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ANA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诊断价值

ANA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诊断价值

ANA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9-01-07T10:56:21.7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5期作者:蔡利群李凤[导读] 抗ENA抗体是指对核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的自身抗体。

ENA是用等渗盐溶液从细胞核碎片提取的可溶性核蛋白[1]。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要】目的:自身免疫病中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联合检测情况及联合检测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

进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ANA,免疫印迹法检测 ENA 多肽抗体。

结果:对照组血清ANA及ENA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率0%,观察组ANA检测,阳性率SLE患者 96.72%,SS患者90.91%,MCTD患者87.5%,PM/DM患者85.71%;RA患者50.0%;PSS患者80.0%。

SLE组抗Ro/SSA抗体检出率最高85.24%,SS组抗La/SSB抗体81.81%,SLE组抗Sm抗体检出37.70%;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检出情况,SLE组77.04%,SS组72.72%,MCTD组87.5%,PSS组20.0%;Scl-70抗体PSS组检出40.0%;抗Jo-1抗体PM/DM组检出57.14%。

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ANA和抗 ENA 抗体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诊断【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49-02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许多疑难病症中的一种。

抗核抗体(ANA)是指对真核细胞的核的不同成分,作为抗原所产生的各种自身抗体的总称。

ENA检测

ENA检测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实验步骤: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实验步骤一:准备
检查加样板是否反应区亲水而周边疏水?如果不是,可用湿纸 巾擦拭,必要时可使用家用洗涤剂或Extran MA 01(默克公 司),再用水彻底冲洗。需要消毒时,可于3%的Sekusept Extra (汉高公司)中浸泡1小时。只有当载片平衡到室温后方 可打开袋子。不要触及生物薄片。按照要求用记号笔对玻片进 行标记。
ANA结果判断
1:100 阴性 阴性,标本中未检测到抗核抗体
1:100 阳性
微量 对于核均质性、着丝点、核点型等荧光模式,提示某种 风湿性疾病或其他疾病 阳性 提示某种风湿病或其他疾病
1:320 阳性
滴度定义: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血清相比,能观察到特异性荧光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均质型:细胞核呈均匀一致的荧光;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核仁型:核仁部分呈现荧光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斑点型(颗粒型):细胞核内呈现斑点状荧光;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胞浆型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着丝点型
B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结果判读: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由血小板免疫性破坏,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有急性ITP和慢性ITP两种类型。

慢性ITP是指病情迁延半年以上而不愈者或经常复发的患者,多发于20~5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约1∶2~3。

目前多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笔者对44例ITP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以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检测,旨在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一项可靠的生化指标,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44例ITP患者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年龄13~86岁,平均56.25岁,其中男14例,女30例,血小板计数≤50×10 9 /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对照者30例。

分别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1.2 检测试剂检测ACA、ANA及抗ENA抗体的试剂均购自德国EUROIMMU N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AC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首先将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按1∶2 01稀释,与标准、质控血清同时加入包被的微孔中,经孵育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孵育洗涤加入显色剂,用酶标仪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A CA的含量,含量>12×10 3 RU/L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2 ANA检测同时采用猴肝片及Hep-2细胞作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根据猴肝片及Hep-2细胞的细胞核能否产生特异性的荧光来判断标本中有无ANA,以ANA滴度>1∶100为阳性。

具体操作详见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3.3 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将亲和层析纯化核抗原(nRNP、SSA、SSB、Sm、Jo-1和Scl-70)包被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然后加入血清及酶标记的抗体,根据硝酸纤维薄膜是否显现颜色来判断,以滴度>1∶100为阳性。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一些核抗原成份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内 更丰富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2页
ANA检测意义
有利于疾病诊疗 如抗Sm是SLE标识抗体; 抗ScL-70 是SD标识抗体; 抗Jo-1是PM/DM标识抗体;
观察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 研究发病机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3页
【ANA分类】
抗DNA(dsDNA,ssDNA) 抗组蛋白(Histone) 抗非组蛋白(Nonhistone,Extractable
毒时,可于3%Sekusept Extra (汉高企业)
中浸泡1小时。
只有当载片平衡到室温后方可打开袋子。
不要触及生物薄片。按照要求用记号笔对
玻片进行标识。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13页
试验步骤二:样品准备
1:100稀释血清标本。每次试验均 需加入阳性和阴性对照。对照血清 使用前必须混匀。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发荧光为阴性。 抗原片中出现阳性染色细胞为ANA阳性,
不然为阴性。 阳性待检血清可作深入稀释后测定效价。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23页
【均质型】 细胞核呈均匀一致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24页
【核仁型】 核仁部分展现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25页
【斑点型】(颗粒型) 细胞核内展现斑点状荧光
+
+
抗原
抗体(血清) 抗原—抗体
第二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第7页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ANA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法
第8页
试验原理:
✓生物薄膜载片上IgA、IgG、IgM类特 异性抗体能够与抗核抗原反应;随即 ,结合抗体可与标识荧光二抗进行反 应,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1、检测原理及方法1.1 ANA检测原理ANA(自身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针对自身组织中的核糖核酸和核蛋白进行作用。

