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珠海市十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任务的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对学习大多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期待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来增强学习信心,也希望在历史课堂上得到趣味从而增强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表演来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也发掘和鼓励对表演有兴趣天分的学生,实践“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理念。

并结合现实时事,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并促进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件过程(亦即武昌首义的视频材料)入手,使学生对事件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再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对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评析,进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讲出自己的看法。

比较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以及设计问题、提供思路、深化认识等方式,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了解袁世凯夺得领导权的过程和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辛亥革命做出理解性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青年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整理了初中⼋年级上册历史⾟亥⾰命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亥⾰命》是⼈教版⼋年级历册第⼆单元第8课的内容。

《⾟亥⾰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命⼈⼠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命之前的社会变⾰的爆发⼒。

由经济技术变⾰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讨论⾟亥⾰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学情分析 1、⽣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年级学⽣经历过⼩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环境下看问题。

2、⼼理学习能⼒探讨:⾰命史本⾝就带有丰富的激情⾊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亥⾰命的历史运动⼜显得极其振奋⼈⼼。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件,⼜有⾏⾊⽣动的⾰命运动背景。

将⼆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学习理论,帮助学⽣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动的《⾟亥⾰命》电影精彩⽚段引⼊课堂教学,以简便易⾏及形象的多媒体影⾳将历史事件变得⽣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的眼到、⼼到、⼿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教学设计⽅案 课题⾟亥⾰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次⼈教版⼋年级历册 第⼆章第8课 教学 ⽬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救国⾰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3、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整体思路: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分四大块阐述: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专题纪录片《走向共和》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老师满怀深情的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深重,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老师再打出幻灯片,简要介绍孙中山,突出他在国难深重时胸怀大志,一心救国。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课堂小结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东京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2、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3、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四、达标检测1、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2.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焦庙镇中学张丽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道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同盟会。

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熟练记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感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一、导入新课:放一段辛亥百年胡锦涛主席的谈话,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那么孙中山是怎样领导辛亥革命的呢?通过学习这一节课我们就会知道。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预习任务一:细读教材36页第1段思考: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的有关问题:1、2、中国同盟会创办的刊物(),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分钟后,同学们回答。

教师出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关系,让学生明确。

预习任务(二):请大家阅读教材37页—38页“武昌起义”一目。

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

想一想武昌起义为什么又称为辛亥革命。

它的时间、地点、结果、最后的结局、历史意义如何?各抒己见: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要失败的一面,你怎么看?同学们思考,并加以讨论,回答。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了那几个大事来总结本课四、、当堂达标:1、 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2、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写到: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

书中提及的“海外”的具体地点是A法国巴黎 B美国华盛顿 C日本东京 D民国檀香山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4、要想参观辛亥革命的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A武昌南京 B北京天津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8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以历史功绩的概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内容分析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近代化的进程上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实质上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等情况,引导学生建构辛亥革命的历史轮廓2、通过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1851年金田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代表着中国近代史上两场民主革命,一场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阶级以建立“天国”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另一场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以建立“民国”为己任的辛亥革命。

天国的实践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昙花一现,而民国的创举却引领了中国20世纪伟大历史性巨变。

今天让我们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回到巨变发生的原点,去追忆革命的人和事、追问革命的因和果、追思革命的功和过,共同探寻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设计意图:以两个辛亥年的革命为导入,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既回顾了旧知识,又设疑激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认识先生展示:教师: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学生:小组分享课前收集的孙中山的资料,推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孙中山。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基本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武昌起义成功后复杂形势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提示或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本课中关于兴中会的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不屈斗争精神的宣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和突破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突破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采用提出问题:辛亥革命是一次什么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是什么?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了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并联系前面所讲内容去阅读教材,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总结归纳,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法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尝试,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2.今天我们来学习同样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的探索,我们来看他们是否成功了,为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只开花不结果?开花指的是什么?不结果又指的是什么?二.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观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7.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7.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7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教法建议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教师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宣誓的场景,然后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

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从属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一样,是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中的又一次新的探索。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上承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共有四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革命果实被窃取”。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为辛亥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武昌起义的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由此引发了全国的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建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革命果实为袁所窃取。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高潮—结局。

三.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知识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六.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时间:2015-9-28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比较分析法。

3.阅读理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

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邓小平——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二、讲授新课1、酝酿与爆发(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初,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必要性)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教学设计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孙中山图片,他是谁?你知道的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孙中山,介绍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共十五大报告对孙中山的评价(出示)二、新课学习:(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____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二、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19 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 世纪
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 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 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 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 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 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 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2.阅读课本、材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采取什么
料提取信息、共同
措施挽救其统治危机?其措施结果与
探讨辛亥革命的背
洋务运动比较有何启示?
景。
3.出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
3.4.阅读材料、
主义发展的数据,问:数据说明什么?
概括归纳,得出这

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些资料说明辛亥革
清亥
4、展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问: 命的经济基础、阶
民主、富强继续奋斗探索的史实。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八)板书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整合、把握程度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讲究技巧性、艺术性,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九)教学反思:包括教案的亮点、学术争论的不同观点、教学困惑等。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并于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和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以各区(市)、学校推行的模式为主,教师独创并经过实践并在一定区域内反响良好的也可。
(四)教具:一般包括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教学实物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基本的历史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势。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培养学生比较、联系的能力。

通过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图表辅助法。

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2.谈话法。

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3.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2、造成什么后果?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当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但遭到拒绝,由此,他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二)自主学习1、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总理-----纲领----意义----刊物-----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包括-----、-----、------。

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4、-------- 年---月-----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5、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是民主共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辛亥革命教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 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
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2、武昌起义
首先放映一段2分多钟的视频(关于武昌起义),使学生更感性的体会当时的紧张气氛。

并看p37《全国形势图》(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
师:现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时机已到。

但是……
(重新播放视频最后一小段,请学生注意一句话:“武昌起义成功了,而此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

”并补充当时同盟会高层如宋教仁、黄兴等都不在国内。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小细节所折射的历史大问题,也就是中华民国从建立之初就没有一个强有力掌控政局的核心,组织涣散,各派势力缠绕纠结,为以后丢失革命果实买下了隐患。


3、中华民国成立
师:成立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师:前面我们通过一个历史小细节发现了新政府存在的巨大隐患,果然出现了问题。

(ppt 展示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师:看课本P39动脑筋,思考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课后作业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