4.2 负责仔猪初生个体称重、21日龄个体称重及断奶窝重称重,并作好相关记录。
4、工作程序
4.1工作目标
,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不少于7.5公斤.
4.2.操作方法
a)栏舍:断奶后未用完的饲料转至其他单元使用,清除杂物,药品、用具等移至舍外,先
用清水冲洗,再用2%的烧碱水喷洒一次;2小时后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用其它消毒液消毒。
进猪前一天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药品:5%碘酊、0.1%KMnO4消毒水、抗菌素、催产素、解热镇痛药等。
c)用具:保温灯、饲料车、扫帚、水盆、水桶等清洗消毒后放入舍内备用,准备好消毒过
的干燥麻袋、毛巾、垫板、灯头线、小台秤及称猪筐、油性笔等。
d)母猪:临产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驱体外寄生虫一次,至分娩舍按预产期
先后依次排列,产前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乳房及腿臀部位。
a)根据《种母猪档案卡》上的预产期,分娩前几天经常观察母猪的征兆。
b)母猪通常在产前24小时开始出现起卧不安、经常翻身改变躺卧姿势等表现。
c)阴门红肿,频频排尿。
d)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当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4-6小时内可能分娩。
e)有羊水破出,表明母猪产仔在即。
,接产时有事要离开每次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立即用抹布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将猪体抹干,在离脐带根部3-4cm处断脐,断端用5%碘酊消毒。
放入保温箱内,干燥后立即让仔猪吃上初乳,保持箱内温度30-35°C,防止贼风侵入。
,保证箱内温度达到要求。
,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频率为20次/分钟,或抓紧仔猪后肢倒提,拍其背臀数次帮助其恢复呼吸。
,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排乳头,初生重大的放在后排乳头。
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可采取下列措施助产:
a)将母猪赶下产床运动5-10分钟;
b)用手由前向后轻轻挤压腹部;
c)注射缩宫素20IU,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若无效则人工助产。
d)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
工助产。
,用0.1%KMnO4消毒水消毒、用石蜡油润滑手、臂,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
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
产后阴道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抗生素一次,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时间、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每天喂2~3次,不用发霉变质饲料,及时清理料槽内剩余饲料;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奶前1天。
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应赶起。
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轻泻剂(小苏打或芒硝)以预防产后便秘, 夏季日粮中添加1.2%的NaHCO3可提高采食量。
,做到冬暖夏凉。
尽可能减少冲洗次数和冲洗用水量,降低室内湿度。
分娩舍适宜温度在18-25°C,每栋分娩单元应挂一个温度计,经常观察舍温变化,当舍温高于25°C时应开窗通风降温;高于27°C时,视情况开风扇;30°C以上可考虑对母猪进行滴水等措施降温;当舍温低于18°C时需通过关门或烧煤炉等来保温。
冬季保温的同时须注意通风换气。
仔猪所需温度一般较高,从出生到7天龄适宜温度为28-30°C,8-28天龄适宜温度为25-28°C,仔猪保温一般采取调节保温灯的功率和悬挂高度等措施。
以仔猪群居平侧卧但不扎堆为宜。
,断口要平整,断尾时,尾根部留下2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弱仔以后补断尾。
,预防贫血;如果该场下痢严重,可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ml预防。
注射亚硒酸钠VE0.5ml,以预防白肌病,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时,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
无乳母猪采用催乳中药拌料或口服。
