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贝聿铭(Ieoh Ming Pei),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

例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玻璃金字塔以其简约的外观和优雅的线条,将传统的卢浮宫与现代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他尊重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要素。

例如,他设计的香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滨地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起伏和流动。

建筑外观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与周围的海洋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氛围。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使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将其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的外观犹如一对倒置的“V”字形,由两座巨大的钢铁框架构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也展现了贝聿铭对材料的创新运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设计不仅追求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德国柏林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结合了银行的功能需求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贝聿铭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新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和功能性的实用性。

通过赏析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对建筑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 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 之首的作品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国总 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 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 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 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 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 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 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 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 800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 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 计方案。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 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卢浮宫
PLACE VILLE MARIE
• •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PLACE VILLE MARIE大厦,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建于1962 年。 银色的十字PLACE VILLE MARIE坐落在中央 大车站正上方,1962年开始启用,首创了地下购 物区的观念,这是贝聿铭走向国际建筑设计舞台 的开山作品。每天晚上,楼上旋转的探照灯,80 公里以外都可以看的见。来到蒙城一定要去那里 坐一坐,而且顶楼的舞厅,也是蒙城有名的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

贝聿铭的作品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赏析

德国历史博物馆
• 柏林上空的天似乎离德国历史博物馆新扩建的大楼特别近。螺 旋式楼梯的玻璃中心柱蜿蜒在三个楼层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 透明的蜗牛壳。在每一个楼层,走廊就像露台一样伸进雄伟的玻 璃大厅,每一个玻璃大厅的圆顶以巨大的弧形凸出,在平时一般 被遮挡住的大楼的整个边上形成了拱形。一个巨大的玻璃柜,建 筑学的展品,那是由玻璃、钢筋与砂石组成的吸引观众的磁铁-这就是德国第一个贝聿铭作品。贝聿铭,这位“光线魔术师”, 在巴黎为卢浮宫建造了玻璃金字塔,在华盛顿为国家美术馆设计 了引起轰动的东馆。现在,柏林也可以为一个正宗的贝聿铭作品 而感到自豪,因为这位出生于中国、1935年以来定居美国、今 年已经86岁的当代建筑大师只接受他所喜欢的设计委托。他说: “人一到老年就必须奉行利己主义。”但是,这种利己主义的结 果却令许多人高兴不已:柏林人以及来访的游客有了一处第一流 的新名胜--德国历史博物馆,简称DHM。在施工五年这后,德 国历史博物馆终于能够在人们引颈以待的扩建大楼中,2700平 方米的展览面积上举办各种展览了
其他作品欣赏
肯尼迪图书馆等
贝聿铭作品特点
•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 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 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 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 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 主因。 •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 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 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 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 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 虽贝氏受西式教育受美国影响甚巨,但贝氏认为中国是他的根, 于是他开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如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教 堂面材采用带有凸点的黄色面砖,钉穿瓦的营建方式作为取法之 对象,加上传统的中国色彩,贝氏成功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北 京香山饭店是贝氏个人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再次探索,借鉴古典的 园林与江南民居,[自然]仍是此作品的重要元素。

BEI贝聿铭作品解析

BEI贝聿铭作品解析

谈贝聿铭摘要: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贝老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此外他本着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为人类服务等原则,设计了大量被世人赞颂的、划时代建筑。

其代表作有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苏州博物馆等。

本文就贝氏设计理念,以及他的著名作品日本美秀美术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进行分析。

关键词:贝聿铭美秀美术馆建筑设计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美籍华人,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他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他的作品以抽象形式为主,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老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设计理念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贝老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但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

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
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
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
留下经典杰作。
•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 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 ,大楼的一砖一木,一水一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
• 这座历时15年的建筑,由于其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 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于是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就此,贝 聿铭开始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之列。
•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是 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府, 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 ,最终被拒绝。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 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 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 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 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 用得十分精到。
•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
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 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从造型入手,为该 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 相同的10个展览室。最大 的是50尺见方的雕塑院。 在雕塑院西北部,有一个 旋转的楼梯,是整个雕塑 院的中心。伊弗森美术馆 院长认为旋转楼梯是全馆 最“夸张”的地方。
伊弗森美术造型主题 是高低差异的四方大 盒为主。展览室以展 画为主,所以以人工 采光为主,被展览室 包围的雕塑庭,边缘 有两道边窗,自然光 从屋顶边缘洒入。

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分析详解

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分析详解

伊 斯 兰 博 物 馆
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 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沙漠起源,是伊斯兰 建筑重要的一环,即光 与影的结合。伊斯兰建 筑是对阳光的回应。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 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 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 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 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 风,最终在清真寺得到 启发。
剖 面 图
这座旋转楼梯最独到之处是它的每一级台阶的反方向设计,会让人有一 种空间颠倒的错觉。平淡的旋转楼梯一旦有了时尚的元素,也就不平凡起 来。
造型精美的旋转楼梯就像是一件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品,在上面行走也 成为了一种愉悦的享受。
这组大型的环形吊灯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而贝聿铭在设计初期就很肯 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形吊灯。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 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 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贝聿铭说:水是用来听的。在西部主展示区,他设计了水幕墙和荷花池, 按照他的设计,水从高处顺着凹槽往下流,水声淙淙。走进了又能细赏这 一抹绿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 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 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 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
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 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 铭第一次获奖是在一九五九年。 是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 场获得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奖。 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 物的设计又获该学会的功勋奖。 六十年代以后,他获得的奖项更 多,尤以八十年代为最。

