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模式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模式及其对亚洲地区的启示第一章新加坡经济模式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以高效率、低腐败、投资友好、消费导向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基础,成为了全球经济最为繁荣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久的成功背后是一套独特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深深地塑造了新加坡的国民经济。
新加坡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贸易为中心”的模式,以开放、国际化和外向为主要特征。
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和出口,这样可以让新加坡的产业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
特别是在1990年代,新加坡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亚洲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通过投资和金融创新,争取成为全球知识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形成了和其他地区区别明显的经济模式。
新加坡的经济运行中还有其他几个要素。
首先是政府的主导作用。
新加坡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制定相关政策以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初创期,新加坡政府着重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海运和金融行业。
在这些领域,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研究基金和其他政策措施来支持产业的发展。
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政府主要关注制度和法规的制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其次是新加坡经济形成时机的限制性条件。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新加坡没有大量的土地,能源和人力资源,这就导致它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规模扩张和自然资源开采来实现经济发展。
因此,新加坡必须采取创新和高效的方式来通过市场规模和国际贸易获得经济增长。
同时也必须促进卓越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第二章新加坡经济模式的启示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能够给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尤其是那些处于初创阶段或正在转型中的经济体。
第一个启示是新加坡的开放性。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并着重于加强自身与外部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机构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这种开放性使新加坡能够吸引外资、创新和贸易,并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
这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是一个宝贵的经验:通过与外部金融、商业和科技机构的合作,加强自己的经济竞争力并提升贸易活动的规模和效率。
新加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意义
新加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意义新加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意义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缺乏、面积不大的小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就实现了从落后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转型。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新加坡独特的发展模式。
中国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善于博采众长。
那么我们能从新加坡模式中吸取借鉴什么呢?新加坡模式又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新加坡模式主要包括其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
首先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新加坡是战后发展中国家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外向型经济一直伴随着新加坡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越发的显现了其活力和弹性。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成效,体现为它推动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分配均等的发展目标。
首先,外向型经济推动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就使得新加坡经济能够有效地利用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源,减少资源配置的扭曲现象。
与此同时,外向型经济发展对新加坡人力资本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起了积极作用。
其次,外向型经济增强了国际竟争力。
政府通过稳定的政局、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金融体系、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力量以及政府的高效廉洁,迅速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收入分配均等。
从中国来看,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针。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已经认识到了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目前中国经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资源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低等等。
所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新加坡经济飞跃的背后,逐渐完善我们的经济模式。
坚持经济开放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细节方面逐渐完善,把经济改革落实到实处,我相信,我们的经济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新加坡模式之二就是政治模式。
在国际政治体制中,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制度,这个制度是由在新加坡国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资政李光耀所创建的,这个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执政党历史上形成的权威资源,通过对政治资源、经济财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近乎垄断的控制,通过对程序立法的精心设计,以及经过对选战策略的一系列精巧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从而把反对党的活动有效地限制在对执政党不可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政治挑战的范围内。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的城市国家。
然而,凭借着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其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新加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使人才能够拥有国际竞争力。
他们注重培养科技和创新的人才,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精神的国家。
这一点告诉我们,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不断投资和改进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他们积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新加坡发展了世界级的科技园区,并且通过慷慨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
这一点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再次,新加坡高度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新加坡的交通系统、住房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服务。