,泌乳差),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
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用5%碘酊消毒。
,哺乳期间产床不能冲洗。
每天检查饮水器,仔细观察猪群,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对腹泻的仔猪,发现一头,治疗一窝,并追踪治疗;预防仔猪下痢,按照《猪病防制措施》执行。
,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
少喂多餐,晚间要补添一次料。
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及时处理每天的垃圾、胎衣、死胎、木乃伊、病死仔猪;及时治疗病猪;保证各单元门口消毒盆、池的消毒药有效浓度;
,淘汰母猪执行《种猪淘汰标准》。
,第二周311料与312料混用,逐渐过渡到312料。
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哺乳母猪产后21天猪瘟苗5头份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每年11月
至次年2月
流行腹泻苗2ml 后海穴注射
哺乳仔猪7日龄支原体苗 2 ml 耳后根肌注
21日龄猪瘟苗3头份配生理盐水稀释液,耳后根肌注
21日龄链球菌灭活苗
3 ml
耳后根肌注
24日龄支原体苗 2 ml 耳后根肌注
哺乳母猪
每年3、9月份猪肺疫A(4头份)每年4、8、12月(阳性场) 伪狂犬(3头份)
4.4.常见病处理见附文
4.5.日工作安排
7:30~8:30母猪、仔猪喂饲
8:30~9:30治疗、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
9:30~11:30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30~16:00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治疗、报表
17:00~17:30母猪、仔猪喂饲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4.6.每周工作日程表
日期分娩保育舍
星期一大清洁大消毒;断奶母猪淘汰鉴定
星期二更换消毒池盆药液;断奶母猪转出;空栏冲洗消毒
星期三驱虫、免疫注射
星期四大清洁、大消毒;仔猪去势、僵猪集中饲养
星期五更换消毒池盆药液接收临产母猪做好分娩准备
星期六仔猪强弱分群出生仔猪剪牙、断尾、补铁等
星期日清点仔猪数设备检查维修;周报表
5、相关文件
无
6、质量记录
6.1《种母猪档案卡》
6.2《分娩保育舍周报表》
6.3《断奶情况周报表》
6.4《产仔情况周报表》
6.5《断奶仔猪转运单》
6.6《夜零班人员值班记录表》
6.7《21日龄仔猪称重周报表》
附文:常见病处理措施
1.便秘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猪,集约化猪场妊娠后期和产后不久伴有肠驰缓的母猪多发,部位通常在结肠。
病因:
主要由于青绿饲料缺乏;运动不足;变换饲料;某些传染病或热性病;慢性胃肠病也常继发本病;极少数因饮水器问题造成。
症状:
病猪食欲下降,饮水增加,呼吸加快,腹围增大,起卧不安,粪便少、干、硬,似球状,有时附有粘液;随后经常作排粪姿势,并无粪便排出。
时间一长则直肠粘液水肿,肛门突出。
严重病例,直肠内充满大量粪球压迫膀胱颈停止排尿。
如无并发症,一般体温变化不大。
防治:
◆产前产后饲喂小苏打或芒硝一周,3~10克/头/天;
◆对病猪应停饲或仅给少量青绿多汁饲料,给予大量饮水。
及早灌服芒硝25~50克或石蜡油50~100ML,或大黄苏打散5~10克,并用大量温肥皂水深部灌肠,配合腹部按摩,一般均能奏效。
2..母猪产后不食
本症状常见于急性子宫炎、产褥热、便秘等,共同点是产后不食或食欲下降。
便秘见前述。
急性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病猪产后不食或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时常努责,有时从阴道内排出呈臭味的红褐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产褥热比较多见,主要表现为产后高热,饮水增加,皮肤发红,呼吸加快,卧躺少起,喂料不食。
治疗:
◆体温升高猪肌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青霉素(或阿莫西林,宜单用);VB1+地塞米松+链霉素。
严重者先用少量水淋高热猪头部、身体,适应后可加大水量(天冷时不用),迅速肌注安乃近、维生素C,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地塞米松+青霉素钠+链霉素,或5%葡萄糖+磺胺嘧啶钠或磺胺―5―甲氧,体温降下后停用安乃近等解热药。
◆急性子宫内膜炎母猪可肌注地塞米松+青、链霉素,或地塞米松+阿莫西林。
用60~80ml 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青、链霉素(或阿莫西林、宫炎净等)冲洗子宫,并肌注催产素、氯前列烯醇、律胎素以排出分泌物,一定要连续冲洗几次,直至治愈。
◆产后不食或食欲下降的母猪肌注容大胆素+VB1+肌苷+VB12,饲料中可加入开食补盐或氨基维他,拌湿料喂猪,加喂青绿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