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磁悬浮动力学实验资料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7cf7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f.png)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磁悬浮原理以及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磁场和力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磁悬浮是利用了超导体和永久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实现的。
当超导体置于磁场中时,由于超导体本身特殊的电性质,从而可使磁场在超导体内不存在。
因此,超导体内的物体可以通过永久磁铁的磁场被悬浮起来。
根据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磁铁磁场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悬浮高度。
三、实验步骤1. 将永久磁铁放在台面上,保持水平。
2. 将超导体放在磁铁上方,调整超导体位置。
3. 均匀地撒上磁铁粉末,观察物体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调整物体的位置。
4. 测量物体悬浮的高度,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3-4步骤,分别记录不同磁铁大小下物体的悬浮高度。
四、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数据:磁铁大小(高度/cm)悬浮高度(cm)0 02 34 66 98 1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物体的悬浮高度与磁铁大小成正比关系,而且比例系数大约为1.5。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磁悬浮的原理以及物体悬浮高度与磁场大小的相关性。
我们发现,通过调整磁铁大小可以控制物体的悬浮高度,这种现象可以应用于现实中,例如在磁悬浮列车和飞行器的设计中,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深入了解了磁悬浮的原理,而且还体验了调整实验条件、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
在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精神,也更加珍惜科学实验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再次参加这样有趣、实用的实验。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2024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3cb9e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f.png)
磁悬浮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磁悬浮实验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逐步探索磁悬浮的机制和实验条件,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工程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磁悬浮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具体实验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总结实验的主要收获和局限性。
正文:1. 磁悬浮的基本原理:- 电磁原理- 磁悬浮的运行机制- 磁悬浮与传统交通方式的比较- 磁悬浮对环境的影响2. 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的搭建-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 实验条件和参数的设定- 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 实验的安全措施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高度与速度的关系- 磁悬浮列车的推力与电流的关系- 磁悬浮装置的能耗与负载的关系- 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 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和物流方面的应用展望4. 实验的主要收获:- 深入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掌握了磁悬浮实验的常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发现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潜力和局限性- 对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5.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实验条件限制和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磁悬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实验的改进方向和扩展总结:通过本次磁悬浮实验,我们对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磁悬浮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然而,磁悬浮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磁悬浮实验方法,探索更好的磁悬浮材料和设备,以实现更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磁悬浮系统。
磁悬浮实验报告(一)2024
![磁悬浮实验报告(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fc0c3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a.png)
磁悬浮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对磁悬浮实验的详细分析和结论。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与磁体相互作用产生浮力的技术,它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该实验,我们将探索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正文内容1. 实验装置搭建- 首先,我们准备了磁悬浮实验所需的磁体和磁场产生装置。
- 其次,我们安装了用于测量悬浮高度和稳定性的传感器和仪器。
- 最后,我们调整了磁场强度和位置,以确保磁悬浮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磁悬浮原理分析- 我们对磁悬浮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解释,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力学原理。
- 我们介绍了磁悬浮实验中所需的磁场调节和控制技术,以保证悬浮平台的平稳运行。
3. 悬浮稳定性实验- 我们对悬浮系统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 我们分析了悬浮高度、磁场强度和位置调节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
-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了悬浮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4. 动态特性分析- 我们对磁悬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 通过改变悬浮平台上的负载和外力的作用,我们观察了系统响应的速度和稳定性。
- 我们使用传感器和仪器来记录和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以便进一步优化磁悬浮系统。
