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16-07-20T15:44:00.2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作者:朱秋香[导读] 我们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22550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中正式提出培养学生“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一、历史证据意识的概述
从本质上说证据意识是一种认识,是对证据属性和运用等相关内容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事实或材料,但事实或材料不一定就是证据,只有它们在具体的证明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证据,因此任何事实或材料都有成为证据的可能,都可能具备一定的证据价值,是潜在的证据。历史证据来源于史料,而我们掌握的历史往往是不完整的、零碎的,还有的是带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研究者和学习者在考证史料和解释历史的过程中要具备证据意识,能够从繁杂的史料中去粗取精、去伪求真,并通过科学严谨的逻辑论来实现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学习历史是一次“求真、求实”的历程。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就是要利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以“求真、求实”为中心的史证教育。
很多时候,大部分教育者习惯于这样的史证教育:从观点出发寻找史料的“以论带史”和没有任何史料的清谈高论,而忽略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里的“史”是指历史认识,是对客观历史的一种解释,这种对客观历史的解释是主观性的。虽然对于同样的客观历史或许会因为解读者认知水平、生活阅历、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的解释,但是不论哪种解释,却都必须建立在历史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证据的搜集、考证实现对客观历史的解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史由证来,证史一致”。通过科学严谨的考证解释客观历史只是完成了历史认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炼总结得出符合历史史实的结论,也就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史”又成了“论”的依据,没有“史”的“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核心就是强调历史研究者或学习者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而这正是证据意识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的体现。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历史基础知识过度看重,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学习的内容,大部分与“重点、考点”无关的内容被“精简”掉了,结果历史学习成了只见知识不见历史。然而“历史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历史在课堂中常以简单的面貌出现,我们有时会以为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但事实上却是失去了历史天然具有的扣人心弦的悬念与魅力”。
证据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证据的搜集并运用证据论证观点,这就要求师生必须明确历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过程就尤如侦探通过搜集蛛丝马迹的线索推断还原案发现场一般,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正是历史“天然具有的扣人心弦的悬念与魅力”。如此一来,便将师生对历史教学结果的关注转向了对历史教学过程的关注,呈现在师生眼中的历史知识就不再是由生硬的史实和结论构成的文本,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这种转变无疑会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2.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史料,人类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在历史学科的地位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引导学生具有“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这就势必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实性的精神和“怀疑”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历史遗迹、口述资料、文字资料),甄别资料的真伪,获得证据,能够最终证明所研究的历史的真实性,这就像法律上的“取证”一样,能够最终破解案件的谜团。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主动性被压制,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灌输的“书本真理”的过程。证据意识的培养正是要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学生学习时应该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有了疑点就需要论证,进而获取真知。证据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追问能力,通过运用证据窥视历史真实,进而展开历史想象与思考,实现与历史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证据进行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增长历史智慧。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不无裨益。因此证据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加强公民证据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证据意识是一种历史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中学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所需要的,也体现了提高公民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是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所要求的,凭证据说话是民主法治社会下,理性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下社会,不管是在新闻媒体上还是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用一分证据说十分的话”,“断章取义,肆意定论”,“空穴来风,无凭无据”。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公民素质缺失的表现。公民教育是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