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席勒的美育思想

合集下载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1. 引言1.1 了解席勒的背景和影响约为2000字。

席勒,全名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德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美育家,他生于1759年,逝世于1805年。

席勒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小酷爱文学和艺术,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关于美的理论和对美学的探讨,影响深远,被视为后世美育理论的重要基石。

席勒的主要作品包括《威廉·泰尔》、《艾伯特·维斯曼》等,其中《威廉·泰尔》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席勒探讨了人的道德、自由和内在美的价值,提出了他独特的美学观念。

他认为,人类的审美情感和美的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体的内在美和文化修养。

席勒的美育理念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引领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认识,为当代审美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席勒的背景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他被视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美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席勒的背景和他的美育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美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1.2 审美教育书简的主要内容《审美教育书简》主要内容包括席勒对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及他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的阐述。

在书中,席勒深入探讨了美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审美能力对于个体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促进作用。

席勒还倡导了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体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作品。

通过细致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原理,席勒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体验和心灵启迪。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关于美育观念的重要著作,对于理解席勒的美育理论和对美育的价值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名词解释席勒的美育观

名词解释席勒的美育观

名词解释席勒的美育观席勒的美育观是德国启蒙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对美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解释的一种理论观点。

席勒认为,美育不仅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欣赏力,更是人类精神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席勒的视角出发,揭示他的美育观点,并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席勒将美育理解为培养和教导公民的过程,通过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达到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水平的目的。

他认为,美的力量具有启迪智慧和激发情感的作用,能够使人们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富足。

因此,美育在培养人的个性和品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席勒而言,美育的本质是自由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潜能。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他认为,只有在个体自由发展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才能实现进步和繁荣。

与此同时,席勒还强调了美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他认为,美育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

美的力量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使他们具备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并主动追求公正和公义。

因此,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席勒的美育观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首先,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浮躁和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让学生接触和欣赏美的事物,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力,从而更好地辨别真假、美丑和善恶。

其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美的力量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愉悦感,并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学生可以在忙碌学习的同时获得放松和愉悦,从而更好地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再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学生可以感受到善良和正直的力量,培养自己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并通过行动追求公正和公义。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价值观,从而成为有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公民。

席勒的自由观念和美育思想

席勒的自由观念和美育思想

Schiller’s aesthetic thought and we
can
Schiller’S aesthetic thought transcends Dutch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his time in
many aspects.It
also points out

valuable mode for
aesthetics,Freedom usually belongs to the later.as many other ideas,it i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abstract
Schiller’S fi'PAgdom
are
thought is,The realistic
humanities
have the&alne pufpose
and keeping the intact humanity. and sense
drive is equal to
Sense is emphasized in Schiller’S aesthetics theory
form
drive.ne
关键词:自由美游戏冲动审美教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Seeking freedom by combining the
SeliSe
and ration is the kernel ofDutch classical
aesthetics.In Schiller's Letce体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witll the purpose of freedom’s realization,he Schiller beauty

席勒美育书简中美育概念

席勒美育书简中美育概念

席勒美育书简中美育概念
席勒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在美育领域的贡献被认为是开创了现代美育理论。

他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美学教育演讲集》中,其中包括了对中西方美育概念的阐释。

一、中美育概念
1. 美育的起源:席勒认为,美育的起源是人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在古代,美育是通过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来实现的,如中国的书画、音乐、戏曲等。

在现代,美育则更注重教育和培养,以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化进步。

2. 美育的目的: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美育的方法:席勒认为,美育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个体的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西美育概念
1. 美学:西方美育的基础是美学,它是对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

美学包括形式美学和实用美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研究艺术的形式和结构,后者主要研究艺术的功能和价值。

2. 艺术教育:西方美育的主要形式是艺术教育,它是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等多个方面。

3. 艺术批评:西方美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艺术批评,它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艺术批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同时也可以促进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席勒的美育思想为现代美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中西方美育概念不仅对美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美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_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

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_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

