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日本PPT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ppt课件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ppt课件

(1)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实质天皇专制;国民享有 一定权力
(2)议会设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 族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有财产年龄限制,权 力很有限)
(3)设立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和枢密 院(天皇最高顾问,实际上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4、评价
(1)具有浓厚封建性(天皇)
(2)是历史进步(人民权利,国家体制)
(3)巩固日本近代天皇制(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
PPT课件
3
比较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
不同点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 内阁与议会 掌握实权者
关系
关系
英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 大于君主

至高无上
天皇解散 议会
内阁对议 会负责
资产阶级
内阁对天 皇负责
天皇为代表 的官僚军阀 集团
相同点:形式上.
18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 蓝本
C、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
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D、参加八PPT课国件 联军侵华战争
6
讨论: 四、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PPT课件
7
图一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 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 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 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PPT课件
17
天皇
协 助 天 皇
神 总揽圣统治权 掌握行使军不可队立统法权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议会
侵 内阁 枢密院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直接对天皇负责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课件

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课件

士、农、工、商等级制 “四民平等”,取消等

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
领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私有制
手工工场
近代工业化
重农抑商 锁国政策到被迫开国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积极学习西方,派使节
课堂
明治维新评价
总结
1 .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 .积极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 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为亚洲邻国提 供了启迪和经验(如中国)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等 3、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 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天皇专权、藩阀垄断政权、人民民主权利不充分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日本及邻国带来灾难。
理解历史
1.通过中日改革对比,分析明治维新成功的 原因有哪些? 2.通过与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日本 工业化有何特点? 3.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改革比较,分析明治维 新有哪些不同特点?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内容:方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容: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不同点: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对象 天皇
国民 贵族院 众议院 内阁 法官 枢密院
特点 神圣不可侵犯,国家最高统治者,享 有广泛的统治权
“臣民”,有一些基本权利(受限制) 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 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的立法权 行政机关、辅佐天皇,对天皇负责 天皇任免 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决策机关

历史《走向世界的日本》课件

历史《走向世界的日本》课件
歌舞伎与能剧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表现了日本传统社会 的风情和习俗。能剧则是一种以面具、服饰和道具为特色 的戏剧形式。
剪纸与和纸
剪纸是日本传统的民间艺术,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工艺而著 称。和纸则是日本独特的纸张制作技术,具有优良的品质 和美感。
日本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饮食文化
日本的饮食文化以其多样性和精致性而著称,包括寿司、拉面、天 妇罗等传统美食,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派料理。
电影产业
日本的电影产业在世界上 有很高的地位,如黑泽明 、宫崎骏等导演的作品备 受赞誉。
时尚潮流
日本的时尚潮流对全球时 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如 原宿风、和服风等潮流引 领了全球的时尚趋势。
06
CATALOGUE
日本历史展望与未来
当代日本社会的问题与挑战
社会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日本面临的 一个严重问题,导致劳动 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 大等。
VS
详细描述
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四民平 等”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工业 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改革。这些改革为日 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 础。
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总结词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是日本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参与的两次重要战争。
详细描述
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目的是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日俄战争则是日本与 俄罗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而爆发的战争。两次战争对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历史《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日本古代历史 • 日本中世纪历史 • 日本近代历史 • 日本现代历史 • 日本历史遗产与文化 • 日本历史展望与未来

人教版选修走向世界的日本PPT完整版

人教版选修走向世界的日本PPT完整版

法之父。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日本通过 《大日本帝 国宪法》确 立了什么政 体?其实质 是什么?与 欧洲哪个国 家的宪法特 别相似?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一、富国强兵、民族独立 ——崛起的东方大国
▪ 一)表现
▪ 经济上,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 对外,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二)有利条件 ▪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
分割中国 ▪ 国内: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收回主权
(1)过程:
A、1894年,日英条约,英放弃治外法权 B、美国等国也与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C、20世纪初,日本废除了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 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列强中的一员。 (2)意义: 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
▪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都 君处确 主立 立了 宪
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6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共30张PPT)

发 表高见
1、列举英法美德的宪法名称及其政体类型。 2、日本以哪国为师呢?
【资料回放】1882年,伊藤博文来到德国,8月的
一说天:,“德 从国 日皇 本帝 天威 皇廉的1、一利世益介接出绍见发英了,召伊法开藤状国博会文况并,不他值对得伊庆藤
贺。”“即使迫不得已召开国会,也不必在宪法中规 定政府预算须经国会批准,伊藤先生应该设法解决万 一国会不批准预算时的周全之策。”伊藤博文大有所 悟,威廉一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日本宪法的一些原则。
相同点: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结论:君主立宪制各有特点,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二、风起云涌的强国之路
——崛起为东方强国
看下列图片,日本崛起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有哪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国际: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列强忙于宰割中国;
国内:明治政府积极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自主学习: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表现?
富国
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哪些启示(抄)
1.顺应历史潮流;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综合国力; 4.学习西方时,要有选择性,不可盲目西化; 5.不能以邻居的灾难成就自己的发展,要和平崛起或 互利双赢。
四、敢问路在何方?
——反思日本近代化之路
严峻的现实困境





