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e979c8fe4733687f21aa7b.png)
第14讲投稿指南:如何推销你的作品
第1节学术专著与期刊论文的区别
第3讲个案研究设计
第1节研究设计的步骤与程序
第2节研究假设
第3节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4节如何申请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David A. de Vaus,《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3-15章。
夏夫利:《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4讲文献阅读与综述写作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9讲田野调查
第1节如何进入调查现场
第2节研究者的资源动员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3节调查策略与面访技巧
第4节田野日志与自我反思
第5节在中国做田野调查的常见问题
第6节遇到挫折怎么办——思路与心态的调整
参考文献:
赫伯特.J.鲁宾(Herbert J.Rubin)、艾琳.S.鲁宾(Irene S. Rubin):《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
第8讲研究设计展示与讨论
第15讲课程总结(研究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
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
课堂出勤:10分(个人考核,缺席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课程发言和讨论:10分(个人考核)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8dfbf12844769eae009ed2e.png)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MATH120008.09 编写时间 2011年08月更新课程名称 数学分析(I)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Analysis(I)学分数 5 周学时 6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仅需普通高中相关数学基础;无特别先有基础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可谓所有基础科学(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科学(包括航空航天、环境、材料、信息等)等专业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提供微积分的基本内容。
从知识体系的发展而言,微积分融合线性代数(这点特别反映在《数学分析(Ⅱ)》中)作为核心基础,一方面将为后续复变函数、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微分几何等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基础;另一方面,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亦是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包括流体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控制力学等力学知识体系的发展的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本一年制的数学分析课程将结合面对的对象(适用于非数学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提供系统的微积分知识体系,不仅注重微积分知识体系的核心基础特点,而且注重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力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并具有基于其上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我们力求课程所授的知识体系具有国内外一流化水平,且切实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本课程《数学分析(I)》将主要提供一元微积分的内容,包括常微分方程最为基础的若干思想及方法。
教学目的:2005年,学校在百年校庆时提出“走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及现今所致力于探索和推广的“通识教育、精英教育”的理念,结合力学以及数学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考虑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
以下反映一些基本的观点,这将指导具体的教学。
✧虽然数学分析是数学课程,但我们学习的是“认识自然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许多实践和成就表明,数学对于我们认识自然是极其有效的——许多数学机制具有鲜明的力学和物理背景。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5f3fd6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8.png)
复旦大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全面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XXXXX学时安排:总学时XX,理论学时XX,实践学时XX,实验学时XX。
考核方式:笔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表现等。
先修课程:无2. 主要内容:模块一: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二: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三: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模块四:XXXXX- 概述XXXXX- 重点掌握XXXXX- 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讲授: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主教材:XXXXX- 辅助教材:XXXXX参考资料:- XXXXX- XXXXX5. 考核方式与评分比例:- 平时表现:XX%- 期末考试:XX%- 实验报告/作业:XX%- 小组讨论/项目:XX%- 其他:XX%6. 作业要求:- 每周必须完成的作业内容及提交要求;- 作业要求内容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作业评分标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c37daeb0717fd5360cdc48.png)
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
人体寄生虫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总论、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和实验技术。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与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等,围绕生活史,讲解致病和诊断、防治的策略,并适当介绍本学科某些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进展、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成就。
6.parasitism寄生
7.parasite寄生虫
8.host宿主
9.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原虫学
