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的研究,从经济发展阶段、决策者和社会民众的隐患意识、健全的法律制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成因,并通过分析其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型;参考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2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始建于1965年,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526万,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作为昔日一个资源禀赋不高、建国时间不长、人才短缺的袖珍国,为什么能在短短47年的时间里,成为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第一大货柜码头、第二大电子工业中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人均达到gdp全球第一等经济发展奇迹,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总结的经济现象。日前笔者有幸到新加坡考察培训,通过近距离接触新加坡的社会现状、人文理念、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果,深深感受到该国经济发展历程浓缩了主要经济体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各个发展阶段,无论是出于主动转型也好、被动接受也罢,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的前瞻性、有序性和可行性,其结果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值得中国经济转型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一、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纵观新加坡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口替代期(1959年-1965年),这个阶段该国刚刚被动地从马来西亚宣布独立,外资和商人大量撤退,国内资金高度缺乏,百业待兴,失业率高达14%,原有转口贸易发展模式无法延续。在国内经济即将陷入崩溃的关键时刻,以李光耀为首的新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投入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社会经济状况逐步改善,这个时期蚊香、纺织、电子消费品等成为新加坡的主导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第二阶段:出口导向期(1966年-1970年),这个阶段该国选择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促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重点发展了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产业,这些产业充分发挥了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通过把产业做大、做强,为日后该国发展物流及基础原材料进行了坚实储备。

第三阶段:迅速增长期(1970年-1980年),这个阶段该国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倡科研与经济相结合,主动淘汰蚊香、纺织等粗加工产品,重点发展了电脑、电脑附件,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第三产业也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发展,国家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在政策上积极扶植。

第四阶段:产业升级期(1980年-1997年),在历经建国20余年以两位数超高速发展后,由于当时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出现严重衰

退,新加坡在1984年-1985年间gdp首次出现1.6%负增长。在此背景下,该国政府确立鼓励和引导企业跳出本国、本土的小圈子,放眼世界、投资海外,将本国打造成为跨国公司公认的国际枢纽。为此,新加坡进一步完善国内法律,与国际接轨,增强开放程度,为吸引国际知名大企业创造条件,这一阶段世界500强及大公司的亚洲区域总部纷纷落户新加坡,对提高本国知名度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阶段:经济转型期(1998年至今),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世界性电子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加之新加坡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跨国公司关闭或转移了本地工厂。新加坡政府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再次深入思考和着手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了大力发展教育,打造精英经济,将生命科学、制药、环境保护作为未来发展主攻目标,使新加坡能够继续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截止2011年末,该国人均gdp及国民收入均达到5.1万美元以上,位列世界前列,实现了国强民富的发展目标。

二、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地寡人稀、物产不丰,何以取得如此发展成果?有人认为新加坡位于世界重要航线马六甲海峡,占据了发展物流先机;有人认为新加坡国土狭小,船小好调头;也有人认为新加坡为典型的海岛文化、忧患意识强,等等。上述理由固然都存在合理成份,但都不是本质因素,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既有外在因素,更有其内在动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实用、富有远见的经济发展规划,保证了新加坡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新加坡独立前长期作为马来西亚国的组成部分,缺乏自身发展定位,1965正式建国后对自身未来发展道路前途迷茫。为此,时任政府领导人李光耀向联合国工发组织求援,请求给予国民经济发展指导。联合国派出以温思敏教授为代表的顾问团,提出了新加坡未来发展的五点规划:即吸引外国投资、建立工业园、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高起点和大跨度等。当时新加坡政府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全面而有效地实施了联合国专家提出的建议,并作为该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纲领。正是这种拿来主义与国内当时情况的有效对接,保证了新加坡迅速渡过建国初期经济即将崩溃的局面,取得了国民经济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能够针对外围环境的变化,在温思敏发展模式普遍为其他国家模仿、原有发展模式失去优势的时刻,及时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自八十年代初,先后走过生产加工基地、电脑软件服务业、吸引国际性服务公司等重实体发展阶段,2002年起实施全方位经济大转型,采取求新、求变、实用主义治国方略,与主要经济体强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主权财富基金为抓手,积极拓展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超前的经济政策,灵活的应对策略,实用、有效”的经济发展目标,上述发展战略至今仍是新加坡领先世界经济体的杀手锏。

2.决策者和社会民众的隐患意识决定了新加坡经济发展不敢出

现任何懈怠。新加坡是典型的岛国经济,会经常受到外来竞争和侵袭,在自身反哺能力较弱的背景下,唯有不断进取方可生存。李光耀资政曾说过:“新加坡从挖矿入厕到住进冷气房的时间还太短,基础还不够牢固,我们的国民不要短时新加坡的成功是理所当然、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功和心血会毁于一旦,新加坡变会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正是决策者和社会民众始终保持隐患意识和清醒头脑,新加坡经济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历任领导者都没有出现好大喜功、不思进取的现象;国民始终保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意识,行事严谨、谦逊待人;内政外交方面也未受到外来侵害,因此,有学者将忧患意识比作“新加坡的国魂”。

3.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高了内在保障。新加坡作为英国140余年的殖民地,比其他亚洲国家更早、更密切接触到欧美国家的商业文明和法制文化,正因为如此,新加坡人内在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在亚洲国家中要弱,取而代之的新加坡国民传统的法律意识较为强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加坡人公平、有序、有效竞争意识占尽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加坡人驾车不闯红灯,药店不卖假药,商品销售不敢侵权,即使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也必须透明详实说明等。法律制度的健全使社会上的公平正义得到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在健康有序的条件下进行。

4.开放的市场经济为新加坡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优势。新加坡高度奉行市场经济,按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杨建伟的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