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范仁俊1,李
捷1,马春森2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
摘
要: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
了综述,内容包括项目的科学前沿及背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等,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食心虫;项目介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0)05-0032-04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n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Monitor ,
Prevent and Control of Fruit Borers in Northern China
FAN Ren-jun 1,LI Jie 1,MA Chun-sen 2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2,China ;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China )
Abstract :Backgrounds,key scientific issues,main contents,methods and research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nonprofit sector (agriculture )special funds research program “Study and Demonstration on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M 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ruit Borer on Fruit Trees in Northern China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review.Research progress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ole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analyzed.Further key issu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Fruit borer;Project introduction;Research progress
收稿日期:2010-02-22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3006)
作者简介:范仁俊(1959-),男,山西临猗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害虫化学防治研究工作。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0.05.10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6)于2008年10月获得了国家批准立项,实施年度为3年,项目总经费为1796万元。
该项目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共12个优势单位合作开展专项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的科学前沿及其背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案以及技术路线,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等,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项目背景
我国果树栽种面积位于世界之首,在我国北
方,以苹果、梨和红枣为代表的果树面积已达400多万hm 2,面积约占农业生产面积的20%左右,产值则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40%以上,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果树食心虫是果树生产中一类常发性、灾害性害虫,常见的食心虫有10余种,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梨小食心虫和梨大食心虫等最为严重,而苹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等局部严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栽培的果树近年来已进入盛果期,食心虫为害普遍大幅回升,盛产果品的山西省晋中市苹果、梨、枣果园的虫果率高达30%以上,防治水平低的果园更高达80%以上。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果树食心虫生物学和治理技术的零散研究,如开发了苹果病虫害的远程诊断系统和性信息素防治,在化学防治、果实套袋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32-35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32··
方面也积累了经验;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开展了食心虫的监测、天敌繁殖利用、果树—食心虫—天敌之间相互作用、遗传工程、诱变微生物等研究,但我国北方地区果树生产中面临的3个重大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1)食心虫具有突出的隐蔽性和和钻蛀性,只有短暂数日暴露在外,一旦错过这一关键时期,化学药剂就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确定食心虫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开发准确预测食心虫出蛰期和产卵期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食心虫防治效果的根本途径。(2)食心虫的化学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果农普遍增加施药次数和剂量,每3~5d喷药1次,频繁定期施药致使防治成本升高,每公顷用药费用高达7500~12000元。农药残留超标十分普遍,因此,挖掘食心虫的生物学弱点和特点,开发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土壤处理、趋避诱集、化学农药减量化及相互协调技术,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3)目前果树食心虫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和果实套袋2项技术。一个生长季施药次数高达50~60次,各地推广的果实套袋技术,工作量大,需要爬高,老弱妇孺劳动力难以胜任这些繁重的田间作业。因此,为老弱妇孺量身打造“简便、安全、有效”的食心虫治理技术包,搭建技术示范桥梁,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带来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2研究思路
本项目以北方当家果树苹果、梨、枣等主要食心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食心虫类害虫的生物生态学特点,建立种类快捷识别系统和薄弱环节时空监测预警模型,研发新型土壤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化学趋避、生物防治、环保型农药与减量化使用等关键防控技术,形成简便有效的食心虫控制技术规程,建设食心虫预测和防控研究网络信息平台,构建食心虫综合防控技术服务体系,并在北方果树主产区开展技术集成试验示范。集中解决我国北方果树食心虫预测技术不高、防治效果低下、化学农药使用频繁、防治作业繁重等突出问题,为新形势下我国北方果业生产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为广大果品生产企业和果农搭建适用技术桥梁。
3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本项目选择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3个生
态区采取“三结合”的工作策略,共同组织实施,即:(1)田间实地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2)传统调查试验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3)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此策略的指导下,首先开展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调查和生物生态学研究,明确新的栽培模式下北方果树食心虫发生特点、优势种群及其发生规律,调查食心虫天敌资源,构建食心虫类害虫及其寄生蜂准确鉴别体系和食心虫种类远程识别系统,开展食心虫选择寄主植物和配偶的化学通讯机制研究,寻求控制食心虫的新途径。同时开展食心虫生活史薄弱环节的时空监测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深入研究食心虫出蛰、转移为害、羽化产卵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建立食心虫发生环境因子驱动预测模型,开发基于Data logger的食心虫发生预测技术,最终开发出食心虫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监测预警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数据处理和预警分析的智能化、测报发布的数字化和图形化。进一步加强食心虫环保型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土壤环境调控、物理阻隔、化学趋避、生物防治、环保型农药研发与减量化使用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立食心虫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为食心虫预警和防控研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先进的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预警技术体系,集成以环保型防控技术为主的北方果树食心虫综合治理技术新体系,搭建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与咨询培训服务体系,并在我国北方果树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北方果树食心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以及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4.1构建了果树食心虫多虫态DNA精确识别体系和面向农户的便捷识别系统
果树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因种而异,正确的种类识别是有效防控的前提。果树食心虫体小、隐蔽、难以识别,因此,本项目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解决各种虫态的种类鉴别问题:如何根据卵、幼虫、蛹来准确鉴定害虫种类?如何将卵、幼虫、蛹与成虫联系起来?如何实现残破或损毁的成虫标本的准确鉴别?错过最佳的鉴定时机,往往也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另外,食心虫中形态上相似的种群未必就是同一个物种,形态上不同的种群未必就不是同一个物种,给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
范仁俊等: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