10.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蠕虫学
11.medical entomology医学昆虫学
12.life cycle生活史
13.opportunistic parasite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专业词汇
1.human parasitology人体寄生虫学
2.food-borne parasitosis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3.emerging parasitic diseases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
4.non-sterilizing immunity非消除性免疫
5.sterilizingimmunity消除性免疫
教学方面:主要讲授人体寄生虫学、高级寄生虫学、寄生虫学进展等课程,并承担教学课题“培养MD的寄生虫学教学模式的尝试”,近五年来,编写专著6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2004年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获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复旦大学精品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122885168884868662d602.png)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胥正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讲师。
200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专业,获数据库与知识库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数据库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2003年7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
目前已经出版专著两本,并在《Tsinghua Science anc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计算机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国管理科学》、《高技术通讯》、《小型微型计算机》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曾多次在ICIS-ISAP Workshop (国际信息系统年会亚太地区论坛)、PACIS (亚太地区信息系统年会)、IDEAS (国际数据库工程与应用年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讲自己的学术论文。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经委、上海市外经贸委资助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Web技术及其商务应用等2. 局域网参考模型局域网体系结构;拓扑结构;IEEE 802标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3. CSMA/CD 和IEEE802.3 标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IEEE 802.3标准4.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局域网的组成;令牌总线访问控制;IEEE 802.4标准5. 令牌环访问控制和IEEE 802.5标准令牌环局域网的组成;令牌环访问控制;IEEE 802.5标准6.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概述;IEEE 802.11参考模型;分布式基础无线媒体访问控制DFWMAC7. 局域网性能局域网性能分析;802.3、802.4及802.5的比较教学要求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特点以及与广域网、城域网的不同2. 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了解LLC和MAC子层的主要功能,了解各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以及所适合采用的传输媒体3. 了解ALOHA协议,掌握ALOHA协议的性能分析方法,理解CSMA协议,掌握CSMA/CD+二进制指数退避的媒体访问控制技术,了解IEEE802.3标准的各种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4. 了解令牌总线局域网的基本结构,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中的逻辑环维护,掌握令牌总线的数据传输机制,了解IEEE 802.4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5. 了解令牌环局域网的基本结构,理解环的比特长度的概念,理解令牌总线MAC协议,包括令牌传递过程、数据传输确认和优先级机制,理解监控站的功能,了解IEEE 802.5标准的物理层媒体选项和帧格式6. 了解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性,掌握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掌握无线局域网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包括分布式协调和点协调功能7. 理解局域网性能模型,理解对CSMA/CD、令牌传递的最大吞吐率和延迟的性能分析,了解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这三种局域网的异同点六、电话网(学时数:8)教学内容1. 公共交换电信网络(PSTN)2. 内部电话网3. PSTN技术4. PSTN中的数字与模拟技术5. 蜂窝电话网教学要求1. 了解PSTN的概念1. 概论2. 电话调制解调通信3. 专线网络4. 公共交换数据网(PSDN)技术5. 虚拟专用网教学要求1. 了解广域网的概念2. 理解电话通信网络的工作方式3. 掌握PSDN的概念4. 了解虚拟专用网的基本原理八、TCP/IP互连(学时数:10)教学内容1. 路由器概念介绍2. 路由选择3. 因特网其他协议层概念4. 传输控制层协议5. 3层和4层交换机教学要求5. 了解路由器的概念6. 理解路由器选择路由的工作机理7. 掌握常用因特网分层协议的概念8. 了解3层和4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作业和考核方式:1、平时考勤及课堂贡献10%2、平时作业20%3、案例讨论presentation 10%4、期末考试60%*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精品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9c2fb528f12d2af90242e6fd.png)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院系: 临床医学院 日期: 2016年 10月01日 课程代码 (待定)课程名称 艺术与现实中的医学—医学影视作品赏析英文名称 Medicine in Film Art学 分 数 2 周学时 2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其他教学目的 基社会对高“复合型”人才需求,本课程具有一定跨学科色彩。
在重实践、重应用的落脚点上,具体将影视艺术作品与临床医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自发思考、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全方位调动学习热情。
将合作精神引入学习生涯,开阔问题解决思路。
最终能够活用课程教授医学知识,明辨诊疗误区,同时了解电影、电视剧历史发展轨迹与艺术特色。
由此培养具备举一反三能力、综合学科背景、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当代大学生。
