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常德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兴起和发展,常德市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开发不够全面和多样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常德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全域旅游的实施,有必要对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常德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把握整体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策略和推动机制,从而实现常德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结合常德市的具体情况,探讨常德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为常德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意义常德市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文化,但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将以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常德市旅游资源的概况、开发现状、对策以及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推动机制建设。
通过对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推动常德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完善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体系,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常德市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探讨全域旅游视角下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常德市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和特点,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目前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出瓶颈所在,为未来提供改进和规划方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支持、产业整合、市场开拓等方面,以期推动常德市旅游业持续增长和提升竞争力;探讨常德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推动机制,为各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助力常德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指整合地域内的各种旅游资源,突破传统旅游区的局限,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纵向延伸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整合资源,将原本独立的旅游景点和景区连接起来,形成旅游路线或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营销等手段,吸引游客在多个景点之间流动,推动地区旅游的整体发展。
例如,地区通过开发一条沿海的旅游公路,将沿途的风景名胜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沿途观光旅游。
2.横向拓展型:该模式的特点是将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整合,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例如,地区与相邻地区签署协议,共同推广哥特式建筑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两地旅游。
3.深度体验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服务,提供深度的旅游体验。
该模式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开展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例如,地区开展夜间观光活动,组织游客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主题定位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对特定的旅游主题进行定位和推广,吸引特定类型的游客。
该模式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旅游产品。
例如,地区将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出生态旅游主题,吸引关注环保和自然生态的游客。
5.教育培训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开展旅游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专业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该模式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通过推动旅游教育和培训,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地区建立旅游学院,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提供专业的旅游教育和培训。
总之,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旅游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发展。
这些模式的共同目标是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丁丽英 摘 要: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青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变,让乡村旅游功能更趋多样化。
但是,尽管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产业支撑,但是,仍然存在品牌定位不清、邻近地区同质化严重与恶性竞争等情况,有些地方旅游发展更是超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此,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为农村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农村经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而在城乡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日益凸显,乡村旅游生态化获得较大发展,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很多农村地区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较为传统,以单一景点为主。
而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乡村旅游不仅更注重绿色化、生态化发展,也催生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更大限度凸显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带动作用,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发展生态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基本概况1.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既结合传统旅游要素,又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旅游体验。
简单而言,生态旅游就是将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过程中嵌入生态性概念,既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又在旅游过程中促进环境保护。
而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概念则更加凸显生态旅游的全局概念,超越农村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在一定范围内打造具有互补性与完整性的旅游要素市场。
因此,在生态化发展方面,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更强调旅游业的绿色属性,强调乡村旅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共建共享。
而在经济上,全域旅游下的生态旅游更倾向于打造区域性旅游产业链,弥补农村地区单一景点产业支撑不足的短板,发挥旅游业的产业整合能力与协同能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产业体系。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4. 创新点与特色 (6)二、全域旅游概述 (7)1. 全域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9)2.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10)3. 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11)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2)1. 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14)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14)3.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15)4. 乡村旅游竞争态势分析 (16)四、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与思路 (17)1. 规划原则 (19)2. 规划思路 (20)3. 总体规划目标与战略定位 (21)五、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 (22)1.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 (23)2. 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 (24)3.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25)4.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方案 (26)5.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28)6. 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29)7.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与实施方案等部分构成了一份完整的乡村旅游规划报告30一、内容概要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研究。