ANA检测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观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自身抗体与细胞核内抗原结合的荧光反应,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NA阳性。

1.2 ANCA检测原理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进行作用。

ANCA检测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观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ANCA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结合的反应,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NCA阳性。

2、ANA检测及临床应用2.1 检测适应症ANA检测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核性脓毒症、类风湿关节炎等。

2.2 临床意义ANA阳性表明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反应,但并不代表特定疾病的存在。

ANA阳性结果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3 结果解读ANA检测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图片解读。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血清中存在与细胞核内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

阴性结果表示未检测到自身抗体。

3、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3.1 检测适应症ANCA检测主要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无器官限定型小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全身性血管炎等。

3.2 临床意义ANCA阳性结果提示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但并不一定与特定疾病相关。

阳性结果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3 结果解读ANCA检测结果通常通过ELISA或免疫荧光染色解读,阳性结果表示患者血清中存在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结合的自身抗体。

阴性结果表示未检测到自身抗体。

4、附件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等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ANA:自身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5.2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5.3 IF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5.4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6、结束语感谢您阅读本文档,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抗核抗体(ANA)与ENA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抗核抗体(ANA)与ENA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

抗核抗体(ANA)与ENA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王晓华;王彦铮【摘要】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ENA采用欧蒙印迹法。

结果1000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中ANA阳性97.6%,1100例ANA阳性的病例ENA 抗体阳性率为84%。

结论 ANA阳性, ENA常规检测项目未必都能检出,说明若ENA常规检测阴性,应进一步做其他抗体检测。

而ENA抗体阳性的病例, ANA抗体绝大多数阳性,阳性率达97.%。

可以说明用猴ANA阳性的病例ENA不一定全是阳性;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其ANA也不一定全阳性, ANA与ENA联合常规检测,对风湿免疫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更有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抗核抗体;抗ENA抗体【作者】王晓华;王彦铮【作者单位】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抗核抗体(ANA)是传统认为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

目前随着免疫荧光技术的改进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ANA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核成分, 而是指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将ANA分为四大类:包括抗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是指不含组蛋白, 而可被盐水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抗体, 故通常称抗ENA抗体。

其包括抗Sm、U1RNP、SSA、SSB、SCL-70、Jo-1、rRNP、PM-1、KU、PCNA、RA、Mi-2、Sa、PL-7、Filaggrin等抗体。

这些抗体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统计了ANA与前六种抗ENA抗体之间结果对照, 旨在探讨不同种类的ENA抗体阳性的病例与其ANA结果及不同核型之间的相关性。

抗核抗体ANA检测与临床应用

抗核抗体ANA检测与临床应用
正常人
95-100 80-100
100 100 20-40 20-50 85-95 30-50 70-80 30-40
26 5-10
美国风湿学会(ACR)立场声明
• HEp-2 细胞包含大约100 至150 种自身抗原 • 其它初筛方法仅具有少量自身抗原
…大约 35% SLE患者和IFT-ANA阳性患 者在其它初筛实验中为阴性结果…
群组
n
抗核糖体 P 蛋白阳性数
SLE
360
34 (9.4%)
其他结缔组织病*
79
0%
健康献血员
206
0%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症, 皮肌炎/多肌炎
对 SLE 100% 特异
EUROIMMUN
核糖体 P 蛋白 ELISA: 敏感性和特异性(2)
群组
SLE MCTD
SS SSc RA HD 特异性
建议: • IIFT-ANA仍然为ANA检测的金标准 • 医院或商业诊断所应用其它ANA检测方法时,必须要求为临床大夫提供足够 的数据证明其它ANA检测方法与IFT比较具有同样或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实验室在ANA报告当中必须注明ANA检测方法
ANA筛查: 间接免疫荧光法(IFT)
抗原谱完整 (细胞核、细胞浆) 检测ANA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基质组合: HEp-2细胞+灵长类肝
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CICTD)
夏普综合症 (MCTD)
RNP
系统性硬化症 (SSc) Scl -70 and CenpB
多肌炎/皮肌炎 (PM/DM) Myositis Profile
ANCRAAhret相hurmi关taist性o(iRd血eA管) 炎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一、背景介绍1.1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特点1.2 抗核抗体(ANA)检测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二、ANA检测2.1 检测方法2.1.1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2.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1.3 其他方法2.2 检测结果解读2.2.1 异常阳性结果2.2.2 异常阴性结果2.3 临床应用2.3.1 系统性红斑狼疮2.3.2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3.3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三、ANCA检测3.1 检测方法3.1.1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3.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1.3 其他方法3.2 检测结果解读3.2.1 异常阳性结果3.2.2 异常阴性结果3.3 临床应用3.3.1 小血管炎性肾病3.3.2 肺出血3.3.3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四、附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组织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5.2 抗核抗体(ANA):指体液或组织细胞内存在的抗核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