评价: 特点: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是天皇专制
(1)历史的进步性: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 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 代天皇制 影响上: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秋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一走向世界的日本(共17张PPT)

秋人教高中历史选修一走向世界的日本(共17张PPT)
秋人教高中 选修一课件走向世界的
第1页,共17页。
目标导航
1.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 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1)1889 年日本宪法颁布的 背景、内容及其评价 (2)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2.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 性 (1)日本崛起的原因、表现 (2)日本军事帝国主义形成 的原因
方法点拨
1.结合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理解明 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认识明治维新一方面使日本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一个封 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但 另一方面,改革所保留的大量封建残 余,也为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 了祸根 2.通过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学习,要注 意深刻理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 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深刻含义,充分 认识到要摆脱国家落后局面就要顺 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1)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主 要 内 容
(2)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一系列自由 (3)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 纳税人选举产生 (4)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 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成为
第2页,共17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1889年 宪法(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颁 布 背 景
(1)明治维新期间,很多地方农民发生暴动 (2)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了开设民选议会、实行 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自由民权运动” (3)1885 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内 阁首相
第7页,共17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材料解读:材料表明 新政府建立后,确立起近代天皇制,其特点是既有代议 制民主的特征,又强调天皇的权威,使之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了更多 相似性。材料体现出 变革既保留传统,又学习西方的特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32张)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32张) (共32张PPT)

2.“崛起为东方强国”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
点,教学中要抓准两个要点:(1)原因是日本 明治维新的推动。(2)崛起为东方强国的表现。 教师讲述时可结合教材插图并联系上一课明 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经济、军事和外交三 方面讲解其崛起的表现。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一目,教学中要
抓准三个要点:(1)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由 来已久。(2)对朝鲜侵略的史实。(3)对中国 侵略的史实。讲述要点(1)时, 教师可联系 教材插图和“学思之窗”,补充日本“大 陆政策 ”的史料,分析明治维新带来的消 极后果,引导学生养成辩证地评价明治维 新的能力。对朝鲜和中国侵略的史实,重 在理清知识线索,并结合必修一甲午战争 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日本对中国 演示结束 侵略的影响。
课 程 标
准 1.分析明治维 新在日本近 代化过程中

点 难 点
1.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
背景、内容。(重点)
2.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原因。(重点)
的历史地位。 3.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 2.理解近代化 程。(重点) 道路的多样 4.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
1.背景 (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很多地
侵占 琉 球 侵略 朝 鲜
琉球 ①1872年,把 ________群岛变成自 冲绳县
己的藩属。 日本的________
殖民地
②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 江华条约 ①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
《__________》。
马关条约 ②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 台湾
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
众议院 (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 _________,
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 选举 _______产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财产 议会 资格和年龄限制。 ______权力很有限。 枢密院 (4)规定设立内阁和_________ 。内阁是行 天皇 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 最高决策 对_______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 实际上成为国家的___________机关。 4.评价 参政权 (1)进步性 三权分立 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_________, 形式上确立了__________的国家体制。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ppt精选:《走向世界的日本》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ppt精选:《走向世界的日本》

选修一第八单元第4课壬科889年日本宪法(-)齟1、农民负担的加重,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

2、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了“自由民权运动”3、为适应资本主义,稳定社会局面。

(二)过程1、1885年,伊藤博文主持制订2、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年2月们日)宪法的主要内容(1) 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实质天皇专制;国民享有—定权力(2) 议会设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有财产年龄限制,权力很有限)(3) 设立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和枢密院(天皇最高顾问,实际上国家最高决策机关)■・・JI ■总行握 天皇决定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 圣不可侵犯罚 权权恻辅佐天皇 枢密院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四)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浓厚的封建性但它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是一种历史进竦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甘臺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哪些不同?)二、崛起的东方大国(一)有利条件国内:明治政府加紧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后半期, 西方列强忙于侵略中国; (二)表现经济,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外,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脸石:卫右1868年4月6日年仅•器霍需鳖稟篇讒ii豔靑国强兵的思想,参与撰星黑叟iff 国的侵略。