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曾繁仁内容提要 席勒作为新思想的预言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并写出第一部美育论著,成为对资本主义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文献。

它标志着西方美学由思辨的认识论美学到人生的存在论美学的转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席勒建立了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包含“自由”的内涵、“中介”的作用、以“自由的表现”的艺术为手段等丰富内容的美育理论体系。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对我国的美学与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前,它在培养学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德育教育、教育改革与美育学科建设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席勒 美育 审美的生存 长期以来,我国美学界对于席勒的美学理论,由于受鲍桑葵《美学史》等著作的影响仅仅将其界定为“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桥梁”①。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再来审视席勒的美学理论,就会深深地感到过去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事实上我们现在可见的席勒的近二十篇(部)美学论著,尽管题目各异,但其核心论题却是“美育”。

其他论著均围绕这一论题在《美育书简》的统领下展开。

我们正是从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1 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批判了他所处的时代。

这种批判开了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先河,影响到后世并对当代仍有其重要意义。

哈贝马斯在《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一文中指出:“这些书简成为了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

”②众所周知,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现代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构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二律背反:美与非美的悖论。

所谓“美”即指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文明与舒适;而所谓“非美”即指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低俗与焦虑。

因此,对于同资产阶级现代化相伴而生的现代性之反思与批判、乃至于试图超越,就成为现代与当代的紧迫课题。

对现代性进行审美的批判与反思是众多现代与当代理论家的重要理论探索之一,而开其先河者即为席勒。

论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论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论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作者:付文汐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6期摘要:席勒在受到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以后,在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之后,提出了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审美教育思想,席勒通过对人性与美的分析,证明审美教育思想能使人性变得更加完满和自由,席勒还把人类和社会分为了物质、审美、道德三个时期。

所以席勒的审美教育为彰显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道德;游戏一、审美教育提出的现实前提因为地理、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法国大革命对德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

当时的欧洲各国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社会各阶层起着不同反应、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法国当时处于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带来来人类思想的启蒙,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变化,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划时代的转折,在1789年7月 14日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这一方面由于18世纪法国经济由于通货膨胀而日益恶化,使得社会购买力下降,地主因欠收加租进一步削弱农民的收入。

国内最大的地主天主教會教廷对谷物征收什一税。

什一税表面上减轻了国王税项对民众的压力,实际上对每天都饿着肚子的穷人而言是一座大山,人们生活困苦加重,另一方面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重要原因,人们对专制王权十分愤恨,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日益严重,而资产阶级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手工工场,这些都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这场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席勒美育思想关键词研究

席勒美育思想关键词研究

席勒美育思想关键词研究在美学和教育领域,席勒的美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对席勒美育思想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理论体系,并探索其对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启示。

一、“游戏冲动”席勒认为,人具有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

感性冲动基于人的物质存在,使人受到自然的限制;形式冲动基于人的理性本质,使人追求形式和规律。

而“游戏冲动”则是这两种冲动的结合与统一。

在席勒看来,游戏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自由的、无功利的活动。

当人们处于游戏状态时,能够摆脱现实的束缚,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游戏冲动是人类实现自由和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艺术家和观众都能够进入一种类似于游戏的状态。

艺术家通过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观众则在欣赏作品时,不受功利目的的驱使,纯粹地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二、“人性完整”追求人性的完整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目标之一。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人们往往被局限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导致人性的片面发展。

为了实现人性的完整,席勒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人的多种能力和素质。

美育能够使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得到和谐发展,使人成为一个既有丰富情感又有深刻思考能力的完整的人。

比如,一个接受过良好美育的人,不仅能够欣赏自然之美,还能够理解科学的奥秘、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在各个方面展现出全面而丰富的人性。

三、“审美教育”席勒强调审美教育在塑造人性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审美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通过审美教育,人们能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敏锐地感知美、欣赏美,并能够创造美。

这种审美能力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

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和欣赏能力。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席勒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作的一部关于美育观念的重要著作。

