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城市地理学绪论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进学派(哈维为代表)以社会冲突为核心,强调一切
应从政治、社会、行政、文化背景加以认识,认为要了解城 市的结构,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 环境和政治权利作用。
五、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1、研究领域有明显的社会理论趋势,兴起新城市主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社会地理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
格如何反映到所谓“文化景观”的分析。 曼纽尔· 卡斯特尔斯是当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带头人。
在这些研究的影响和带动下,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
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忽 视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 行为学派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首先必须分析个人的 决策过程。
• 多 核 心 模 式
从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1950年以前的城 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 1、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2、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三、1950—1970年
二战后,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1958—1962达
到顶峰。中心地理论在60年代,影响迅速扩大。 布莱恩· 贝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中心地理学说进行了 许多实证性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他的《城市作 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一文,把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的
建立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
填补人口居民点地理学等缺口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 1967—1971,停滞,机构与教学均拆散或撤销 • 1972以后,地理工作者转向城市规划工作 高校开展城规培训 经济地理专业转城规 地理研究机构转城市课题研究 轻视基础理论 的学习和研究 与国外交流 信息断绝
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
– 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 系统。
研究对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 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
2.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是一个“点”; 3.城市本身是一个“面”。 而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 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具体包 括:
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
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 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的不平衡性,要识 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自然 社会 科学 科学
社会科学中的城市地理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科学
•
与城市规划学:
– 城市规划师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 夫。”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
•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吴越春秋》(城的概念) • “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
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人口分布与服务中 心等级结合的研究 “城市系统”
贝里
•
“数量革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移
到空间分析上来。自空间学派兴起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
立起来,其研究对象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
宏观方面的城市体系研究: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化、城市规模、职能结构、城市空间格局 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用地分异过程、各功能
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 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
城市职能划分、土地定级、城镇 等级结构分析、城市系统演化规律分 析、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分析等。
新领域
网络化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大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和世界城市体系 都市带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城市职能 发生分化和整合、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优化和重组。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要素的区位分析。
四、1970年以后 在这一时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是社
源自文库
会科学的研究。
英国的新韦伯主义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在 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家段义孚等从研究社区与人的 关系出发,运用行为科学和现象学,开展了个人性格如
何影响到家庭和房屋的装饰的分析,并伸展到集体的性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 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发展历程
• 1、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
• 2、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 3、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
第三环是工人住宅区,居民主要 是蓝领工人 第四环是中产阶级住区,白领阶层居住区 第五环叫通勤区,上层和中上层 社会的豪华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
中心商业区
• 扇形模式 霍伊特认为,均质性平面的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
于 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在他的模式中,
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 路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
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新理论 新领域
20世纪90年代,研究呈现多元化 新方法
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 人文地理学形成雏形
• 出现专门的城市地理学论文
– 单个城市研究为主
– 面上研究少
– 理论探讨少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 20世纪50年代初,人文地理学扼杀在西方地理学全面批判 中 • 1961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提出:
向国际学习 • 中心地理论的引入
•
地理学对城市体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克里斯塔勒
的中心地学尤为突出。
克里斯塔勒 (1933年)
《南德的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体系
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 同心环模式
伯吉斯认为,城市结构如树的年轮一样,由一 第二环叫过渡区,聚集了黑人、移 圈一圈的同心圆组成。在平面图上,以城市中心 民、流浪汉和其他下层居民,还有 工厂和仓库 为圆点可画出五道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圈。
•城市地理学是什么?
是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 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 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
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
的规律性(认识世界);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 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改造世界)。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任务: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
• 《管子·乘马》:“ 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
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
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理论与实践过程的关系
•与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
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
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 作用。
城市
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 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
区域
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管制、体制及政策研究
环境、交通、住宅、内城贫困等问题
人口
自然
环境
•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新方法、新技术
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 3、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 市产业的研究领域在拓展。 4、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
新方法。
新韦伯主义
• 新韦伯主义空间研究以传统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
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将城市看作一个“社会—空间”系统,
指出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同一的,城市资源的分配模 式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城市社会生活机会分配的不 平等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冲突是形塑城市空间和推动城 市空间发展的动力。
发展举步维艰 与世界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4、1976年—1990年的振兴阶段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规划工作受重视并普遍开展 城市地理研究迅速发展 • 李旭旦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全面推进人文地理 学的发展 • 城市地理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分支 地理学报1934~1948 年间,共发表城市地理论文5 篇,1949~1966 年间只有3 篇,1967~1977 年停刊10 年 ,1978~1988 年短短10 年已发表城市地理论文17 篇
聚落地理学 城市内部形态
二、1920—1950年
此间,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人们 进而观察城市、研究城市。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 说也陆续问世。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
城市(帕克、沃斯、伯吉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这一时
期的城市地理学研究转向实地考察,观察城市实际景观,研 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 帕克、沃斯 、伯吉斯 住宅区、中心 商业区、工业区 土地利用模式: 芝加哥学派
得其所。” 《周易》(城市的概念)
• 清明上河图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 市和乡村的分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 占据地球表面积最小,高度集聚人口与社会经济
活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集聚传播和
扩散的中心 – 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是以人文 要素为主的地理环境 – 城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是
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
供参考。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城市地理学无疑是
一门理论科学,其形成、发展和完善总不能超越时间
和空间限制。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核心: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 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
间组织。
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城市生态 系统
城市生 态学
城市地 理学
城市社 会学
城市经 济学
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1920年以前
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 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 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 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 屋顶的式样等。 城市区位:决定论 工业革命、城市发展
城市经济学
•与城市社会学:
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 强调从空间出发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为政府决策做参 考。
城市社会学注重社会实践,探讨促进社会发展,
特别是城市社会进步的有关问题和决策。
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城市规 划学
城市结 构、城 市生活 方式、 城市社 会组织
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被城市
地理吸收并融入其研究中。
• 与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
现象与城市问题。 研究内容中的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问 题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
经 济
参考 因素
城市地理
提 供 参 考 吸 收 内 容
研究 内容
经济问题空间表现 形式及其与城市发 展的关系
• 4、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
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
• •
•
• •
北京大学主要进行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城市发展规 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 研究。 南京大学主要侧重城市化研究,近年来多进行区域城 市化和海港城市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致 力于上海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 中山大学主要进行全国城市化、城市系统和珠江三角 洲区域城市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近年来又把研究重点 放在穗港澳城市带形成机制和中国大都市走向国际化的研 究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侧重于工业城市和京津唐区域 城市系统的研究。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要进行城市群体,尤其是闽 三角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