被幕府迫煤卷器强哼* 的老师曾公开说过曰:驚詈蕖/ 艺物,取尝于朝鲜、满韶講备’,—:廨'2^57^J总•洲哪些国家发动侵 略战争吗?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对朝鲜的侵略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略台湾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出“二十一条”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彳 :略:第五步征服世界大陆政策介绍明治维新后的扩张过程结果•1、1874年侵略中国台湾•2、1876年,侵略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3、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敲诈中国政府50万两白银• 4、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5、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阅读下面材料并思考:亚非拉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8.4 走向世界的日本(共34张PPT)

8.4 走向世界的日本(共34张PPT)

二、日本的崛起
经济的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为代表的重工 业迅速发展。
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军事装备、指挥人才等各方 面的力量都大大增强
废除不平等条约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有 哪些有利因素?
1)政治: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害据,建 立中央集权国家。
2)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3、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 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 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 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 开化”政策
手工工厂
重农抑商 锁国政策到被迫开国
近代工业化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积极学习西方,派使节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背景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内容: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 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方式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内容: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 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 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 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 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 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 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 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 “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 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 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 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 “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 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课件(共25张PPT)
国家竞争,只能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提示 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略,使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过程
功于美国。 中,在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同时富国
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国家。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活页规范训练
【角度2】► 为什么日本崛起后却侵略扩张?举例说明日本崛 起后对外扩张的表现? 提示 (1)由于日本保留着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 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日本帝国主义无法通过经济 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只能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 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日本带有浓 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 张的政策。 (2)发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战争,武力强迫朝鲜和中国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
大的灾难。
犯”。 (2)规定日本国民称_____,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_______发展迅速。
答案 (1)日本攫取了在朝鲜经商、居住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
(4)规定设立内阁和_枢__密__院__,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
负责;_枢__密__院__实际上成为_国__家__最__高__决__策__机__关__。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活页规范训练
5.评价 (1)局限性:带有浓厚的_封__建__性__。 (2)进步性 ①承认了人民的_基__本__权__利__和参政权。 ②形式上确立了_三__权__分___立_的国家体制。 ③标志着日本_天__皇__制__地__主__资__产__阶__级__联__合__专__政__的统治秩序 基本确立。 ④巩固了日本_近__代__天__皇__制__度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8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8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共19张ppt)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 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 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 (首相),明治维新元老。
材料阅读:
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
经道业本开路济化的始,,机确:使加成 器 立封为 工 。快建亚 厂 此了落洲 已 后日后资经,本本有以的经主钢3日0济义铁0本0近经和多走济机家代上最器,化了发制资,发达造本逐的业主展步国 为义资发家 代工本展表…业主的…体为义重日系亚的
走向世界的日本
商品经济的发展 改革力量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经济的恶化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天皇
将军 分 大名 化 武士 商人
农民 分 手工业者 化
不满幕府的大名
破产的中、下级武士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派 手工工场主 新兴地主
雇佣劳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由 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的催化作用,为了克 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 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 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 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 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 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在国内,它的主要任务是摧毁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 治……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日本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吴于廑《世界史》
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共26张PPT
(1)“改革”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⑵“革命”说: 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⑶“中兴”说: 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2)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天皇专制
(1)历史的进步性:体现在:
*
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主要内容: ⑴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 ⑵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⑶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3.局限性:
*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⑴外在因素:
①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
⑵内部因素:
①根本原因: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梦得以实现)
②决定性原因: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
③直接原因:幕藩体制腐败
*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
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崛起为东方强国)
1.表现:
①19c90g初,逐步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19c末20c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资本主义工业体系确立
重工业发展迅速(以钢铁、机器制造业为代表)
---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
2.意义:
①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人教版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共21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8.4走向世界的日本(共21张PPT)

人 教 版 选 修 一8.4走 向世界 的日本 (共21 张PPT)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
时间 19世纪60 背景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为农奴
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主观目的 巩固统治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都有大量封建 残余势力C、都在改革后进行对外侵略扩
讨论: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加快了日本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 义强国
②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
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 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1)自由资义时期 1)向帝义过渡阶段 国际 2)西方侵略中国的 2)列强掀起了瓜分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狂潮;
人 教 版 选 修 一8.4走 向世界 的日本 (共21 张PPT)
人 教 版 选 修 一8.4走 向世界 的日本 (共21 张PPT)
学史致用:明治维新的启示
如果你是中国国家政策研究室的一名研究员, 请你就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之处来谈谈我们中 国现代化建设可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人 教 版 选 修 一8.4走 向世界 的日本 (共21 张PPT)
第五步征服世界
人 教 版 选 修 一8.4走 向世界 的日本 (共21 张PPT)
考一考你对日本对亚洲国家 的侵略行为知多少?

