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分析在通信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分析在通信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15年左右,矩阵分析这一工具在通信理论与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什么?
“传统”通信(~before 2000)“现代”通信(~after 2000)
•本质上,现代通信系统必须处理高维信号
侧重于单点对单点
强调多用户单载波
多载波单天线多天线
多维线性参数估计应用:信道估计与符号估值
•考虑如上图所示的一个多径信道
•首先发送长度为N的已知训练序列:{s(1),…,s(N)};接收端收到{y(1),…, y(N)}
•如何对收到的长度为N的接收向量进行线性矩阵运算,获得对信道向量c的“最优”估值?
•在获得信道向量c的估值后,发送端继续发送长度为M的未知数据序列:{x(1),…,x(M)};接收端收到{y(1),…,y(M)}
•如何对收到的长度为M的接收向量进行线性矩阵运算,获得对数据向量x 的“最优”估值?
多维线性参数估计应用:线性均衡
•继续考虑上一页提到的数据估值问题,但是…
•加入一个限制:接收端必须符合上图所示的“线性均衡器”
•如何决定线性均衡器各个“分支”的系数,获得对数据向量x的“最优”估值?
多天线系统(MIMO)
•从单天线系统(SISO)演进到多天线系统(MIMO),是过去20多年通信领域的最重要技术发明之一
•对MIMO系统的研究,使得矩阵分析理论在通信界成为“必备”的知识•下面的这个信号模型是“无数”MIMO论文的基础
Y=HX+Z
多天线系统(MIMO):单用户信道容量
Y=HX+Z
•考虑一个单用户MIMO信道
–发送端M根天线,接收端N根天线
–信道矩阵H的维数是N*M
–发送端总功率受限或各根天线功率受限
•若信道矩阵H给定,信道容量如何获得?
–收端精确知道H,发端不知道H
–收发端均精确知道H
–收发端均不知道H
•若信道矩阵H服从某一分布,信道容量如何定义,如何获得?
多天线系统(MIMO):多用户信道容量
Y=[H1, H2] [X1;X2]+Z
•上行多用户MIMO信道
–2个用户
–每个用户发送端M根天线
–基站接收端N根天线
–发送端总功率受限
[Y1;Y2]=[H1;H2] X+Z
•下行多用户MIMO信道
–2个用户
–基站发送端M根天线
–每个用户接受端N根天线
–发送端总功率受限
多天线系统(MIMO):接收机设计
Y=HX+Z
•考虑一个单用户MIMO信道
–发送端M根天线,接收端N根天线
–信道矩阵H的维数是N*M
–发送端总功率受限或各根天线功率受限
–接收端精确知道信道矩阵H
•接收端如何获得对X的“最佳”估值?
•接收端如何获得对X的“最佳”线性估值?
•什么样的接收机估值处理能够做到不损失信道容量?
多天线系统(MIMO):ZF与ZF-SIC接收机
Y=HX+Z
•ZF接收机
–在对每个符号估值的时候,确保其它符号对其的干扰为零(zero-forcing)–通过对矩阵H做QR分解
Y=HX+Z=QRX+Z
Q H Y=RX+Q H Z
R-1Q H Y=X+R-1Q H Z
–X的每个符号可以独立做估值
•ZF-SIC接收机
–也叫作V-BLAST
–对每一个符号做ZF
–随后将此符号在Y中的贡献减掉,再对下一个符号做ZF
多天线系统(MIMO):MMSE与MMSE-SIC接收机
Y=HX+Z
•(线性)MMSE接收机
–寻找一个M*N维的矩阵G,使得GY最小化均方误差
–推导过程需要利用到正交准则
•MMSE-SIC接收机
–对每一个符号做MMSE
–随后将此符号在Y中的贡献减掉,再对下一个符号做MMSE
–MMSE-SIC接收机与信道容量的关系
多天线系统(MIMO):码间串扰信道Revisit
•接收端符号表示
•在发端做一个cyclic prefix处理(增加的长度为L-1)
•在收端,将前L-1个符号丢掉,只保留随后的N个符号
•可以证明,对于这个系统,发端的傅里叶逆变换与收端的傅里叶变换一起,可以对角化任何信道,从而达到完全消除码间串扰的目的
–OFDM系统
•不需要做时域均衡
多天线系统(MIMO):预编码矩阵设计
Y=HX+Z
•发送端知道信道H
•如何设计一个线性矩阵F,来“预编码”需要发送的符号向量s?•随着优化目标的不同,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也不同
–保留信道容量
–对角化信道
–优化成对出错概率
–单用户vs多用户
•向量信道的最大比(MRT)发送预编码
•ZF预编码
•其它预编码
多天线系统(MIMO):最优空时分组码设计
Y=HX+Z
•发送端不知道信道H
•如何设计一个线性矩阵X,来“预编码”需要发送的符号向量s?–X必须与H无关,仅与s有关
•最早的空时分组码:Alamouti Code(1998)
•随后出现了多种基于矩阵代数的空时分组码
•着重讨论最优设计准则与在有反馈情况下的分组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