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
房地产业发展形势分析论文(全文)

房地产业进展形势分析论文一、房地产业增长面临的新背景迈向了21世纪的人类社会,经济进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房地产业的增长也受到新经济的强烈冲击。
1.新经济必定伴随着新规则。
这不仅为制度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强化了对制度的需求,加速并深化经济体制的转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浙成熟,产业系统的组织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使依赖于产业内部结构的各种动力因素对该系统的进展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
2.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显著特征。
知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渗透,促进了生产迂回化、专业化进展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人类各种财富的加速增长。
经济进展水平提高为产业成长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知识基础和更广阔的进展空间。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将一改过去主要依赖于稀缺资源投入规模的模式,转而强调知识、信息服务于用户的有效性,提倡敏捷制造和商品的个性化。
借助于通讯科技的迅猛进展而掀起的XX络革命,为新经济运行模式提供了支撑,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知识信息的传播利用。
由于知识资源的非稀缺性,即非排他或重复使用,从而具有使用越多其价值制造越高的特征,使得依赖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经济形态得到改变,支持了经济的可持续进展。
二、房地产业增长面临的新动因房地产业是指“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租赁、抵押、信托以及维修、装饰等经济活动的行业”。
受传统体制和进展水平制约,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增长几乎一直是以物质生产环节的投资为主要推动力量的。
建筑业尽管在官方口径中被列为第二产业,但我国房地产业的成长与建筑业有着特别的紧密联系。
建筑业不仅是房地产业中不可缺的物质生产环节,而且是我国房地产业迄今进展历程中的主导环节。
这也是某种程度上使我国房地产业运行至今难以完全摆脱生产导向的轨道,因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改变。
新经济时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在房地产市场上,服务需求远比物质商品需求更具有弹性,且服务需求形式扩展也比物质商品更多更广。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物,市场营销是房地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分析了房地产营销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的区别与共性,并针对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营销困境,从产品、价格、促销以及渠道四个方面提出营销策略。
以期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市场营销。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策略;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营销的主要特点是其交换对象的特殊性,房地产营销的客体是房地产物质实体和依托物质实体上的权益等.因此,房地产营销既有其特点,同时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良好运用。
以下将对房地产营销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产品策略房地产企业首先要做好产品,产品是营销的基础[1]。
根据营销学中产品的概念及内容,房地产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层次:1.核心产品.它是购房者实际上要购买的主要服务,对购房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家庭感、安全感。
2.有形产品。
指构成房地产产品的品牌、式样、特点以及质量等。
3。
延伸产品。
它是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各种服务,如物业管理和公共设施配套等。
然而当前,消费者购房心理逐渐成熟,理性消费意识明显加强,这加剧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在新的形势下,房企究竟选择何种营销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开发新的楼盘时,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除了三大层次之外的更多东西。
由于买房人所关注的的安全感、家庭感是大多数开发商都能满足的,因此在核心产品的竞争上,所有的房地产商几乎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才是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东西.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情形而言,房地产产品营销真正倚重且有所突破的也正是这两大方面。
因此房地产营销需要注重以下三点:1。
赋予名称韵味。
给项目取一个婉转动听的名字,这样不仅能在第一印象上加分,而且还能引起购房者美好的遐想.例如,“九鼎雅苑",就预示着追求一种浪漫、古典的高雅.2。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集(25个doc)17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集(25个doc)17做好房地产营销文章促开发企业健康发展当代建设钟治峰1999.04搞好房地产市场分析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础;制定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核心;建立高效协调的营销组织并卓有成效地强化营销管理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保证。
一、搞好房地产市场分析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础第一,要进行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即通过对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各种经济、社会、法律、政策、技术等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及微观环境的分析,从而把握市场趋势,进而挖掘和发现市场机会。
特别要时刻把握影响房地产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产业政策走向,超前决策和行动,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第二,加强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
市场供求情况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开发企业要善于总体上把握商品房市场情况、供求情况,要分析影响住房供求的因素,考虑城市化、收入变化、住房体制及住房政策、人口因素、就业水平等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以及利率、土地供应、建筑成本、税费、价格等对住房供给的影响,尤其要注意分析市场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第三,搞好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为营销决策提供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
第四、注重对房地产市场竞争者的分析。
我省房地产开发企业由80年代中期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家,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同行业企业对同一市场的争夺。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定自己的开发项目时,必须了解同一地区提供同类产品的档次及其开发企业的实力,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避开来自竞争者的威胁。
二、制定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核心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一般是由四部分组成,即产品策略(production)、价格策略(price)、分销策略(place)和促销策略(promotion),简称“4p”营销策略。