贝聿铭作品分析

贝聿铭作品分析

•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氏一生的作品,如
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 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事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 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 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在自然光的投入,使 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巴黎卢浮宫的 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 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 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 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Logo
• • • • • • • • • • •
中文名: 贝聿铭 外文名: Ieoh Ming Pei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 1917年 职业: 建筑师 艺术家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 日本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材料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本文着重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部分经典建筑作品。

一、澳门科技馆澳门科学馆占地面积六万二千平方米,于2009年竣工。

主体由一个倾斜的圆锥体、一个半球体和一个菱形的基座组成,这三部分的功能分别是展览厅、天文馆和会议中心。

建筑物的外墙以银灰色的金属铝板饰面,并有玻璃幕墙的设计,主要是引入自然光线到科学馆之内,充分显示出善用天然资源,辅以深色的花岗岩,从远处眺望,外形科学味甚浓,贯彻贝氏喜爱几何图案的建筑风格。

从而体现了科学、环保的设计理念。

展览中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由一个倾斜圆锥体及其顶部的一个斜切圆柱体所组成。

展厅地面以下建有机电房及物资储存地,至三楼有设有14个展览厅,四楼及五楼分别是观景亭及观景台。

展览中心内部还设有咖啡厅、精品店等休闲消费场所。

会议中心曾称多功能厅,以菱形为基座,划分为设备区和多功能活动区。

天文馆主体构造由一个直径为19.35 m的圆柱及半球形的屋顶组成。

馆内一楼为半圆形的电设备机房,二楼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幕影院。

裙楼是科学馆的附属配套建筑,由商店、咖啡室、售票处、办公室大厅等组成,与展览中心、天文馆、多功能厅及室外扶手电梯有走道相通。

裙楼正门入口的雨篷为钢质,呈双伞形,并以玻璃幕墙作为顶盖。

二、美国国家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

它包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春风杨柳万千条 贝聿玿 赏析

春风杨柳万千条 贝聿玿 赏析

春风杨柳万千条贝聿玿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春风杨柳万千条”是贝聿铭的一座建筑作品,位于中国北京市,坐落于中轴线上,与故宫、天安门等历史建筑相邻。

这座建筑的名称来源于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山行孤鸿飞,径益蔓草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为“窗外是西岭上的积雪,门边泊着东吴的千里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而贝聿铭在设计这座建筑时,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种意境和情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未雨绸缪。

整体设计风格典雅大气,体现了贝聿铭一贯的风格。

建筑内部格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展现出了设计师对生活的洞察和对建筑的热爱。

建筑内部的装饰也别具一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整座建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春风杨柳万千条”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同时也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贝聿铭通过这座建筑,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建筑师的梦想和追求,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和力量。

第二篇示例:贝聿铭(I.M. Pei),他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建筑界的摩托罗拉”。

他的设计作品几乎覆盖了世界各地,代表作有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楼等。

《春风杨柳万千条》,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的名句,意为春风吹拂下的柳枝在春天中一片片的婆娑摇曳,形态各异。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个在春天里的壮观景象,神采飞扬。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就如同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春风杨柳,样样皆美。

他不拘一格,擅长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作品总是宛如春风带来的清新与生机,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风格通常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融入自然,呼应当地文化。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贝律铭作品分析

贝律铭作品分析

博物馆SU模型草图
入口内景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三角 形的前端设计了一个圆形的 形象,前为入口,内为旋转 楼梯,具有标示入口与登高 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建筑 平面上有了形象上的变化
楼梯入口
贝聿铭是注重细节 的大师,楼梯的扶手不 是镶在墙上,而是用在 墙上挖出槽沟俩解决, 构思新颖。
内部构造
苏州博物馆地理环境分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 史保护街区 ,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 临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 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奇门 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地 下 一 层 平 面 图
首 层 平 面 图 分 析
二 层 平 面 图
功 能 分 区 分 析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境
人物介绍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 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 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 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 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 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 师‛。
作品分析
地理环境 功能分区

流线分析
建筑特色
建筑展示
苏州博物馆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对 中轴线的利用清楚可见, 这条中轴线从入口的广场 上开始,穿过入口,通过 建筑,直至后花园
,如果说建筑内部的‚常 春四合院‛的设臵使内外 建筑环境相互交融,那后 花园的设计使整个饭店更 加得体,抽象的曲水流觞 正是后花园之于轴线的点 睛之笔。

[中学]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中学]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

[中学]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部分作品赏析贝聿铭名言精选, 建筑是有生命的,虽然它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 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

, 让光线来设计。

,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

” , 如果房间与自然隔绝的话,就无异于坟墓。

贝聿铭简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作品风格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