走向世界的日本优秀课件

走向世界的日本优秀课件
12
独特视角
19世纪末,福泽谕吉为日本指出脫亚入欧的便捷之路,选 择与列强为伍的日本,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 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天皇向国民 宣布战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正如所有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国带来灾 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 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占领国美国每 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
13
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留下了百年发展的底子如科学技 术人才等软实力,这是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战后的日本还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 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 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 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 权。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 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百年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 结: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内给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 和平。 2003年,小城横须贺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 念的就是那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笑脸上,人们很难想 象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 国走上了充斥着悲剧奇迹屈服的历史 ——《大国崛起》
6
一、1889年日本宪法

知识梳理
1、背景 ? 农民暴动 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经过 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首相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普鲁士宪法为蓝本)——日本 实行君主立宪制。 3、宪法内容 政体:君主立宪 ?“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等; 设议会: 设内阁、枢密院 4、特点:与英国的君主立宪的区别? 5、认识: 积极:历史的进步;标志… 7 局限:封建性,主权在天皇等。

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走向世界的日本ppt

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走向世界的日本ppt

改革不彻底
明治维新虽然在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某些方面却未 能完全打破旧有的制度。例如,封建土地制度、身份制度和 武士特权等仍然存在。
军事优先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将军事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过 于强调军事实力的发展,导致其他领域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 的忽视。
社会的局限性
社会等级森严
尽管明治维新试图打破旧有的身份制度,但在社会上仍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划 分,如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
发展教育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 现代化人才,为日本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对亚洲的影响
鼓舞民族独立
明治维新的成功,鼓舞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中国的辛亥革命 、印度的独立运动等。
传播现代化思想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亚洲其他国家传播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推动了亚 洲的现代化进程。
02
明治维新的过程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冲突
萨摩藩和长州藩是日本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藩。萨摩藩位于日本西南部,以鹿儿岛为中心,是日本最强大的藩之一;长州藩则位 于日本本州岛的西南部,以今天的广岛县为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藩。两个藩在明治维新前夕发生了冲突。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在政治上,萨摩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天皇绝对权力;而长州 藩则主张实行藩阀专制,反对中央集权。在经济上,萨摩藩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加强与西方的贸易;而长州藩则主张保护传 统农业和小手工业,反对近代工商业。在军事上,萨摩藩和长州藩分别支持不同的军队,形成了对立的两派。
倒幕运动
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冲突最终引发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 日本封建制度,建立近代国家。
倒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这些人都是来自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年轻武士,他 们意识到日本要摆脱落后和危机,必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动兵变、 组织暗杀、发动政变等,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很快走上了侵略亚 洲邻国的道路
一、1889年日本宪法
一)背景

明治领导人为什么要制订1889年宪法?
大地主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 大资产阶级 和 倾斜的 政策,引起 和 农民 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 中小资产阶级 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 很多地方 发动暴动,农民 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 自由民权运动 掀起的“ ”影响深远、遍及 全国。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及影响 (经) (4)西方的入侵 ————外因 (5)武装倒幕的胜利———前提条件
(3)军事
(4)文化
(1)社会背景
意义
(2)领导力量 (3)具体措施 (4)国际环境
成 功 原 因
你能说出哪些日本 对亚洲国家的侵略 行为?
对朝鲜的侵略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对中国的侵略:
侵略台湾 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出“二十一条”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
明治维新后的扩张
1、1879年,吞并琉球
为蓝本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
议会: 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内阁:
都确立了 君主立宪 政体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二、崛起的东方大国
一)有利条件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 国内: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制订宪法。
二)过程
1、1885年, 伊藤博文 主持制订
1889 年,颁布 2、
三)宪法的主要内容 实行君主立宪制 天皇、议会、内阁、人民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 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天皇
协 助 天 皇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神 总揽统治权 圣 行使立法权 不 掌握军队统帅权 可 议会 侵 内阁 犯
讨论: 四、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加快了日本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 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 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 深刻变化
④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
(二)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军国主义色彩
浓厚,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国家 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单元小结:
(1)闭关锁国的幕府统治(政) (2)人民的反抗 ( 阶)
明 背 治景 维 新
内因
(1)政治 措 施 (2)经济
二)表现
经济上,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对外,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 略,使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 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期,许多人都是 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 不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产生了富 过程中,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 国强兵的思想,参与推翻幕府的斗争和 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 维新改革,同时他们又热衷于对亚洲邻 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 国的侵略。被幕府迫害致死的西乡隆盛 的危机,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 的老师曾公开说过日本“失之于欧美之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 物,取尝于朝鲜、满洲之地”。 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 你对此有何看法? 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 灾难。
2、1876年,侵略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3、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2002年上海高考题: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 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 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 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 问题: 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l)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 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 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服 务 于 天 皇
枢密院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四)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浓厚的封建性
天皇掌握国家主权 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 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 分立的国家体制
历史的进步性
影响: 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