1、房地产市场营销产品策略。
有关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范文

有关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范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篇一:《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而今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细则的逐步落实,与整个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相对应,房地产业经历了年初以来的调整后,正在逐步回归正常的增长态势。
房地产行业的软着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在已有调控之下加强对区域地产市场的具体分析,对此本文主要就地产市场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办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房地产;市场信息;分析技术;宏观调控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顺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要求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获取、利用市场信息,导致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加剧了房地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
因此,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需要构建一套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系统分析思路和技术方法。
1 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作用区域房地产的分析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和对房地产业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1.1 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对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投资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呈高度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二者之间逐步形成了同向发展而又相互牵制的互动关系。
区域性地产市场分析致力于以具体实践为支撑,对这种互动关系进行发展方向和战略上的引导,避免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出现主次模糊、互相冲突的现象。
其次,加强区域房地产的市场分析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

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2007年,针对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中国政府加强了调控政策,但同时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量不足,多种需求集中释放,投资投机需求大量入市,地价房价“倒挂”现象严重,导致全国房价总体涨幅较大,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持续拉高。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和相对于资产价格的货币贬值,从紧的货币政策,资金流动性过剩,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扩张等,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22年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支撑因素没有根本改变,供应紧张的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预期逐渐向好。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全国房价总体涨幅较大,部分热点城市房价持续拉高,供不应求是主因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价格涨幅较大。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的销售价格持续走高,8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0%,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9%,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我们分析,导致2007年房价高涨的原因主要是供不应求。一方面,供给量大幅度下滑。2007年1~6月,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增速低于房屋销售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1%;截至2007年6月,住宅竣工面积连续30个月低于住宅销售面积。以北京为例,新建商品住房供应自2005年以来持续减少,批准预售面积由2005年的2205万平方米下降至2006年的1706万平方米。另一方面,需求快速膨胀。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投资性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趋势下,自住性购房者提前入市,也造成需求骤增。(二)土地供应量不足近两年来,土地供不应求的态势仍在持续,造成市场供求总量失衡,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预期。土地供应量的不足表现在两个环节。1.土地出让面积不足。以北京为例,2005年,计划供应的商品住宅用地为1750公顷,而实际入市的只有900公顷,仅为计划的51%;2006年,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计划供应合计为1900公顷,实际供应为1031公顷,仅为计划的54%。2.开发企业囤积土地导致出让土地无法全部形成当期的有效市场供应。根据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的报告,2001年初至2007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的60%。特别是上市房地产公司成为大规模囤积土地的一个主要力量。这是由于土地储备量是投资者衡量上市房地产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很容易从公开市场上募集大量资金支持大规模购置并囤积土地。(三)多种需求集中释放,投资投机需求大量入市在房价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多种需求集中释放。1.改善型需求。高收入家庭对改善型需求的支付能力比较强,家庭收入越高,利用自有资金购房的比例越高。据对某城市的调查,高档商品房一次性付款的比例高于贷款比例,一次性付款的比例一般达到60%以上;而普通商品房的贷款比例高于一次性付款的比例,贷款的比例一般达到60%以上。这使得中低端需求和初次购房需求受到挤压。2.婚龄人口对住房的需求。受传统的成家置业理念的影响,新组建家庭购买住房的需求刚性较强。3.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住房需求。近年来,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新增人口对住房的需求旺盛。4.城市拆迁导致的刚性需求。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时期,城市房屋拆迁带来的被动需求随之增加。5.父母提前为子女购房的需求。在目前房价上涨较快的影响下,年轻人住房需求提前释放,表现为父母为子女购房时间大大提前,高收入家庭为正在读大学,甚至读高中的子女购房的现象比较普遍。6.投资和投机性需求。除以上以居住为目的的需求外,还包括部分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需求,买房直接用于投资,以增值获利;以改善住房条件为目的的高收入家庭,在购买新建商品房后,原有旧房并没有在存量房市场立即上市交易,更多的是继续持有用于投资。(四)地价房价“倒挂”现象严重,推动房价上涨2007年,在各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大量地价房价“倒挂”的现象,即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出让土地的楼面地价接近或高于同地段在售新建房屋的价格。由于土地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必然使得未来房价大幅提高,使市场形成了房价继续大幅上涨的预期;同时,推高了周边在售楼盘的销售价格,形成了地价和房价相互推高的恶性循环。当前地价房价“倒挂”的状况已经造成很多地方开发企业通过推迟开盘时间、放缓销售速度等方式捂盘惜售。捂盘惜售现象,正是“期指化”房地比价导致的必然结果。。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毕业论文