这一点告诉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重视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也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并开展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
这一点告诉我们,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新加坡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投资,推动创新创业;应该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该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应该重视国际合作和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新加坡由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城市发达、社会和谐的先进国家,其发展的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本文作者在2008年年末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习考察,此文即学习考察体会。
标签:新加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和谐一、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探究新加坡为什么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可资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得益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新加坡不仅面积小,而且没有资源。
然而,新加坡人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把生存危机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为了生存,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个从柔佛州购买淡水的协议,两个协议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
为了争取发展空间,他们悄然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之前的由马来西亚进口的一个“水龙头”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水龙头”:购买马来西亚的天然水、利用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汇集的雨水、淡化后的海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危机,还将马来西亚进口的原水进行处理后反输送马来西亚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和管理。
为了发展,新加坡总是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夹缝中寻找生境、创造机遇。
在新加坡之前,国际上只有纽约、伦敦和东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美金交易,但是,新加坡却利用了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时差的问题大力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在伦敦市场关门之后、东京市场还未开业之前的时间空隙进行美金交易,从而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制造业向两国转移的趋势,新加坡又把开放和合作的重点锁定在中、印两国,除了加大向两国的投资和吸引两国投资外,明确提出要针对两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规划其产业和服务,提出要放弃之前禁赌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胜地滨海湾和圣淘沙分别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国际集团投资50亿新元以上,新建两个赌场,以吸引中、印两国的中产以上阶级到新加坡旅游,计划到2015年,使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880多万人扩大到1700万人,每年解决6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1.6%,推动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及启示
新加坡旳重大发展战略及启示从世界地图上看, 新加坡仅是一种小点, 但这个不具有任何资源禀赋旳弹丸小国仅用四十余年旳时间, 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旳华丽转身, 成为国际社会赞誉并学习旳楷模。
通过十多天旳学习、观测、感受与体会, 新加坡政府旳战略思维及务实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旳印象。
一、国家绿化战略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挣脱英国殖民统治后, 面对一穷二白、肮脏落后旳现实, 政府把绿化做为确定国家竞争优势旳首选战略, 开展全国绿化运动, 建设花园都市。
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旳树种。
按照快长高大、枝叶繁茂、不易折枝等原则, 从世界各地引进适合在新加坡生长旳树种, 全国85%旳树种从国外引进, 高大旳雨树成为新加坡都市一道独特、漂亮旳风景线, 让每个到过新加坡旳人念念不忘。
二是美化运用水道。
改造运用新加坡河, 保留河岸原有都市风貌, 克拉码头、游新加坡河成为著名景点, 对新加坡旳原有水系合理整改, 保持原始风貌, 把自然、人文、环境有机结为一体。
三是打造花园中旳都市。
由“花园都市”向“花园中旳都市”前进, 建设280个都市公园、150公里旳环岛绿道, 运用步行通道把各个公园有机串联起来, 全国共种植1100多万株树木, 没有一块裸露土地, 森林覆盖率到达45%。
绿化战略迅速优化了新加坡投资环境, 改善了人们旳生活环境, 并极大振奋了人们旳精神。
二、经济全球化战略从建国开始, 新加坡就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跟世界旳经济接轨, 才能发展自己。
为此, 新加坡把自身发展同亚洲发展亲密地关联, 以世界旳眼光来谋篇布局, 从而在联结东西方旳世界产业体系中精确定位。
一是大力引进跨国企业。
组建经济发展局, 针对世界500强上门招商, 并在税收等方面对跨国企业出台优惠政策, 使得新加坡成为1965-1993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旳国家。
目前, 新加坡已引进7000多家外资企业, 其实4000家为区域总部, 新加坡旳GDP中有42%由跨国企业发明。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
郑永年:新加坡模式的经验及其启示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和新加坡社会发展史的权威,他对新加坡模式及其经验的研究成果备受各界关注。
郑永年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了在经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政府实行了“工业化优先”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发展出口型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并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除了经济发展,政府还在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居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持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进步。
其次,新加坡政府从处理社会管理问题入手,确立了公共管理、法治和民主的基本理念,同时推动了政府和市民的紧密互动,开展了许多社区服务和文化活动。
政府还建立了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为民众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和便捷的公共设施。
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犯罪和社会不良行为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政策,进一步维护了社会安宁和秩序。
第三,郑永年认为,新加坡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决策。
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化和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实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以及频繁的国家机构评估,确保政府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续。
郑永年的研究成果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启示。
