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环节实践教学小组作业
任课教师张胜辉
开课学期 2014
所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小组组长李璐艳
小组成员郝雨张雅娴尚皛
郜晨宋瑞果毋天宇
杨峰张盼龙徐文龙
目录
一、多环节实践教学安排 (3)
二、小组实践活动计划 (3)
(一)第一阶段:经典视频观赏 (3)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4)
(三)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视频PPT (5)
三、小组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6)
第一阶段经典影片书籍观赏活动总结 (6)
第二阶段参观考察活动总结 (10)
第三阶段汇报视频制作阶段总结 (13)
四、小组实践活动总结 (16)
期末总结 (16)
五、小组成员作业
前言
为了紧密配合《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国际教育学院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三班第二组10位同学,以李璐艳为组长组成了近代史学习小组第2组,简称“12级国贸三班第2组”。
小组严格按照任课教师的安排,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特色的实践活动,系统地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初步掌握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提高了自身的历史素养,增强了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历史做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都得到了提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得到了提高。
临近学期结束,特根据任课教学安排和小组实践活动实际,对我们小组的实践活动作一系统总结和汇报。
附:小组构成
指导教师: 张胜辉
组长:李璐艳(1214102074)
成员:郝雨(1214102071)张雅娴(1214102087)
尚皛(1214102078)郜晨(1214102089)
宋瑞果(1214102099)毋天宇(1214102101)
杨峰(1214102103)张盼龙(1214102105)
徐文龙(1214102102)
12级国贸三班第二组
2014年3月
一、多环节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本内容的掌握,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特组建近代史学习小组12级国贸三班第2组,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理解,以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
从实践中提高小组成员对事情的分析能力,理性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明确当代大学生职责。
二、小组实践活动计划
(一)第一阶段:经典视频观赏
1、活动时间:第三周到第五周
2、活动地点:龙子湖校区玉兰213
3、活动安排及内容:
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观看《建党伟业》《辛亥革命》《走向共和》等经典影片,我们会用三周时间来欣赏,每周五晚上会组织小组成员在紫竹213室进行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一起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
从第三周到第五周的周二,周五,周日用来观看《走向共和》,副组长负责申请教室。
《走向共和》共60集三周完成观看,第五周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召开交流会进行讨论。
4、活动目的:
《走向共和》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20年间的中国历史,包括洋务运动、日清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之所以选择《走向共和》,是让同学们了解其产生背景,了解相关历史史实,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国人从抗议“二十一条”引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列主义正是在这场运动中传播到中国,一个崭新的革命政党即将诞生,一场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在酝酿知道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1、活动时间:第三周
2、活动地点: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3、活动安排及内容:
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去参观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这次活动将会在第三周的星期二上午九点进行,小组成员一起乘坐43路公交去往郑州市二七纪念塔。
到达目的地后,组长、负责领队、纪律和大家的安全,张雅娴,徐文龙负责拍摄。
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参观考察二七纪念塔,参观结束后在二七纪念塔的门口进行简单的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说说自己都学到那些知识,小组成员郝雨负责记录会议内容,然后返程。
4、活动目的:
为了让小组成员更好的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在观看了《走向共和》和《建党伟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演绎中国近代历史的影片和书籍之后,小组决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组织大家一起去参观考察郑州市二七纪念塔,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真相,培养同学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兴趣,从而更加系统深刻的学习中国近代史。
同时,参观二七纪念塔可以让大家形象直观的学习近代史,认识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真相。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人的生命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使同学们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三)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视频PPT
1、活动时间:第三周到六周
2、活动地点:农大龙子湖校区
3、活动安排及内容:
在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参观二七纪念塔的实践考察应用后,小组成员需要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汇总,制作一个学习中国近代史成果汇报PPT。
本着将中国近代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原则
我们将镜头对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其次决定在第五周周五晚上在海棠园的203教室开展一场有关中国近代史学习的辩论赛。
组长组织辩论并担任主持人,成员张盼龙负责策划并担任评委,成员毋天宇负责拍摄,并特邀别组成员李长武担任评委,郝雨为计时员,其余人均为辩论赛选手。
最后,会和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第二阶段的实践结合在一块制作成一个学习成果汇报PPT。
这将在第五周进行,毋天宇负责制片。
4、活动目的:
通过制作最后的成果汇报PPT,开展一个学习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对该学期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每个人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这一学期都学到了什么,在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上有了什么样的提高。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交流,可以让每个人都发表一下自己对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感悟,交流的同时也可以让同学学习到其它人都认识和想法,增加自己对中国近代史思想的认识。
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也得以提升,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将理论运用到实践。
通过这个活动,将大家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当中,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并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
再者通过这段时间大家的学习,从PPT制作到最后的成果汇报,都体现了集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也加强了彼此的友谊。
三、第一阶段经典影片书籍观赏活动总结
(一)实施情况与感悟
3月14日,12级国贸三班第2组在组长带领下,到新老校区图书馆查阅中国近代史经典著作书籍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卖国贼的英勇斗争,着力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历史画卷的。
作者不同意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条线索作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坚持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为主体来论述中国近代史。
作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义和团和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斗争,正是这些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才把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给予内外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作者认为,就连戊戌变法这场由社会上层演出的历史剧当中,“历史的真正主角其实既不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也不是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而是成亿的被剥削、被压迫的,为求生存而斗争的贫苦劳动人民,其中主要是农民大众。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始终环绕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来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
作者评论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时指出,拜上帝会的创立“并不是基督教俘虏了洪秀全,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农民,而是洪秀全按照中国农民革命的需要利用了基督教的某些形式……使在封建重压下
的中国农民革命取得了一个新颖的形式。
”尽管宗教迷信是他们的一个很大的弱点,但这在当时对激发群众和组织群众是起了作用的。
本书列举史实说明,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并未因为外国侵略者与自己共同信仰一个上帝,就放弃了爱国主义的立场或麻痹了斗志,他们与清朝政府的对外卑躬屈膝形成鲜明对照。
他们坚决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