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毕业论文目 录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研究回顾 ................................................2(一)房地产价格的基本概念 ..............................................................3(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4(一)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概述 ............................................................6(二)福建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福建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11(一)指标的选择 ........................................................................12(二)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模型估计 ..........................................................................1316(四)模型评价 ..........................................................................(五)房价预测 ..........................................................................16五、结论 .....................................................................19(一)实证结果小结 ......................................................................19(二)稳定房价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
浅析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浅析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目前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现状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房地产市场现状论文篇1:《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摘要】本文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分析出:房地产投资的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信贷比重有所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持续上升;房价大幅攀升;开发规模快速增长;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建立房地产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测与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类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房屋的建设、转让、租赁、维修、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场。
房地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历史短,发展过于迅速,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仍然无法阻止房价的上涨。
在房地产行业表面繁荣,房价持续攀升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窥视一下这些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以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
1.房地产业的重要作用房地产业直接推动经济的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我国自1998年实行住房市场化改革,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房地产业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外,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
2.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房地产投资的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从商品房投资类型结构看,普通住宅比重稍有上升,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直降,办公楼所占比重稍有下降,而商业用房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基本维持不变。
信贷比重有所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
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从取消福利分房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飞速地发展,在改变和满足人民住房需求上做出了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篇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探析》摘要: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是房地产市场营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对各种可控的营销因素加以优化组合、综合运用、以期高效率地、最经济地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基于房地产营销策略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指出我国房地产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逐步显现和房地产业的逐步成熟,房地产营销面临新的形势。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房地产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其物业的不可移动性、价值的高额性、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消费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无不影响着销售的成功。
房地产营销作为房地产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开发商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中国的房地产营销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启蒙、摸索阶段,科学有效的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在房地产业内形成,房地产市场营销还存在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房地产营销主要存在的问题1.市场调查缺乏真实性。
一些企业在市场营销方案制订时,往往以见报的信息为依据,其收集的信息偏差较大。
需求调查方面既缺少专业咨询,也很少进行实地调研,从目前可见的营销报告中,对房地产消费者的调查,包括购买类型调查及购买者心理,对竞争者的调查,包括销售动态、优势、借鉴经验等分析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营销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到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价格策略单一陈旧。
从定价角度看,大多是以低价开盘,逐步提高,缺少有机的调节和合理的升降。
从价格策略看,如折扣价格策略、变动价格策略等都基本类同,虽然普遍懂得时间变动的价格策略,有些楼盘也推出个案变动策略,但大多停留在实际操作过程,缺少先期的理论定位。
房地产市场论文(5篇)

房地产市场论文(5篇)房地产市场论文(5篇)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1.全县房地产开发正处于高速进展阶段。