基本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下医学题材影视剧大行其道有着医疗知识、技术赋予的神秘面纱和艺术特色,但由于缺乏专业顾问指导,包括一般影视剧中涉及医学部分仍不乏令人啼笑皆非却值得引以为戒的诊疗误区。
因而,本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将案例教学法与研讨课形式相结合,着眼当下风靡的经典医学题材影视,择取其中的临床诊疗误区与学生进行探讨,并逐渐引导学生运用课程中了解的影视艺术知识、结合个人专业领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选修本课程,能够运用医学专业知识指出影视作品乃至临床诊疗中的误区,从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常用临床知识;培养理性的医学思辨能力和感性的艺术认知能力。
授课方式:面授,主要以研讨课形式,随堂播放视频案例。
本课程不设专业限制,拟限制人数30人。
主讲教师简介:蔡剑飞,临床医学硕士,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双学士学位。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临床七年制(本硕班)、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
曾担任上海瑞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上海华东医院主治医师。
发表临床医学专业论文8篇,出版著作1部,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天津市博物馆纪录片以及多部音乐电视拍摄,获得“作家杯”原创文学作品奖等。
复旦课表
![复旦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51ca60f5335a8102d22081.png)
3、如果重修课程代码发生变动,学生向开课院系教务员提出重修课程替代申请,选课方法参照第 1、2 条。 4、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大学英语课和选修课等课程,按学校规定不可办理免听。教务处不接受学生关于文理基础课程的初选免听申 请。
3、对各类课程选课的提示: 不提倡学生同时选修几门名称相同而内容等级不同的课程,也不提倡学生选修与已修读课程或将要修读的课程内容有 1/3 以上重叠或内容有相互包含关系的 课程。 学生须慎重选择课程,并请自觉遵守课程信息备注栏中的附加要求,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教务处不替代学生预选任何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教学实习等必修课程),除非由本人提出申请。 远离原则:各院系向全校学生提交的通识教育课程中的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学校鼓励学生向远离自己专业的学科领域修读课程,学生选 修本院系开设的这部分课程一概不计学分。 外文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均需要很好的基础,有相当大的难度。学校不推荐学生选择外文学院的专业课。 上课教室楼号前加“H”的课程是在邯郸校区开设的课程,其中“HQ”表示新闻学院教室,“HGD”表示光华楼东辅楼教室,“HGX” 表示光华楼西辅楼教室; 加“F”的课程是在枫林校区开设的课程;加“Z”的课程是在张江校区开设的课程;加“J”的课程是在江湾校区开设的课程,请学生在选课时注意。 4、选课系统在第一次、第二次选课时间段内为专业必修课程做了专业保护,学生未在该时间段内选课导致最终选不上课,责任自负。毕业班选不上政治课等 综合教育必修课程、延长学年选不上专业课程或其他必修课程的选课问题,请学生们在选课系统中通过“选课事务申请”栏提出申请,注册考务中心将及时处理 各类申请,并将结果通过选课系统反馈给学生。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公平,注册考务中心不接受任何其他形式(邮件、电话或到注册考务中心现场提交等)的 选课申请。 5、依据《复旦大学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试行规定》第八条,学生每学期选课总量不得超过 32 学分,32 学分中包括需要重修的不及格课程。 6、从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校历和课表上排课的节次为:上午 1-5 节,下午 6-10 节,晚上 11-13 节(第六节课是下午的第一节课;第十一节课是 晚上的第一节课),请各位同学多加注意,切勿错过上课时间!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pdf](https://img.taocdn.com/s3/m/ddd3238bce2f0066f4332221.png)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MECH130106编写时间 2016年03月更新课程名称 应用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 注:本课程为本科生、研究生共享课程英文名称 Fundamentals of Re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学分数 3 周学时 54任课教师* 谢锡麟 开课院系**航空航天系(原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预修课程 一元微积分(面对一元函数所建立的微分学与积分学)课程性质:力学类本科生、研究生可作为专业选修课;非力学类本科生、研究生可作为任意选修课。
教学目的:数理观点图1(左)谈镐生先生的观点;(右)V.I.Arnold的观点我国著名科学家谈镐生先生,认为“按照近代观点,物理、化学、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可以全部归纳为物理科学。
力学是物理科学的,数学又是所有学科的共同工具,力学和数学原是科学发展史上的孪生子,因此形象地可以认为,物理科学是一根梁,力学和数学是它的两根支柱”,如图1(左)所示。
俄著名数理学家V.I.Arnold,在其《论数学教学》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数学是物理的一部分;物理是自然科学,且是实验科学;数学是物理中‘做实验’比较‘便宜’的那部分”,如图1(右)所示。
图2 力学与数学为认识自然世界(广义范畴的物理科学)及非自然世界(社会、经济、管理等科学)提供基本的思想及方法归纳力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的核心知识体系(对应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笔者绘制图2以表现三学科之间的关系:力学与数学为我们认知自然及非自然世界提供了基本而又系统的思想及方法;同时数学又为我们构建理性世界(认知世界)提供了基本的表述形式;此处的自然世界为谈镐生先生所指的具有广义范畴的物理科学,非自然世界指社会、经济、管理等科学。
研究对象及目标笔者持“数理观点”—— 基于坚实数理基础之上的“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以此实现“学问”向“能力”的进阶;表现为按数量方式,认知自然世界及非自然世界的一种具有统一性的世界观。
复旦大学课程设计
![复旦大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14f2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6.png)
复旦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如数学、科学等,并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 学生能了解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整理课程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融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成长关键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第一章:基础理论- 概念与原理:涵盖课程核心概念,阐述相关学科原理。