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基于装修,所以在设计中 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 面,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 式: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 装修线对齐,而与结构没 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肯尼迪图书馆(1964年)
• 1964年,为纪念已故总统 约翰·肯尼迪,美国决定建 设一座永久性建筑——约 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 肯尼迪家族在一大批应征 的一流建筑师中,并没太 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 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 了根据建筑场地所做的设 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 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 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 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 十年,贝聿铭始终不离 一个“人”字:“我的思维 中,‘以人为本’可能是最 明显的,这也是中西方 文化的差异所在。”“我认 为建筑设计中人的比例 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 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 点。”
2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 年 人堂, 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 兰
立面柱顶端有白色菱形石饰
中银大厦第七 十层的七重厅
贝聿铭作品
• 1: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 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 2: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 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 3: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 4: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 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 顿
伊弗森美术的混泥土墙面混入 了当地花岗岩的碎石骨材,外 表经过锥击的特殊处理,斜向 的凹凸纹理,让地方特色不留 痕迹的流露。 伊弗森美术馆中“井”字形组 织展览空间是环绕主体空间, 当人们到达美术馆2楼,可以 看到中庭却不能穿越,人们只 能环绕这个空间,就象岭南庭 园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对 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大限度 的信息量。另外美术馆不同的 展厅角部的连接与庭园中角部 的转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尽 管贝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 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是它 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庭院十分 接近。”
贝聿铭从造型入手, 为该馆设计了大小, 高度都不相同的10个 展览室。最大的是50 尺见方的雕塑院。在 雕塑院西北部,有一 个旋转的楼梯,是整 个雕塑院的中心。伊 弗森美术馆院长认为 旋转楼梯是全馆最 “夸张”的地方。
伊弗森美术造型主题 是高低差异的四方大 盒为主。展览室以展 画为主,所以以人工 采光为主,被展览室 包围的雕塑庭,边缘 有两道边窗,自然光 从屋顶边缘洒入。贝 聿铭作品中喜欢将自 然光引入到建筑物中, 与自然融为一体,其 几何形建筑在自然光 线照射下,趋于变化 多端。
1 重复性的细部构 造 ,形成巨大的 几何 形体 2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 使自然光线得以最 充分的利用。夜间 灯光的投射,使得 他成为卢浮宫前的 一颗钻石 3 宽广的中庭,仰视 可见地面周遭的景 观
“ 金字塔”南北剖面图 金字塔”
卢浮宫配置图
启示
• “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应用 • 从客观实际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 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 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 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 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 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 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 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 到。
• 5: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 6: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 纳州 哥伦布 • 7: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 斯州芝加哥 • 8: 1971年 - Harbor Towers • 9: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 10: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 Ithaca • 11: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 12: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 罗彻斯特: 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 活动中心建筑 • 13: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 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 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贝氏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1 伊夫森美术馆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 州 雪城。 伊弗森美术馆是贝聿铭 建筑生涯中的第一件美 术馆作品,其建筑物本 身就是一座巨大雕塑品, 和其他的美术馆想比较, 伊弗森美术馆本身是一 个地方性的小型美术馆, 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 们,势必要靠不同类别 的特展和巡回展来支持 演出,功能决定结构。
小结
• 作品共同之处:针对每一个即将设计 的作品,之前都要从历史,政治,和 人文等多角度进行考察,按照“以人 为本” 和独特的自然建筑的理念,创 造出伟大的建筑艺术品。
“自然”与其建筑作品的融合
苏州博物馆
2002年 年
眼前一面落地大窗,映照 出内庭的风景。这种透视 法的处理方式,我们成了 观画人,走到内庭,就成 了画中人,这双重角色的 转移,人和画就不分你我 了。贝聿铭的作品很重视 光线和大自然,其中不少 传世之作,都设计了让人 活动的内庭,通过大自然 和游人的活动将钢骨水泥 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理念 的新。
•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 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 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 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 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 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 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 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 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 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 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 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 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 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 14: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 15:1979nter,纽约州纽约市 • 16: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 敦 • 17: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 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 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 18: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 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 其五分之一。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
贝聿铭( 贝聿铭(Ieoh Ming Pei) ) (1917-)简介 )
贝聿铭,美籍华人,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 师,他为我国设计了 北京香山饭店、中国 银行总部大厦,香港 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合作,为中国培养、 培训建筑设计师,为 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 作出重要贡献。
• 19: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顿 • 20: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 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 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 21: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国柏林 • 22: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 23: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建筑与结构
在贝氏的设计中,结构 技术的含量一贯极高。以中银 大厦为例,无论是面阔54米 的入口,十一层的空中接待大 厅,还是锥形逐渐向上收分的 银行营业大厅,都是借助结构 的非凡表现来达到撼人的艺术 效果。贝氏在设计时,常常是 在方案构思阶段,就把与他合 作的结构工程师找来,与他们 讨论构思的可能性。结构工程 师从它的方案中寻求灵感,新 型的结构体系往往在这一阶段 产生;同时,他也为建筑师提 供结构上的可能性,挖掘结构 上的潜力。所以,贝氏的设计 总是能如此充分的利用结构、 表现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