纵观乡宁县房地产市场近10年来的进展历程,无论是新开工面积,还是房地产投资额都消失了较快增长。
从当前市场交易状况看,全县商品房供不应求,房地产开发仍有较大进展空间。
主要缘由有:一是全县商业性房地产市场发育相对滞后,随着全县经济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合理的居民住房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特殊是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很多潜在购买者成为实际购买者。
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多种住房供应形式进展缓慢,使得全社会住房需求都积聚到商品房需求上。
二是居民住房投资理念的转变及其高额回报预期,进一步增加了购房意愿。
随着县域居民金融学问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投资理念渐渐形成,特殊是在一般居民投资渠道不畅状况下,购买住房成为一种最简洁直接的投资方式。
特殊是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飙升的价格走势,增加了居民对住房投资及投机行为,使得购房意愿进一步放大。
据对乡宁县100户居民购房意愿问卷调查,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到调查总数的81%,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其中购房用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占46%,购房用于投资增值的占35%。
特殊是居民购房增值的意愿增加,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另据调查,随着房价一路上涨和城市人口增加,商品房屋的转让和出租收入已成为县域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乡宁县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在2021~2021年5年期间增长了46.8%,出租房屋收入5年内翻了一番多。
通过对2021年住户抽样调查:乡宁县城市居民拥有两套及其以上住宅的家庭比例高达34.5%。
县级城市的经济区位、人口、规模等缘由打算了外来投资和投机性购房对县域房地产业的冲击并不大。
针对楼盘销售的专项调查显示,乡宁县城的确存在有外来投机性购房,但总量小于全部住宅成交套数的1%。
县城商品房市场的富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本地需求。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2.1级差地租理论马克思指出:“凡是有地租存在的地方,都有级差地租,而且这种级差地租都遵循着农业级差地租相同的规律。
”这里所讲的规律是指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形式。
城市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也是土地等级的不同。
这种等级表现在位置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是否方便,配套设施是否齐全等[25]。
城市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也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比如,在住房开发建设中,一些较好的地段被某个房地产公司开发经营后,其他的房地产商就不可能介入,只好着手开发稍远稍差一些的地段。
城市级差地租的形式也可分为级差地租I 和级差地租II。
级差地租I是指城市内部地段的土地里,由于市场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II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或企业在同一地块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26]。
例如,咸阳以东与西安交接处,在2000年以前还比较冷清,后来国家从总体规划、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多方面追加投资和改善环境,经过四五年的建设,咸阳东南大学城地区高楼林立,马路宽敞,商业逐渐繁荣,即人们通俗所说的这个地段的土地升值,实际上是指这个地区土地的级差地租II大大增加了。
位置对城市级差地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使用位置便利的建筑地段,比如靠近销售市场,或者交通运输十分方便,或者是处于经济文化中心,市场容量大,特别是获得信息等特种资源的费用较低而且容易,因此这些企业能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利润率,获得较高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
另外,这个中心是特指城市功能中心,而并非一定是地理位置中心。
2.2供求理论房地产供求变化是房地产运行的主要形式,而房地产市场供求之间的对立关系及相互制约关系,又是可以通过房地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及时空关系表现出来[27]。
(1)房地产供求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房地产数量供求之间的变化,它是供求对立运动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2)房地产供求的结构关系,主要是各类质量、品种不同的房地产商品供求数量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调查报告论文

房产市场是以房子作为交易对象的流通市场,同时也是房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论文篇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2015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确定,出于不断扩大有效的需求,使得供需通道打通,不断消化库存的需要,要不断的加快农民工的城镇化进程,以此来稳定房地产市场。
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已成为2016年房地产政策的方向之一。
由此看来,很有必要对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进而深入了解我国房地产行业当前的具体状况。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体现在以下方面: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在不断下滑、销售增速在放缓、房地产库存压力变大、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景气程度在下降;另外,由于我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使得在一个长的时期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足,整个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的这种状况,在2016年还是很难出现有效的改变。
回顾过去的11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在明显的下滑,就10月份而言,投资增速仅为102%。
截止到今年的前10个月,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增速已下滑到2%。
国家统计局今年11月,发布了相关的数据,其中,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以及相关的销售数据表明,一线城市住宅的情况在不断的改善,但就整体走势而言,房地产市场依然呈现疲软态势。
相关数据表明,1-10月份,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投资额累计约达7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涨幅仅为2%,此增长为2009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期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仅为178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27亿平方米显著减少。
从2014年2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93%在以后的21个月的时间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是在下滑的。
房地产的下滑直接影响中国经济。
商品房销售状况从今年1月份开始反弹,但这种反弹并不是全国所有的房地产销售都出现了触底反弹,而是一些一线城市、重点城市、包括大家比较看好的一些城市群等出现了销售反弹。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买方市场逐渐形成,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