-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2. 教材第二章:实践应用- 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跨学科案例:介绍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教材第三章:拓展提高- 知识拓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 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第一章基础理论第二周:第二章实践应用第三周:第三章拓展提高教学内容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完成第一章的学习,进行实例分析。
2. 第二周:进行第二章实践应用的学习,开展技能训练和跨学科案例分析。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6f0a15e45c3b3567ec8b65.png)
第六周
一般最小二乘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七周
非线性问题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八周
内生性与IV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九周
广义矩法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周
最大似然法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一周
时间序列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戴维森和麦金农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伍德里奇
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哈密尔顿
时间序列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卡梅隆和特里维迪
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巴尔塔基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
第十二周
时间序列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三周
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四周
面板数据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五周
微观计量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第十六周
微观计量
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
掌握该部分内容
考核方式:
以期末考试(开卷)为准
课程网络资源: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教学进度及预期效果: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87d13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1.png)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诺贝尔奖与药物课程代码: PHAR119004.01课程名称:诺贝尔奖与药物(The Nobel Prize and Drugs)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金昔陆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刘骁讲师助教:均为研究生预修课程:无要求、均可选修(有中学生物、化学课程基础更好)课程性质:面向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追求与奉献;从药物的发现发展,让学生体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力量,对科学进步永无止境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考,以激励和培养学生不断求知的兴趣、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基本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现代公认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奖项。
人们日常生活也已与诺贝尔奖创造的科学成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药物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物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药物是多学科如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的科学家们跨学科参与、交叉、协同研究的结晶。
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药物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拓展、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奥妙的认识。
本课程选择一些与发现药物、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成果为主要内容,这些药物几乎包括曾拯救无数苍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药物,如抗菌药物(百浪多息、青霉素、链霉素)、胰岛素、维生素(维生素B、B12、C、K等)、性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在介绍过程中,努力从发现问题或现象出发,到研究取得的结果及其意义及体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奉献精神、思想方法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庆柱,等: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钟镐著,陈利刚译:漫游诺贝尔奖创造的世界-生理学或医学之旅,接力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资料: 张大萍,等:中外医学史纲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李端: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恩斯特·博伊姆勒著,张荣昌译: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1ddf1852d380eb62946d84.png)
medical microbiology 医学寄生虫学 Parasitic disorders
St Louis, MO: Mosby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Williams & Wilkins, a waverly company
2005 2005 2002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包括实验 20%及理论 80%三个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包括了平时成绩,由任课 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包括了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课表现)和实验考试。课程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题型包括了选择、名词解 释、是非判断及问答题等几部分,其中 40~50%的题目以英文命题,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 题意,答题用中文。
1.
