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物过程优化控制.pptx

合集下载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ppt课件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ppt课件
参数,使有利于生
产菌而不利于杂菌的生长,如降低发酵温度等。加人某些 抑制杂菌的化合物也不失为一种急办法,条件是这种化合 物对生产菌无害对生产影响不大和在下游精制阶段能被完 全去除。中后期染菌除非是噬菌体,通常后果不会那么严 重,这时发酵液中己产生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对杂菌已有 一定抑制作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大接种量的原因之一是 即使不慎污染了极少量杂菌,生产菌也能很快占优势。
• 补料-分批发酵:是在
分批发酵过程中补入 新鲜料液,以克服由 于养分的不足,导致 发酵过早结束。
• 半连续发酵:在补料-
分批发酵的基础上加 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 液便可称为半连续发 酵。
• 连续发酵: 是指发酵
过程中一面补入新鲜 的料液,一面以相同 的流速放料,维持发 酵液原来的体积。
5.2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
生产方法
• 胰岛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
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的动物胰岛素,如猪 胰岛素、牛胰岛素等,动物脏器中生化提 取产量低、成本高(100公斤动物胰腺只 能提取4-5克胰岛素,一个病人所需胰岛 素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腺中提取)、 纯度低,疗效差;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手 段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高、 疗效好.
5.4.发酵终点的判断与自溶的监测
• 5.4.1发酵终点的判断 • 发酵类型的不同,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
对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 判断放罐的指标主要有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
丝形态、氨基氮、pH、DO、发酵液的粘度和外 观等。
• 对抗生素发酵,老品种抗生素发酵放罐时间一般
都按作业计划进行。但在发酵异常情况下,放罐 时间就需当机立断,以免倒罐。新品种发酵更需 探索合理的放罐时间。

高一人教版必修生物课件——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高一人教版必修生物课件——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B、多样性 D、多变性
3、能水解脂肪酶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无关变量:反应物的浓度、剂量;实验室的温度等 二、对照原则: 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
变的实验。 对照组:1号
实验组:2、3、4号
二、酶的本质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资料分析
发酵与活 细胞有关
巴斯德 争论 李比希
发酵与死细胞 中的物质有关
脲酶是 蛋白质
毕希纳 萨姆纳
其他科学家
三、酶的特性
高温、低温、过酸和过碱对酶活性的影 响其本质相同吗?
不同。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 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低温时酶空间结构依然稳定,但酶活性被 抑制,在适宜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三、酶的特性
例:下图表示某有机物加入催化剂后,置于由 0℃渐变至80℃的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 与温度的关系图。根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 些物质置于80℃渐变至0℃的环境中处理,其 关系图应为
注入5% 2 不同pH的处理 盐酸溶液
1ml
注入 注入5%
蒸馏水 1ml
N液aOH溶 1ml
3 注入过氧化氢 溶液
每支试管各2ml
4
用带火星的卫生香进行检验
三、酶的特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动物:35°~ 40° 植物:40°~ 50°
植物:pH 4.5 ~ 6.5 动物:pH 6.5 ~ 8.0 胃蛋白酶:1.5 ~ 2.2 胰蛋白酶:8 ~ 10
1000C
向混合液中加入1滴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三、酶的特性
实验结果: 30~50℃中的试管中溶液几乎不变蓝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共25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共25张PPT)

(合成物质,储存能量)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生物体外的化学反应
高温、高压、强酸、 强碱、催化剂
细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
常温、常压、 催化剂 PH近中性
两百多年前,人们认为鸟的胃只有物理性 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这种观点对吗?
讨论:
1.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 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哪里的物质使肉块消化 了?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 兰札尼(L.Spallanzani,17291799)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 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 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 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 分解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 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 能将肉块分解。
2.滴加FeCL 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个吸管,并注意不 要滴到试管壁上,然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以免O 2 逸出。 3.观察要迅速,要特别注意4支试管中气泡、卫生香的状况。 4.插入卫生香时,注意不要碰到试管壁、试管内的液面和气泡 上,以免熄火。 5.迅速、及时地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表中。 6.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和讨论。
酶在细胞代谢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 加 热 、 F e 、 过 氧 化 氢 酶 H O 2 H O O ① 2 2 2 2 2
②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了解过氧 化氢酶的作用
1.本实验要通过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来了解酶的作 用,你认为最好比较反应中的哪一种物质的变化? ( C )