并且市场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篇一《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摘要] 旅游房地产是开发和经营过程与旅游密切相关,并以塑造景区或旅游接待作为其功能的房地产。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市场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旅游;房地产;发展一、旅游房地产综述1.旅游房地产的概念旅游房地产是开发和经营过程(策划、规划、融资、营销、经营、管理等)与旅游密切相关,并以塑造景区或旅游接待(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娱乐,旅游休闲等)作为其功能的房地产。
旅游房地产是旅游与房地产两种行业在多个角度、多种形式的结合,是旅游业与房地产业都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出现的一种地产业态。
因此,旅游房地产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旅游和房地产。
首先旅游房地产属于房地产范畴,是与住宅房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教育地产等等相并列的一种房地产业态;其次,旅游房地产又是紧密围绕旅游、为满足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地产的需求而形成。
2.旅游房地产的分类旅游房地产种类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随着旅游房地产的成熟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些分类模式已呈现多样化发展特征,很多旅游房地产存在交叉空间,并不能单纯地归属哪类模式。
旅游房地产按照物业产品形式可划分为:产权酒店,分时度假,时权酒店,景区住宅,景观型房地产,养老型酒店,高尔夫、登山、滑雪运动度假村。
按照房地产项目在旅游景观中所承担的功能划分可分为:旅游景点房地产,旅游商务房地产,旅游度假房地产,旅游住宅房地产,旅游商业房地产。
二、我国旅游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城市化率上升,旅游房地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世界旅游房地产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旅游房地产的产生因素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以经济发展为线路,第二条是以房地产的发展为线路。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大学本科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摘要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开始走高,时至今日房价仍然不断攀升。
广州作为国内重要城市,其房地产业在国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整理广州市近年来有关房地产的各项数据,并通过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州房地产;需求;供给;羊群效应;房地产政策ABSTRACT Since the 1990s,room rate have risen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oday housing price are still rising. GuangZhou , a domestic important city, its real estate industry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have sorted out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which include historical data of Guangzhou real estate,and analyse it by traditional economics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KEY WORDS GuangZhou real estate;demand;supply;Sheep-Flock Effect;real estate’s Policy目录1.前言 (3)2.本文基础理论 (3)2.1房地产市场概述 (3)2.1.1 房地产市场的定义及特性 (3)2.1.2房地产市场界定 (4)2.2行为经济学概述 (6)2.2.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6)2.2.2 为什么需要行为经济学 (6)3.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7)3.1房地产市场总论 (7)3.2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分析 (8)3.2.1 概述 (8)3.2.2 房地产市场供给 (8)3.2.2 总结 (10)3.3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分析 (10)3.3.1数据分析 (10)3.3.2 有关结论 (19)3.4基于行为经济学对于房价上升的探讨 (19)3.4.1需求的概述 (19)3.4.2 价格上涨因素之间关系的探讨 (20)3.4.3 价格上涨机制的归纳 (23)4. 建议和措施 (24)4.1近年一些重要的房地产业政策总结 (24)4.2如何选择房地产政策 (24)附录 (25)参考文献 (29)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1.前言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房价开始走高,时至今日房价仍然不断攀升。
浅谈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浅谈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房地产业竞争概况,分别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价格竞争、品牌竞争、广告竞争和土地所有权的竞争,对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垄断定价品牌竞争房地产业在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特别是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
然而,总的来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发育不全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供给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房地产价格明显已经超过了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
那么,房地产市场企业间进行的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因此。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方式和状况进行了重新思考很有意义。
一,我国房地产业竞争概况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火爆状态。
就温州最近十年而言,城市化、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业显现出高速成长的特征,井已初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
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房地产需求迅速增长;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潜力,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另外,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业,使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商、房地产策划业、代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不得不面对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
就温州房地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可以窥见全国目前房地产业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现状分析1,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价格竞争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明显已经超过了普通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主要原因是由以下几方面:房地产企业的垄断定价、房地产企业的价格歧视、房地产企业的价格串谋。
价格竞争的特殊表现形式。
因为它们都是企业在价格竞争过程中采取的“特殊”的价格竞争策略。
1房地产企业的垄断定价。