本文分析了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指出全域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业为引领,融合多种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并指出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提出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过程,包括空间布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强调乡村旅游规划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和游客体验,以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0T07:01:39.35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陈思言[导读] 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陈思言零陵区委党校一、零陵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市场分析1、旅游资源现状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多个。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27处,零陵花鼓戏被列入省“非遗”名录(正申报国家级),“望子岗遗址”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区位交通状况零陵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地级永州市中心,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零陵南界双牌县、东毗祁阳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上联珠江水系,下通长江流域,南接九嶷,北临衡岳,西控百粤,东接五岭,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是全市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3.零陵旅游市场分析2020年零陵接待游客619万人次旅游收入51.6亿元。
据统计,从 2010 年至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两项指标可分别保持 20%和 25%左右的年均增幅,发展迅速,但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二、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1.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相互融合零陵区是湖湘地区通往西南桂粤少数民族地区的门户性节点,商贸往来,名宦贬谪、好学之风,给零陵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比大,自然山水类旅游资源拥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总体上看可谓是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
全域旅游视角下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黟县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传统村落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兴起和国内外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黟县宏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安徽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
随着乡村旅游的热度日益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文化传承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于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可行的发展对策和规划,对于推动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域旅游视角,探索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为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为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全域旅游发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全域旅游对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影响及机遇;2. 探讨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旅游资源、产业布局、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3. 深入挖掘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揭示其发展障碍和不足之处;4. 提出针对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实用对策和建议,探讨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 分析黟县宏村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展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为未来发展做出战略性规划和决策。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黟县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战略性思路,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增长。
1.3 3. 研究意义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可以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利用地方资源和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安吉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安吉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一、前言全域旅游是指以全域为旅游资源、以全域为服务体系、以全域为发展平台的旅游发展模式。
安吉县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想之地。
本文将从安吉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安吉县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二、安吉县的资源优势1. 生态环境:安吉县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全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优良。
2. 森林资源:安吉县是中国竹之乡,拥有大片的天然竹林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竹产业基地之一。
县内还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文化底蕴:安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如长兴古镇、灵峰寺等,这些文化景观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安吉县旅游发展现状1.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安吉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
2019年,安吉县共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
2. 景区资源建设稳步推进:安吉县政府大力推进景区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相继开发了竹博园、蒋宅、竹博园等一批景区,丰富了旅游产品。
3.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安吉县注重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如酒店、农家乐、景区道路等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
四、安吉县全域旅游发展策略1. 加大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安吉县要突出生态旅游开发,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2.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安吉县要注重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
如挖掘竹文化、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3. 加强宣传推广:安吉县要加大对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会,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域旅游视野下肥东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6)全域旅游视野下肥东县域旅游发展研究罗谦心(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肥东231600)摘要:该文就肥东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然性和肥东县的现实基础进行了阐述。
并针对问题,依据肥东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全域旅游;肥东县;现实基础;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6-0130-032009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我国旅游业而言是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它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迎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
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
