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第十册美术教学计划及教案新部编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十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指导思想)
这套教材,主要根据《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力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使教材符合听力和语言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教育,补偿其听力或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想象画——学画景物的空间
第二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一)
第三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二)
第四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三)
第五课静物写生——用颜色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
第六课学画动物
第七课水墨画——小鸡
第八课给你喜爱的故事画插图
第九课学画装饰画
第十课临摹中国工笔人物画
第十一课工艺——剪纸
第十二课工艺——软雕塑小动物
第十三课工艺——纸造型壁挂
第十四课工艺——挂饰设计
第十五课邮票设计
第十六课中外建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景物,并了解认识景物近大远小的规律。
2) 初步了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学习插图画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 培养和提高学生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及写生能力。
2) 通过演示色彩的明度推移,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调配出一种色彩的明度变化。
3) 分析认识六面形体的结构,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引导学生用线表现物体的体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了解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空间的认识及运用。
1.《想象画——学画景物的空间》是使学生了解认识景物近大远小的规律。
2.《六面体写生》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用线、体面关系、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体积。
3.《静物写生——用颜色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是使学生通过写生,学习利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要求:
1. 学习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通过想象、联想,画出自己喜欢的景物。
2. 能准确描制静物的形体及明暗关系。
3. 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调配出一种色彩的明度变化。
三、教学重点:
1. 培养和提高学生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及写生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素描的三种表现手段表现静物组合。
四、教学难点:
1. 准确把握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表现六面物体的体积。
2. 利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具:
挂图、实物。
七、课时安排:7课时
课题:第一课想象画——学画景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景物近大远小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能力及表现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联想,画出自己喜欢的景物画面。
教具:周围景物及课本图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我们学校门口的路灯,谁能告诉教师它们排列的形状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生讨论并回答。
(近大远小)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书中的图片,看看图片中的物体都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三、新授。
1.师出示范图并讲解。
(1)道路两边的树木呈现的规律是近处的树高,而离我们越远树就越小。
(2)走廊的柱子,离我们近的柱子高,离远的柱子矮。
(3)马路上的汽车,近处的汽车看起来大,离远的看起来小。
四、巩固练习:
师:学习了近大远小的规律,请同学根据这个规律画一画我们学校外面马路上的路灯。
生练习,师指导。
五、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六、作业:
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画一幅想象画。
课题:第二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线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具:课本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二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线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大远小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规律在六面形体表现上的应用。
三、新授。
1.六面形体的结构:
12条棱(四条相等的长、宽、高),
6 个面(三组相等的对面)。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表现六面形体。
四、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用直尺画一画墨水瓶的盒子。
五、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二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线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绘画步骤: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用线描绘六面形体几何模型或生活中六面形体的实物。
课题:第三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增强对明暗调子的感受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教具:课本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三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二)
1. 知识目标: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增强对明暗调子的感受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线来表现六面形体的体积,可是用线表现的体积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薄,怎么样才让形体丰满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暗调子的运用。
三、新授。
1.师:想要运用明暗调子来表现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就要了解调子的画法。
2.师:了解了调子,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六面形体的明暗特征。
同学们通过范图可以看到,六面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黑、白、灰三个不同深浅的调子。
四、巩固练习:
生练习并熟练调子的画法,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三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增强对明暗调子的感受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写生步骤: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写生石膏六面形体,并用黑、白、灰不同调子表现出立体明暗的关系。
课题:第四课六面形体的写生(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及写生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体面关系和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并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变化。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写生步骤:
1.
2.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画一个有明暗变化的物体,加强对明暗调子的感受。
课题:第五课静物写生——用颜色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感受和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深入细微的观察能力及写生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写生,学习利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在直观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调配出一种色彩的明度变化。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1.色彩。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明度的调配方法:一种颜色加白颜色、加黑颜色的不同量,产生不同的明暗程度。
2.写生练习: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表现六面形体或通过写生表现物体的体积。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几种基本的绘画技法。
1.《学画动物》是使学生学会用基本形概括地表现动物的方法。
2.《水墨画——小鸡》《临摹中国工笔人物画》是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3.《给你喜爱的故事画插图》《学画装饰画》是初步了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几种动物基本形体结构。
2. 学习中国的传统绘画。
3. 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装饰色彩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 了解学习浓淡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对装饰色彩的准确运用。
2. 了解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具:
挂图、实物。
七、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第六课学画动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动物的基本形体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概括地表现动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概括。
教具:课本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六课学画动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动物的基本形体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概括地表现动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概括。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1.师:同学们都去过动物园吗?见过什么样的小动物呢?