5.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指血液中存在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5.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以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损害、关节炎、肾脏损伤等。

5.5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等。

5.6 小血管炎性肾病:指血管壁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

5.7 肺出血:指肺组织内血管发生破裂,导致血液渗漏入肺泡或支气管,并引起咳嗽、咯血等症状。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中的结果应用分析。

方法分别采用IIFA和胶乳法检测5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抗核抗体(ANA)。

结果IIFA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76%,胶乳法检测血清ANA的灵敏度为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IIFA 法检测ANA的敏感度明显高于胶乳法,提高了临床的阳性检出率。

IIFA法用于ANA的筛查,阳性标本在进行滴度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标签: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胶乳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n detecting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The antinuclear antibodies of serum samples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y the IIFA and emulsion meth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and emulsion metho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76% vs 58%)(P<0.01).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degree of ANA detected by IIFA metho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detected by the emulsion method,which improves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clinic,the application of IIFA method for ANA scree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specimens for titer detection contribute to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Antinuclear antibodies;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Emulsion method抗核抗体(ANA)包括细胞核的自身抗体和细胞质内的核酸和核蛋白的所有成分的自身抗体,是指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细胞核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1]。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31页
(三)皮肌炎/多发性肌炎(PM/DM)
免疫学检验
• ANA • ENA——抗Jo-1阳性
其它检验——肌酶谱
• 肌酸磷酸激酶(CPK): MM-心肌和骨骼肌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第16页
抗核抗体(ANA)
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判断:
①滴度〉1:100为阳性 ②常见核型——5种
不一样核型临床意义不一样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17页
ANA常见五种核型及临床意义
核膜型——与抗ds-DNA相关, 多见于SLE,尤其是有肾炎者
均质型——与AHA、抗DNA相关,引发LE形成 主要见于SLE、药品性狼疮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24页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25页
抗ds-DNA抗体
临床意义
①对SLE诊疗有较高特异性 ②滴度与SLE活动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指标 ③与SLE肾损害相关
检测方法
①放免法(Farr)——敏感,有利于早期预测 检测高亲协力抗ds-DNA
②间接免疫荧光法(IF)——特异 ③ELISA——可检测低亲协力抗ds-DNA
斑点型——与抗ENA相关,应深入查特异性抗体 核仁型——多见于硬皮病 着丝点型——多见于CREST综合征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18页
均质型
与AHA(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相关, 引发LE形成主要见于SLE、药品性狼疮
核膜型
与抗ds-DNA相关, 多见于SLE,尤其是有肾炎者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8页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_赖永才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_赖永才

#论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赖永才,毛炜(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641400)=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 N 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 A)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AN 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 A抗体采用德国欧蒙公司免疫斑点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法分析。

结果132例抗EN A抗体阳性病例AN A的阳性率为93.9%,荧光核型主要以颗粒型为主。

另外检测的103例AN A阳性病例中,抗EN 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78.6%。