安徽省也认识到旅游业的光明发展前景,将“重点抓好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工作,壮大旅游产业规模”编入“十三五”规划(草案)中。
肥东县在2016年中国共产党肥东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打造“全域旅游”,意在将旅游产业培育成肥东县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全县人民的幸福导向性产业。
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2]。
肥东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腹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
肥东县有店埠镇、撮镇镇、石塘镇、长临河镇、桥头集镇、包公镇、梁园镇、元疃镇、白龙镇、八斗镇、古城镇、众兴乡、牌坊乡、张集乡、杨店乡、向导乡、马湖乡、陈集镇共18个乡镇;总面积2181.6km2,人口105.3万,辖331个村(居、社区)。
全域旅游视角下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人文魅力。
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乡村旅游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黟县宏村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其乡村旅游发展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黟县宏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 优势资源:黟县宏村依山傍水,古朴典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明清建筑、古巷子、湿地公园等,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
宏村乡村的传统手工艺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如绣球、徽派建筑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参观体验。
2. 旅游业发展情况:宏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良好,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一定的旅游产业规模。
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也在逐渐增加,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3. 存在问题:虽然宏村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有待改善。
二是景区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些乱收费、环境脏乱等现象。
三是文化传承不足,一些传统手工艺正逐渐被市场化的商品取代,导致乡村文化的流失。
1. 发展理念更新:乡村旅游需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景点游览模式,而是需要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指将整个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整合乡村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田园生活。
2. 资源整合优化:宏村乡村需要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
利用好每一个古村落、每一片田园风光,将宏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田园风光有机结合,形成独特魅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3. 产业融合创新:宏村乡村需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让传统的农业、手工艺和现代的旅游服务业相互融合。
发展全域旅游调研报告
发展全域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全域旅游作为新一代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源,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增进人民的文化交流,扩大国内外宣传。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的建设,开展本次调研。
本文主要分析全域旅游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等多种方法,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了解全域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游客的满意度,旅游产品的覆盖率以及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等。
实地考察主要内容为去目的地旅游,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了解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健康程度,以及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
文献梳理方面,我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以及其他的经验和教训等,为本次调研提供参考价值。
三、调研结果1. 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总体情况来看,全域旅游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一些著名景区采取了全域旅游的模式,但是在规模、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经济没有完全发达的地区,全域旅游的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
2. 旅游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一些新兴的旅游区域不断崛起,给原有的旅游目的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一些国际旅游目的地也不断拓展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3. 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多样化在全域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很多旅游产品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旅游业态,而全域旅游的原则要求产品要有形、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更加注重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4. 营销手段不够精准全域旅游的营销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强。
由于对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人群特征的掌握也不太准确,营销手段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
根据“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旅游+”视角下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8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1月下半月刊
产品加工以生产板鸭、腊鹅。 上述知名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全域
旅游规划宜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纳入其中,形 成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可以作为旅游特产、旅游景点、旅游项 目。如石城县每年举办荷花生态旅游文化节,打造“中国最美莲 乡”;形成了很多供游客采摘的生态脐橙基地,形成了吃中玩、 玩中吃的休闲旅游模式,还有以金秋季节为最佳观赏期的崇义的 梯田水稻。
一、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自然保 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5A级旅 游区一处,4A级旅游区10处;3A级旅游区2处,形成世界橙乡、 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和生态赣州五大旅游品牌。资源 分布率达77%,森林覆盖率达74.2%。 (二)政府政策支持 赣州市委市政府、赣州旅游与发展委员会高度重视全域旅游 的发展工作,出台了纲领文件,如《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 案(2017年-2019年)》,制定了系列措施保障,如“六大原则如 何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确定了旅游项目建设目标,明确 了重点旅游景区项目,计划了投放资金,以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 (三)稳定的旅游基础 赣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 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 306.85万人次,同比增长23.22%,旅 游总收入794.94亿元人民币。赣州市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 业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另赣州市人口近千万,辖区内高校数量 较多,充裕的辖区人口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四)地理位置优越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大门,东接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南至 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河源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全域旅游的背景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资源全方位地整合和利用,实现旅游业从单一景点到整体区域的全面发展。
它是一种基于区域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其核心就是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不再是单一景点或者景区在发展,而是整个地域一体化的旅游资源在共同发展。
这种理念的提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全域旅游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市场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一景点的游览,而是希望在一个地域内能够体验更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服务。