中国房地产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区域性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环境,这种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是位置相邻的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竞争。
垄断的积极性为主要表现在:垄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房地产方面的毕业论文(新版多篇)

房地产方面的毕业论文(新版多篇)房地产论文篇一房地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前向和后向带动力强,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对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运行发展的核心元素,房地产价格也快速上涨,部分地区出现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涨幅过大的现象,不断上涨的房价引出“房地产泡沫”的议题。
与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共同被关注的另一议题是房地产价格泡沫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
一、研究背景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企业和个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丧失偿债能力或偿a债意愿而出现违约,使银行不能按时足额收回贷款本息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按照违约原因的不同可分为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
被动违约通常是指由于支付能力导致的违约。
借款人具有还款意愿,但是由于财务状况出现困难,导致支付能力不足从而被迫违约。
主动违约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没有太大关系,而与还款意愿密切相关。
主要指借款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具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主观上不愿意偿还而选择违约。
(二)市场风险银行机构面临的与房地产有关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作为抵押物而持有的银行资产,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化引起抵押物价值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住房抵押贷款普遍被视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信贷资产,因而大多数银行都比较热衷于发放这类贷款。
但是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价值的下降也可能使银行不能足额收回贷款。
一般而言,银行发放的抵押贷款额不会是房地产价值的全部,而是房地产价值的一部分,如70%,80%。
这意味着,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导致抵押物价值下降超过20%或30%,银行持有的抵押房产就存在“抵押不足”而导致贷款损失的风险。
同时,作为银行资产的抵押房产价值下降,也会直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引发其他相关风险。
(三)操作风险房地产贷款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自身违规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有关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

有关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房地产市场是以房产作为交易对象的流通市场,也是房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的论文篇一《浅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性,以及宏观调控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地租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近年来最红的经济话题莫过于房地产问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安家立命”、“安居乐业”的说法,与此息息相关的“房子”在国人眼中自然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开始于1996年左右。
房地产业在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率先起步。
1998年,中国开始了“房改”,那一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低增长的影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为个人房贷提供了政策支持。
由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中国步入了房地产市场化的高速发展期。
房地产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市场化,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压抑已久的对房产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供需规律开始发挥其魔力,虽然供应量越来越大,但是需求更为强劲,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2006年以前,房屋销售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2006年到2007年,房价开始出现异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直到2008年,房价才有所回落,但仍然远远高于以前。
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发现,自己就算不吃不喝,光凭工资得几十年才能拥有一套仅够容身的房子。
二、对我国现在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分析世界银行认为比较合理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了5的警戒线。
而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警戒线。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房产品结构失衡的现象,房地产的总量大于有效需求,商品房空置率远超过国际警戒线。
同时,房地产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商品房积压,这主要是指没有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对市场有效需求估计不足,过多投资高档住宅,导致了空置;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的住房还十分紧张,普通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供给短缺、增长缓慢。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发挥了应有之重,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房地产市场分析论文范文一:内蒙古房地产市场探究[论文提要] 本文从内蒙古房地产市场现状出发,结合一系列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整合内蒙古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具体方法和对策,以促进内蒙古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去库存一、内蒙古房地产市场现状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81.05亿元,同比下降21.1%,回落幅度比1~11月份减缓0.03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758.51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1月份减缓0.4个百分点。
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放投资的比重为70.2%。
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3,637.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个百分点。
房屋竣工面积1,697.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7%,1~11月份为下降17.6%。