结论抗ENA抗体类型与A NA荧光核型之间没有绝对的规律,临床检测自身抗体时需将两者结合分析。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荧光核型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1.07.0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1)07-0815-02C 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NA and ant-i ENA antibody in autoimmune diseases L A I Yong-cai,MA O Wei(D ep ar t-ment of L abor atory,J iany ang M unicip al P eop le c s H osp ital,J iany ang,Sichuan641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 he cor relation between fluor escent kary oty pe o f antinuclear ant ibo dy(A NA)and ant iext ractable nuclear antig en(ant-i EN A)ant ibody.Methods A N A w a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 luor es-cence assay and ant-i EN A antibody w as detected by Eur o assay.T he r esults w ere analyzed by double-blind co ntr olmet ho d.Results Amo ng all132ant-i EN A antibody posit ive cases,the posit ive rate fo r A N A w as93.9%,the fluo-r escent kary oty pe w as ma inly g ranular patt ern.A mong t he103po sitiv e cases o f A N A,the r outine6-index examina-t ion of ant-i EN A antibo dy sho wed the positive r ate of78.6%.C onclusion T her e is no abso lute rule betw een ant-iENA antibody and fluo rescent kary oty pe of A NA.In clinical detectio n of autoantibody,it is required to perfo rm ana-ly sis co mbining these2detections.=Key words>antinuclear antibody;ant iextr actable nuclear ant igen antibody;fluor escent ka ryo type近年来,随着对风湿免疫病的深入研究,医院已广泛开展了对抗核抗体(AN A)和抗可提取核性抗原抗体(EN A)的检测。

抗核抗体检测与临床应用

抗核抗体检测与临床应用

ANA均质型(滴度1:10,000)
1:100
1:100
1:1,000
1:1,000
ANA结果报告
报告ANA结果时,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定性结果:阴性或阳性。 - 荧光模型:看到的所有模型均应报告。 -每种荧光模型的滴度。 -建议:如下一步的确认实验等。
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CICTD)
Scl-70
Sm/RNP
SS-A/SS-B
Nuclear memb. Ribosomes Mitochondria Golgi apparat. Lysosomes
Actin
Vimentin
欧蒙推荐的ANA稀释方案
欧蒙ANA—IIF稀释方案
欧蒙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系统的起始稀释度为1:100。即该 检测系统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100。梯度稀释时的稀释因子为 1:3.2。
• 靶抗原:SS-A、SSB
肝片
着丝点型
HEP-2
• HEp-2:间期细胞 核内出现大小数目 相同、均匀分布的 点状荧光;分裂期 细胞浓缩染色体处 出现浓缩点状荧光
• 肝片:肝细胞核内 可观察到10-20个荧 光点;荧光强度明 显弱于与HEp-2细胞
• 靶抗原:着丝点蛋 白
肝片
核点型
HEP-2
• HEp-2:间期细胞 核内出现大小、数 目、强度不均的点 状荧光;分裂期细 胞浓缩染色体阴性。 周围可见点状荧光
系ESry统ystht性eem红misa斑ctoh狼deer疮sLu((SSpLuLEsE)) dsDNA
干燥综合征 (SS) SSA and SSB
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CICTD)
夏普综合征 (MCTD)
RNP

AN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AN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为30%左右。 抗SS-A抗体: 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
ppt课件.
2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间接荧光免疫法
➢ 具有完整的抗原谱(细胞核和细胞浆) ➢ 检测ANA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跟敏感性 ➢ 基质组合:HEp-2细胞+组织切片
免疫印迹法
➢ 先将混合性抗原做凝胶电泳,分离开不同的区带,然后把区带转印到硝酸纤维膜上,加入待检血清,最后用相应的酶标抗体使 相应的抗原带显色
症中不出现。
抗PM-Scl抗体: 常见于多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中,50%的该抗体阳性患者为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也可见
于单独的多肌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在弥散型硬化症中的阳性率为2-5%。 抗Jo-1抗体: 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3. 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 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NA阴性也不 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
ppt课件.
13
4. IFANA作为总抗体筛查实验,应该结合抗体确认试 验为临床诊断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必要时还应提 供抗体效价。
ppt课件.
14
抗核抗体的应用
抗U1-rRNP抗体: 高滴度的抗U1-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

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和ENA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和ENA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组600例患者均 为 本 院 2012 年 4 月 至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相关判定标准,确诊为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血液 ANA、ENA 阳性率检测对比
观察组的 ANA 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ANA 阳性检测率(2%);观察组的 ENA 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
临床研究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8年2月第4期
文章编号:WHR2017102446
风湿病患者的血液 ANA和 ENA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梅超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检验科,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目的:分析风湿病患者血液抗核抗体(ANA)与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就诊 的600例风湿病患者,并抽取本院体检中心身体健康志愿者6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 ANA和ENA临床 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的 ANA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ANA阳性检测率;观察组的ENA阳 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NA 阳性检测率(犘 <0.05)。但观察组中的 ANA、ENA 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 >0.05)。 观察组风湿病患者ENA各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犘<0.05)。对观察组患者ANA、ENA测定进行比较,发现在特异 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似然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犘 >0.05)。但联合 ANA、ENA检测,可有效提高 检测灵敏度。结论:风湿病患者血液中 ANA与ENA在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充分结合两种检测方法可有 效提高病症检测准确性。
和钙化情况进行判断,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在本研究中,为