坚持严禁鸦片,最后,“现实的斗争迫使革命的农民不能不拨开宗教的迷雾而同联合起来的一切内外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家的本色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义和团运动,作者并未因其沾染上了封建主义落后性和排外主义的毒素而大张挞伐,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内外形势,满怀激情地描述了义和团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斗争,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作用,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先驱。
义和团运动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不但是同封建势力斗争的强大力量,而且是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强大力量。
本书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探索,作了中肯的评价。
作者认为,戊戌维新基本上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运动,尽管维新派敌视农民革命,只主张改良,但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
他们对国势危急的大声疾呼,对改革主张的有力的宣传,“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
”本书还给予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了孙中山及其同志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他们提出的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又专门叙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并指出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以及中国社会在其发展道路上的迫切要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正是打击了站在它背后的帝国主义。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作者在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同时,又鞭笞了陷中华民族于水火中的丑类。
当我们读到鸦片战争的惨痛结局、太平天国的壮烈失败、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和外国人“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滑稽剧等史实时,激
起了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的强烈的义愤。
作者着墨不多,笔锋上凝聚着的鲜明的爱憎,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
三次革命高潮悲壮地失败了,中国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所作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很难得的机会,大家聚到一起看了场电影,这场《辛亥革命》电影正好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播放,我们自然对它充满期待,正好回味下100年前革命者是如何出生入死为共和而努力奋斗的。
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在孙文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成功。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的描述了当年动荡的历史。
辛亥革命诞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资产阶级萌芽与日益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共存的时代,电影把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做了生动细致的阐述。
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看完《辛亥革命》,我们倍受鼓舞,作为学生的我们,深知还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心志,懂得团队配合、精诚团结的真谛,富有辛亥革命推陈出新的胆识,学会创新,努力前行,把团队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好。
2011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勾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首过去,放眼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铭记那些革命先驱。
我坚信,它的精神和历史使命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并默默地指导我们一直前行。
二、第二阶段参观考察活动总结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
”,这句话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今天,我们小组组织一次活动去参观二七纪念塔,先前在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由此,我对于二七纪念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还是对此感触并不是很深,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我彻底读出了其中的二七纪念之历史,革命烈士之精神,中国今天之来之不易。
早上,我们一行人迈着沉重的脚步去了郑州二七纪念塔。
来这里瞻仰的人很多,人来人往,大多是老一辈的人群,还有一些向我们
一样来此留念的年轻人,老者们他们驻足于此,仰望着眼前的二七纪念塔,时时不肯离去,就是默默的注视,我起初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留恋,如此“痴狂”,后来我们通过走访他们才明白了其中关于他们亲身经历的二七历史,我才更明白了二七纪念塔的建设意义之伟大,以及她所折射出来的伟大革命烈士之精神。
郑州二七纪念塔,简称二七塔,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
“二七塔”现在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1923年2月7日,历史上罕见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风起云涌,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
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
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
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
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
工人大罢工指挥部设在河南郑州,因此,郑州成为星光灿烂的历史名城。
为了纪念工人这种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这次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
它以工人的头颅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
这次罢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
国人民中的影响。
罢工血的事实也告诉我们,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反对军阀;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结成工农联盟。
在罢工斗争中面对荷枪实弹的军阀,赤手空拳的工人只能遭到残酷的屠杀,这就为我党提出了武装斗争问题。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
“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1951年,人们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
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时任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王辉和建筑师胡诗讪等人经过多次协商
后确定了重建“二七塔”的方案。
今天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
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
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
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
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
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
当人们来到高楼林立、繁华崛起的中原群中心城市郑州市的时候,看见高耸的二七塔,就像是郑州的路标,心中荡漾起当年的情景。
清明节即将到来,先烈们的民族精神与气节仍在心头激荡。
革命
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察古可以知今,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党的新儿女前仆后继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变化的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由钢枪到铁锤、耕犁、笔,不变的是他们跳动的红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和烈士们一样手持钢枪保卫家园,无法体味到马革裹尸,战士沙场的英雄豪迈,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荡涤了我的心灵,使我更深刻体会到烈士无私的爱国热情,鞭策我不断向前,为祖国的将来而奋斗,不辱先烈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们可以在前人创造的安定环境下,在历史上最强大的执政党的指引下,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扬革命斗争之精神,为建设美好和谐的中国,感动并奋斗着!
三、第三阶段汇报视频制作阶段总结
(一)实施情况
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制作PPT,先由郝雨进行初级设计,张雅娴收集资料,毋天宇进行改进完善,组长李璐艳监督审核。
(二)视频制作感悟
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中国近代史做了进一步探讨,将中国近代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好的吸取历史教训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拚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
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较量直到今天仍在延续;尽管政治格局、力量对比、较量方式与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看得分明:哪个国家和民族都希望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居于比较主动和有利
的地位。
即使和平与发展主导当今世界大势的今天,挑战和较量仍然贯穿其中。
今天是过去的延伸,也是未来的起点。
为了把握今天,掌握未来,需从史镜之中获得宝贵的借鉴,才不失为智慧和聪明的民族。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其兴也有因,其衰也有故,所以学习中国近代史,温故而知新,对于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极有助益的。
中国近代史包涵着很丰富的内容,但有三条用苦难换来的教训,可以说最为刻骨铭心。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
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
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
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
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