5. 发展前景和挑战- 我们讨论了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制造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当前磁悬浮技术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限制,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总结通过本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磁悬浮实验的搭建过程、磁悬浮原理、悬浮稳定性实验、动态特性分析以及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这些研究将为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相信,随着磁悬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在未来的交通和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9d9d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技术是一项基于磁力原理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科研实验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磁悬浮装置,探究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磁悬浮装置的搭建我们首先准备了以下材料:一块磁性材料、一块导电材料、一块永磁体、一根铜线和一台电源。
我们将磁性材料和导电材料分别固定在一块平板上,然后将永磁体放置在平板下方。
接下来,我们将铜线连接到电源上,并将其放置在导电材料上方。
当通电时,铜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使导电材料悬浮在磁性材料上方。
实验二: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为了测试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我们对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调整电源的电流,观察导电材料在不同电流下的悬浮高度。
结果显示,随着电流的增加,导电材料的悬浮高度逐渐增加。
这表明,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与电流大小有关。
接下来,我们改变了永磁体的位置,观察导电材料的悬浮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永磁体离导电材料较近时,悬浮高度较低;而当永磁体离导电材料较远时,悬浮高度较高。
这说明,磁悬浮装置的稳定性与永磁体与导电材料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三:磁悬浮装置的应用除了探究磁悬浮装置的原理和稳定性外,我们还研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高速磁悬浮列车。
这种列车通过利用磁悬浮技术,可以在轨道上悬浮行驶,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阻力,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科研实验。
例如,在物理学实验中,磁悬浮装置可以用于制造零摩擦环境,以便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化学实验中,磁悬浮技术可以用于悬浮液滴,以便进行微小反应的观察和控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磁悬浮装置,并探究了其原理、稳定性和应用。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和科研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磁悬浮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以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c1cb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7.png)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磁悬浮系统的搭建和调试,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磁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2. 实验原理。
磁悬浮技术是利用磁场对物体进行悬浮和定位的技术。
在磁悬浮系统中,通常会使用永磁体和电磁体来产生磁场,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实现对物体的悬浮和定位。
磁悬浮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件,通过这些部件的协调工作,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悬浮和定位。
3. 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了磁悬浮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永磁体、电磁体、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件。
通过这些部件的组合和调试,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磁悬浮和定位。
4. 实验步骤。
(1)搭建磁悬浮系统,首先,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搭建磁悬浮系统的结构,包括永磁体、电磁体、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的组装和连接。
(2)调试磁悬浮系统,接下来,对搭建好的磁悬浮系统进行调试,包括对永磁体和电磁体的磁场强度和方向进行调节,以及对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和设置进行调试。
(3)测试磁悬浮效果,最后,对调试好的磁悬浮系统进行测试,观察和记录磁悬浮效果,包括对物体的悬浮和定位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
5. 实验结果。
经过调试和测试,我们成功搭建和调试了磁悬浮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磁悬浮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磁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磁悬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磁悬浮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磁悬浮技术在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对其发展和应用充满信心。
7. 实验改进。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磁悬浮技术的应用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为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磁悬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磁悬浮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9c21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6.png)
磁悬浮实验报告磁悬浮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是一种利用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它具有许多潜在的应用领域,如高速列车、磁悬浮轮椅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磁悬浮装置,探索磁悬浮的原理和特性。
一、实验材料和装置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磁铁、磁铁座、导线、电池和磁悬浮平台。
磁悬浮平台由一块磁铁和一个导线构成,磁铁座用于固定磁铁。
二、实验步骤1. 将磁铁座固定在平面上,确保它稳定不动。
2. 将磁铁放在磁铁座上,确保它与座位紧密贴合。
3. 将导线绕在磁铁上,形成一个圆圈,并确保导线两端不相连。
