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2.3.凸透镜成像(第三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透镜成像的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得出规律之后的一节课。
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分析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是对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是光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是在已知凸透镜成像规律基础上进行的运用,教学设计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复习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静态规律和动态规律;第二部分是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三个重要应用:照相机、幻灯机以及放大镜,第三部分是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解决五类典型题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变化规律;(2)知道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3)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凸透镜在幻灯机、照相机中应用,感受物理规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幻灯机和照相机中的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时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教学资源】
PPT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默写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写下列表格,完成后巩固记忆:
1、静态规律
(1).一倍焦距分______,两倍焦距分_____。
(2).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3).像距大则像______,像距小则像_____。
2.动态规律
(1)u>f成实像
①u _______ v________像________
②u _______ v________像________
(2)u<f成虚像
①u _______ v________像________
②u _______ v________像________
(二)凸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
【思考与讨论】:
(1)成像原理是什么?
(2)用照相机拍照时,物距与像距分别指的是哪部分距离?
摄影师是怎样改变物距的?要想增大或减小像距应该怎么办?
【例1】初三毕业班的同学拍毕业照时,发现有两位同学不在镜头内,此时摄影师缩短人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
请问他的做法对吗?
【例2】摄影师帮小明同学拍照时,开始帮他照了一张全身像,若小明想改为照一张半身像,摄影师应该如何调节照相机?
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以及近似和远视。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焦距改变。
2、幻灯机
【思考与讨论】
(1)幻灯片与屏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2)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物距与像距哪个大?
(3)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3、放大镜
【思考与讨论】
如何透过放大镜看到更大的像?
(三)五类典型例题
一、已知焦距
【例1】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要看到一个正立的像,物体应在凸透镜前()
A、小于10厘米处
B、10厘米处
C、10厘米到20厘米间
D、大于20厘米
【练习1】凸透镜的焦距为8厘米,要使它能成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可能为()
A、6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20厘米
二、求解焦距
【例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时,在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为()
A、f>20厘米
B、10厘米<f<20厘米
C、f=10厘米
D、f<10厘米
【练习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的大小为()
A、f>20厘米
B、10厘米<f<20厘米
C、f=10厘米
D、f<10厘米
三、二次成像
【例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练习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厘米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等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利用像距物距及像的变化规律
【例4】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变式: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凸透镜移近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练习4】放映幻灯片时想要获得更大的像,应()
A、幻灯机向银幕靠近,幻灯片靠近镜头
B、幻灯机远离银幕,幻灯片远离镜头
C、幻灯机向银幕靠近,幻灯片远离镜头
D、幻灯机远离银幕,幻灯片靠近镜头
五、利用像距物距的大小关系
【例5】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此时在光屏上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一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像。
【练习5】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实像
B、倒立放大实像
C、正立缩小虚像
D、正立放大虚像
【巩固练习】
1、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5厘米
2、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8厘米
B、16厘米
C、24厘米
D、40厘米
3、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在凸透镜的同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8厘米
B、16厘米
C、24厘米
D、40厘米
4、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
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20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像
B、缩小的像
C、正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5、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分别为6厘米、18厘米与24厘米处时,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缩小的实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的大小为()
A、6cm<f<9cm
B、12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6、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将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
当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⑴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厘米;
⑵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________;
⑶仍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B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像,那么这个像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蜡烛并调至C点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