一方面,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表明了政府拥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核心动力和支持。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实行高效、公正、透明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显示了政府在推进现代化、推进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的更大作用。
新加坡社会的成功也表明,亚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学习新加坡的做法来推动自身现代化进程,提高民生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6.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启示(作者:佚名来源:大庆日报2013年7月11日)日前,本人有幸赴新加坡参加了湖南省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与领导力培训学习,学习考察了新加坡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生态建设、执政理念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特别是新加坡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启示一:要以政策为导向,提升经济发展战略。
政府的职责之一是制定合理、适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在新加坡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结合新的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合理产业政策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发展。
郴州在优化产业发展战略上,首先,要发展“两源”经济。
现阶段,郴州工业的发展要走出资源路径依赖,就要发展以矿业、矿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内源式经济,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体的外源式经济。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紧邻广东,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承接简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渐渐失去竞争优势。
所以,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大企业、大集团。
其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达的服务业是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新加坡服务业增加值已占GDP的75%。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特别要抢抓高速机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就苏仙区来说,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飞天山景区策划成郴州东部生态旅游新城。
通过引进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美中小企业论坛等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着眼于经营效益,按照生态原始的标准来建设相山瀑布公园。
发挥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名牌优势,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五盖山泛旅游产业集群。
启示二:要以人才为依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新加坡常变常新,但对人的“转型”,从不放松,特别注重动员民间的力量提高自我调整的能力。
我们在产业升级中,要把人的培养和转型、把练“脑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观点07-04 10:45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人口以华人为主;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
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
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
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
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频繁的种族冲突、失业严重等等。
西方评论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如今,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300万、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竟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经济腾飞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奇迹”。
透视其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965-1970年:发展工业出口阶段。
这一阶段工业发展方针从进口替代转变为面向出口,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产业转型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过渡战略,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制造业、金融业、运输业、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1979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组计划”,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巩固了以机械、运输、外贸、旅游和服务五大支柱为主的多元化国民经济格局,并使经济朝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1985-1990年:技术升级换代时期。
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工业生产向高技术、高增值转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融、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90年代新加坡特别重视信息产业,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加坡是受冲击最小、恢复最快的国家,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世界称赞。
1995年经合组织宣布,从1996年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二、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又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良好软性条件。
新加坡模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模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一、经济历程一个时期。
2001年人均GDP和国民收入达到5.1万美元以上,世界前列。
1、进口替代。
工业化为中心,大力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蚊香、电子、纺织为主导产品。
2、出口导向。
重点发展造船修船炼油,做强物流原材料储备。
3、迅速增长。
重点发展电脑信息技术系列化,国家重点支持。
4、产业升级。
鼓励企业投资海外,将本国打造成跨国公司的枢纽中心,制定法律保障增强开放,吸引外商外资投资。
5、经济转型。
面对跨国公司撤资不利等,重点发展制药、环保、生命科学。
二、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主因。
1、清晰实用赋有远见的经济发展规划。
2、决策者与民众保持忧患意识和头脑清醒。
3、健全法律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公平有序有效竞争。
4、开放市场为竞争提供优势。
高度市场经济:不实行金融管制、不设外管局、不设外汇管制、不设物价局、不实行物价管制、不实行发票管制、不实行关税制、不实行员工低工资管制。
减少贸易壁垒与撤销使国家经济与周边国家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实行管制,在某些环节一定时期较少国民收入,但从长期可较少国家与民众、雇主与劳工间纠纷,增强双方选择性,提高经济运转活力。
5、全民教育和精英人才促进经济决策可行性有效性。
三、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借鉴。
1制定科学、稳定、有效发展目标,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利关系,实现速度、结构、效益、投资、消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推动经济主要靠工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生态环保治理,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严格控制产能过剩严防新上项目。
3、加快分配改革,真正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
