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贬谪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贬谪诗鉴赏
一、贬谪诗常见意象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风霜雨雪夕阳鹧鸪落叶孤灯……
二、贬谪诗中,诗人一般抒发的情感
1、英雄末路之哭
2、忠而被贬之愤
3、壮志难酬之怅
4、生不逢时之叹
5、羁旅行役之苦
6、思乡怀归之情
7、思乡、忠君、豁达等感情
三、贬谪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1、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如以男女之爱喻君臣之情,善写香草,美人之类,以屈原为代表。
2、借景抒情。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描绘中抒写身世之感,语意双关暗含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3、咏史抒怀。
被贬后,他们从历史中寻找古人的故事,借咏史怀古,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借周瑜的故事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奏“夕”贬,一日之间命运发生急剧变化。
悲愤之情寓含其中。
5、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四、贬谪诗代表人物
我们所接触到的贬谪诗人,屈原、柳宗元属于一类,他们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几乎承受不了被贬的打击,缺乏逆境适应能力,心情抑郁、悲伤。
刘禹锡,苏轼为一派,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被贬后还能在《秋词》中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励志高歌,表现出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
苏轼也是如此,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都是这么个思路。
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五、训练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陆游四十岁来夔州任通判,途中作诗道:“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两年后到南郑的王炎幕府里赞襄军事,使他得以亲临前线,心情十分振奋.这时他觉得王师北定中原有日.可只半年多,王炎幕府解散.以后他播迁于西川各地,无路请缨,沉沦下僚,直到离蜀东归。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一句在词中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渲染了萧条寂寥忧愁的气氛
2、上面这首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借物寓意。
请结合词作及背景资料对此进行鉴赏。
(4分)
杜鹃的啼鸣往往给人以凄婉动人的联想。
诗人的人生历程在经历了从踌躇满志到失意孤独的过程之后,杜鹃的啼鸣更能引起诗人愁苦寂寥之情。
作者把自己比成一只“悲鸟”,由杜鹃起兴,借物寓意,“况半世、飘然羁旅”,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