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ESICM共识:休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休克中如何及何时监测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03-1
识别休克类型 休克的目标血压管理 提高灌注的治疗措施 评价治疗反应
03-2 03-3
03-4
03-1
识别休克类型
总介绍
明确引起休克的主要机制(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梗阻性或分
布性)非常重要。对于多数休克患者而言,根据病史(创伤,感染 或胸痛等)以及临床评估(皮肤灌注,颈静脉充盈程度)即可确定 休克类型。但是,对于病情复杂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常常需要测定 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超声可快速评价休克特点,目前作为一
推荐意见:

循环休克定义为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伴有细胞的氧利用障碍—定义
休克导致细胞氧合障碍,伴血乳酸升高—事实陈述 休克可表现为下述4种基本类型,其中3种(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梗阻性) 为低动力休克,1种(分布性)为高动力休克—事实陈述

休克可由多个过程共同参与—事实陈述
02
休克的诊断
02-1
低血压与休克 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中心静 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其他灌注指标
02-2
总介绍
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的诊断应当根据临床、血流动力学和
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推荐意见:

循环休克定义为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伴有细胞的氧利用障碍—定义
休克导致细胞氧合障碍,伴血乳酸升高—事实陈述 休克可表现为下述4种基本类型,其中3种(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梗阻性) 为低动力休克,1种(分布性)为高动力休克—事实陈述
中等(B)
05
监测心功能和心输出量
总介绍
心脏超声检查虽不能提供连续血流动力学数据,但仍是床旁心
功能评价的最佳方法。心脏超声检查可通过测量主动脉根部的速度 时间积分(velocity-timeintegral, VTI)以及相应的横截面积估计每搏 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可用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及后负荷情况,二 尖瓣血流的脉冲多普勒图像有助于判断左室充盈压力,通过测定
推荐意见:

优化液体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低血容量和高血容量均有害—事实陈述 推荐评价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最佳临床实践 当休克患者的常用前负荷指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时,推荐立即开始液体复 苏—最佳临床实践

当决定液体治疗时,首先推荐进行容量负荷试验,除非有明确的低血容量 证据(如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明显出血)——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低(c)

推荐不应根据单一参数诊断和处理休克—最佳临床实践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建议应用肺动脉导管或跨肺热稀释技术明确休克类
型—推荐级别2级,证据级别低(C)
03-2
休克的目标血压管理
总介绍
临床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平均动脉压
(MAP)维持在65mmHg左右即已足够;但是,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 患者,维持更高的MAP可降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休克的定义、病理生理、流行病学 休克的诊断 休克中如何及何时监测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监测前负荷和容量反应性 监测心功能、心输出量 监测微循环
01
休克的定义、病理生理、特点和流行病学
总介绍
循环系统功能衰竭即机体不能将足够氧气运输到组织器
官,从而引起细胞氧利用障碍,即氧耗处于氧输送依赖阶
段,并伴乳酸水平升高。
即使对于有输液反应性的患者,仍推荐谨慎地调整液体量,尤其是血管内 充盈压增高或血管外肺水增多是——最佳临床实践

推荐意见

推荐不单独依靠某一常用前负荷指标(包括CVP、PAWP、全心舒张末容 积或全心舒张末面积)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中等(B)

推荐不应以心室灌注压力或容积作为复苏目标—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
(B)

对于休克患者,推荐不应把氧输送绝对数值作为治疗目标—推荐级别1级, 证据级别高(A)
03-4
评价治疗反应
总介绍
对于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的目
的常常是增加心输出量以改善组织灌注。心输出量和心功能的评价 有助于判断疗效。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时,心输出量增加至少10– 15%提示患者对输液有反应
有关血压的 说明
我们推荐休克初始复苏时的目标血压为: -对于未能控制出血的创伤患者:MAP 40 mmHg直至通过 手术控制出血。推荐级别1;证据级别中等(B) -对于没有全身出血的TBI患者:MAP 90 mmHg。推荐级别 1;证据级别低(C) -对于其他所有休克:MAP > 65 mmHg。推荐级别1;证据 级别中等(B)
推荐意见:

推荐在休克复苏治疗过程中应个体化确定目标血压—推荐级别1级,证据级 别中等(B)

推荐起始血压目标为MAP≥ 65mmHg—推荐级别1级,证据级别低(C) 对于未能控制出血(如交通事故致出血)且无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 选择较低的目标血压—推荐级别2级,证据级别低(C)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或升高血压后病情改善的患者,建议
我们推荐休克复苏时对目标血压进行个体化。推荐级别1;证 据级别中等(B) 我们推荐初始血压目标为MAP ≥ 65 mmHg。推荐级别1;证 据级别低(C) 对于未能控制的出血患者,如没有重度颅脑损伤(即创伤患 者),我们建议采用较低的目标血压。推荐级别2;证据级别 低(C)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感染患者,以及升高血压后病情改善的 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较高的MAP。推荐级别2;证据级别中 等(B)
监测前负荷及输液反应性
总介绍
优化液体治疗是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时 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目前的临床情况通过提高心输出量能否完全或 部分解决;(2)液体复苏治疗能否有效实现以上目标。 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OP)是反映右室和左室前负荷的常用 指标。通过跨肺热稀释法或心脏超声检查获得的容量指标也可用于评价心 脏前负荷。然而,上述指标各自均有其局限性。治疗过程中,这指标的变 化趋势较单次测量结果更有意义。 多种动态监测指标,如脉压差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和每 搏输出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有助于鉴别前负荷对于血流动 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于无自主呼吸且为窦性心律的机械通气患者,能够准 确预测液体复苏治疗的反应。
推荐意见:

建议仅在以研究为目的时进行局部循环或微循环的监测。
2007年与2014年共识有关休克定义、血压 和输液反应性说明的主要区别
内容
ICM Antonelli 2007
ICM Cecconi 2014
定义
我们推荐将休克定义为危及生命的血流分布异常,导致不能 循环休克定义为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伴有细胞的 提供和(或)利用足够的氧,从而造成组织缺氧。推荐级别1; 氧利用障碍。未分级 证据级别中等(B)
对于休克患者,推荐采用创伤较小(如果经过临床验证)而不是创伤较大 的监测手段—最佳临床实践

06
监测微循环
总介绍
目前有几种技术可评估危重患者的微循环,如胃粘膜pH值或
PCO2、舌下CO2图法、正交极化光谱成像(OPS);但是目前需要进 一步大规模的研究来确定他们的潜在好处,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推 荐作为复苏的目标。
2014年ESICM休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共识
2014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休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共识 发布日期:2014-12-22
介绍:

2006年首次发布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诊疗指南

指南推出后又有大量新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2014年 休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新共识
01 主 要 内 容 02 03 04 05 06
推荐意见:

推荐尽早开始治疗,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复苏,必要时加用血 管活性药物)和针对休克病因的治疗—最佳临床实践

当心功能异常合并心输出量降低或不足,且优化前负荷后仍持续表现组织 低灌注时,建议加用强心药物—推荐级别2级,证据级别低(C)

仅有心功能异常时,推荐不加用强心药物—推荐级别1级,证据级别中等
仍提示血流量不足。
推荐意见:

对于所有怀疑休克的患者,推荐测定血乳酸水平—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
低(C)

休克时,乳酸水平通常>2mEq/L(或mmol/L)—事实陈述 推荐连续监测血乳酸水平,以指导、监测和评价休克—推荐等级1级,证据 等级低(C)

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推荐测定ScvO2和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V-ApCO2) ,以协助评价休克类型,心输出量是否充分并指导治疗—推荐 等级2级,证据等级中等(B)
或平均动脉压<65mmHg,或较基线下降≥ 40mmHg)并非必要 条件,尽管休克时常常合并低血压—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中 等(B)
02-2
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中心静脉 血氧饱和度(ScvO2)及其他灌注指标
总介绍:

血乳酸水平的上限通常为2mEq/L(或mmol/L)。但是,感染性
VTI的呼吸变异率可以判断前负荷反应性,还可通过比较右心室/左
心室舒张末面积评价右心功能
总介绍
肺动脉导管(PAC)可评价肺动脉压及右房压力,并可测定心输出
量,还可间断或连续监测SvO2,间断测定PvCO2。PAC的主要缺 点是创伤较大,这也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的部分原因。关于 PAC在ICU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早期一些非随机对照研究提示, PAC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并延长住院时间。然而,近期两项研究
需要间断通过热稀释法进行校正。
推荐意见:

心脏超声检查可用于动态监测休克患者的心功能—事实陈述 不推荐休克患者常规留置PAC—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高(A) 建议难治性休克或右室功能障碍患者留置PAC—推荐等级2级,证据等级 低(C)

对于重症休克患者,尤其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建议应用跨肺热 稀释法或PAC—推荐等级2级,证据等级低(C)
休克患者血乳酸 >1.5mmol/L 时,即伴随病死率显著增加 [2] 。
Jansen 等人发现,对于入 ICU 时合并高乳酸血症 (>3mmol/L) 的
患者,乳酸指导治疗(在最初 8 小时内,每 2 小时血乳酸下降 ≥
20%)可显著降低住院病死率。

ScvO2可提供关于氧输送和氧需求平衡的重要信息。混合静脉或 中心静脉血与动脉血CO2分压差(pCO2间隙)也可作为监测复 苏患者的指标。即使S cvO2>70%时,若pCO2间隙>6mmHg,

休克可由多个过程共同参与—事实陈述
02-1
低血压与休克
总介绍
低血压并非诊断休克的必备条件:机体的生理代偿机制可以通过血 管收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但组织灌注和氧合情况可能已经出现显著 降低,此时可表现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乳酸水平升高。
推荐意见:

推荐诊断休克时,合并动脉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0mmHg,
线的评价手段
推荐意见:

推荐尽可能明确休克类型,以更好地进行原因和支持治疗—最佳临床实践 当临床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休克类型时,推荐行进一步血流动力学评估(如 评价心功能)—最佳临床实践

当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时,与其他有创技术相比,心脏超声检查可作 为明确休克类型的优先选择—推荐级别2级,证据级别中等(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采用了倾向评分校正疾病严重程度[12,13],结果提示,PAC的应用
不影响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
总介绍
跨肺热稀释法较PAC创伤更小,且可通过热稀释法间断测量心
输出量测量。此外,跨肺热稀释法还可间断测定以下参数:反映前 负荷的全心舒张末容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心指数,以及定量反 映肺水肿的血管外肺水等。跨肺热稀释法还可通过脉搏波形描记连 续监测心输出量,从而更早地发现心输出量的下降,但其测量结果
选择相对较高的MAP目标—推荐级别2级,证据级别中等(B)

当休克对初始治疗无反应和(或)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时,推荐留置动脉和 中心静脉导管—最佳临床实践
03-3
提高灌注的治疗措施
总介绍
组织灌注不足时,应当考虑采用改善灌注的治疗措施。通常需
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液体复苏以维持血压。心功能的判断对于 确定是否需要加用强心药物至关重要。
推荐意见:

对于初始治疗有反应的休克患者,不推荐常规测定心输出量—推荐等级1级, 证据等级低(C)

如果患者对于初始治疗无反应,推荐测定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以评价 液体治疗或强心药物的治疗反应—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低(C)

建议在休克时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推荐等级1级,证据等级低(C)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