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易芸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中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AN多肽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结果:通过检测ANA抗体的阳性率达89.7%,ds-DNA阳性率达到70.5%,Sm抗体阳性率达33.8%,rRNP抗体阳性率达45.5%,SS-A抗体阳性率达54.4%,SS-B抗体阳性率达到47%。

结论:各项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SLE的诊断及分类,治疗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抗体;SLE[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134-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受损。

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1]。

SLE患者血清中含多个自身抗体,其中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自身免疫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SLE患者的血清均来自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间皮肤科及内科门诊收治住院的确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60例, 男女比例为1∶7.5;年龄为13~69岁,平均39.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SLE的诊断标准。

另收集了40位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组,男5例,女35例,平均38岁,男女之比为1∶7。

1.2方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多肽抗体则采用免疫印迹法,并同时检测Sm,抗SS-A,抗SS-B,抗Jo-1,抗Sel-70,抗rRNP,该试剂均由北京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ANA检测方法。

ANA(抗核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ANA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患者血清标本与细胞基质相结合,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来判断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固相酶标记技术,将抗核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再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筛查,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

最后,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电泳将抗原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再加入患者血清标本,通过特异性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最终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总的来说,不同的ANA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在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加快速、准确的ANA检测方法出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ANA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ANA、抗ds-DNA、抗E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ANA、抗ds-DNA、抗EN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110【检验与影像】ANA、抗ds-DNA、抗ENA 联合检测对系统性 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宋俐君(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要】 目的:评价联合免疫学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0例,对患者行免疫学检验,分别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抗ds-DNA)、核抗原抗体(抗ENA)免疫学指标检测。

结果: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SLE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NA、ds-DNA 抗体、ENA 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通过联合检测抗体ANA、ENA、ds-D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诊断指标,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9. 049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9-0110-02作者简介:宋俐君(1988.10-),女,汉族,河南省孟州市人,本科,邮箱:75611665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情进展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及系统功能,导致患者自身抗体功能异常以及机体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功能障 碍[1-2]。

通常情况下,SLE 发病机理多是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导致,因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影响预后[3]。

自身免疫指标检测是目前诊断SLE 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是三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抗体。

本文探讨ANA、抗ds-DNA、抗ENA 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疑似SLE 患者240例。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

ana检测方法Ana检测方法。

在生物医学领域,ana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用来检测人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ana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首先,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清与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是否出现荧光抗体标记的细胞核。

这种方法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清与抗原结合,然后使用酶标记的二抗结合,最终通过底物的反应来检测抗体的存在情况。

ELISA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体,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然后通过电泳和转膜技术将抗原分离并转移到膜上,最后使用特异性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来检测抗体的存在情况。

这种方法对于多种抗体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后,流式细胞术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与荧光标记的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抗体的存在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体,因此在临床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ana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未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准确、更可靠的ana检测方法出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周厚清;董敏;马路【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年(卷),期】2008(18)12【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

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ds-DNA,用欧蒙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

待检测的血清样品来自65例已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

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

其中ANA阳性检测率为72%,抗ds-DNA阳性检出率为52%,ENA多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2%。

抗ds-DNA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78%。

而且,ENA多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

Sm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50%,SSA和SSB对S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和60%,抗Sc l-70对PSS 的阳性检出率为47%。

结论:ANA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抗体。

抗ds-DNA可作为SL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

ENA多肽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指标。

三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观察。

【总页数】2页(P2675-2676)【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抗ds-DNA;ENA多肽抗体【作者】周厚清;董敏;马路【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ANA 抗 ds-DNA 抗体及抗 ENA 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乃丹2.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ANA、抗ds-DNA、ENA多肽抗体检测245例结果分析 [J], 黄华健3.ANA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肖玉龙;杜英4.ANA、抗ENA抗体联合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杨丽红;张世国;毕其华;江再菊;柳强5.ANA、抗ds-DNA及ENA多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 [J], 江华;郑颖;林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单项检测ANA易漏检