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需要。
2. 政府政策的倡导。
为了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各级政府也开始倡导全域旅游的发展。
通过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水平,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3.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域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1. 旅游资源的整合。
在过去,旅游资源之间往往是独立开发和经营的,难以形成集群效应。
而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得以整合和协同开发,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旅游产品。
2. 旅游服务的提升。
全域旅游要求将服务范围从单一的景点拓展至整个地域,这就要求不仅要提高景点本身的服务水平,还要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整合了更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景点,而是能够体验更多元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问题一:景点开发不均衡新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但是景点的开发布局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相对较好,入围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一些优质的景点却鲜有人问津。
这种情况导致游客流量分布不均,一些景点人满为患,而一些景点却门可罗雀。
这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未能充分挖掘新县的旅游资源价值。
对策一:优化景点开发布局新县应该对景点开发进行优化,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推动优质景点的开发利用。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等手段,推动优质景点的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问题二:交通不便捷尽管新县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交通不便捷是影响其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新县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通道相对闭塞,交通设施相对滞后,这导致游客的出行变得不便,限制了新县旅游业的发展。
对策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当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周边地区与新县之间的道路、铁路等交通通道,提高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和完善程度。
可以依托新技术手段,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游客在新县的出行舒适度。
对策三: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加强员工培训、改善配套设施等措施,提高新县的旅游服务水平,使游客在新县旅游时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问题四:环保意识不足随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新县的旅游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些环保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和游客的涌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环保意识不足成为制约新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策四:加强环保宣传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环保宣传和管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可以对景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做好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全球交通和通信的迅速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多种资源,打破行政和地理边界,将旅游资源和产品融入到广泛的区域内,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发展“旅游+”模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旅游+”模式是指将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通过创新、整合和升级,开发出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和附加值。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带来多种好处。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将旅游与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健康养生、康体养生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旅游康养、度假休闲、农家乐等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
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演艺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等产品,实现产业的互动和融合。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创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加旅游的附加值。
将旅游与高科技相结合,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拍摄等科技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创新和科技含量。
要实现有效发展“旅游+”模式还需面临一些挑战。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和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协调。
要实现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游客对“旅游+”模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发展“旅游+”模式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谈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浅谈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摘要】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业的热门话题,而乡村旅游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本文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定义入手,探讨了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链影响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结合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把握当前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旅游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背景、推动作用、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产业链、市场前景、互动、发展重要性、趋势。
1. 引言1.1 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旅游活动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流动,跨越城乡、海岛、山区等各类旅游资源,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注重整合资源,打破区域界限,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全域旅游的概念体现了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将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旅游体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形态,得到了广泛关注。
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文化、农业体验为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全域旅游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乡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拓展了乡村旅游产品的种类和范围。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不断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2 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前往乡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文化、风景等资源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强调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互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传承。
