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起步较早,50年代初,就有用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并开始积累了一些病例。以后,又出现了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然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简单,仅限于“肝阳上亢”。60年代初,提倡辨证施治,突出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在理论探讨中,虽已有人提出了本病十个辨证分型的系统治疗方案,然而报道仍以平肝潜阳为主。有人总结了1959年~1963年的五年、-间,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表明除单方之外,辨证施治逐渐
被重视,其他还有针灸、气功等大量的报道,累计病例达2500例以上。60~70年代中,全国各地为探求简捷、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又进行了各种外治法的探索,如针灸、推拿、气功、磁疗、耳压、放血、药物敷贴、药枕等。又如自我推拿保健、食疗等方法,寓防治高血压病于日常生活中。说明中医治疗本病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且确实方便、实用980年代以后,一方面仍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另一方面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而深人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至1990年为止,累计病例已达2万5千余。实验研究中,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关系较多。由于辨证分型不一致,或观察方法不同,各家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报道颇不一致,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阴虚火旺者,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Ⅱ明显低于正常组,而血浆醛固酮则明显高于正常组。激发肾素活性均值,阴虚阳亢型明显低于阴虚型,而气阴两虚型又明显低于阴虚型。在血液流变学方面,阴阳两虚的指标异常幅度最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湿壅盛型的血液处于“轻凝状态”;而阴虚阳亢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通过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发现本病的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肝阳上亢、痰湿中阻二型相当于高血压病I期。肝肾阴虚型相当于Ⅱ期,阴阳两虚型相当于Ⅱ期。此外,还有通过水和电解质、性激素、尿核苷酸含量及子午流注与血压的周期变化、舌象脉象的客观指标等等进行了研究。中医通过40年来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很大,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
病因病机
目前,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为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同时又与年龄、起居等因素密切有关。其病机则表现为风、火、痰、虚、瘀。
风因思虑忧伤,精神紧张,急躁善怒,导致肝郁气滞,若化热且热极生风,风阳上扰头目,则有头痛、眩晕诸症。
火因烦劳,五志过极,则化热生火,火盛则水衰,不能制火而涵木,形成肝火循经上冲头目,而出现高血压诸症。
痰饮食高粱厚味,体肥而气弱则食滞不化,聚湿成痰,痰浊中阻,阻遏气机的正常升降,则眩晕内生。
虚嗜欲无度,劳役伤肾,或生育太多,以致肾水亏虚,肾虚不能上滋肝木,肝阳无制而妄动,不能上承心火,则成心肾不交等诸症。
瘀病程日久,或久治不愈即可导致瘀血的产生,而气虚、肝火、痰阻等皆可成为血瘀证的病因。
辨证分型
虽然过去曾制定过一些辨证分型方案,以及其他分型方法,但目前一般都趋向于下列分型:
1.肝阳上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口干欲饮,失眠或人睡易醒,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
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4.痰湿中阻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5.气虚血瘀头晕肢麻,倦怠乏力,活动欠灵,胃纳呆滞,动则气短,日轻夜重,甚至半身麻木,小便失禁。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脉弦涩。
分型治疗
(1)肝阳上充
治法:平肝潜阳,清肝泻火。
处方:龙胆草12克,天麻12克,泽泻12克,柴胡1o克,黄芩9克,山栀10克,木通9克,生地30克,菊花30克,钩藤30克,决明子30克,车前子20克,茵陈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加减。
(2)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处方:生地30克,山药30克,何首乌30克,桑寄生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15克,天麻12克,萸肉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白芍15衷,珍珠母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杞菊地黄汤或合建瓴汤。
(3)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温肾。
处方:熟地15克,杜仲15克,麦冬15克,巴戟天12克,萸肉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苁蓉10克,肉桂3克,制附子6克,五味子9克,石斛9克,石菖蒲9克,远志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fjK老中医在线
常用成方:地黄饮子等。
(4)痰浊中阻
治法:化痰降浊。
处方:半夏9克,陈皮9克,南星9克,菖蒲9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生山楂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丹参30克,川芎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涤痰汤加减。
(5)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