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方案
一、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目的与意义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主要有:
(一)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
1、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
2、从横向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揭示学生共性心理品质问题,同时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德育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1、通过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和数据分析情况,筛选有心理问题或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学生,开展及时、有针对性、有效的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帮助教师更详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帮助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在心理及行为上的发展水平,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升德育的效果。
(三)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发展、学习心理等,帮助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加强职高生心理的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职高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了解职高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适合职高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四)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使学校及时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通过档案资料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干预的方法,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学生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教育教学管理的决策依据。
二、学生心理档案包含的内容
本学期所建立的学生心理档案主要包含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和反映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资料三方面。
(一)学生基本资料
1、自评部分:
①基本情况:包括班级、姓名、学号、性别、年龄、民族、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家庭住址、寄住住址。
②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学历、职业、爱好特长、个性特点及本人对家庭成员的喜爱程度。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亲子关系情况。
③学习经历:包括在什么时间在何校学习,担任的职务,及对当时所处集体的喜爱程度。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的经历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④成功与失败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经历两项内容。此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成长经历。
⑤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在环境适应、情绪调节、行为习惯、自控能力、意志品质、人际关系、接纳自己、学习成绩等八个方面的评价。
⑥困惑与烦恼:此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写下自己目前所存在的心理困惑与烦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他评部分
分为班主任评价和家长评价两个方面,均包含对学生在环境适应、情绪调节、行为习惯、自控能力、意志品质、人际关系、接纳自己、学习成绩等八个方面的评价和对学生的寄语两部分内容。
自我评价与他评使学生对自我有个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如果通过测验而得到较高的量表分,提示有这种可能性,或有这种症状的倾向。
这里所选用的量表为广泛用于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健康普查的《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内容,可以评定一个特定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分为五级评分(从1—5级),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包含10个因素,即该测验将从10个方面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这10个因素分别是:1.躯体化2.强迫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性4.抑郁5.焦虑6.敌对7.恐怖8.偏执9.精神病性10.睡眠与饮食。
(三)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资料
包含10道题,分别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
三、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方法
(一)建立部门
由心理健康工作室联合学生处、各系室共同建立。
(二)资料收集对象
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心理档案将面向全体在校生建立。
(三)结果统计
对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采用心理学研究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四)建立时间安排
拟定于2011年9月22日第七节课在全校所有班级发放问卷,班主任检查问卷填写情况是否完整,由各系室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档案数据的初步录入,10月8日各系室将数据反馈给心理健康工作室专职心理教师,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数据的整理,10月24日完成数据分析并形成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四、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反馈
(一)统计及结果解释
按照心理健康档案中的内容分类进行统计,对于《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调查问卷,除进行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外,还要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整体描述和对比分析,主要涉及与地方常模之间的对比、性别对比、年龄对比、民族对比、年级对比、专业对比和家庭情况对比等。
(二)结果反馈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及分析报告将反馈给校级领导、学生处、各系室以及各班班主任,并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根据结果分析和解释,围绕如何提升心理品质、发展能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
心理健康工作室
2016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