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山市为例,黄山市,产业链,对策]茶产业链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产业链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一、茶产业链融资模式
提高至该企业的信用水平,对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茶叶生产者尤其是小农户来说,往往不大可能。

在茶产业链各环节中,融资至关重要。

对于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不仅考察直接融资者的能力,面且要从整体上理解整个部门的竞争力及风险,为这个产业链量身定做合适的融资产品川。

茶产业链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

(一)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茶产业价值链参与者之间进行的融资。

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利用商业信用预收定金,赊购原材料和亲友借贷。

例如,茶叶生产者从生产资料供应商那里赊购原材料,由茶叶加工商预先支付资金,茶叶生产者最后提供加工商标准化的订单茶叶偿还价款。

内部融资的优点是,处于产业链条相邻环节的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能互相了解财务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贷后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缺点是资金信贷额度比较小、期限短,主要为流动性资金贷款。

(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可以利用价值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引导价值链外部的资金流向价值链,如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价值链中的参与者进行外部融资。

主要方式包括金融机构贷款、股票证券市场融资和担保贷款。

外部融资的优点是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规模较大,对风险的防控管理更为专业,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产业链融资的最大优势是整条产业链形成一种信誉链。

二、黄山市金融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融资制度建设
1.抵押融资
2014年初,黄山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并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工作的通知》,对林权抵押贷款办理过程中的抵押登记、资产评估以及林权流转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在办理茶园抵押贷款的机构中对评估环节制定了相应的细则。

评估环节:30万元以下贷款,银行自主评估,评估主要参考茶树茶龄冠幅、区域及面积等因素;30万元以上贷款,要求中介机构评估。

抵押登记环节: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取得林权抵押证明或他项权证。

保险环节:各承贷行对保险的要求不尽相同,如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暂未要求茶园办理保险,建设银行分支机构要求茶园办理保险。

贷后管理环节:信贷管理人员每个季度均要到茶园实地查看,对茶园的下肥、杀虫、锄草等环节进行跟踪,对茶农的加工、销售环节进行监测。

2.质押融资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运用商标权出资、商标质押和商标许可等方式,实现商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2012年,黄山市就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出台管理办法,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设立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可以用其合法拥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作质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商标权质押贷款的额度以质押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评估价值为主要参考依据。

原则上,中国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黄山市著名商标贷款额度分别不得超过商标评估价值的60% ,50% ,40%
三、黄山市茶产业链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供应链面临风险
茶产业链融资主要面临三大风险考验。

一是产权信息评估风险。

黄山市茶园面积分散.成片的茶园较少,即使成片的茶园也可能分属不同农户,给银行办理评估和抵押登记带来困难、增加了成本。

二是企业经营风险。

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高端茶叶价格和销量大幅下降,2013,2014年高端茶市场继续走低。

企业和农户对市场预期把握不准,盲目扩张生产造成产品滞销。

三是农业生产风险。

茶园容易受雨水、霜冻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分布在陡峭山坡的茶园还容易遭受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损失。

茶叶加工时节,雨水多也会影响茶叶采摘和加工,进面影响茶叶品质和价值。

2013年4月,黄山市遭遇倒春寒,不少茶树冻伤,全市受灾面积达3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

(二)产业链融资缺乏整体设计
产业链各主体融资不平衡,龙头企业由于融资方式具有多样化,例如商标质押贷款、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政府贷款贴息、来自股票证券市场的融资,融资比较容易,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意愿积极。

面中小企业、茶农往往融资难、融资贵,贷款手续复杂且周期性长。

受现行《物权法》的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设定抵押。

全市只有10%的茶园参照林业办理了林权证。

中小企业、茶农借贷途径受限,存在民间借贷现象,借贷年利率在10%-15%。

政府对茶产业链中仓储、物流和销售以及产业链的延伸茶文化、茶旅游关注甚少,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未纳入整体规划考虑,推动茶产业走向电子化、现代化、集约化经营的动力不足。

(三)产业化组织合作松散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茶农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够紧密,影响整个产业链边际信用度的传递。

多数合作是一种简单的口头承销关系,龙头企业订购农户标准化茶叶只是从企业当前经济利益出发,一旦受到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发生订单毁约的行为。

基地农户受小农意识影响,面对市场的变化,缺乏创新意识和自我保护提升的能力。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来看,产销难以有效对接,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有限。

全市有2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真正能够把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共赢的不多,存在部分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要项目、拿补贴的问题。

四、解决融资瓶颈的对策
(一)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征信系统建设。

融合金融、财政、税务、工商、公共服务企业等各类系统,加强数据信息交换,充分挖掘分析数据,以此补充和完善农户征信体系,设计出合理的信贷评价指标。

二是推进相关立法进程。

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抵押融资,真正盘活茶产业资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扩大政策性农险范围,将茶叶、茶园纳入保险范围,增加涉农保险财政补贴,提高茶叶生产抗风险能力,减少农业贷款的损失。

补充和完善小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政府、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建立三方合作机制,特殊情况下发生呆账坏账由各方按一定比例分担。

(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一是放大融资担保乘数。

政府应注入融资性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全力支持茶产业链转型升级,积极为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小微茶企提供融资担保。

二是转变财政资金扶持方式。

取消同类、同质专项资金安排,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改原先的政府补贴支持为市场化股权投入,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实现财政扶持资金可放大、可精准、可评估、可循环的绩效预期。

对茶园基础设施等项目进行融资,政府应采用PPP,BOT等模式。

三是加强产业链顶层设计。

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具有茶文化,掀起黄山茶文化宣传高潮。

开发旅游产品,积极推进茶产业、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建设好观光茶园,开发好茶旅游产品,鼓励旅行社组团到黄山各地茶区开展茶乡风情游、生态游,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三)强化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建立茶农联作制管理模式。

在茶企、专业合作社与茶农之间,增设联作小组这一层级(由10户左右的茶农自愿组合形成),以联作小组为单位与茶企、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协作,强化集体连带责任,一人违规、牵动全组,促使茶农自我约束又互相监督。

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集中力量规范合作社做强做大,建立经营主体退出转化机制。

对提报虚假材料骗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行为,农民以资金入股成为股东(社员),可以在社员内部存款、放贷,在社员之间进行资金互助。

金融监管机构要对村级银行加以专业培训和管理、引导其有效运行和防范金融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