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69.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降幅比1~11月份收窄3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额1,052.18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房地产投资面临的问题2015年,自内蒙古治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房屋开发规模萎缩、商品房销售低迷。
全年情况比1~11月份稍有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一是全区各地现有库存较大,尤其是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等地区,经测算,消化现有库存平均需要10年以上;二是居民消费动力不足。
2015年,自治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乏力,同比增长1.1%,居住消费同比下降0.3%,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环比上升0.5%,居住消费环比上升0.3%,住房销售成交量低迷;三是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不足、企业融资压力大、资金链紧张使得企业后续开发难以为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买方市场分析经济师靖学青1998.09本文介绍了中国买方市场对消费者,竞争者等的影响以及中国买方市场的特征,最后还分析了中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伴随着改革开放及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开始形成。
到1997年底,中国不仅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一些投资本品甚至基础产品也供过于求,许多行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人们普遍感受到商品供给丰富的真实存在,这不能不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变化。
买方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将对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中国买方市场的影响买方市场是在供需关系中买方处于主动地位,成为主导方面的市场。
它对作为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作为供给商品的工商企业,以及作为宏观调控的经济经管部门造成不同的影响,并引起其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变化。
一般地,买方市场对消费者有利。
消费者在宽松的市场商品选择环境中可以货比三家,购得价廉物美的商品,并在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过程中无形中提高实际收入,实现更大的消费满足。
尤其是对于曾长期处于商品短缺,从粮、棉、油、肉、蛋、菜到糖、烟、酒,以及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按户实行票证供应的中国人来说,买方市场的形成则赋予其更多的欣喜感受。
买方市场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益处,而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的却是压力和挑战。
压力和挑战在于买方市场形成后,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必然展开的激烈竞争,竞争将导致如下几方面的变化:1、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企业对激烈竞争作出的反应常常是产品降价,由于中国相同行业的企业一般规模小而数量多,所以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过度竞争引发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不断降价,甚至刮起降价风,进行一种单纯的价格战,这往往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益递减,年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一些行业和企业都出现了生产销售增长与盈利水平下降的反向运动。
2、企业分化加剧。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将促进优胜劣汰。
生产和效益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日益困难。
在中国,这种情况最明显地发生在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行业,钢铁、汽车等行业也逐渐出现同样的变化。
就是说,生产名牌产品、规模较大、经营效益好的少数企业经济效益高,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市场扩张促使规模越来越大(包括并购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逐步达到规模经济水平,而生产非名优产品、规模过小、经营状况差的多数中小企业和劣势企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以至倒闭破产,被经营状况好的大中企业并购,越来越趋于萎缩。
长此下去,将形成处于垄断地位的多数大企业与相当多数量的中小企业并存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这种变化从当前看会造成一部分生产力闲置,以及失业率的上升,但从长期看是积极的,将增强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占有更多的国际市场,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有利。
部分闲置的生产能力也可作两面分析,一方面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市场需求波动的变化,使商品供给具有弹性。
3、企业素质提高。
企业对激烈竞争的反应除了产品降价外,还将千方百计提高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经营经管水平,实现科技产品升级,努力达到经济规模,改善产品售后服务等,以提高企业自身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牌产品,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这种变化无疑是我们所希望的,可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全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对经济经管部门来说,将面临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是补充短线和增加供给问题,调控方式主要是单纯控制需求,收紧信贷与投资规模的总闸门,以控制短缺经济下过度需求而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从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
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供过于求成为宏观总量的一种常态,市场约束强化使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因此,宏观调控已不再是单纯控制需求的问题,而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推动消费需求,以及扩大消费领域等问题,从而保持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商品供应充足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不但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长远经济发展都有利,是人们梦寐以求的。
当然,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短期阵痛,也应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二、中国买方市场的特征与发达国家的买方市场相比较,中国的买方市场具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征:1、初级性。
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结构来衡量,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万美元的高层次消费水平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的买方市场是初级性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买方市场。