掌握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掌握其致病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治 要点 2. 了解肝吸虫病和姜片虫病的流行概况 第十三章 寄生于血液和组织的吸虫 教学内容: 1.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生活史和致病特点,卫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特征、治疗原则及流 行情况 2.斯氏狸殖吸虫的生活史和致病特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 3.日本血吸虫成虫、幼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与致病的关系,血吸虫病的免疫学特征、综 合诊断方法、流行趋势、防治措施及疫苗展望 4.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点、地域分布、致病特点,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 虫病的诊断及防治要点 教学要求: 1. 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及幼虫的形态特点,熟悉日本血吸虫发育各期生物学特征 2. 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与血吸虫病的诊断、防治要点 3. 掌握日本血吸虫病的致病机理、免疫学特征 4. 了解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形态特点、致病和诊断要点,了解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我国血防 工作的成就及面临的困难及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5.了解斯氏狸殖吸虫幼虫的致病特点及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诊治要点 第十四章 绦虫概论 教学内容: 1.绦虫的一般形态,生活史类型 2.绦虫的致病特征和绦虫病的临床特点 3.常见人体绦虫的分类 教学要求: 1.熟悉绦虫的一般形态,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绦虫病的临床特点 2.了解绦虫的生理及常见人体绦虫的分类 第十五章 寄生于消化道的绦虫 教学内容: 1. 曼氏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形态特征、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诊治要点及流行病学特点 2. 猪带绦虫成虫、幼虫(猪囊尾蚴) 、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寄生部位,致病机理、人类感 染囊尾蚴的方式及其致病特征、绦囊虫病诊断和防治原则、流行概况 3. 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和诊断上的异同点 4. 微小膜壳绦虫及其虫卵的形态特征、致病特点和防治要点 教学要求: 1. 掌握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成虫及其虫卵的形态特征、各自的生活史特点和致病特征、诊断方法及防 治要点 2. 掌握猪囊尾蚴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和防治要点 3. 了解微小膜壳绦虫的致病作用和防治要点 第十六章 寄生于组织的绦虫 教学内容: 1. 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的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感染方式和致病作用、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和流行病学现状和治疗进展 2. 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的形态特征、致病特点、诊断要点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9e0bc8650e52ea541898b0.png)
Contact Info
教师签名
Signature
日期
Date
Content & Expected Achievement
作业/实验
Assignmen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Course Assessment & Grading
考核指标*
Assessment Criteria
权重
Percentage
评定标准
****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ourse Tit课教师/Instructor(s):
开课院系/School/Department:
1.课程概要/Course Summary
课程名称(中文)
Course Title (Chinese)
课程名称(英文)
Course Title (English)
授课语言
Teaching Language
适用学科专业
Discipline/Specialization
学分数
Course Credit(s)
教学周数
Weeks
共周
总学时
Teaching Hours in Total
共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Hours for Experiments /Practice
Assessment Standard
出勤
Attendance
课堂表现
Participation
作业/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Cultrue Of Vision and Gende)
学分数 2
周学时 2
授课沈奕斐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运用“社会性别”这一工具,审视今天的视觉文化,开拓学生学习的视野,创造分析的多维视角,并且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社会性别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区分了生物性的性和社会性的性之间的区别,认为性别是文化指定,文化分配的。
本课程着重分析视觉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图景,重新审视我们对性别的概念和文化的本质,寻求在更宽广的层面上看待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
基本要求:
本课程阐述基本的社会性别理论和视觉文化分析视角,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理论还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和视角,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能对某些性别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式:
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着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图片、实物、媒体资料等材料对目前的视觉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
期中考试将分流在不同的专题中,请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辩论或演讲,期末专题论文交流。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出版社,1999年6月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已开设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并参与公选课社会性别教育的授课。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女性学和非政府组织。
已发表论文若干篇。
已经出版社会性别专著一本。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视觉文化
第二周:
第一章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第三周:
第二章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四周:
第三章:视觉文化背后的性别理念
第五周
第四章摄影文化和性别
第六周
看一部有关女性再现的电影
第七周
第五章电影文化和性别
第八周
时尚杂志背后的性别图景
第九周
布置期中考试讨论:身体的表演
第十、十一周
期中考试演示
第十二周
第六章广告与性别
第十三周
第七章绘画与雕塑中的性别文化第十四周
戏剧性人物的性别特征
第十五周
第八章新闻展示和性别
第十六周
第九章社会性别理念下的视觉文化第十七周、十八周
答疑、延伸话题讨论
考试
作业和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为课堂讨论和展示
期末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