提低控高扩中。
4、法制建设。
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公权置于法律框架之下,接受组织与民众监督约束。
法制是加强社会管理、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但随着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工资增长率不断上升,新加坡经济再次进行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了经济的”华丽转身”。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新加坡的工业化道路,对于目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同时新加坡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其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交通要道和东西国际航线的枢纽。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克服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的不利条件,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转变的历史,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到石油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形成了特色的新加坡经济增长奇迹。
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一)经济发展初期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中的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限制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同时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利用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逐渐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主要是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进行转口贸易,1960年的新加坡经济中,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为78%,同时也出口锡、橡胶、石油等初级产品。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加坡人口快速增长,政府意识到传统的农业和转口贸易越来越难于无法维持充分就业,解决失业的办法在于制造业的扩张,为此当局针对劳动力过剩、技术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进口替代战略。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小型城市国家,其经济发展策略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很多启示。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大力投资于教育体系的建设。
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为新加坡提供了高水平的劳动力,吸引了许多外国投资者。
第二,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
新加坡鼓励创新并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努力将经济由传统制造业转向高价值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政府设立了许多基金和计划,支持本地科技创业公司,并吸引了全球科技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
这种注重科技的发展战略使得新加坡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第三,强调国际间的合作和开放。
尽管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但他们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合作。
新加坡签署了多边贸易协定,加入了国际组织,并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他们也非常开放,对外国投资者和人才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这种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态度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
第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
新加坡政府注重发展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
他们还注重城市规划,在城市中心建设了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同时也注重发展住宅区和公共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种重视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的做法是新加坡城市发展成功的关键。
第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等,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加坡政府还注重与其他国家合作,分享环保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包括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强调国际间的合作和开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以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东南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东南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这种快速发展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东南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首先,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重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以新加坡为例,该国致力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他们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设。
这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应该加快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转变,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东南亚地区注重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合作组织。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等方式,东盟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互利合作。
东南亚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各国在资源、市场和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局面。
对于我国来说,应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拓宽市场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共赢。
第三,在金融领域,东南亚国家注重金融体系的健全与规范化。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金融体系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他们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高效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
我国在金融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金融风险和金融乱象等问题。
借鉴东南亚经验,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第四,东南亚国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印尼、菲律宾等国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
我国也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南亚国家注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