4.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5. 打开电池开关,观察磁悬浮平台的运动情况。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磁悬浮平台在电流通过导线时开始悬浮在空中。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磁悬浮平台悬浮在空中。
当电流关闭时,磁悬浮平台会下降并与磁铁接触。
四、实验分析磁悬浮的原理是基于磁场的相互作用。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会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
这种相互作用力可以通过安培定律来解释。
安培定律指出,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会产生一个力,作用在与磁场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磁悬浮的关键是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来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
当电流关闭时,磁悬浮平台会下降并与磁铁接触,因为没有磁场的相互作用力来支撑它。
磁悬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潜力。
例如,磁悬浮列车可以通过减少与轨道的摩擦来实现高速运行,从而提高列车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如磁悬浮轮椅,使患者在移动时更加舒适。
然而,磁悬浮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磁悬浮装置的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其次,磁悬浮装置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稳定的磁场和平整的表面。
大学生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生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46b0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e.png)
大学生磁悬浮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通过使用磁场来控制物体在空中浮起或悬挂。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磁悬浮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磁悬浮系统,探究磁悬浮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磁悬浮的原理和应用;2. 学习搭建磁悬浮系统的方法;3. 掌握调节磁悬浮系统稳定性的技巧;4. 分析磁悬浮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验原理磁悬浮是基于磁场的作用原理实现的。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物体的浮起或悬挂。
磁悬浮主要依靠磁场产生的力来支持物体的重量,使物体浮起或悬挂在空中。
磁悬浮系统一般由磁铁和磁悬浮物品(如磁铁,磁石,磁浮球等)组成。
实验器材1. 磁铁:用于产生磁场;2. 磁悬浮物品:如磁铁、磁石、磁浮球等;3. 实验平台:用于搭建磁悬浮系统;4. 磁力计:用于测量磁场的强度;5. 数据记录仪: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流程1. 搭建实验装置:在实验平台上固定磁铁,并将磁悬浮物品放置在磁铁上方;2. 测量磁场强度:使用磁力计测量磁场的强度;3. 调节磁场:根据测量结果,调节磁铁的位置和方向,使得磁场均匀且适合磁悬浮;4. 实施磁悬浮:观察磁悬浮物品的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磁悬浮的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磁悬浮系统,使用磁铁产生磁场,将磁悬浮物品(磁浮球)悬挂在空中。
经过调节和观察,我们发现以下结果:1. 磁场调节:在调节磁场强度和方向时,我们发现磁力的大小与距离磁铁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同时,改变磁铁的方向也会影响磁力的方向。
2. 磁悬浮状态:当磁场适合时,磁悬浮物品(磁浮球)能够稳定地悬挂在空中。
在调节后,我们观察到磁浮球在磁场中自由运动,无接触地悬浮着。
实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磁悬浮的原理是利用磁场的力来支持物体的重量,使其浮起或悬挂在空中。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研究实验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研究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09340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8.png)
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研究实验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实现悬浮并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
其工作原理的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多个物理定律。
本文将从磁力定律、洛伦兹力和磁场生成等方面进行解读,并介绍相关的实验准备和过程。
随后将讨论磁悬浮列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其他专业性角度的探讨。
磁力定律是理解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的基础。
磁悬浮列车通过利用相同磁极的磁力斥力,使列车浮在轨道上。
磁力定律描述了两个能相互作用而使彼此产生力的磁体间的力与它们的磁场和它们的磁化情况成正比。
在磁悬浮列车中,通过在列车和轨道上安装特定的磁体,利用磁力定律实现列车的悬浮。
洛伦兹力是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关键。
当通过轨道上的导线通电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在列车上也安装了磁体,形成一个与导线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的磁场。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磁场中的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会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力的方向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大小与磁场强度、电流以及导体的几何形状有关。
磁场的生成是实现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利用电磁铁和电流产生磁场。
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一个强磁场,而电流可以通过调节来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通过安装在列车和轨道上的电磁铁和电流,可以实现列车的悬浮和运动控制。
在进行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实验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设计和制造适用于实验的磁悬浮列车模型。
该模型应包括列车和轨道,并且能够在实验中模拟真实的工作原理。
其次,需要准备电磁铁和电源等实验设备,并确保它们能够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系列测量手段,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
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磁悬浮列车模型进行装配和调试,确保模型能够正常工作。