席勒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美的理解和美育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围绕《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探讨其对美育的贡献和启示。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形式美”和“道德美”的概念。

他认为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结构,而道德美则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感和品质。

席勒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美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道德美的内涵。

美育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道德美的追求和理解,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席勒倡导“审美教育”实践,主张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理解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活动。

他指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人们通过观赏和欣赏作品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和情感。

美育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中去。

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席勒提出了“教育即美育”的观念,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的情感和品质。

他认为,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崇尚美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感。

席勒的这一观念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要将美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教育环节中去,使之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艺术家教育”和“观众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艺术家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人才,而观众教育则是指培养广大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席勒指出,只有通过对艺术家和观众的双重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

这一理念对于当代的美育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构建艺术教育的双轨制度。

论席勒戏剧“古为今用”的美育实践

论席勒戏剧“古为今用”的美育实践

“ 用" 今 的使 命
莎士 比亚 曾 在 名 剧 《 姆 莱 特 》中强 调 : 哈 对

人、 戏剧 家 和思 想 家 , 活 在 1 、9世 纪 之 交社 生 81 会急剧 转 变 的 德 国 , 与今 天 的 中 国 改 革 经 历 相
似, 当时 的德 国社 会 , 承 受 着 各 种 尖 锐社 会 矛 也 盾 的巨大压 力 , 会各 阶层 的人格 与 情感 也 在传 社
广博 资源 中寻找 艺术再 加工 的素 材 , 掘可 能 激 挖 活今人 改造 社 会 之 热 情 的 人类 普 遍 天 性 。这 些
作 品不 仅实 践 了他 的美 育理论 , 而且 从 经历 时 间 之严苛 考验 的角度 看 , 的剧 作也 实 现 了通 古博 他
思想 氛 围中起 步 的 , 仅 1 时 他 就 开 始创 作 年 8岁 《 强盗 》 。许 多 文 学 教 材 都 会 介 绍 席 勒 写 在 《 强
论 席 勒 戏剧 “ 为 今 用 " 美 育实 践 古 的
潘 一 禾
( 浙江大学 传媒 与国际文化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8

要: 席勒 的美育思想 , 既是对 “ 艺术创造 ” 与人 的发 展关系 的深刻理解 , 也是从 政治 和哲 学上对 传统 与
现代 社会进行 的一番重新认知 。他有意从人类历史 的广博资源 中寻找艺术再加工的素材 , 挖掘 可能激活今 人改造社会之热情 的人类普遍天性 。席勒的一系列杰出历史剧有 意在“ 希腊人 ” 古 的典范指 引下 塑造人性 自然 完整 的“ 常人” 而且在不 同的“ , 失败英 雄” 之悲剧 中深描社会力量的常态分布 和政 治势力 的 日常运 作。 当他用激情 引发 的智慧之光照进挤满观众 的剧 院时 , 也通 过剧 院这个 “ 他 公共渠道”, “ 让 美育” 尚人格 的 高 柔 和光线 照彻 了整个 国家 。从经历时 间之严苛 考验 的角度看 , 席勒 “ 古为今用 ” 的众 多戏剧 如同莎 士 比亚 的诸多杰作 , 实现 了通 古博今 、 跨越时空的艺术理想之境。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美育”,在理论上明确了美育的重要作 用。蔡元培在 1912年提出要把美育列 入教育方针,这一主张表明他也深刻认 识到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席勒 的“美育说”更有值得借鉴之处。
从社会文 化 大 环 境 来 看,当 代 经 济 的发展也 对 人 才 提 出 了 新 的 要 求,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 行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中 就 提 出 “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共同发展, 将美育 在 法 律 上 纳 入 教 育 体 系。 此 外 还有一些 中 学 定 期 举 办 艺 术 展 览 或 是 组织学 生 去 美 术 馆 等。 从 个 人 的 角 度 来看,这一点也正是席勒“美育说”所根 本的出发点,美育可以实现人的精神自 由与解放,可以完满人的个性,使 人收 获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
席勒认为艺术家是与政治完全独立的他们虽处于时代来净化他们使他们在娱乐中排除人性和粗野达到人性的完满与解放
《长江丛刊 》2018.09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曹鑫源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作为西方重要美学家,席 勒 的 突出贡献之一是明确提出了“美育说”。 《审美教 育 书 简 》是 席 勒 美 学 思 想 的 集 中体现,也正是在此书中席勒首次提出 “美育”的 概 念。 《审 美 教 育 书 简 》核 心 思想是“人们通过美走向自由”,将人的 自由与美育紧密联系。 关键词: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美育
当代社 会 进 步 的 同 时 也 存 在 着 一 些问题,例如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的失 衡,人 与 自 然 关 系 的 破 裂 等 等,这 都使人们 感 觉 到 像 是 卡 夫 卡 笔 下 异 化 了的“甲 虫 ”。 人 们 现 在 享 受 快 节 奏 经 济发展的 同 时 忽 略 了 对 精 神 世 界 的 建 设。同时 一 味 追 求 经 济 的 进 步 也 使 我 们与自然之间不再融洽,我们不再拥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心境,也 没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 天”的美景。面对这 样一 种 情景,审美 教育的紧 迫 性 与 重 要 性 就 显 得 十 分 突 出。席勒 “美 育 说 ”中 所 提 到 的 感 性 与 理性相融 洽 的 状 态 是 我 们 所 共 同 追 求 的目的。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