乡村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体验、亲近、参与和共享,在这种旅游方式下,游客可以融入当地生活,参与农作、民俗活动,感受乡村的真实风情。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1. 引言1.1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逐渐兴起,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全域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在整体规划和开发中以整体性的眼光来考虑,将城乡、景区、景点以及旅游产业链进行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互动和协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乡村文化传承不足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借助全域旅游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定义、意义、推动作用、存在问题、启示以及发展策略和路径,有助于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推动我国乡村旅游迈向新的高度。
2. 正文2.1 乡村旅游的定义和意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参观观光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
通过游客的参与和体验,可以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乡村历史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带动了乡村产业的繁荣。
乡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乡村旅游是一种多赢的旅游方式,既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加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2 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全域旅游是一种将城市、乡村、景区、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全链条的有机衔接和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视角下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年3月下半月刊全域旅游视角下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冯秀萍全域旅游要求全域优化旅游资源、全域配套旅游服务、全域推进旅游管理、全域实现产业联动,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全新要求。
常德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开发不足、带动不强、设施滞后和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需要以融合发展、机制创新、设施完善、服务优化为突破口,持续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
引言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主线,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至关重要。
常德市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和全域旅游所要求的全域优化旅游资源、全域配套旅游服务、全域推进旅游管理、全域实现产业联动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今后要着力推动业态多元化、管理现代化、交通便捷化和配套系统化,全面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扩大旅游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及特征全域旅游,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核心,通过对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各类资源展开有机整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全域优化旅游资源。
不同于传统旅游,全域旅游要求从单一的点扩大到整个景区,统筹配置景区景点、酒店交通、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资源,创造“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可游玩”的局面,最终突破单一景点门票经济,大幅增加其他经营性收入。
二是全域配套旅游服务。
以游客为中心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景区内外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是全域推进旅游管理。
围绕旅游管理、服务、监管,全面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从部门管理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另一方面,健全与物价、交通、国土、公安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形成旅游市场监管合力。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旅游网站论文题目1、基于对比分析法的旅游目的地APP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三亚、杭州、香港官方APP为例2、基于旅行社线路的甘肃省旅游特征研究3、旅游目的地官方APP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层次分析法4、旅游网站信息组织的优化研究5、运城市盐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6、“互联网+”形势下传统旅行社的变革创新分析7、中国在线旅游网站服务模式革新的必要性--以“携程网”为例8、智慧旅游导向下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的意义9、移动大数据时代我国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10、对四川旅游业再上新平台的战略研究11、中小旅游电商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分析--以杭州游侠客与合肥奔色为例12、基于最短路径的旅游咨询网站的设计与应用1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14、基于虚拟旅游的网站实现与镜像体验研究15、TEA排名前25的中国主题公园网站营销分析16、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及对策分析17、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我国OTA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以携程网和途牛网为例18、定制旅游在传统旅行社中的应用创新19、基于非参数检验的人口统计量对旅游网站忠诚度影响差异研究--以携程网为例20、基于在线旅游社(OTA)发展态势的旅行社网络营销策略21、“微营销”时代的“绍兴样本”绍兴古城智慧旅游的探索和实践22、肇庆市“互联网+乡村游”新型智慧旅游模式发展的建议23、阿里飞猪的盈利模式研究24、基于用户感知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25、旅行社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26、旅游信息系统的前台界面研究27、“互联网+”与舟山市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探索28、梵净山旅游形象传播模式调查与分析29、基于在线旅游“UGC”的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为例30、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媒介对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以新疆旅游网站为例31、一款城市景点自助讲解APP的设计及实现32、武汉市旅游企业微博营销研究33、旅游辅助类App产品的用户体验研究34、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设计35、旅游虚拟社区用户参与对忠诚的倒“U”形作用机理36、基于AHP的森林公园网站营销评价体系研究--广东森林公园为例37、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环青海湖地区旅游感知形象研究38、互联网在自助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研究39、“互联网+”背景下建设河南省智慧旅游新构思40、入境旅游景区的外宣策略与国际游客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比分析--以河南主要入境旅游景区为例41、陕西民俗旅游品牌网络传播路径与对策探析42、基于文本挖掘的典型旅游网站旅游分享比较研究--以甘肃省为例43、大学生智能旅游推荐网开发研究44、旅游电子商务研究述评45、分享经济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应用46、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街区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47、旅游区品牌虚拟社区的经营策略--以故宫微博为例48、旅游业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研究分析--以携程为例49、基于隐式反馈数据的在线旅游推荐研究50、基于技术接受理论的在线旅游UGC平台用户使用意愿研究生态旅游论文题目1、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2、城市湿地生态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南沙湿地为例3、海南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4、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为例5、黑龙江省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6、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综述7、天津七里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8、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9、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比分析——澳门氹仔与广东茂名红树林景观旅游案例10、游客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呼伦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英文)11、陕西省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研究12、生态旅游视域下的岷江上游贫困山区生态安全评价13、芦芽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AHP的实证分析14、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15、从人文主义角度解析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6、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