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赴井冈山研修有感

2011年5月30日至6月2日,江西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小学(幼儿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在革命胜地——井冈山参加培训。我有幸成为学科带头人中的一员参加了这期培训。几天来,聆听了徐锦生、项国雄、王兆正、王文丽、夏青峰、吴小军、赵公明、李兰瑛八位专家名师的讲座。他们的讲座理论高深,事例生动,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他们追求理想的足迹以及对教育事业、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犹如一套套丰富的精神大餐,让我目不暇接。我真想一口吞下专家老师们奉献给我们的所有“精神食粮”,但无奈自己“消化不良”,只能望“粮”兴叹。

徐锦生校长和项国雄、赵公明教授对教育的深刻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校长的三次公开检讨体现了作为一个开明校长的独特人格魅力,让我深受感动;青年教师王兆正、李兰瑛和他们的团队的成长历程使我深受鼓舞,给了我前行的力量和动力;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的模拟课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大气、开放、灵动的课堂之美和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夏青峰老师的“一个数学老师首先必须是老师,然后才是数学老师,数学教育首先必须是教育,然后才是数学教育。”的谆谆教导始终回响在我的耳畔,让我牢记“做教师首先要育人再教书的道理。吴小军老师每天坚持写三种日记的做法让我深深地震撼了。

这些教育名家名师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羡慕,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吴小军老师,他坚持写科研日记将近二十年,光科研日记的题目就达两万多字,写了七十多本日记,这是惊人的数字。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他能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呢?听完他的讲座,我明白了:他的坚持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有独钟”,源于他对每一个孩子的爱。用申请劳动模范的办法巧妙改变学生的劳动观念,用抽签的形式决定让谁发言,学习困难的还特意多做几个签,

让他(她)中签的机会多一些。用抽签的形式决定每天夸一个学生,在学生的抽屉里偷偷塞上一个苹果,口袋里随身携带餐巾纸,给孩子擦眼泪、鼻涕。到农村学校去,他还携带了手纸,预备给要上厕所的孩子。吴老师考虑得多周到啊!他的一言一行处处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细节里体现着大智慧,细节里流淌着对学生浓浓的师爱。

想想自己,班上常发言的不也是少数同学吗?我怎么就没有想到用抽签的办法来解决呢?我每天夸了一个学生吗?常常抱怨孩子调皮,不守纪律,学习成绩差,拖班上的后腿。虽然我也曾经努力想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曾尝试过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班干部,也坚持了十几年,也曾经试过每天找一个孩子谈心,鼓励他(她)积极上进,或帮助他(她)走出困境,重整自我。也曾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及时了解班上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但扪心自问:我做到了持之以恒吗?事情一忙,找孩子谈心的事就变成了几天一次,有时班干部会议也变成两周一次了。想想吴老师,他除了教学,还要到处讲学,他比我忙多了。可他还能坚持每天写三种日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回想起去年暑假,考取上海外贸大学的胡翰川同学来看望我时曾对我说:“张老师,我觉得你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你对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好,不管我们成绩好坏,你都喜欢,没有偏心。”当时听着还觉得挺舒服,还感到挺骄傲的。

但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做得不错吗?对于学习成绩差、又脏又乱的黄海明同学,我虽然表面上对他说:“老师也喜欢你。”可从内心来讲,我却喜欢不起来。他发言十次有九次出错,简直就是天马行空,不加思考。为了避免耽误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他举了手,我也装作没看见,宁愿叫别的同学也不叫他起来发言。想到这些,我的脸上一阵阵发烧。我对得起学生眼中的“好老师”这个称号吗?

我一直以为自己相对来说各方面做得都不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同事的肯定,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尤其是1998年发生的那件事,更让我引以为豪。那一年,我接手教五(8)班,那是一个从每班抽出几名学生新组成的班级,

一些调皮得出了名的学生都集中在这个班,他们无组织、无纪律,行为习惯差,有的同学有小偷小摸的行为,不少同学不写作业甚至逃课。面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不躁,没有训斥和责骂,更不打电话请家长。有的只是循循善诱、耐心地辅导以及天天温和地守着学生把作业补完。记不清多少次华灯初上,人们都已吃过晚饭出来散步,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影,走在回家的路上;也记不清多少回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我却独自在房间里批改学生的作业。为了及时把作业发到学生手上,每次的试卷、作文都是带回家批改。我班上学生已经习惯了星期五考试,下周一就能看到我发回的试卷了。因为,我害怕自己周一来到学校面对学生的“老师,我考多少分?什么时候发卷子?”的询问和期待的眼神。久而久之,学生们知道我虽然温和,但原则性很强。在我班上想不完成作业,那是不可能的。渐渐地,大家都能自觉完成作业了。当时,我班上有一个叫李英的女孩,以前从不完成作业。任凭老师怎么严厉批评,怎么向家长告状,她依然“我行我素”,是班上出了名的“懒虫”。据李英家长反映,由于他们多次接到老师告状的电话,后来他们一听到电话铃响就条件反射般的“胆战心惊”。没想到女儿转到我班上一个月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主动帮家里干家务活。更没想到的是,他们第一次跟我联系,就意外地听到了我对他们女儿的表扬。这使他们激动不已。李英的父亲感慨万分地说:“谁说老师一定要严厉?我女儿就不吃这一套,她就喜欢像张老师这样性格温和的老师。这大概就叫‘以柔克刚’吧。”

尽管校长知道我平时的教学工作扎实有效,但由于她了解这个班的情况,还是暗暗地为我捏着一把汗,担心我“吃不住”这个班。于是,她背着我对五(8)班进行了一次调查。她找来班上赵华军、聂小平等几个最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问他们,班上上课纪律是不是不好?有多少人经常不完成作业?结果,赵华军等同学的回答让校长喜出望外。他们回答说:“一开始,我们班确实纪律不好,也有很多人经常不写作业。不过,现在我们班纪律很好,再也没有同学不写作业了。张老师对我们可好了。我们喜欢她。”孩子的这一番肺腑之言让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