为什么单项检测ANA易漏检

为什么单项检测ANA、ENA或抗ds-DNA抗体易漏检
1偶见ANA阴性而ENA阳性,结果是否有矛盾?
⑴原因所在:抗原的来源及检测对象的个体差异;ENA灵敏度比ANA较高。

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原为原汁原味的HEP-2细胞,可检测到100多种抗体,包括ENA抗体、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AnuA)等,如需细分,则要用纯化抗原。

HEP-2细胞其灵敏度较纯化抗原低。

标本弱阳性时易漏检,表现为:ANA阴性而ENA (SCL-70、JO-1、SSA或SSB抗体弱阳性)。

ENA采用酶免疫条带法,抗原为纯化抗原(亲和层析法提纯),高纯度、高浓度,其特异性、灵敏度较高,但只可检测RNP、Sm、SSA、SSB、SCL-70、JO-1抗体。

⑵建议:初诊患者特别是有临床症状者联合检测:ANA+ENA+ds-DNA+AnuA
更不宜单项检测ENA(只是ANA的一少部份抗体),至少要:ANA+ENA。

2 单项检测抗ds-DNA抗体是否满足需要?
抗ds-DNA抗体为SLE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存在相关性,因此抗体滴度的测定为监控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抗ds-DNA抗体阳性率偏低,且易受激素冲击治疗的影响。

阴性不能排除SLE的诊断。

而核小体抗体(AnuA)也是SLE的特异性抗体,目前认为核小体和核小体抗体(AnuA)在肾小球基底膜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是导致狼疮肾炎的又一途径,核小体抗体(AnuA)受激素冲击治疗的影响较少,可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

建议:监控治疗: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AnuA),
初诊患者:不宜单项检测抗ds-DNA抗体或Anu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60例与正常体检人80例作为对照组,都选择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

结果:经过观察,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 的阳性率为100.0%,检测ena的阳性率为96.7%。

而对照组的ana 和ena阳性率分别为3.3%%和6.7%。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调节异常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间接荧光免疫;ana;ena;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
(2012)06-0363-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身体的大多数组织和器官,我国发病率约为
50/10万,高出世界平均发病率一倍多[1]。

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加[2-3]。

ana和ena是一组针对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在常规检测中,ifa法检测ana和ena耗时较长、需专门设备及经验较丰富的技术人员读取结果[4]。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蛋白质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纯化抗原技术和elisa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间接荧光免疫elisa法操作更为简单且易实现自动化。

本文为此具
体探讨了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60例(美国风湿病协会198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男18例,女42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为4
2.87
±2.51岁。

同期选择正常体检人80例作为对照组。

1.2诊断方法:都选择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和ena,ana的检测:将患者血清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1∶10稀释,加到hep-2细胞服肝细胞抗原基质复合片上,37℃温育3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复合片3次,每次5分钟。

将荧光2抗加到基质片上,37℃温育3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3次,将抗原基质片用缓冲甘油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如果实验基质没有明显的荧光染色,或没有可以辨认的荧光模式,则为ana阴性。

反之则为阳性,须进一步将血清进行1∶40,1∶160,1∶320倍稀释后进行检测,以确定抗体的最后滴度。

根据荧光模式的不同,可初步提供自身抗体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为进一步检测提供信息。

抗ena抗体的检测:将患者血清用标本稀释液做1∶10稀释后,滴加到反应板上,盖上抗原载片,与摇床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缓冲液浸洗15分钟,用干净的吸水纸将载片上的水轻轻擦掉。

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滴加到反应板上,与摇床上室温孵育30分钟,用缓冲液浸洗巧分钟,加底物溶液到反应板上,盖上
抗原载片,于摇床上孵育巧分钟。

最后用蒸馏水冲洗抗原载片并吹干,相应的抗原线呈现清晰可见的蓝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

2结果
经过观察,间接荧光免疫检测ana的阳性率为100.0%(60/60),检测ena的阳性率为96.7%(58/60)。

而对照组的ana和ena阳性率分别为3.3%(2/60)和6.7%(6/60)。

具体见表1。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引起的,通过遗传物质,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但是近年来,由于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能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使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存率有了很大改善[5]。

抗dsdna抗体和抗sm 抗体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血清学指标,虽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不利于早期诊断。

而间接荧光免疫使用包被稀有抗原及增加其它相应抗原包被量后,使elisa法检测结果更准确,更全面,可缩短报告时间,节约成本,也不会丢失荧光模型信息,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