然后,通过将电磁铁通电并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产生磁场并与轨道上的导线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和运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列车的悬浮高度、速度和稳定性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还需要测量和记录轨道上导线的电流、电压以及列车所受到的力。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17c4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2.png)
1. 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掌握磁悬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磁悬浮现象,分析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磁悬浮技术是利用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避免物体与支撑面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能量损耗。
实验中,通过改变激磁电流的大小,观察磁悬浮系统在不同悬浮高度下的稳定性。
三、实验器材1. 磁悬浮实验装置一套(包括磁悬浮盘、磁悬浮支架、激磁电流线圈、电源等)。
2. 测量工具(如尺子、万用表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磁悬浮盘放置在磁悬浮支架上,确保磁悬浮盘与支架平行。
2. 将激磁电流线圈绕在磁悬浮盘上,确保线圈与磁悬浮盘紧密贴合。
3. 连接电源,调整激磁电流的大小。
4. 观察磁悬浮盘在不同激磁电流下的悬浮状态,记录悬浮高度和激磁电流的对应关系。
5. 改变激磁电流的大小,重复步骤4,观察磁悬浮盘的悬浮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当激磁电流较小时,磁悬浮盘处于悬浮状态,但悬浮高度较低;随着激磁电流的增大,悬浮高度逐渐升高。
2. 当激磁电流过大时,磁悬浮盘开始接触支架,悬浮状态不稳定。
3.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激磁电流越大,悬浮高度越高。
1. 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实现物体悬浮的技术,具有减少摩擦和能量损耗的优点。
2. 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与激磁电流的大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激磁电流越大,悬浮高度越高,系统越稳定。
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磁悬浮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为后续研究磁悬浮技术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实现了磁悬浮现象的观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悬浮高度与激磁电流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了对磁悬浮系统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磁悬浮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磁悬浮技术的稳定性和悬浮高度,为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bd05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2.png)
1. 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磁悬浮现象,验证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
3. 掌握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特性,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
当超导体冷却至一定温度时,其电阻降为零,形成超导态。
此时,超导体内的电流产生强大的磁场,与轨道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
三、实验器材1. 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含磁导轨支架、磁导轨)2. 高温超导体(含Ag的YBacuo系高温超导体)3. 液氮四、实验步骤1. 将超导磁悬浮列车演示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2. 使用液氮将高温超导体冷却至临界温度(约90K)。
3. 将冷却后的高温超导体放置在磁导轨上,确保其与轨道平行。
4. 打开电源,使磁导轨产生磁场。
5. 观察高温超导体在磁场中的悬浮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高温超导体冷却至临界温度时,其在磁场中悬浮,证实了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
2. 通过调整磁导轨的磁场强度,可以观察到悬浮高度的变化。
当磁场强度增大时,悬浮高度也随之增大。
3. 实验过程中,高温超导体在磁场中的悬浮稳定性较好,但受到外界温度、磁场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1. 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特性,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
2. 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是实现磁悬浮的关键因素。
3. 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高度和稳定性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2. 使用液氮时,注意防止泄漏和低温冻伤。
3. 调整磁导轨磁场强度时,需缓慢进行,避免对高温超导体造成损伤。
八、思考题1. 磁悬浮列车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高温超导体冷却问题?2. 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运行时,如何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3. 除了磁悬浮技术,还有哪些新型高速轨道交通技术?九、实验总结本次磁悬浮实验成功演示了超导体对永磁体的排斥作用,验证了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磁悬浮动力学基础实验教材
![磁悬浮动力学基础实验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f9379db89eb172ded63b7d3.png)
v v 0 a t
2
x 1 v 0 a t t 2
0
P
v0
P0
x0
x1 x1 t1 x2 t 2
v1
P1
x2
v2
P2
v3
P 3
x3
v
2 v0 2ax
x3 t3
x
3、将斜面倾角调为θ=20~30 ;p0=20cm ,按下表要求,每次将小车 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将测得的数据计入表格一
三、水平状态下磁悬浮小车阻力加速度的测量 1、调整导轨水平; 2、将两个光电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两个光电门的距离可以 是任意的,但应大于50cm; 3、设置测试仪为加速度工作模式,并按“开始”按钮; 4、将磁悬浮小车放入第一光电门左侧的导轨中,用手轻推一下 小车,让其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向右运动经过第二光电门,测量 并记录小车阻力加速度;计入表格二 5、用不同的力度和初速度重复多次,测出阻力加速度; 6、比较每次测量的结果,参看有何规律,计算阻力加速度的平 均值。 水平状态下磁悬浮小车阻力加速度的测量
2 2
平均值a f(cm/S )
表格三 测量动摩擦加速度af与斜面倾角θ 之间的关系、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表格3 测量动摩擦加速度af与斜面倾角θ 之间的关系、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改变斜面倾角,多次测量各个倾角时滑块的加速度 ,计入表格2:
i
1
1.3 1.5 1.8 2 2.5 3
3
