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有序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总体看,各地区注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将区域振兴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等工作,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和均衡。

2008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8.7万亿元、4.4万亿元、5.2万亿元和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7.4%、21.9%和16.1%,东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同比分别提高2.3、4.7和4.3个百分点。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区经济”,由于条块分割,无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已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跨行政区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如经济技术协作区、经济协作区等。但这些经济联合体,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联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不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的。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达到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增强区域及全国经济实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阶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形式参考已建立的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区域经济联合体,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定义为: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经济协作区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初级的、松散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围绕加强能源、交通及其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大跨度的联合,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行政区范围大小又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省(区)际经济协作区,即相邻的若干省、区、市,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二是省际毗邻地经济协作区,即相邻几个省、区、市间的部分接壤地区,按照历史的经济联系和现实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根据本省、区的经济布局和各市、县经济发展要求,自愿建立的合作组织;四是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即若干地域相邻,或沿海、沿江、沿路的若干城市,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合作组织。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往往以城市群的形式出现,在区域经济联合中起重要作用。城市群是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相邻地域范围内,由相当数量规模等级不同、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城市,构成的网络体系。现有的城市群都是各国最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在本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枢纽作用。由于它集聚的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等力量,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主宰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它们之间通过生产上的协作与联系,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经济,从而形成城市群的整体功能优势,推

动城市群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与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逐步扩展与深化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内容。从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来看,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欧盟的前身是1951 年由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原西德、意大利六国成立的欧洲煤钢联盟(ECSC)。产业联合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于是他们希望将一体化推广到所有的经济部门,由此导致六个煤钢共同体的成员国在1957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和共同农业政策,并在1975 年完成关税同盟。在此期间,成员国不断增加,一体化范围扩大,一体化组织提出并筹建欧洲统一大市场,以消除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并且,成员国首脑经过多次谈判,于1999 年 1 月1 日正式启动欧元,实现了经济和货币联盟,深化了经济一体化内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限定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所以与国家间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一定差异,但从中仍能得到一些启示。结合国际与国内经济组织的经验,可以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且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渐进性。一是产业经济一体化,指产业内部,以企业以主,通过兼并、重组的形式,追求经营规模化、竞争规范化的产业整合模式,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在不同发展阶段,涉及的产业领域范围从一个部门向多个部门逐步扩大。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这是目前我国多数经济协作区的主要协作内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瓶颈制约,为此结合我国现实,实行区域间资源共享,公共产品共建,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投资效率。” 三是市场一体化,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较高级阶段。产业一体化过程实现了产品市场一体化,而生产要素的流动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建立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消除不同区域间生产要素、技术水平差异及行政障碍,使劳动力、资本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四是投资一体化,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它有利于防止盲目、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通过经济联合体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指导区域成员的投资行为,从而提高重大项目的投资效益。五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前期可能只有某一方面的协作与联合,如产业联合或投资联合等。完全的经济一体化需要让渡一定的地方权力,服从联合体共同的利益决策,实行统一规划,共同管理,成员之间有相同的经济政策环境。

三、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由于特定的制度背景,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除面临市场化、城市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一般制约因素外,还存在一些特殊制约因素。因此可以说,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速度及实现程度,取决于总体经济发展对制约因素的消除。(一)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企业与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媒介,但在我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很多企业缺乏面向市场、自主扩张的欲望,企业发展相对不成熟,缺乏跨地区联合的动力与能力。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属于政府直接投资推动型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们虽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仍受行政部门干预,从而导致企业缺乏跨地区资产重组的动力;二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缺乏企业联合的积极性,而且即使联合,由于没有以产权为主要形式的联结纽带,企业联合仅停留在产品配套与技术协作上,难以构建在产权关系基础上的母子公司体制,形成联系紧密的企业集团;三是企业规模较小,不仅达不到最佳经济规模,而且多数达不到有效经济规模,因而不能以较低成本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不能形成价格优势及开发创新优势,企业缺乏跨地域扩张的能力;四是企业领导者观念的影响,即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二)政府投资体制的制约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指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转轨阶段仍占较重要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跨地区扩张的动力。而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