生物过程优化控制共24页PPT

生物过程优化控制共24页PPT
生物过程优化控制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11
2. 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 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
缺点 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 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 了染菌的危险。
整理课件
12
3.补料分批发酵的类型
补料方式 连续流加 不连续流加 多周期流加
补料成分 单一组分流加 多组分流加
整理课件
3
5.1 发酵过程技术原理
代谢变化: 就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发酵 参数(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 的关系。
目的: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pH、 温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基质的利用、细胞的 生长以及产物合成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生产的 控制。
整理课件
4
发酵过程按进行过程有三种方式:
整理课件
25
3 最适温度的确定
最适发酵温度与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 菌体生长阶段有关。
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最适培养温度不一定好。 温度的选择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 温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整理课件
26
4 温度的控制
发酵罐:夹套(10 M3以下) 盘管(蛇管) (10 M3以上)
1.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产热因素:生物热,搅拌热。 散热因素:蒸发热,辐射热。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整理课件
19
生物热: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热量。 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 CO2,NH3时释放出的大量能量。 用途:合成高能化合物,

新教材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向地性的机理——根尖水平放置时
(3)假说:“淀粉——平衡石假说 ” 是被普遍承 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
根尖中的平衡石细胞示意图
“淀粉——平衡石”假说感知重力方向的机理
机理:垂直时淀粉体对平衡石细胞底 部内质网压力均等,水平时不均等。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 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资料2 豆芽是在黑暗的环境中培育的,它 的细胞中不含叶绿素,茎(实际上 很大一部分是下胚轴)比在光下要 长很多。豆芽一旦见光,就会发生 形态变化并长成豆苗。
讨论2: 从豆芽到豆苗,光对植物的颜色和 形态有什么影响?
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资料3 很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
实验思路:
①取10颗大小、萌发程度大致相同的刚刚萌发的同 种玉米粒,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去除甲组玉米粒的根冠,乙组玉米粒不作处理, 分别放在两个含有湿棉花的培养皿中。 ③置于温度适宜的暗室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观测两组玉米粒根尖是否出现向地弯曲生长。
预期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甲组玉米根尖不出现向地弯曲生长,乙组均出现 向地弯曲生长,即可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 根冠。
b.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
资料3:重力影响根的生长方向
结论:植物根具有向地性 意义:充分扎入土壤吸收物质 原因:
①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多于 远地侧 ②重力使生长素沉降?
2.重力
(1)调节内容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 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2)影响过程植物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 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 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 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溶氧检测主要有3种方法,均需利用膜将测定点与发酵液 分离,使用前均需进行校准。 1.导管法; 2.质谱电极法; 3.电化学检测法(极谱分析法)。
• 最常用的溶氧检测方法是可蒸汽灭菌的电化学检测器。分 为原电池型电极和极谱型电极两种。二者均用膜将电化学 电池与发酵液隔开。对于溶氧测定,膜仅对O2有渗透,对 其它干扰物则不能通过。
• 溶氧电极的使用,需要注意四个方面:搅拌、温度、压力、 以及电极校准。
呼吸代谢参数的计算
氧分析: • 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要利用氧,微生物的氧利用率(OUR)