结论:根据上述数据,可以作 afi~ θ i曲线,得出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动摩擦加速度近似相等, 所以可以取 的平均值作为小角度时的动摩擦加速度af,
根据上表实验数据,作 根据上表实验数据,作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58d87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b.png)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交通工具中,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环保、无摩擦等特点备受关注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设计磁悬浮列车及其控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成为必要的工作。
二、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通过磁力与轨道之间的作用实现悬浮和推进的列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同性磁力斥力和异性磁力吸引力,使列车浮起并保持与轨道之间的恒定距离。
三、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是指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位置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于磁悬浮列车的悬浮与推进均依赖于磁力,其动力学特性与传统轨道交通工具存在较大差异。
四、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建模方法1. 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磁悬浮列车与轨道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列车的动力学特征,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 基于经验数据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数据,建立经验模型。
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但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较低。
3. 基于仿真软件的建模方法: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仿真模拟。
这种方法在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之间取得了平衡,被广泛应用。
五、磁悬浮列车动力学仿真研究1. 选取仿真软件: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
如MATLAB/Simulink、ANSYS等。
2. 建立仿真模型:根据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和建模方法,建立仿真模型。
包括列车的质量分布、悬浮力、推进力等参数的设定。
3. 进行仿真实验:将列车的运行环境、外部干扰等因素考虑进来,进行仿真实验。
观察列车在不同速度、加速度、轨道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4. 仿真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六、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的意义1. 优化设计:通过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可以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优化设计。
实验3磁悬浮实验
![实验3磁悬浮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065e2d2a58da0116c174957.png)
实验3 磁悬浮实验一、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1.检查磁悬浮导轨的水平度,检查测试仪的测试准备把磁悬浮导轨设置成水平状态。
水平度调整有两种方法:(1)把配置的水平仪放在磁悬浮导轨槽中,调整导轨一端的支撑脚,使导轨水平。
(2)把滑块放到导轨中,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到右运动,测出加速度值,然后反方向运动,再测出加速度值,若导轨水平,则左右运动减速情况相近。
检查导轨上的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有否与测试仪的光电门I 和光电门II 相连,开启电源,检查测试仪中数字显示的参数值是否与光电门挡光片的间距参数相符,否则必须加以修正,并检查“功能”是否置于“加速度”。
2.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研究调整导轨成斜面,倾斜角为θ(不小于2°为宜)。
把光电门I 放在导轨上0P 处,光电门Ⅱ依次放在,,,321P P P ……处。
每次使滑块由同一位置P 从静止开始下滑,依次测得挡光片x ∆通过,,,210P P P ……i P 处光电门的时间为i t t t ∆⋯⋯∆∆10,及由0P 到i P 的时间i t 。
i)/(2s cm a i)(-0cm P P s i i = )(0ms t ∆)/(0s cm v)(ms t i ∆)/(s cm v i)(ms t i1 38.46 20 68.50 43.79 50.92 58.91 393.09 2 34.46 25 67.59 44.38 49.34 60.80 476.373 33.33 30 68.24 43.96 47.92 62.60 559.22 4 34.95 35 66.07 45.40 44.33 67.67 637.05 5 34.554067.5944.3843.4868.99712.14以i s 为横坐标2i v 为纵坐标作图。
3.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两光电门之间距离固定为s 。
改变斜面倾斜角θ,滑块每次由同一位置滑下,依次经过两个光电门,记录其加速度0a 。
磁悬浮技术实验报告
![磁悬浮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a1949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磁悬浮技术实验报告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使物体悬浮于空中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轴承、医疗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磁悬浮技术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磁悬浮技术基于磁力的排斥和吸引原理,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实现物体的悬浮和稳定。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永磁体和电磁体产生磁场,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悬浮物体的精确控制。
实验设备1. 永磁体:用于产生稳定的磁场,使物体初步悬浮。
2. 电磁体:通过调节电流,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3. 悬浮平台:用于放置实验物体,保证其在磁场中稳定悬浮。
4. 电流调节器:用于控制电磁体中的电流,从而调节磁场。
5. 测量仪器:包括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1. 将实验物体放置在悬浮平台上,确保其与永磁体的磁场对齐。
2. 开启电流调节器,逐渐增加电磁体中的电流,使物体开始悬浮。
3. 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物体达到稳定悬浮状态。
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电流值、物体的位移和悬浮高度等数据。
5. 改变实验条件,如物体的质量、磁场的强度等,重复上述步骤,收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调节电磁体中的电流,可以实现物体的稳定悬浮。
在不同的电流条件下,物体的悬浮高度和稳定性有所不同。
实验数据表明,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对物体的悬浮状态有显著影响。
1. 当电流增加时,物体的悬浮高度也随之增加。