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近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落地之初就吸取了新加坡自由港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作为全球知名的自由港,其成功模式对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启示,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借鉴和发展这一模式。
首先,新加坡自由港模式通过简化贸易规则和程序,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自由贸易是自由港模式的核心,它要求取消或大幅放宽关税、配额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而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是受益于这一启示,大胆推进了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政策。
例如,试验区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关税,简化了进出口程序,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等。
通过借鉴新加坡自由港模式,中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放宽对外贸易的限制,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吸引了更多国际贸易企业的入驻。
其次,新加坡自由港模式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吸引国际资本和人才。
自由港不仅以雄厚的贸易业绩吸引了大量国际贸易商,更重要的是其提供的高效、便利的金融、物流、法律和人才服务。
在新加坡,外商投资可以享受到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便捷的仓储和物流配送等,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最佳保障。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吸取了这一启示后,建设了较完善的金融、法律、物流和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便利,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的到来。
最后,新加坡自由港模式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新加坡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与此同时,新加坡自由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通过建设创新生态圈、提供创新支持、鼓励创新投资等手段,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也学习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新加坡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借鉴
新加坡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作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得益于其独特的经济模式。
新加坡经济模式的成功,与其紧密结合的政策和战略密不可分。
对中国来说,新加坡的经济模式和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新加坡经济模式的基础是开放性市场经济。
作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新加坡依靠贸易和服务业获得了高度经济增长。
新加坡的企业环境优化和抵御外部市场冲击的弹性,使其成为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生态之一的国家之一。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经济模式,它可以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这种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就是,在开放的市场上拥抱全球化,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引进外来的创新和技术成果。
新加坡经济的另一个基础是政府的主导作用。
虽然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政府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新加坡,政府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抗腐败的高度警惕和公平的纳税制度中。
政府的改革、投资和转型计划创造了非凡的经济增长,塑造了新加坡的国际形象。
对于中国,政府应该运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相关政策的完善来掌握市场健康发展的主导权,积极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后盾。
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还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新加坡已经成为科技高地,尤其是在金融和物流领域。
新加坡拥有世界级科技人才和研发能力,这使得新加坡不断跨越技术边界,领先全球现有的商业模式和领域。
此外,在工程技术、工业应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也有卓越的科技成果。
新加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取得了成功,今天许多知名的全球企业都源于新加坡人才的培养和创新。
中国可以从新加坡的例子中汲取灵感,加强人才培养,掌握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更多自主权。
新加坡经济模式能够对中国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尽管两国经济和文化存在差异,但是新加坡的特有经验可以成为中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参考。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路径和模式。
新加坡通过自身的历练和思考,发现适合自己的经济升级之路。
其经济模式是一个实用而成功的模板,对世界各国都有着启迪作用。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活力,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扶弱济困,又要有利于鼓励人民通过勤劳致富。
为此,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
一、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68亿新元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亿新元(注:目前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5200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和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据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的总结概括,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透明及诚实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可见,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对内强调各民族和谐相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扶助低收入群体;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收稿日期:2010年5月18日作者简介:潘素昆,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北京,100144。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FDI 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7J C790052)、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与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081D0500200119)、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M200910009005)、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 HR201008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及其启示潘素昆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总部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典范。