是生化反应过程的重要参数,因此,测量发酵排出气体中 的氧含量成为研究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的主要变量。 • 氧浓度的分析测量主要采用磁风式氧分析仪(磁氧分析仪)。 • 原理:利用氧具有极高的磁化特性设计而成,当氧气通过 非均匀磁场的作用时,将会形成“热磁对流”或称“磁 风”,该磁风对敏感元件产生冷却作用,利用此进行氧浓 度的检测。
二氧化碳分析: • 大规模工业发酵的CO2量的测定具有重要价值,是发酵过
程控制中重要在线信息。
• 确定产生的CO2量有助于计算碳回收。 • 研究发现生物量生长率与CO2生成率成线性相关性,进而
开发估计细胞浓度的模型,由在线检测CO2的数据估算比 生长速率。
生化过程状态监测
• 合理选择观测变量和控制参数是优化控制的基础和关键问 题
• 物理参数 • 化学参数 • 生物参数
参数获取方法: • 取样检测 • 反应器内直接检测
• 相比而言,生物参数的监测较困难,往往需要间接获得。
生物传感器
• 生物传感器是借助于生物敏感元件并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以 选择性方式对特定的待分析物质产生响应进行检测,并通 过转换器对分析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装置。iBiblioteka k1DaApO 2 X
i 电极电流,k1 常数,D 膜中氧扩散系 数,a 膜材料氧浓度,A 阴极表面积, X 气体渗透膜厚度,pO2 溶液中氧分压
若电极材料一定,物理特性和尺寸一定,那么k1 、D 、a 、 A 、X 都确定,则:
i=KpO2 即电极电流与氧分压成正比关系。则可测定溶液中氧浓度。
由Henry定律可知,溶液中的氧浓度与其分压成正比 CL=pO2aL
pH在线检测
•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消耗碳源或氮源,释放 代谢产物如酸等)会使得发酵液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 而发酵过程需要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
• 在生化过程中,pH的控制和调整已成为过程操作不可缺少 的变量。因此pH的测量在生化过程控制中具有无比重要的 地位。
• pH:表示体系酸碱度的参数,为溶液中H+的活度,即 pH=-lg[H+],其范围为0~14,pH<7为酸性,pH=7为中性, pH>7为碱性。
• pH一般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测定。常用一组电极来测量, 即测量电极和参考电极。
• 电势与温度相关,pH转换器需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pH电极
参比电极
溶氧在线检测
• 溶氧(DO) 影响细胞的生长、产物的生成。反应器中溶氧 的检测远比温度等参数检测困难。
• 在有电流通过的条件下,可氧化物质在电极上发生极化反 应产生扩散电流,电流大小与参与反应物质浓度成正比, 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得到相应曲线。
第五章 生物过程优化控制
概述
• 生化过程优化控制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生物化学原理、 生化反应工程、过程控制理论和应用数学理论等多种学科。
• 优化控制的目标函数:目标产物浓度、生产强度和底物转 化率。
• 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需要确定优化的目标函数、过 程的状态变量、操作变量以及动力学模型。
• 数学模型是实现过程优化控制的基础,可以分为:结构化 模型、非结构化模型和黑箱模型。
• 对电极寿命和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发酵罐的高温灭菌。 为了消除这种损害,一般采用电极保护套的方法,将溶氧 电极装在可伸缩的保护套,灭菌后再推入发酵罐。
• 电极安装在发酵罐中最合适的位置,能准确反映发酵液中 溶氧的变化,其安装开孔不影响灭菌及留死角。一般安装 在中部偏下,安装时要有一定的向下的倾斜角,防止安装 口积液或清洗不到。
• 忽略传感器内动态效应,O2达到阴极的速率与氧跨膜扩散 速率、氧扩散至膜表面的速率相等,与氧传质总浓度驱动 力成比例。假定膜内表面O2浓度可有效降为0,则扩散速 率与发酵液中溶解氧成正比,阴极测定的电信号与发酵液 中溶氧成正比。
1
当两电极之间加一极化电压(0.6-0.8V),有
3 4
氧存在时,电极上将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 其原理是O2通过渗透膜从发酵液扩散到监测器的电化学电 池,O2在阴极被还原时产生可被检测的电流或电压,这与 O2到达阴极的速率成比例。
发酵液 O2扩散 膜外表面 跨膜扩散 膜内表面 电极内扩散 阴极
• 阴极检测到的是O2到达阴极的速率,取决于它到达膜表面 的速率、跨膜传递的速率及它从内膜表面传递到阴极的速 率。
2
5
6 7
阴极: O2+2H2O+4e-→4OH-
1 阴极,2 气体渗透膜,
阳极: 4Ag+4Cl-→4AgCl+4e-
3 外壳,4 电解质,5 阳 极,6 绝缘体,7 电解质
由此可见,在两电极之间就会有电流产
薄膜

当极化偏置电压一定时,电极极化电流的强弱与溶液中氧的 分压呈线性关系,根据Fick定律有:
其中:CL 溶氧浓度,pO2 氧分压,aL 溶解度常数 如果aL是常数,则电极电流信号可直接转化为溶液。但aL受温度 和溶液组成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用溶氧电极来测量发酵液中氧含量时,只有当罐内温度、
压力及发酵液组成一定时才准确。
• 极谱电极在测量中的动态响应速度、稳定性、温度漂移特 性都比较好,能适应工业发酵要求。
• 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子识别元件和换能器。 • 原理:被分析物扩散进入固定化生物敏感膜,经分子识别,
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继而被相应的化学换能器或 物理换能器转变成可定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再经检测放 大器放大并输出,便可知道待测物浓度。
生物参数在线检测和计算
• pH值 • 溶氧 • 呼吸代谢参数 • 比生长速率 • 氧气体积传质系数 • 生物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