2. 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物体的悬浮状态会发生偏移。
3. 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物体的稳定性也有所差异。
实验结论本实验验证了磁悬浮技术的有效性,通过精确控制磁场,可以实现物体的稳定悬浮。
实验结果表明,磁悬浮技术在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应用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磁悬浮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磁悬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提高磁场控制的精确度、优化悬浮平台的设计等,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8c47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1.png)
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大学磁悬浮实验报告引言:磁悬浮技术是一种通过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易的磁悬浮系统,探究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设备和材料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有:电磁铁、磁性材料、直流电源、电阻器、导线等。
二、实验步骤1. 搭建磁悬浮系统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磁悬浮系统。
将电磁铁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磁性材料放置在电磁铁的上方。
接下来,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磁铁上,并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磁力的强弱。
2. 测试磁悬浮效果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使磁性材料悬浮在空中。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磁悬浮效果的变化。
当电流适当增大时,磁性材料会悬浮在空中,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3. 探究磁悬浮原理为了更好地理解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进一步的实验。
例如,可以改变磁性材料的形状和质量,观察磁悬浮效果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改变电磁铁的位置和形状,探究磁悬浮效果的影响因素。
4. 探索磁悬浮的应用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磁悬浮列车可以通过磁力悬浮在轨道上,减少摩擦力,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平稳性。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制造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如磁悬浮离心机、磁悬浮摆锤等。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磁悬浮技术通过利用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可以减少摩擦力,提高运行效率。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磁悬浮系统,并探究了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磁悬浮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减少摩擦力、提高运行效率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磁悬浮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对磁悬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
![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438f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2.png)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车辆排气系统的振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发动机转速、 负载条件、排气系统结构等。其中,发动机转速对排气系统振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某些转速条件下,排气系统的振动幅度较大,导致车辆的噪音和舒适性下降。 此外,负载条件对排气系统的振动也有较大影响。在重载条件下,排气系统的振 动加剧,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内容摘要
本次演示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磁浮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首 先,本次演示将介绍磁浮车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 基础。其次,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方法与流程,包括 建立模型、设置参数等。最后,将对磁浮车辆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车 辆系统的性能评估、动力学特性等问题。
引言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车 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作为研究车辆动态性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及仿真平台的研究,旨 在为车辆设计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仿真手段。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是研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行为和响应, 涉及车辆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中,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优化设计
针对以上不足,本次演示提出以下优化设计方案: (1)针对特定转速条件 下排气系统振动幅度过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排气系统结构,如增加消声器等 措施来降低振动幅度; (2)针对重载条件下排气系统振动加剧的问题,可以通 过增加支撑结构和加强件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 (3)针对纵向振 动和横向振动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通过改善两种振动模式的耦合程度来提高排 气系统性能。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d911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6.png)
磁悬浮实验报告磁悬浮实验是一种利用磁力原理使物体在空中悬浮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将磁体与电磁铁相互作用,产生磁力来实现物体悬浮的效果。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磁体、电磁铁、电源等。
2. 将电磁铁与电源连接,确保电磁铁可以正常工作。
3. 将磁体放置在电磁铁的上方,根据磁体性质和电磁铁性质的组合来确定悬浮的效果。
4. 打开电源,调节电流大小,观察磁体是否可以成功悬浮在空中。
5.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调节磁体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观察悬浮效果的变化。