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美育,即美术教育,是一种将艺术和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理解艺术、创造艺术。

席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美育思想家,他提出的美育思想被认为对现代美育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索席勒美育思想的内涵,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论述。

席勒美育思想的内涵席勒的美育思想主张“教学在于教育人类”,即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身体强健、有思想深化、有能力实践、有审美眼光的人。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断追求美的,艺术可以满足人类的感性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艺术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美育应该成为一种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五个例子,它们均可证明席勒的美育思想的价值。

例子一:巴特奈的音乐教育理念巴特奈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最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之一,他承袭了席勒关于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微妙关联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

他认为,如果音乐教育只是培养某种技能,那么这种教育就是远不够的。

巴特奈强调,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精神素质,让学生获得自我体验和心灵启示。

这种音乐教育理念与席勒的美育思想不谋而合,都认为艺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

例子二:梵高的绘画艺术梵高是荷兰19世纪画家,他的绘画作品鲜艳、动人,通过色彩上的各种巧妙运用,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梵高的美育观认为,美学乃是绘画中的灵魂,绘画应该是有感染力的,具有让人感到舒适、愉悦和触动心灵的作用。

这点与席勒的观点非常相似。

席勒认为,艺术不应只是一种技能或者娱乐,而应该是一种关注人的心灵和性格塑造的文化活动。

例子三:莫兰代的种树运动法国作家莫兰代倡导的种树运动以其自然和谐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广受欢迎。

莫兰代认为,种树运动可以呼唤人们的自然敬畏之情,同时也可以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自然元素的美感。

这一观点也是席勒美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席勒认为美育应该是贯穿人类生活的整个领域,艺术不应该只停留在美学上的某种水平,而应该是从生态、社会、政治、人文等各个角度出发,将艺术贯穿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人性论和美育思想——读《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美学家,沿着西方传统的人性论以及美育理论的道路,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思想,通过对人性进行抽象的分析,从“自我”的概念中寻找到人性完整的能动力,发展地运用“游戏”的概念,从而提出了自己的美育理论。

席勒以古希腊文明为榜样,找到了美和审美为工具来恢复在现代文明中破裂的人性,他试图以艺术家的力量在更高的文明中通过艺术品,审美教育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审美教育书简》这一著作较完整地阐述了席勒的美学思想。

奠定他在西方美学史上重要地位:正是席勒首次把美育的理念提高到了哲学的层面,为美育开创了新局面,并影响到一批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席勒的人性论不仅构成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重要一环,还是其整个美学思想的基础。