新加坡总部经济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政府实施的总部计划,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定位以及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新加坡 总部经济 跨国公司 外商直接投资中图分类号¬F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52(2010)04-0067-05一、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历史(一)20世纪60-70年代,新加坡总部经济的酝酿阶段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延伸处,是亚太地区及国际运输路线的自然交汇点。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成为了“远东最重要的交通中心”,这为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同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组装基地转向低成本的国家,借此契机新加坡的产业政策逐步转化为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从1966年的1613%上升到1973年的2215%,在1980年达到2319%[1]。
同时,制造业的兴起使得新加坡的国内生产和就业水平都得到迅速提高。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对深圳市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对深圳市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文本通过对新加坡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新加坡引资战略的特点的论述,提出新借鉴加坡的经济发展策略对深圳市龙岗区加快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经济,策略,启示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之一,它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总面积66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00万。
新加坡自1965年8月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独立建国后,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建设,2000年GNP953亿美元,人均万美元,成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从经济落后到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对深圳市龙岗区的经济发展有颇多启迪之处。
新加坡在独立之初,经济落后,失业严重,生活必需品缺乏,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没有自然资源,在这种困境之中,政府决定走工业化的道路,但是却缺乏资金、技术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因此,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条捷径:引进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正是新加坡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才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分析新加坡引资战略的特点,对于龙岗区在新形势下,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新加坡政府是一个务实的政府,具有很好的前瞻性。
新加坡实行全面开放,多边利用外资,巧妙运用“超国民待遇”,既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的WTO规则,对外资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倾斜政策。
如今,在新加坡股份资本投资额中,外资占31%,利用外资额达1171亿新元。
新加坡固定资产投资的25%来自外资,其中制造业投资的80%来自外资。
概括起来,新加坡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主要有:税务奖励等优惠办法。
新加坡对外资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实行税收优惠。
例如,前几年,新加坡推出了“地区总部计划”,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但对在新加坡设立的地区总部,所得税税率按10%征收,该计划一出台,即吸引了100多家地区总部搬入,确实地加大了与香港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的研究,从经济发展阶段、决策者和社会民众的隐患意识、健全的法律制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成因,并通过分析其成功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型;参考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2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始建于1965年,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国土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526万,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作为昔日一个资源禀赋不高、建国时间不长、人才短缺的袖珍国,为什么能在短短47年的时间里,成为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第一大货柜码头、第二大电子工业中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人均达到gdp全球第一等经济发展奇迹,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总结的经济现象。
日前笔者有幸到新加坡考察培训,通过近距离接触新加坡的社会现状、人文理念、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果,深深感受到该国经济发展历程浓缩了主要经济体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各个发展阶段,无论是出于主动转型也好、被动接受也罢,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的前瞻性、有序性和可行性,其结果无疑是成功的,更是值得中国经济转型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一、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纵观新加坡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进口替代期(1959年-1965年),这个阶段该国刚刚被动地从马来西亚宣布独立,外资和商人大量撤退,国内资金高度缺乏,百业待兴,失业率高达14%,原有转口贸易发展模式无法延续。
在国内经济即将陷入崩溃的关键时刻,以李光耀为首的新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投入巨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社会经济状况逐步改善,这个时期蚊香、纺织、电子消费品等成为新加坡的主导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第二阶段:出口导向期(1966年-1970年),这个阶段该国选择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促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重点发展了造船、修船业、炼油厂等产业,这些产业充分发挥了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通过把产业做大、做强,为日后该国发展物流及基础原材料进行了坚实储备。
第三阶段:迅速增长期(1970年-1980年),这个阶段该国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倡科研与经济相结合,主动淘汰蚊香、纺织等粗加工产品,重点发展了电脑、电脑附件,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第三产业也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发展,国家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在政策上积极扶植。
第四阶段:产业升级期(1980年-1997年),在历经建国20余年以两位数超高速发展后,由于当时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出现严重衰退,新加坡在1984年-1985年间gdp首次出现1.6%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该国政府确立鼓励和引导企业跳出本国、本土的小圈子,放眼世界、投资海外,将本国打造成为跨国公司公认的国际枢纽。
为此,新加坡进一步完善国内法律,与国际接轨,增强开放程度,为吸引国际知名大企业创造条件,这一阶段世界500强及大公司的亚洲区域总部纷纷落户新加坡,对提高本国知名度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阶段:经济转型期(1998年至今),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世界性电子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加之新加坡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跨国公司关闭或转移了本地工厂。
新加坡政府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再次深入思考和着手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了大力发展教育,打造精英经济,将生命科学、制药、环境保护作为未来发展主攻目标,使新加坡能够继续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