7、统筹整合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以打造“国际集美节”为例18、供给侧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创新模式探析——以广东佛山为例19、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丹东白鹭自然保护区为例20、可持续生计视域下的岷江上游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21、银发经济视角下的苏州生态旅游养老产业布局策略研究22、生态旅游与环境绩效审计问责的探索与分析23、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庐山区生态旅游用地策略24、中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25、天津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26、生态旅游资源识别及旅游线路开发研究——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27、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28、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广东最美度假天堂盘龙峡为例29、景观可视化技术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应用——以广东省陈禾洞自然保护区规划为例30、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的研究进展31、浅谈运动休闲体育产业与茶园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32、建海洋牧场带动休闲渔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新标杆海洋牧场只是修复,还不够33、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移动电子商务策略34、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研究35、全域旅游视角下升金湖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36、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37、“一带一路”倡议下张掖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38、浅谈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39、“互联网+”时代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探析40、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研究——以温州三垟湿地生态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为例41、基于熵值TOPSIS法的地级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研究——以长江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片区地级县为例4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及应用43、生态旅游涉入、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以观鸟旅游者为例44、公路选线生态适宜性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以东山环岛生态旅游公路为例45、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46、鄂西土家族生态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研究47、中部六省国家级保护地生态旅游区位优势测评48、基于DEA-模糊综合评价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秦岭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为例49、我国生态旅游对农牧户减贫的非线性效应研究50、世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经验及借鉴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6、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7、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8、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9、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0、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11、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12、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13、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14、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1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1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1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20、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21、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2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2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2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2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26、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27、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28、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9、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30、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31、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32、河南省生态旅游产品创新研究?33、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34、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35、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36、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37、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38、论海南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开发39、新形势下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研究40、旅游市场细分中的旅游主体消费特征研究41、旅游自然客体建设与扩大旅游消费需求研究42、旅游人文客体建设与扩大旅游消费需求研究43、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44、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45、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46、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47、旅行社组织机构设置及人的管理研究48、浅析网络时代的旅行社的发展战略49、浅析客户关系管理与提升旅游企业客户满意度50、旅行社服务管理模式研究5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新探讨52、旅行社财务成本管理途径的研究53、浅析导游人员素质对旅游活动的影响54、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旅行社管理创新模式55、导游薪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56、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57、需要层次论及其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58、中外饭店业营销管理比较研究?59、如何进行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调研60、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实践。
全域旅游视角下升金湖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Apr.201 8 Vo1.15 No.4
关 键 词 :生 态旅 游 ;扎 根 理 论 ;全 域 旅 游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 随 着 国 民 消 费 能 力 提 高 、带 薪 休 假 制 度 的 确 立 、交 通 网
络 的完 善 以及 私 家 车 持 有 量 的 大 幅 增 加 ,自助 游 、自驾 游 、散 客 游 逐 步 取 代 跟 团 游 成 为 人 们 出 游 的 首选 方 式 而 网络 普 及 更 是 为 游 客 获 取 出游 信 息 、分 享 出 游 经 验 提 供 了 新 的 载 体 游 客 通 过 网络 点 评 内 容 判 断 景 点 的 性 价 比 、安 排 出 游 准 备 . 游 玩 后 再 分 享旅 游 体 验 以 及 感 受 .已 经 成 为 常 态 而 我 国 区 域 旅 游 发 展 参 差 不 齐 、旅 游 产 品雷 同 度 高 、缺 乏 整 体 凝 聚 力 等 问题 也 日益 显 现 尤 其 是 各 景 区 景 点 的 分散 经 营导 致 旅 游 客 源 分 散 .资 源利 用 效 率 降低 。同时 。游 客需 求 多元 化 的趋 势 对 旅 游 产 品 质量 、旅 游 线 路 设 计 以 及 配 套 服 务 设 施 都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因此 .把 景 区景 点 开 发 放 在 全 域 旅 游 视 角 下 .整 合 区域 内旅 游 资 源 、基 础 设 施 要 素 .为 游 客 提 供 高 品 质 的 产 品 .成 为 各 地 景 区开 发 的必 然 选 择 。 升 金 湖 作 为 国 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 、国 际 重 要 湿 地 .其 具 有 自身 独 特 的 资 源 优 势 和 限 制 性 因素 .在 全 域 旅 游 背 景 下 其 生态 旅 游 开 发 的影 响 因 素 是 什 么 ? 这 些 因 素 对 升 金 湖 旅 游 发展 又会 产 生 什 么 样 的作 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9T17:27:24.1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李苗苗1 马楚又2
