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级上册
三年级诵读教案(3篇)
![三年级诵读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0b539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4.png)
第1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朗读经典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学准备:1. 《弟子规》文本。
2. 多媒体课件。
3. 朗读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成书背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弟子规》?二、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弟子规》,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章节进行背诵。
3. 教师讲解每个章节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三、朗读技巧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等。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
3.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弟子规》中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深入理解《弟子规》的道德观念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弟子规》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弟子规》相关的经典故事,让学生阅读。
2. 学生分享故事内容,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四、朗读展示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章节进行展示。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是否熟悉。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
3. 学生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ac0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b.png)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 掌握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名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或《三字经》,讲解其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一段国学经典文本,教师提供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口头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古文观止》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
3.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或作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任务。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454cb4b8f67c1cfbd6b80e.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525af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4.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3c67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9.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686f6551810a6f52486a0.png)
③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是否还碰见过这样的矛盾,提
出来让大家一起帮自己解决。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内容回家后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个体修订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经典诵
④谨:寡言少语。信:诚实有信。
⑤泛:广泛。
⑥仁:指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
子夏曰①:“贤贤②,易色③;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台
课堂教学过程
一,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⑤?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乎⑦?”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时:有两种解释。一说“在一定的时候”,一说“时常”。习:演习,练习。也可理解为温习,复习。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注释:
①践行:实践,实行。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灌阳竹枝词①
山春②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拥岸边③。
看到马杈频撤处④,欢声雷动说耕田。
注释:
①灌阳:今属成都都江堰市。
②山春:清代诗人,今成都崇州市人。
③开:每年农历三月开堰放水。
国学课程《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21aece348d7c1c709a14506.png)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古今贤文》十篇及20首古诗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ae5e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教案标题:经典国学三年级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经典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经典国学中的经典作品和名人故事。
3. 掌握经典国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经典国学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经典国学的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国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经典国学的好奇心。
Step 2: 介绍经典国学 (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为什么学习经典国学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益处。
Step 3: 学习经典作品 (15分钟)教师选择一部经典作品,例如《论语》或《三字经》,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作者,并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其中的经典句子和故事。
Step 4: 学习名人故事 (15分钟)教师选择一位经典国学名人,例如孔子或孟子,向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和贡献,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Step 5: 思考和讨论 (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对经典国学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6: 练习和总结 (10分钟)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经典国学的作文,或者背诵一篇经典国学的诗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经典国学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
3. 鼓励学生参加经典国学的比赛和演讲活动。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a08e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c.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和品德教育。
教学步骤:1.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3. 分段讲解《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品德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全文。
3. 分段讲解《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1. 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百家姓》全文。
3. 分段讲解《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家族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百家姓》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a115cda38376bae1fae0e.png)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小学三年级国学教案《天津市国学经典诵读指南》
![小学三年级国学教案《天津市国学经典诵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d4d7846ba0d4a7303763a56.png)
三年级上学期《武清区国学经典诵读指南》教学设计草场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武清区国学经典诵读指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国学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弟子规》十四篇及“国学知识”三篇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国学金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
![国学金典朗诵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bd75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6.png)
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和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朗读技巧。
2.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国学经典的深度理解。
2. 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投入。
教学准备:1. 国学经典选段:《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
2. PPT课件,展示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和背景知识。
3. 朗读指导材料,包括朗读技巧、断句方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国学经典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 引导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朗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朗读的技巧,如断句、停顿、语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自由选择《弟子规》或《三字经》中的内容进行朗读。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增加朗读的趣味性。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学到的朗读技巧。
2.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二、深入讲解1. 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深入讲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
三、拓展阅读1. 学生自由选择《三字经》中的内容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增加朗读的趣味性。
2. 学生自选一篇国学经典,进行朗读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5696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d.png)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2. 理解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3.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与抄写。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2. 《弟子规》的学习3. 《百家姓》的学习4. 《三字经》的学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导学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3. 学习《弟子规》3.1 通过阅读《弟子规》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3.2 分段学习《弟子规》,帮助学生理解每段规则的含义和作用;3.3 配以相关的示范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百家姓》4.1 通过阅读《百家姓》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百家姓》的特点和意义;4.2 分段学习《百家姓》,帮助学生掌握其中常见姓氏的读音和意义;4.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5. 学习《三字经》5.1 通过阅读《三字经》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来源和作者;5.2 分段学习《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每篇诗句的意义和教导;5.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三字经》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6. 总结与拓展6.1 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相关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研读、表演或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6.2 拓展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表现,评价其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的情况;2. 观察学生抄写国学经典的仪态和认真程度,评价其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程度;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国学经典课的学习,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追求。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bcadf844769eae009ede9.png)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江山如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江山如画](https://img.taocdn.com/s3/m/f5a5313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d.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江山如画国学经典诵读《江山如画》教学设计指教者:易雅静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祖国自然美景永恒的魅力。
2、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理解其意思,体会古人面对自然万物、壮丽河山时的所思所感。
3、熟练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够熟练诵读经典古诗文,理解其意思,体会古人面对自然万物、壮丽河山时的所思所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1、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谁能大胆展示一下你的诵读?生读。
2、师点评:(背诵出来)这位同学准确的给我们背诵了出来,你的记忆力很好!可是我要求的是“诵读古诗”,谁能再尝试一下。
(诵读出来)给予掌声。
你诵读得真好,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诵读的秘诀吗?(预设:平仄、了解诗人及情感)师相机板书(声音先于义理——声音响、平仄生出节奏——韵律美、古文今说洗耳听——大意明)如果说不全,则到《赤壁》补充。
3、补充“古诗文诵读”的含义:谈到古诗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师相机板书:心眼口耳四到齐——用心读)4、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的是祖国哪个地方?(西湖)。
是呀,西湖风景是如此秀丽,怪不得叫诗人念念不忘呢。
5、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看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板书(江山如画)。
二、学习《赤壁》,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检查自学微课情况1、生齐诵《赤壁》,师点评。
(点赞,自谦)2、出示微课作业单,检查自学情况(二)诗句品读1、对照诗人的写作背景(年过半百被流放任官,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背诵,这样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有激情。
第一单元采莲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只有让学生理解诗句或谚语的含义,才能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本单元好多诗句之前孩子们学习过,如《望天门山》,因此,用过对比、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第二单元清溪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6-1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6-1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千字文》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一定要好好的教,让孩子好好的学。
第三单元劳者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帮学生总结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加强其诗歌素养。
第三单元劳者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1-1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1-1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学知识,学做人,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第四单元边塞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再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些和诗歌有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竹枝词”的由来。
第四单元边塞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6-2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6-2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体会民间俗语谚语的经典,养成收集名言真理的好习惯很重要。
第五单元气概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有助于学生身临读书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单元气概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五)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1-2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1-2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真理来源于生活,生活要遵循真理,只有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第六单元沧桑主备人:徐月莹课时:1一.诵读内容:1、《八阵图》2、《行宫》3、《河满子》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