从西方传统来看,在古希腊,理性被看作人性的基础,是决定人性的基本要素。

到了中世纪,人的理性被上帝的神性所取代。

直到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才得到了高扬。

事实上,席勒正是在康德哲学、美学的引导下,重视人性,从审美的角度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在对人性最基本的、概念化的阐述中,席勒使用了康德分析人性的观点:从高度抽象的形式中得出了两个终极概念,即在人身上有一种持久的东西(人格)和--种经常变动的东西(状态)。

而他所提出的“人格”与“状态”在经验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脱离了康德所有经验的普遍前提是知觉的先验统一的观点。

也就是说,人即使只能有限地把握无限的事物,但在时间中,人一方面逐渐地把这种无限性转化成自身人格显现的需要。

另一方面,让持久的人格赋予了无限的事物以形式,最终使两者达到感性的统一。

尽管如此,这一目的的达到离不开康德有关“自我”的概念,正是这个“自我”引出了人性的核心——“自由”。

在意志自由原则的支配下,人格使无限的事物形式化,进而保持了它的永久性。

这种来自人格本性的一种需要,就构成了人性两种基本法则中的一种。

但是席勒并没有继续沿着康德先验道路走下去,而是把自我的存在规则转换成一种心理的冲动。

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

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

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作者:姜煦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弗里德里希·席勒被称作德国文坛的“双子星座”。

席勒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的美育理论深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康德哲学的影响,产生于特定的时代。

他的美育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批判了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人性分裂的问题,试图使人实现自由的人性、拯救日益败坏的心灵,但同时暴露出他在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改良主义。

一、席勒美学的哲学背景席勒的美育理论并没有自创一个独立完整的哲学体系,而是从整体上接受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

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他把古希腊看作最为美好的“黄金时代”。

他借用了康德哲学的人道主义架构和先验的分析方法。

要知道,康德哲学一方面是把人当作目的的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依循着这个“自然向人的生成”的顺序结构,而且把美学当作了由自然的必然王国通向人的自由王国的中间环节。

二、席勒美学的时代背景通观席勒的一生,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民族与国家、民主与自由主题。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美学的代表作,写作年代都集中在1791—1795年,显而易见的原因除了康德对他的启发,最根本的还在于当时欧洲政局的转变以及它在知识界所引起的反响。

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席勒深刻地预见到了法国大革命所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并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拯救失落的人性,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

三、席勒的美育思想在席勒看来,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

近代人要做的,就是通过更高的艺术即审美教育来恢复他们天性的完整性,改善时代的性格,他假道于美学解决政治问题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美育,才能避免混乱。

席勒用完整的性格标准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下了很中肯的诊断,他拿古希腊社会和近代社会进行对比,认为人在最初的自然状态中其天性是和谐的。

而古希腊社会正因为没有造成社会与个体分裂以及个体自身人格内部的分裂,所以“结合了一切自然”能“把想象的青春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结合在一种完美的人性里”。

席勒美育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论文

席勒美育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论文

席勒美育|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论文摘要:席勒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他所撰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美育理论。

论文详细论述了席勒美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教育问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美学理论;教育问题;指导意义在西方,美学理论古已有之。

虽然无论是在古代、中世纪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思想家们都纷纷注意到美学的各个方面,对“美”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不过,作为专门研究“美”的一般美学成果则主要归功于18世纪。

一般认为,鲍姆嘉通(1714-1762)创立了美学科学,或至少认为他发明了“美学”这一名称。

总之,在整个18世纪,被正式表达为美学的审美经验受到了“科学”的研究。

“美的艺术和美的科学”问题充满了这个世纪。

”18世纪美学理论的核心则聚焦于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见解。

席勒通过一系列诗化的美之哲学论证,一方面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美学乌托邦,试图将理论的美学引向行动的美学,借助美育使人类在未来建立起一个自由的理性王国。

“这个美学范畴体系的构想可以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完备的和最细致的,而且至今也很少见有如此完整而精细的构想。