[导读]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
1四川省兴文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宜宾 644499;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0023 摘要:全域旅游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其指导我国旅游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引言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迫切需要能够满足新需求、提升旅游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此时可以生态旅游为契机,进行全域开发,创新理念,构建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顺应全域旅游时代新形势。
1新常态视域下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应用于环境方面,而是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它是2012年黄益平教授形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词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词汇的语境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同时也被人们应用到了其他领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常态的首要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万物平等共生”。
我国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根本没有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也就导致了各个旅游景点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基于新常态视域下对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对提高我国生态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快速提升,生态旅游也被人们赋予了新常态这一概念,人们希望生态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化为“万物自由平等”,同时要求人们放弃过去那种涸泽而渔的常态观念,转化为万物和谐共生的新常态理念。
2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2.1体验导向模式
体验导向模式多应用于开发科普生态旅游资源,以展示生态旅游产品,包括环境、文化、意境、风情、特殊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联想空间等,结合旅游者参与融入其中的方式,使旅游者改变被动角色,获得一种新的生态旅游经历与体验。
具体途径有打造生态体验品牌、营造真实的生态体验场景和多感官的生态体验氛围,设计深度参与的生态体验活动形式,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体验项目等。
体验导向模式会将旅游与教育相结合,使旅游者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进行本次负责任的旅游。
2.2功能分区模式
此模式大多为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优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但环境较为脆弱的旅游目的地所用。
这些目的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很高,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因为目的地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实行功能分区的开发模式尤为重要。
此开发模式在规划分区中主要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旅游吸引物区、娱乐体验区、综合服务区3个大区域。
旅游吸引物区又可分为核心区及缓冲区,核心区为最重要和珍稀或最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除观测研究外多实行全封闭式保护,核心区的周围环绕区域为缓冲区,此区域仅限于观光的生态旅游活动,一般有旅游者人数的限制。
娱乐体验区可存在少量居民点,可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此区域主要为旅游设施集中地,配置了高密度的娱乐设施以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旅游活动的形式不只局限于观光,还可包括滑雪、漂流、采摘等。
综合服务区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各种服务。
2.3社区参与模式
生态旅游在本质上强调社区参与、提高当地居民福利,与传统“自上而下”的旅游开发模式相反,社区的参与对于生态旅游开发是一种可以取长补短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此模式一般用于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按社区参与模式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决策阶段,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在开发时重视社区的态度与需求,使社区作为一个集体对生态旅游开发具有控制权与主导权,具体实施时一般进行实地调研、民意测验、意见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规划并再次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最终协调各方意见作出开发部署。
第二阶段是旅游发展利益分配阶段,如经济利益分配,发展红利共享,就业机会的分配等,利益分配的过程需要政府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与引导。
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3.1在环境开发时要遵守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的原则
旅游开发者一定要遵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要保证旅游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完善的利用,并且要重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点,并找到资源规划平衡发展的关键点。
特别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而应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应该将新常态的理念放在首位,遵循“万物平等、和谐美好”的发展原则。
同时,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能仅仅将利润放在首位,更应该将社会生态的协调平衡发展放在首位,在开发时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原貌,通过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3.2注重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培养
国家应该大力宣传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大力推行健康科学的旅游方式,让人们了解资源浪费与奢侈消费对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明白自己的消费出行形式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第一,要宣传低碳环保生活的理念,把旅游行业的观念快速转变到新常态,将很多旅游
管理者和开发者从只顾经济收入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第二,注重宣传经济环境协调共同发展的理念,改变过去人们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也改变人们以利益为重的理念,让人们明白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转变自身的生态观念已经刻不容缓。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还重视低碳环保,要进行实际的低碳环保行为,而不是仅仅空喊环保的口号,通过宣传,让人们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让每个人都有这一方面的责任感,明白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性,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3开发生态旅游纪念品,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
首先,政府投入资金研究,科学选用环保材料。
其次,选用网络平台,线上预定销售,以达到旅游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最后,变废为宝,例如将一些树叶、石头这些看似廉价,但是却可以做成标本的“废物”,将它们全新包装再出售,这样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当地的居民带来利润。
旅游纪念品仅是生态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还有许多其他方面像生态饭店、生态交通等等。
总而言之,产业链包含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值得研究开发,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更为完整。
结束语
生态旅游本着可持续的内涵,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构建全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生态旅游开发与全域旅游理念的融合,适应了全域旅游时代的新形势,为我国旅游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迈向旅游新常态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王金伟,李丹,李勇,等.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9):24-30.
[2]陈海鹰,曾小红.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探讨——以海口龙鳞村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157-160.
[3]戴伟明.全域旅游视角的大都市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