截止2011年末,该国人均gdp及国民收入均达到5.1万美元以上,位列世界前列,实现了国强民富的发展目标。
二、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原因新加坡地寡人稀、物产不丰,何以取得如此发展成果?有人认为新加坡位于世界重要航线马六甲海峡,占据了发展物流先机;有人认为新加坡国土狭小,船小好调头;也有人认为新加坡为典型的海岛文化、忧患意识强,等等。
上述理由固然都存在合理成份,但都不是本质因素,新加坡经济发展成功,既有外在因素,更有其内在动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实用、富有远见的经济发展规划,保证了新加坡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新加坡独立前长期作为马来西亚国的组成部分,缺乏自身发展定位,1965正式建国后对自身未来发展道路前途迷茫。
为此,时任政府领导人李光耀向联合国工发组织求援,请求给予国民经济发展指导。
联合国派出以温思敏教授为代表的顾问团,提出了新加坡未来发展的五点规划:即吸引外国投资、建立工业园、经济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高起点和大跨度等。
当时新加坡政府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全面而有效地实施了联合国专家提出的建议,并作为该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纲领。
正是这种拿来主义与国内当时情况的有效对接,保证了新加坡迅速渡过建国初期经济即将崩溃的局面,取得了国民经济十余年的快速发展。
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能够针对外围环境的变化,在温思敏发展模式普遍为其他国家模仿、原有发展模式失去优势的时刻,及时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自八十年代初,先后走过生产加工基地、电脑软件服务业、吸引国际性服务公司等重实体发展阶段,2002年起实施全方位经济大转型,采取求新、求变、实用主义治国方略,与主要经济体强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主权财富基金为抓手,积极拓展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超前的经济政策,灵活的应对策略,实用、有效”的经济发展目标,上述发展战略至今仍是新加坡领先世界经济体的杀手锏。
2.决策者和社会民众的隐患意识决定了新加坡经济发展不敢出现任何懈怠。
新加坡是典型的岛国经济,会经常受到外来竞争和侵袭,在自身反哺能力较弱的背景下,唯有不断进取方可生存。
李光耀资政曾说过:“新加坡从挖矿入厕到住进冷气房的时间还太短,基础还不够牢固,我们的国民不要短时新加坡的成功是理所当然、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
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功和心血会毁于一旦,新加坡变会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正是决策者和社会民众始终保持隐患意识和清醒头脑,新加坡经济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历任领导者都没有出现好大喜功、不思进取的现象;国民始终保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意识,行事严谨、谦逊待人;内政外交方面也未受到外来侵害,因此,有学者将忧患意识比作“新加坡的国魂”。
3.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高了内在保障。
新加坡作为英国140余年的殖民地,比其他亚洲国家更早、更密切接触到欧美国家的商业文明和法制文化,正因为如此,新加坡人内在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在亚洲国家中要弱,取而代之的新加坡国民传统的法律意识较为强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加坡人公平、有序、有效竞争意识占尽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加坡人驾车不闯红灯,药店不卖假药,商品销售不敢侵权,即使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也必须透明详实说明等。
法律制度的健全使社会上的公平正义得到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在健康有序的条件下进行。
4.开放的市场经济为新加坡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优势。
新加坡高度奉行市场经济,按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杨建伟的观点,新加坡高度市场化程度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不实行金融管制、不设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汇管制、不设物价局、不实行物价管制、不实行发票管制、不实行关税管制、不实行员工最低工资管制等。
上述壁垒的撤销使该国经济与周边国家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虽然不实行管制,在某环节的一定时期较少国民收入,但长期分析,可以较少国家和民众、雇主和劳工之间的经济纠纷,增强双方选择空间,提高经济运转的活力。
5.全民教育和精英人才保证了新加坡经济决策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新加坡劳动力资源历来短缺,正式建国后,该国积极增加国民教育投入,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此后根据学习状况和自身意愿进入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保证了未来社会对各级人才的需求,也确保人尽其才,减少资源浪费。
为保证高级领导人和各级管理者的质量和活力,新加坡政府用高薪政策吸引人才,希望把各界精英都吸收到政府担任高级领导人,包括医生、律师、会计、大学教授、企业家、银行家等有能力、品德优秀和诚实的杰出人物等。
政府不仅为外来优秀人才创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政府也清楚地传达给本国民众一个信息: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就是要千方百计从全世界吸引人才。
新加坡政府通过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本国委以重任,使他们在各级政府和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发挥其效用,使得新加坡经济运转和社会活动充满活力和效率。
三、新加坡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转型的借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曾经到新加坡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今天中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列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转型中的突出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加坡经济发展各阶段的有益尝试,可为我国未来经济转型提供积极的参考。
1.政府应在全面归纳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制定较为科学、有效和稳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今后我国应着力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相互博弈的局面,理清中央与地方权、责、利关系;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要保证既定经济目标的连续性、稳定性,新加坡政府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强势管理,不仅推进了该国经济及早转型,而且为国家和民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因此,经济转型中,政府介入只有坚持了科学规划、审慎决策和有利全民的原则,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2.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3.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真实让居民分享改革成果。
新加坡经济腾飞不仅带来国家财富的迅速增长,更使民众收入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国家由此进入社会稳定、国民安居乐业的良性轨道,这是我国未来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积极借鉴的。
我国未来收入分配总体方案可以遵循“提低、控高、扩中”这条主线,“提低”的重点是提高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这四部分低收入工薪劳动者的所得;“控高”主要在于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垄断行业的偏高过高收入,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偏高过高收入;同时加强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促进遏制并扭转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扩中”就是要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形成“枣弧形”收入分配结构,这是社会真正实现稳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