”另一方面,他使美学进入了哲学的中心范畴。

塞维尔认为“:在18世纪美学理论中构成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的是席勒的美学理论,而不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因为席勒的美学理论比康德的理论更多地指出了未来的道路。

理查德·克罗纳RichardKnoner试图表明,席勒的美学理论影响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使美学在哲学进程中成为一个中心角色。

”席勒美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就通过详细解读席勒的《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一书,发掘其美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探寻对我国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思想。

1席勒的美育理论《美育书简》成书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在他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着革命引起的暴力逐渐失去控制和不断扩大,和许多德国知识精英包括歌德一样,席勒从支持转向了反对。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席勒所著的一部以审美教育为主题的著作,其内容涉及到了席勒对美育观念的探讨。

在这部著作中,席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美育的理论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他对审美教育的看法和主张。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书简》中深入浅出地分析席勒的美育观念,探讨其对当代美育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席勒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灵魂追求。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指出,“美是智慧和自由的集中、理想和真实的统一”。

这句话表明了席勒对美的理解,他认为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表象,更是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体现。

美育不仅仅是对外在形式的追求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内心世界的熏陶和磨练。

这种内在的美育观念,对于当代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和成绩,更需要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美的追求。

席勒提出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培养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他指出,“人生的全部价值和尊严在于其审美的发展”。

这句话表明了席勒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和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人的思想、情感和品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完善。

席勒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美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从小就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品味。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了美的涵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在席勒看来,美的涵养是对人的情感世界和情感品味的培养,是对人的心灵的磨砺和陶冶。

他认为,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人的情感得到提升和完善。

席勒提出了一系列对美的品味和鉴赏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使人的情感得到熏陶和涵养。

这种美的涵养观念和对美的情感培养的方法对于当代美育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味,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和欣赏美的存在,从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涵养。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文艺评论家、文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美育观念的集中阐述。

席勒的美育观念深刻而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书简》中摘选片段,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以期更好地理解席勒对美育的独特见解。

席勒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情感活动的表现形式。

席勒说:“艺术无异于生活本身,但它是一面如同教皮一样微妙的镜子,它把人类的一切片断散射在光影中;而你错综复杂的心灵亦在这照射下,以一种难能可贵的方式表现在你的眼前。

”这句话表达了席勒对艺术的观念,即艺术是一种易于感知、易于理解的情感表达,它的真谛就在于其直面生活本身,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片断表现出来。

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生活。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论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他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因此美育应该侧重于情感的培养和感知。

席勒指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寻找其中的情感共鸣,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情感共鸣将会成为我们自己情感的源泉。

”席勒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美育的理解,他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感悟和表达情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共鸣将成为人们情感的源泉,推动他们更好地生活。

席勒还谈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他认为艺术可以对人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促使人们超越现实,进入心灵的深层空间。

席勒说:“艺术是唯一能够使我们从现实的拘束中解脱出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的方法。

那是一种中介的方式,它不是仅仅让我们脱离现实的束缚,而是超越现实的束缚,让我们进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席勒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艺术的理解,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现实的中介方式,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

从《审美教育书简》浅谈席勒的美育观念《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的代表作之一,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所撰写。

席勒的美育观念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对后世的美育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书简》中提炼出席勒的美育观念,浅谈其意义和价值。

席勒的美育观念可以说贯穿于整个《审美教育书简》之中,他认为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品味和艺术感知能力的过程,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人内在精神世界的陶冶和启迪。

他认为,通过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空间,使之更为开阔和丰富,从而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席勒的美育观念中,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强调了艺术作品对人内在情感的唤醒和激发,他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思维的精神交流方式,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共情和共鸣。

席勒主张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人们可以激活自己内在的审美感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一种更加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和内心的满足。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还提出了“认知美”和“创造美”的概念。

他认为,认知美是通过对外界美的事物、景观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使之成为自己内在心灵的一部分,经历一次审美的过程。

而创造美则是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个体内在情感和精神追求,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的存在。

