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融合技术及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融合技术及进展

摘要:细胞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之一,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本文综述了关于细胞融合的基本理论并重点综述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及最新进展。

关键字:细胞融合生物技术方法综述

前言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融合技术不仅为核质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细胞免疫学、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发生生物学,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及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胞融合使细胞能不受种属的局限可实现种间生物体细胞的融合,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从此打破了仅仅依赖有性杂交重组基因创造新种的界限,扩大了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但融合后获得的杂种细胞具有染色体异倍性,致使细胞株的遗传性不稳定、植株不育性、畸形、生育迟缓等不符合育种要求的性状出现,直接利用杂种细胞作育种材料目前还有许多障碍。细胞融合技术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在技术和仪器设备上的要求不像基因工程那样复杂,投资少,有利于广泛开展研究和推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正得到科学界的日益重视。随着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产生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1关于细胞融合的基本理论及概念

所谓细胞融合就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如取材为体细胞则称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体细胞融合后可形成四倍体或多倍体细胞,由此形成的杂交细胞,其特性会有

很大的变化。

由于对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进行细胞融合时,必须除去细胞壁,而剩余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所以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的细胞融合实际上就是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protop last fusion)亦称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使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DNA 和核外基因都进入另一个细胞。

细胞融合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出细胞融合体。首先要用氧把细胞分散开,再把细胞壁溶解掉,这时的细胞就成了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聚乙烯乙二醇(PEG)处理后,再把PEG洗掉,形成原生质体的结合。第二阶段是融合子的鉴定。利用利于融合子生存的培养基删选出已经融合的杂种细胞。第三阶段是培养融合细胞阶段。融合细胞在细菌培养基或是不含有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合细胞反复分裂后,形成细胞团,把细胞团移植于含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里长出茎、叶,再把它们移植于土壤之中或嫁接于植物体上,继续生长形成新植物。

细胞融合技术大体上可分为化学诱导融合、生物诱导融合和物理诱导融合三类。

2细胞融合技术的常用方法

2.1化学诱导融合

2.1.1 PEG诱导细胞融合法

1974 年发现的高效融合剂聚乙二醇(PEG)使不同科属的植物原生质体之间都可以融合,融合率可达30%。聚乙二醇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多聚体。PEG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细胞融合。为了发挥PEG 促进细胞融合的效力,必须采用较高的浓度(40%~50%,分子量为6000),但PEG 在高浓度下,细胞可能因脱水而受到显著的破坏。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浓度及作用时间是PEG融合技术的关键。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很多。特别是环境中的阳离子存在,融合时的pH 也对原生质体融合有较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讲钙、镁离子有助于融合。如有钙离子存在时,可得到较高的融合率。但在缺乏钙离子时,若pH 较低,融合频率也较高。这是因为钙离子和带负电

荷的PEG与细胞膜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使原生质体带电,彼此易于附着发生凝集所致。PEG诱导细胞融合由于具有容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细胞融合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量的研究仍采用此法。虽然PEG作为融合剂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存在着对细胞损伤大、残存有毒性、融合率较底及经验性大等缺陷。

2.2 物理诱导融合

2.2.1细胞电融合技术

细胞电融合是以脂质膜和脂质一蛋白质膜的电学性质为基础的,以双向电泳和电子击穿细胞质膜的联合作用为手段,和细胞电注射构成一对互补技术。在短时间强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Reverisb leb reakdown),瞬时失去其高电阻和低通透特性,然后在数分钟后恢复原状。当可逆电击穿发生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触区时,即可诱导他们的膜相互融合,从而导致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建立细胞间接触(cell-to-cell contact) ;第二步,接受区膜结构受扰动而紊乱,然后恢复并融合。根据其诱导细胞接触的性质,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细胞电融合法是指在进行细胞电融合时,无法排除亲本细胞的自体融合而只进行双亲本间的细胞杂交融合。主要原因是细胞间的相互接触是无选择性的,是非特异性细胞聚集。非特异性电融合技术包括细胞物理聚集电融合法和细胞化学聚集电融合法。细胞融合所必需的两个步骤为:①细胞间接触;②接触区的膜结构受到瞬间扰动而导致融合。只要其中的任意一步有特异性,就能形成特异性的细胞融合。

与使用PEG的化学法相比,电融合诱导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细胞融合方法。电融合技术的优点在于:融合频率高,是PEG的100倍;操作简便、快速;对细胞无毒;可在镜下观察融合过程。故这种方法得以在短期内被广泛采用,成为细胞融合的主要技术手段。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购置专用的细胞电融合设备。

2.2.2 激光诱导法

激光诱导细胞融合术是利用激光微束对相邻细胞接触区的细胞膜进行破坏(或扰动),可将两个不同特性、不同大小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实现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