生举手回答。
师:那在我们的家里又养了哪些可爱的动物呢?比如小猫、小狗,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形体特征?生讨论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牛的画法。
哪位同学家里有牛呢?说说牛的特征。
生举手回答。
师出示牛的图片并讲解形体特征。
3.作画步骤: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六课学画动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动物的基本形体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概括地表现动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概括。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的画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种常见动物的画法。
三、新授。
羊的几种基本形:
兔子的几种基本形: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两至三个动物。
课题:第七课水墨画——小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小鸡的形体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用浓淡墨的表现方法描绘小鸡形象。
教学难点:浓淡墨的运用。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1.小鸡的形体结构。
2.小鸡的写生步骤:
生练习绘画,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几只可爱的小鸡。
课题:第八课给你喜爱的故事画插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画插图的基本知识。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八课给你喜爱的故事画插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画插图的基本知识。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1.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插图吗?我们在哪里可以见到它们呢?
生举手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初步地了解插图。
2.插图的基本知识。
插图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画面,包括科学性的和艺术性的插图。
本课所讲的是艺术插图。
绘制插图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熟读文学作品,深刻了解它的内容,领会它的情感。
(2)选出最主要、最典型的情节进行构思。
(3)选择用适当的(变形、夸张或写实的)绘画手法。
四、巩固练习。
在常用的课本中找出几幅插图,观察其特点。
五、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八课给你喜爱的故事画插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插图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画插图的基本知识。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作业步骤:
1. 构思:熟读文章,找出最主要、最典型的情节进行构思。
2. 构图:勾画草图,并将要表现的形象逐一组织、定位。
3. 绘画:用变形、夸张或写实的手法描绘。
4. 着色:选择适当的颜色着色。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给你喜爱的故事画一幅插图。
课题:第九课学画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临摹,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装饰色彩的运用。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九课学画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临摹,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装饰色彩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装饰画步骤:
1.观察蝴蝶,了解蝴蝶结构,勾画外形。
2.勾图外形不同的蝴蝶,有重叠的、在不同方向的、有疏密的组织画面。
3.运用线的粗、细变化,美化蝴蝶。
4.着色。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九课学画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临摹,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装饰色彩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讲评作业情况。
三、新授。
装饰画步骤: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画一幅你喜爱的装饰画。
课题:第十课临摹中国工笔人物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
教具:课本图片。
教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十课临摹中国工笔人物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学习了花的工笔画,对工笔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的工笔画。
三、新授。
1. 勾线分染。
2.平涂、勾填、罩染。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十课临摹中国工笔人物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笔人物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学习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
教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1. 拓描。
2.上色。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拓描范稿,按分染、平涂、勾填等着色方法完成作业。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几种基本的绘画技法。
1.《工艺——剪纸》是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剪与刻的技法。
2.《工艺——软雕塑小动物》《工艺——纸造型壁挂》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工艺——挂饰设计》《邮票设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能力。
4.《中外建筑》学习欣赏建筑艺术。
二、教学要求:
1.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逐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2. 学习小挂饰设计的方法并会美化生活。
3. 欣赏美丽的邮票。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用纸折叠的技巧,练习用折纸来装饰环境。
2. 学习使用多种材料做立体造型。
四、教学难点:
1.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剪与刻的技法。
2. 学习邮票设计知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教具:
挂图、实物。
七、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第十一课工艺——剪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剪与刻的技法。
教具:刻刀、白纸两张、红纸两张、剪刀、胶水。
教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十一课工艺——剪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剪与刻的技法。
教具:刻刀、白纸两张、红纸两张、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师:刻刀刻纸时要慢,且向下用力切断纸张,两纸相接处要多刻出一些,使其相交。
刻纸步骤: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十一课工艺——剪纸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剪与刻的技法。
教具:刻刀、白纸两张、红纸两张、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剪纸步骤: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用刻或剪的方法,制作两张你喜欢的剪纸。
课题:第十二课工艺——软雕塑小动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使用多种材料做立体造型。
教具:刻刀、剪刀、胶水、线。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1.师:大家去过动物园吗?
生:去过。
师:在动物园里大家都见过什么动物呢?
生举手回答。
师:大家知道那么多小动物呀?那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白天鹅和大象的制作方法。
2.白天鹅的制作方法:
3.包装板制作步骤: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五、作业:
选择任意材料,制作一个你喜爱的小动物。
课题:第十三课工艺——纸造型壁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练习用折纸来装饰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能力。
3. 情感目标:逐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纸折叠的技巧。
教具:剪刀、胶水、纸。
教时: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题:第十三课工艺——纸造型壁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练习用折纸来装饰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能力。
3. 情感目标:逐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纸折叠的技巧。
教具:剪刀、胶水、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三、新授。
1.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师出示壁挂作品,生欣赏。
师:这是壁挂,同学们看它们漂亮吗?大家想学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基本的折法。
2.基本折法:
(1)直线、曲线折法。
a.画线:直线、斜线、宽窄线,根据操作的需要画好线。
b.用针或空笔芯将画好的线划出硬痕。
c.红线向上折,蓝线向下折。
2.圆形、椭圆形的折法。
a.画出圆形或椭圆形。
b.划痕折。
c.剪开半径,将阴影部分重叠粘好,立体圆形、椭圆形制成。
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总结生练习情况。
第二教时
课题:第十三课工艺——纸造型壁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练习用折纸来装饰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造型能力。
3. 情感目标:逐步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纸折叠的技巧。
教具:剪刀、胶水、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