席勒强调了认知美和创造美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美育的发展和进步。

席勒的美育观念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充分展现了其对审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认为,审美教育是人品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必要手段,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席勒的美育观念为后世的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对于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

浅析席勒的美育思想□乔博【内容摘要】启蒙运动时,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席勒(以下简称“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以下简称“《书简》”)吸收、改造了康德的美学思想,正式提出“审美教育”,成为人类第一部和审美教育有关的宣言书。

本文从分析席勒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入手,进而分析席勒给美学发展抛出的问题,即如何应对不可逆转的工具理性和审美异化。

并在探讨席勒美育思想中国化的基础上,提出对美育发展和实践的新思考。

【关键词】审美教育;美育思想;审美异化;全面的人【作者简介】乔博(1992.2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18世纪末,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席卷各国,德国思想家席勒率先提出“审美教育”,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市场化和和启蒙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席勒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在各个方面带给人的异化的征兆了。

在资本充斥的社会,一切社会机器机械钟表一样围绕着资本这个中心运转,可是一旦经济危机,人们却不能像修理钟表一样修理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宗教、习俗、劳动、娱乐、国家等,都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这一状态在每个人的物质与精神层面、或者精神内部层面都无时无刻不在分离着人、撕裂着人和异化着人。

人被束缚着,席勒正是于此从社会艺术学的角度提出“审美教育”的方法论,希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席勒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席勒认为,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即美育)可以培养人的感性精神和理性精神,并使得两种看似矛盾的精神在整体上尽可能地无限趋近于“和谐”的状态[1]。

要明确的理解席勒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还需要追本溯源地理解康德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康德是欧洲大陆当时近一个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同时,他又开启了德意志古典的繁荣。

康德认为时代正处于人类精神的转折点,从此人类便开始结束“自然状态”并进入“理性状态”。

康德的思想状态及其所存在的时代状态决定了康德的哲学和美学是为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而直接服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席勒的美育思想
作者简介:武雨宁(女),四川师范大学2010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
摘要:席勒美学思想最主要的表现在《审美教育书简》之中,为了改造人性分裂的社会风气,席勒提出了审美批判,通过“审美教育”的方法,依靠美和艺术塑造健全的人格,最终走向自由的殿堂。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异化;游戏自由
中图分类号:g 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1
《审美教育书简》,也叫《美育书简》,是德国著名美学理论家席勒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他第一次提出了“美育”这个思想,成就了他在美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审美教育书简》里,席勒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让美走在自由之前,用艺术拯救人性,只有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

一、席勒美育思想的理论背景
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当然席勒美育思想也不例外。

席勒的美育思想继承了前人,尤其是康德的美学思想。

康德把人的心理功能分为知、情、意三部分,并把审美批判力作为沟通自然与自由的桥梁。

席勒的理论思想大体上都是沿袭康德的思想轨迹,康德
在哲学所揭示的自由批评精神,他的本体与现象,理性与感性等对立范畴的区分,以及他把美联系到人的心理功能的自由活动和人的道德精神这些基本概念,都成为席勒美学思想的出发点。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席勒最终选定了美学,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

这就是席勒美育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二、美育思想的内涵
《审美教育书简》虽然是由27封信组成,但从始至终就是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

从介绍人性的异化,通过游戏最终实现人性的自由和谐。

(一)人性的异化
席勒认为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完整性被分裂,人的自由被忽视,甚至整个社会都处于等级、职业等严重分裂状态,这种分裂就是异化。

在《审美教育书简》的第六封信就集中地阐述了异化思想,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小小的碎片上,人自身也就成为了一个碎片了”,并且利己主义筑起了体系,人们受到了社会的疾苦,却没有同时产生一颗向着社会的心。

我们的自由判断屈从于社会上专断的偏见,使我们的情感服从社会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习俗,使我们的意志受到社会的各种诱惑;我们坚持的只是我们的任性,以此来对抗社会的神圣权利”,可见当时的个人和社会已经走向异化。

