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强夯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二)局部液化
强夯时,土体被压缩,夯击能越大,沉降越大, 孔隙水压力也不断增加,当孔隙水压力达到上覆土 压力时,土体产生液化,这时土中吸着水变为自由 水,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见图9.1-2),即土体 的压缩模量是可变的,在动力固结模型中以可变弹 簧刚度来模拟。 在图9.1-2中,与液化压力相对应的能量为“饱 和能”,一旦达到“饱和能”,再继续施加能量, 不仅毫无效果,还起重塑破坏作用。
2
•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 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 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 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 及建筑类型确定。 • 由于强夯法施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 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仓库、油罐、贮仓、公路和铁路路基、 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工程。
(一)饱和土的压缩性 传统的固结理论以孔隙水的排出是饱和细颗粒土出现 沉降的前提为条件。但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在瞬时荷载作 用下,孔隙水不能迅速排出,显然这就无法解释强夯时立 即发生沉降这一现象。 Menard以为,由于土中有机物的分解,第四纪土中 大多数都含有微气泡形式出现的气体,其含气量大约在 1%~4%,强夯时,气体压缩,孔隙水压力增大,随后气 体有所膨胀,孔隙水排出,液相、气相体积减少,即饱和 土具有可压缩性。根据试验,每夯击一遍,气体体积可减 少40%。 强夯时,含气孔隙水不能消散而具有滞后现象,气相 体积不能立即膨胀,这一现象由动力固结模型中活塞与筒 体间存在摩擦来模拟。
3
9.1 强夯加固机理
强夯法虽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 加固机理比较复杂,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 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工程实际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 对不同的土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其加固机理有所不 同。目前,强夯法加固机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即动力固结、动力夯实和动力置换。 一、动力固结 Menard根据饱和土经强夯后瞬时沉降数十厘米这 一事实,对传统的固结理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饱 和土是可压缩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固结模型。 图9.1-1为静力固结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的模型对比 图,表9.1-1为两种模型对比表。
14
三、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是指在冲击能量作用下,强行将砂、碎石等挤 填到饱和软土层中,置换饱和软土,形成密实的砂、石层或 桩柱。 目前,动力置换有3种形式: (1)动力置换砂柱:当地基表层为适当厚度的砂覆盖层, 其下卧层为高压缩性淤泥质软土时,采用较低的夯击能将表 层砂夯挤入软土层中,形成一根根砂柱。 (2)动力置换碎石桩:先在软土表面堆铺一层碎石料,利 用夯锤夯击成孔,向夯坑中填料后再夯击,直至夯实成桩。 (3)动力置换挤淤:在厚度不是很大的淤泥质软土层上抛 填石块,利用抛石自重和夯锤冲击力使块石沉到持力硬土层, 将大部分淤泥挤走,少量留在石缝中,利用块石之间的相互 接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10
11
(四)触变恢复
土体在夯击能量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当出现液 化时,抗剪强度几乎为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的 结构逐渐增长,这一过程称为触变恢复,也称为时效。 饱和土随强度的变化见图9.1-4。 地基土强度增长规律与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有关。 由图9.1-4,液化度为100%时,土的强度降到零;但随 着孔隙水的消散,土的强度逐渐增长,存在一个触变 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能持续几个月,据实测资料,夯 击6个月后所测得的强度比一个月所测得的强度增长 20%~30%,而变形模量增长30%~80%。
4
5
表 9.1-1 静力固结与动力固结两种模源自文库对比表
静力固结模型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动力固结模型 ①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 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的孔径不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的孔径 变; 是变化的; ③弹簧刚度为常数; ③弹簧刚度为常数; ④无摩擦活塞。 ④有摩擦活塞。
6
动力固结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九章 强夯法(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这种方 法 是 将 100~400kN 的 重 锤 ( 最 重 达 2000kN ) , 以 6~40m的落距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提高 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强夯法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当 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但随着施工方法 的改进,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细粒土地基。
1
•
由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 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 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 流塑的 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 效果。
•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地基,尤其是淤泥与淤 泥质土,处理效果较差,使用要慎重。若在夯坑内 回填块石、碎石或其它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 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
8
9
(三)渗透性变化
在强夯的冲击能量作用下,当土中的超孔 隙水压力大于土颗粒间的侧向压力时,土颗粒 间会出现裂隙并形成树枝状排水通路,使土的 渗透性变好,孔隙水能顺利排出。图9.1-3为土 的渗透系数与液化度关系曲线。 当液化度小于临界液化度ai时,渗透系数成 比例增长,当液化度超过ai时,渗透系数骤增, 夯坑周围出现冒气冒水现象。随着孔隙水压力 消散,土颗粒重新组合,此时土中液体又恢复 到正常状态。 夯击前后土的渗透性的变化,可用一个孔 径可变的排水孔进行模拟。
12
13
二、动力夯实
强夯加固多孔隙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夯 实的机理。夯锤夯击地面的冲击能量是以振动波的 形式在地基中传播,其中对地基加固起作用的主要 是纵波和横波。纵波使土体受拉、压作用,使孔隙 水压力增加,导致土骨架解体;横波使解体的土颗 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因此,土体在冲击能量作用 下,被挤密压实,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 根据工程实践,非饱和土夯击一遍后,夯坑可 达 0.6~1.0m 深 , 坑 底 形 成 一 层 厚 度 为 夯 坑 直 径 1.0~1.5倍的硬壳层,承载力可提高2~3倍。