6. 完成实验后,关闭电源,清理实验现场。
实验原理:磁悬浮实验的实现主要依靠电磁铁产生的磁力。
当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的磁场与磁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支持磁体悬浮的力。
通过调节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可以控制磁体悬浮的高度;通过调节磁体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控制磁体悬浮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调整,可以观察到磁体在不同高度和角度悬浮的现象。
当电流大小合适时,磁体可以平稳地悬浮在空中,表现出稳定的悬浮效果。
调节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磁体的悬浮高度,增大或减小电流可以使磁体上升或下降。
调节磁体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改变磁体的稳定性,合适的距离和角度可以使磁体更稳定地悬浮。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实验时必须小心操作,避免磁体与电磁铁接触或碰撞。
2. 实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流大小和磁体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确保实验效果的稳定和安全性。
3.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关闭电源,清理实验现场。
总结:通过磁悬浮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磁力的作用以及磁体在空中悬浮的效果。
这种实验不仅可以展示磁力原理,还可以通过调整实验参数来改变悬浮效果,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磁悬浮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等技术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磁悬浮动力学实验
![磁悬浮动力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ffea819ba1aa8114431d944.png)
D H S Y -1型磁悬浮动力学实验仪实验一 动力学基础实验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成为技术进步的热点,例如磁悬浮列车。
永磁悬浮技术作为一种低耗能的磁悬浮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使用的永磁悬浮技术,是在磁悬导轨与滑块两组带状磁场的相互作斥力之下,使磁悬滑块浮起来,从而减少了运动的阻力,来进行多种力学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接触到磁悬浮的物理思想和技术,拓宽知识面,加深牛顿定律等动力学方面的感性知识。
本实验仪可构成不同倾斜角的斜面,通过滑块的运动可研究匀变速运动直线规律,加速度测量的误差消除,物体所受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导轨的水平调整,熟悉磁悬导轨和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的调整和使用; 2. 学习矢量分解;3. 学习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4. 测量重力加速度g ,并学习消减系统误差的方法;5. 探索牛顿第二定律,加深物体运动时所受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6. 探索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瞬时速度的测量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s ,则该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tsv ∆∆=为了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点的实际速度,应该把时间△t 取得越小越好,△t 越小,所求得的平均速度越接近实际速度。
当△t →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v t sv t t lim lim0→∆→∆=∆∆= (1) 这就是物体在该点的瞬时速度。
但在实验时,直接用上式来测量某点的瞬时速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一般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且适当修正时间间隔(见图5、6),可以用历时极短的△t 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代替瞬时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分别为:at v v t +=0 (2) 2021at t v s += (3) as v v 2202+= (4)如图2所示,在斜面上物体从同一位置P 处(置第一光电门)静止开始下滑,测得在不同位置0P ,1P ,2P ……处(置第二光电门), 用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测量0t ,1t ,2t ……和速度为0v ,1v ,2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H S Y -1型磁悬浮动力学实验仪实验一 动力学基础实验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成为技术进步的热点,例如磁悬浮列车。
永磁悬浮技术作为一种低耗能的磁悬浮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使用的永磁悬浮技术,是在磁悬导轨与滑块两组带状磁场的相互作斥力之下,使磁悬滑块浮起来,从而减少了运动的阻力,来进行多种力学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接触到磁悬浮的物理思想和技术,拓宽知识面,加深牛顿定律等动力学方面的感性知识。
本实验仪可构成不同倾斜角的斜面,通过滑块的运动可研究匀变速运动直线规律,加速度测量的误差消除,物体所受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导轨的水平调整,熟悉磁悬导轨和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的调整和使用; 2. 学习矢量分解;3. 学习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4. 测量重力加速度g ,并学习消减系统误差的方法;5. 探索牛顿第二定律,加深物体运动时所受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6. 探索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瞬时速度的测量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物体经过的位移为△s ,则该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tsv ∆∆=为了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点的实际速度,应该把时间△t 取得越小越好,△t 越小,所求得的平均速度越接近实际速度。
当△t →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v t sv t t lim lim0→∆→∆=∆∆= (1) 这就是物体在该点的瞬时速度。
但在实验时,直接用上式来测量某点的瞬时速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一般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且适当修正时间间隔(见图5、6),可以用历时极短的△t 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代替瞬时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分别为:at v v t +=0 (2) 2021at t v s += (3) as v v 2202+= (4)如图2所示,在斜面上物体从同一位置P 处(置第一光电门)静止开始下滑,测得在不同位置0P ,1P ,2P ……处(置第二光电门), 用智能速度加速度测试仪测量0t ,1t ,2t ……和速度为0v ,1v ,2v ……。