造成人性异化的根源在哪里呢? 席勒从人的精神领域去寻找原因,他把人性高度抽象得出“人格”和“状态”两个概念,持久的
东西称为人格,变动着的东西称为状态,状态在人格的不变中变化,人格在状态的变化中不变。

人格和状态在人身上表现为理性与感性,所以,在个人的身上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冲动,感性冲动(产生于人的自然存在或他的感性本性,它使人获得实在性、现实性。

)和形式冲动(来自人的绝对理性本性,它主要使人自由与和谐,保持住“人格”的不变)。

(二)游戏冲动
现代人性的问题是感性要求与理性要求的分裂和对立,改变这种状态的途径就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活动,使人的想象力和理性力自由地游戏,使人的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成为道德的人。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描述了形式冲动和感性冲动,二者都是强加在人身上的强制力,形式冲动要求法则,感性冲动要求实在;形式冲动向绝对无限诉求;感性冲动向被规定的有限诉求。

事实上一切的存在都是现象的存在,永恒的流变、花开花谢、时间的永恒流逝、时间空间赋予的有限和杂多正是现象本身的特性,这儿的法则是永恒流逝在时间的此刻的叠加,是处在因果关联中的被限定的有条件者。

但是存在并不仅仅只是现象,春华秋实中的不断变换的树却被凝结为“同一”棵树,日出日落背后的天体运行规则也正是精神在对现象的观念规整的基础上作出的观念连接,这个世界的法则正是作为意义世界的一部分被精神赋予。

席勒认为,人性完满必须经历三个冲动: 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

感性冲动就是将理性形式与感性的内容融合,使人变为一种物质存在;理性冲动就是使感性的内容获得理性的形式,也叫形式冲动;游戏冲动是前两种冲动的纽带,人要改变感性冲动中自然对人的强迫,改变理性冲动中理性对人的强迫,必须要有另一种冲动出来协调,这样才能使人真正地获得自由。

席勒认为美联结着分裂的两种对立的状态,而称之为活的形象的游戏冲动就是实现这种结合的力量,在游戏中体现了人性的实现,体现了广义的美。

席勒始终追求着美的事物,完整的心灵,善的行为,他真诚地游戏着,因为他知道,游戏是感情和理性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而正当人在分裂之后恢复完整时,人将摆脱控制和束缚,人可以真正的成为统一于一体的人,人是完整的,也是自由的。

(三)和谐自由
什么才是和谐? 《审美教育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讲人性的完整和美育问题,但席勒在论述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美的作用、审美一体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和谐统一的观点,显明地表达了其和谐美育的主旨。

首先,和谐是人性的和谐。

在本书第四封信中主要论述的是使人身上的两种性格统一起来,达到性格的完整性。

对人的性格的完整性的塑造,席勒是以古希腊人为模型的,他认为希腊人具有性格的完整性,他们的国家虽然组织简单,但却是一个和谐的集体。

近代,
由于文明的发展和国家变成强制的国家,人只能发展他身上的某一种力,从而破坏了他的天性的和谐状态,因此,近代人要做的,就是
通过更高的艺术即审美教育来恢复他们天性中的这种完整性。

其次,和谐要求国家实现和谐。

由于整个大的环境是分裂对抗的,所以要改革国家,获得政治自由,时代的性格必须改变,才能恢复更好的人性。

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国家的和谐的标准是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

席勒认为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将真、善、美统一,实现感性和精神力量的和谐才能到达审美境界。

所谓和谐就是“事物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它不仅仅是一个美学概念,也是一个审美的目标,通过了解席勒的这种思想我们知道,在人的“智、情、意”的心理结构中,情感是知觉和意志的桥梁,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

和谐的审美教育通过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化和升华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人追求真善美的动机,促进人的道德和理智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人的独特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个体审美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个体情感的满足和人格的发展,促使每个个体真诚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人格和社会制度,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成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意]贝尼季托?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李欣人.人的自由与审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探析.南开学报.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