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一定收入水平相对应的需求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生存型(需求内容主要是廉价的生存资料)、温饱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满足其温饱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小康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耐用消费品、住房、基础设施和高水平服务)和富裕型(需求内容主要是满足人的发展与享受需求的高智能产品和服务)。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大部分已达到温饱型需求结构,并正在向小康型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和较好的住房等需求内容转变,其中一小部分刚达到生存型,以及4000万人口的贫困家庭,另一小部分则已达到并超过一般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水平;城市居民的绝大部分已远远超过温饱型消费需求结构,拥有了多种家庭耐用消费品,正在向小康型的其它需求内容如较好的住房、方便的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的服务迈进,另一小部分已达到小康型和富裕型的消费需求结构,或者正在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
可见,中国的主体人口群正处于从温饱型向小康型需求结构过渡的阶段,只是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落后一步,城市居民将率先进入小康型生活。
中国的买方市场就是在这样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消费需求结构过渡的基础上形成的初级的买方市场。
2、相对性。
与发达国家绝对的、全面性的买方市场不同,中国目前的买方市场是相对的、不完全的买方市场,是卖不掉与买不到共生、买不起与没新东西买并存的市场。
例如,经过十几年的技术引进和发展,中国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影碟机等家用电器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增,农村居民的主体人群也有了购置家电的愿望和冲动,市场潜力很大,但目前因受收入制约还支付不起,使大量耐用消费品堆放在仓库和商店形成积压,表现为消费市场上的供过于求。
城市住宅也基本上是同样的情况,目前城镇有大量城镇商品住宅待售,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城镇居民的主体人群虽有购房的极大愿望,也只好望而却步,巨大潜在的购买力难以变为现实的购买力,致使城镇商品房大量闲置。
因为耐用消费品和商品住宅是城乡主体消费人群的主要消费方向和全国主要消费商品供给领域,所以它们的滞销对中国买方市场的形成构成份额最大。
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已出现高收入阶层,这部分人虽然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还较小,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其绝对数量并不小,消费规模已相当可观,他们已达到小康型和富裕型消费需求结构,其消费重点已从一般的吃、穿、住、行、用转向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旅游等。
然而适应这种高层次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发展不足,供不应求,导致在总体上形成买方市场的同时,还留下市场供给缺口。
总之,中国的买方市场是人均收入水平和总体消费水平均较低的初级性的买方市场,是总体上的市场供过于求与局部的具体的市场供不应求并存的相对的不完全的买方市场。
中国目前形成的买方市场只能说明其基本上而不是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态,要从根本上走出短缺经济,形成全面的买方市场,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三、中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对于形成买方市场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或货币供应及决定的国内总需求不足所致,另一种观点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
这两种观点不可谓不对,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通过逐步消除旧体制的束缚,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直接促进了工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供给的增加使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最终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供求关系转化。
卖方市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市场经济的常态就是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
随着我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后确立和完成,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供给进一步增加,买方市场将越来越巩固,越来越高级化和全面化。
当然,近几年来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在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同时,促进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大量的盲目重复建设和产业、产品结构未能随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而升级,使供需结构不相适应,也促进了买方市场的形成。
笔者认为,人均可分配收入水平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累积导致总需求不足,是促使买方市场形成的又一个比较重要但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因素。
据有关研究,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表示的可支配收入来衡量,从1985年到1995年,全国29个省、市、区(未含西藏)的极值差率、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分别由2.96,0.2109和0.2291增加到4.75,0.3302和0.3807。
这说明“七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省际差异在不断扩大,而且低收入省区(除广西外)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水平都在下降,而绝大部分高收入省、市、区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收入水平都在迅速提高,出现了所谓的“马太效应”现象。
由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东南沿海省区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中西部省区相对收入水平的下降,导致居民收入在东、中、西三个大地带间的差异在原来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扩大。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仅表现在省市区之间和三大地带之间,也表现在城乡之间,而且收入差距程度更甚。
从1985年到199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可比收入)差距从2.34倍扩大到3.02倍。
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际差异也一直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衡量指标中,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收入未包括政府给予的各种补贴和劳保福利,农民家庭纯收入包含着扩大再生产的费用,而且未扣除各种不合理的摊派,农民的住房也由自己建设,医疗、养老费用也由自己负担。
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实际的差距比用上述指标反映的差距还要大。
如果考虑到各种非正常性收入,则贫富差距及其扩大的程度又要加大。
我们知道,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在短期内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小;不同阶层实际收入差距越大,全国实际消费总需求越是低于按全国平均人均收入水平后达到的消费需求水平,越是趋于总需求不足,因为占全国较大比例的低收入阶层消费水平自然地低下,潜在的市场难以变成现实的市场,同时占全国比例不大的高收入阶层在得到消费满足后趋向于增加储蓄,消费需求增幅也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