(二)局部液化
强夯时,土体被压缩,夯击能越大,沉降越大, 孔隙水压力也不断增加,当孔隙水压力达到上覆土 压力时,土体产生液化,这时土中吸着水变为自由 水,土的强度下降到最小值(见图9.1-2),即土体 的压缩模量是可变的,在动力固结模型中以可变弹 簧刚度来模拟。 在图9.1-2中,与液化压力相对应的能量为“饱 和能”,一旦达到“饱和能”,再继续施加能量, 不仅毫无效果,还起重塑破坏作用。
2
• 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 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 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 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 及建筑类型确定。 • 由于强夯法施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 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仓库、油罐、贮仓、公路和铁路路基、 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等工程。
(一)饱和土的压缩性 传统的固结理论以孔隙水的排出是饱和细颗粒土出现 沉降的前提为条件。但在进行强夯施工时,在瞬时荷载作 用下,孔隙水不能迅速排出,显然这就无法解释强夯时立 即发生沉降这一现象。 Menard以为,由于土中有机物的分解,第四纪土中 大多数都含有微气泡形式出现的气体,其含气量大约在 1%~4%,强夯时,气体压缩,孔隙水压力增大,随后气 体有所膨胀,孔隙水排出,液相、气相体积减少,即饱和 土具有可压缩性。根据试验,每夯击一遍,气体体积可减 少40%。 强夯时,含气孔隙水不能消散而具有滞后现象,气相 体积不能立即膨胀,这一现象由动力固结模型中活塞与筒 体间存在摩擦来模拟。
3
9.1 强夯加固机理
强夯法虽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 加固机理比较复杂,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 设计计算方法。根据工程实际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 对不同的土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其加固机理有所不 同。目前,强夯法加固机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即动力固结、动力夯实和动力置换。 一、动力固结 Menard根据饱和土经强夯后瞬时沉降数十厘米这 一事实,对传统的固结理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饱 和土是可压缩的,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动力固结模型。 图9.1-1为静力固结理论与动力固结理论的模型对比 图,表9.1-1为两种模型对比表。
14
三、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是指在冲击能量作用下,强行将砂、碎石等挤 填到饱和软土层中,置换饱和软土,形成密实的砂、石层或 桩柱。 目前,动力置换有3种形式: (1)动力置换砂柱:当地基表层为适当厚度的砂覆盖层, 其下卧层为高压缩性淤泥质软土时,采用较低的夯击能将表 层砂夯挤入软土层中,形成一根根砂柱。 (2)动力置换碎石桩:先在软土表面堆铺一层碎石料,利 用夯锤夯击成孔,向夯坑中填料后再夯击,直至夯实成桩。 (3)动力置换挤淤:在厚度不是很大的淤泥质软土层上抛 填石块,利用抛石自重和夯锤冲击力使块石沉到持力硬土层, 将大部分淤泥挤走,少量留在石缝中,利用块石之间的相互 接触,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10
11
(四)触变恢复
土体在夯击能量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当出现液 化时,抗剪强度几乎为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的 结构逐渐增长,这一过程称为触变恢复,也称为时效。 饱和土随强度的变化见图9.1-4。 地基土强度增长规律与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有关。 由图9.1-4,液化度为100%时,土的强度降到零;但随 着孔隙水的消散,土的强度逐渐增长,存在一个触变 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能持续几个月,据实测资料,夯 击6个月后所测得的强度比一个月所测得的强度增长 20%~30%,而变形模量增长30%~80%。
4
5
表 9.1-1 静力固结与动力固结两种模源自文库对比表
静力固结模型 ①不可压缩的液体; 动力固结模型 ①含有少量气泡的可压缩 液体;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的孔径不 ②固结时液体排出的孔径 变; 是变化的; ③弹簧刚度为常数; ③弹簧刚度为常数; ④无摩擦活塞。 ④有摩擦活塞。
6
动力固结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九章 强夯法(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又称为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这种方 法 是 将 100~400kN 的 重 锤 ( 最 重 达 2000kN ) , 以 6~40m的落距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达到提高 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 强夯法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当 时,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但随着施工方法 的改进,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细粒土地基。
1
•
由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 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 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 流塑的 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 效果。
•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地基,尤其是淤泥与淤 泥质土,处理效果较差,使用要慎重。若在夯坑内 回填块石、碎石或其它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 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
8
9
(三)渗透性变化
在强夯的冲击能量作用下,当土中的超孔 隙水压力大于土颗粒间的侧向压力时,土颗粒 间会出现裂隙并形成树枝状排水通路,使土的 渗透性变好,孔隙水能顺利排出。图9.1-3为土 的渗透系数与液化度关系曲线。 当液化度小于临界液化度ai时,渗透系数成 比例增长,当液化度超过ai时,渗透系数骤增, 夯坑周围出现冒气冒水现象。随着孔隙水压力 消散,土颗粒重新组合,此时土中液体又恢复 到正常状态。 夯击前后土的渗透性的变化,可用一个孔 径可变的排水孔进行模拟。
12
13
二、动力夯实
强夯加固多孔隙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夯 实的机理。夯锤夯击地面的冲击能量是以振动波的 形式在地基中传播,其中对地基加固起作用的主要 是纵波和横波。纵波使土体受拉、压作用,使孔隙 水压力增加,导致土骨架解体;横波使解体的土颗 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因此,土体在冲击能量作用 下,被挤密压实,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 根据工程实践,非饱和土夯击一遍后,夯坑可 达 0.6~1.0m 深 , 坑 底 形 成 一 层 厚 度 为 夯 坑 直 径 1.0~1.5倍的硬壳层,承载力可提高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