以t 为横坐标,v 为纵坐标作t v -图,如果图线是一条直线,则证明该物体所作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a ,截距为0v 。
同样取1--=i i i P P s ,作t ts -图和s v -2图,若为直线,也证明物体所作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图线斜率分别为a 21和a 2,截距分别为0v 和2v 。
图1 图2物体在磁悬浮导轨中运动时,摩擦力和磁场的不均匀性对小车可产生作用力,对运动物体有些阻力作用,用f F 来表示,即f f ma F =,f a 作为加速度的修正值。
在实验时,把磁悬浮导轨设置成水平状态,在滑块放到导轨中,用手轻推一下滑块,让其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在斜面状态时的高端)到右运动,依次通过光电门Ⅰ和Ⅱ,测出加速度值f a 。
重复多次,用不同力度,推动一下滑块,测出其加速度值f a ,比较每次测量的结果,查看有何规律。
平均测量结果f a ,得到滑块的阻力加速度f a 。
3.系统质量保持不变,改变系统所受外力,考察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其与外力F 的关系。
考虑到滑块在磁悬浮导轨中运动时,将其所受阻力用f F 来表示。
根据力学分析滑块所受的力f F mg ma -=θsin则有:ma mg F f -=θsin (5)用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m/s 2,及小车质量,通过测量不同轨道角度θ时的滑块加速度值a ,可以求得相应的动摩擦力大小。
将f F 与F 的值作图,可以考察f F 与F 的关系。
4.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及消减导轨中系统误差的方法令f f ma F =,则有:f ag a -=θsin (6)式中f a 作为与动摩擦力有关的加速度修正值。
111sin f a g a -=θ (7) 222sin f a g a -=θ (8) 333sin f a g a -=θ (9)……根据前面得到的动摩擦力f F 与F 的关系可知,在一定的小角度范围内,滑块所受到动摩擦力f F 近似相等,且θsin mg F f <<,即θsin ...321g a a a a f f f f <<=≈≈由(7)(8)(9)式可得到:...sin sin sin sin 23231212θθθθ--=--=a a a a g (10)5.系统质量保持不变,改变系统所受外力,考察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理ma F =, F ma 1=,斜面上θsin G F =,故: kF a =如图1所示,设置不同的角度1θ、2θ、3θ……的斜面,测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1a ,2a ,a 3……作F a -拟合直线图,求出斜率k ,m k 1=,即可求得km 1=。
【三】实验装置1.磁悬浮原理1)、磁悬浮原理:磁悬浮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磁悬浮导轨实际上是一个槽轨,长约1.2米,在槽轨底部中心轴线嵌入钕铁硼NdFeB磁钢,在其上方的滑块底部也嵌入磁钢,形成两组带状磁场。
由于磁场极性相反,上下之间产生斥力,滑块处于非平衡状态。
为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运行,采用了槽轨。
在导轨的基板上安装了带有角度刻度的标尺。
根据实验要求,可把导轨设置成不同角度的斜面。
1.手柄2.光电门Ⅰ3.磁浮滑块4.光电门Ⅱ5.导轨6.标尺7.角度尺8.基板9计时器图3 磁悬浮实验装置图4 磁悬浮导轨截面图2.仪器使用计时器按模式0功能进行操作(见附件);每条导轨配有三个滑块,用来研究运动规律。
每个滑块上有二条挡光片,滑块在槽轨中运动时,挡光片对光电门进行挡光,每挡光一次,光电转换电路便产生一个电脉冲讯号,去控制计时门的开和关(即计时的开始和停止)。
导轨上有两个光电门,本光电测试仪测定并存贮了运动滑块上的二条挡光片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间隔1t ∆和通过第二光电门的时间间隔2t ∆,运动滑块从第一光电门到第二光电门所经历的时间间隔t 。
根据两挡光片之间的距离参数x ∆,即可运算出滑块上两挡光片通过第一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11v t x ∆∆=和通过第二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22v t x ∆∆=。
调整导轨和基板之间成一夹角,则实验仪成一斜面,斜面倾斜角即为θ,其正弦值θsin 为块规高度h 和导轨(标尺)读数L 的比值,磁浮滑块从斜面上端开始下落,则其重力在斜面方向分量为θsin G 。
图5 图6为使测得的平均速度更接近挡光片中心处通过时的瞬时速度,本仪器在时间处理上已作图6处理,本实验测试仪中,从v 1增加到v 2所需时间已修正为21'2121t t t t ∆+∆-∆=∆。
根据测得的1t ∆、2t ∆、t ∆和键入的挡光片间隔x ∆值,经智能测试仪运算已显示,得1v 、2v ,0a ;测试仪中显示的1t ,2t ,3t 对应上述的1t ∆、2t ∆、t ∆。
【四】实验内容1.检查磁悬浮导轨的水平度,检查测试仪的测试准备把磁浮导轨设置成水平状态。
水平度调整有二种方法:1)把配置的水平仪放在磁浮导轨槽中,调整导轨一端的支撑脚,使导轨水平。
2)把滑块放到导轨中,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到右运动,测出加速度值,然后反方向运动,再次测出加速度值,若导轨水平,则左右运动减速情况相近,即测量的a 相近。
检查导轨上的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有否与测试仪的光电门1和光电门2相联,开启电源,检查测试仪中数字显示的参数值是否与光电门档光片的间距参数相符,否则必须加以修正,修正方法请参见本实验附录,并检查“功能”是否置于“加速度”。
2.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研究调整导轨成如图2所示的斜面,倾斜角为θ (不小于2°为宜)。
将斜面上的滑块每次从同一位置处P 由静止开始下滑,光电门Ⅰ位置于0P ,光电门Ⅱ分别置于1P ,2P ……处,用智能速度加速度仪测量△0t ,△1t ,△2t ……和速度为0v ,1v ,2v ……;依次记录0P ,1P ,…的位置和速度0v ,1v ,2v ……及由0P 到i P 的时间i t ,列表记录所有数据。
3.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两光电门之间距离固定为s 。
改变斜面倾斜角θ,滑块每次由同一位置滑下,依次经过两个光电门,记录其加速度i a ,由式(6)或(10)计算加速度g ,跟当地重力加速度标g 相比较,并求其百分误差。
4.系统质量保持不变,改变系统所受外力,考察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关系称量滑块质量标准值标m ,利用上一内容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倾斜角时,系统所受外力θsin g m F 标=,根据式(9)作F a -拟合直线图,求出斜率k ,mk 1=,即可求得km 1=。
比较m 和标m ,并求其百分误差。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数据记录表如下(供参考):0P = x ∆= θ=分别作直线t v -图线和t ts-图线,若所得均为直线,则表明滑块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由直线斜率与截距求出a 与0v ,将0v 与上列数据表中0v 比较,并加以分析和讨论。
2. 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供参考):x ∆= 12s s s -== f a =1)根据θsin f i i g =,分别算出每个倾斜角度下的重力加速度i g ;2)计算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g ,与本地区公认值标g 相比较,求出%标标100⨯-=g g g E g 。
3.系统质量保持不变,改变系统所受外力,考察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关系 利用上一内容的实验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如下(供参考):x ∆= 12s s s -== 标m =作F a -拟合直线图,求出斜率k ,m k =,求出km =。
与标m 相比较,求出 %标标100⨯-=m m m E m七、注意事项1.称量磁浮滑块质量时,请用非铁材料放于滑块下方,防止磁铁与电子天平相互作用,影响称量准确性。
2.实验做完后,磁浮滑块不可长时间放在导轨中,防止滑轮被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