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供应合成原料:提供戊糖-P、赤藓糖-P; ②产还原力:产生12分子NADPH; ③作为固定CO2的中介:自养微生物CO2的中介(核酮糖-5-P在 羧化酶的催化下固定CO2并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 ④扩大碳源利用范围:为微生物利用 C3 ~ C7 多种碳源提供了必 要的代谢途径; ⑤连接EMP途径:为生物合成提供更多的戊糖。
附: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区别
原料不同。根据所用葡萄品种的颜色不同:葡萄分为白色品 种(白皮白肉)、红色品种(红皮白肉)和染色品种(红皮 红肉)三大类; b) 从发酵工艺上区分: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发酵而成,红葡 萄酒是用葡萄汁(液体部分)与葡萄皮渣(固体部分)混合 发酵而成。 c) 从成分上分:丹宁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 d) 从口味上分:如果说“酸”是白葡萄酒的个性,那么,“涩 ”就是红葡萄酒的个性。 所以,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之间的酚类物 质的含量和种类的差异。
氧呼吸、发酵三种类型。
1. 呼 吸
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递氢,
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过程。
由于呼吸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又称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一种最普遍又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 特点: 有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新陈代谢的特点
1.代谢旺盛(转化能力强)
2.代谢类型多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光合作用)产生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 微生物的运动和运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 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细胞能有效调节相关的反应,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某些微生物还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除有利于微生物生 存外,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由葡萄糖经EMP途径形成丙酮酸,进一步降解形 成各种发酵产物。
同型酒精发酵(酿酒酵母)
同型乳酸发酵(德氏乳杆菌)
丙酸发酵(丙酸杆菌)
混合酸发酵(大肠杆菌) 2,3-丁二醇发酵(产气肠杆菌) 丁酸发酵(丁酸梭菌)-大规模生wk.baidu.com发酵
酵母菌的同型乙醇发酵
应用:酿酒
附:白酒的制作
4. TCA循环
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 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 H2O和NADH2的过程。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在真 核微生物中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在原核生物中在细胞 质中进行。
丙酮酸3CO2+4(NADH+H+)+FADH2 +ATP
*在TCA循环的异柠檬酸至-酮戊二酸反应中,有的微生物产生的是NADPH+H+ **在葡萄糖转变为葡糖-6-磷酸过程中消耗1ATP ***真核生物的呼吸链组分在线粒体膜上,NADH+H+进入线粒体要消耗2ATP
(二) 递氢和受氢
葡萄糖经四条途径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等方式传递,
最终与氧、无机物或有机物等氢受体结合并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根据递氢特点尤其是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把生物氧化分为:呼吸、无
葡萄糖经不同途径脱氢后的产能效率
产能形式 EMP HMP ED EMP+TCA
ATP
GTP NADH+H+ NADPH+H+
2
1
2 2(2ATP)
2(=6ATP) 12(=36AT P)
1(=3AT P) 1(=3AT P)
2+8*(=30A TP)
FADH2 净产ATP 8 35** 7
2(=4ATP) 36~38***
ED途径概貌
关键反应:KDPG的裂解
ED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ED途径的特点: ① KDPG的裂解是关键反应; ②特征酶:KDPG醛缩酶; ③产物中2分子丙酮酸分别来自KDPG裂解和3-磷甘油醛的转化; ④产能较低(1mol ATP+NADPH+NADH/1mol Glucose)。
ED途径的生物意义: 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细菌酒精发酵,不同于酵 母菌通过EMP途径形成乙醇的机制。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 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等。 缺点:生长PH高(细菌PH5,酵母菌PH3),易染杂菌, 对乙醇耐受力低(细菌7%,酵母菌8%~10%)等。
无氧呼吸的类型
分类依据: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不同
1)硝酸盐呼吸
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微生物,如地衣芽孢杆菌、铜 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等)和一些深海的原生动物 能以硝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将NO3-还原成NO2-、 N2O、N2等的过程。 特点: ---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时,利用硝酸盐作为受 氢体的产能方式,产能较低;
硫酸盐还原细菌:脱硫脱硫弧菌、巨大脱硫弧菌、致黑 脱硫肠状菌等。
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有利:水域中,使S素以H2S的形式返回大气,避免
S素大量聚集。
有害:导致土壤硫素损失;引起水稻烂根;金属管 道的腐蚀;饮用水的污染。
其它类型的无氧呼吸
3)硫呼吸 兼性或专性厌氧菌(氧化乙酸脱硫单胞菌)以无机硫作 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并产生H2S的生物氧化作用。 4)铁呼吸
某些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的化能异养细菌、化能自养细 菌和某些真菌所进行的呼吸链末端氢受体是Fe3+的无氧呼吸。
5)延胡索酸呼吸
一些兼性厌氧菌所进行的还原延胡索酸(最终氢受体) 为琥珀酸的厌氧呼吸。如:埃希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沙 门氏菌属、克氏杆菌属、丙酸杆菌属、产琥珀酸弧菌等。
其它类型的无氧呼吸
6)碳酸盐呼吸 以CO2或重碳酸盐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 根据其还原产物不同分成两类: ①产甲烷菌产生产生甲烷;
生物氧化的形式:
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
生物氧化的过程:
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
生物氧化的功能:
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之间代谢物。
生物氧化的类型:
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 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
以葡萄糖作为生物氧化的典型底物,在生物氧化的脱 氢阶段中,可通过四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 还原力[H]和能量的产生。
---还原形成的亚硝酸盐通常会进一步还原为N2。
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有利:可消除水域中N素的富集(赤潮和水华);
有害:N素损失,污染环境(NO和N2O) 。
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功能
2)硫酸盐呼吸
严格厌氧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反硫化细菌)在厌氧 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方式。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传递, 最终由末端氢受体SO42-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 化偶联产生ATP,最终的还原产物是H2S。
TCA循环途径概貌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 循环之先要脱羧生成 乙酰CoA,乙酰CoA和 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 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循环的结果是乙酰 CoA被彻底氧化成CO2 和H2O,每氧化1分子 的乙酰CoA可产生12 分子的ATP,草酰乙 酸参与反应而本身并 不消耗。
TCA循环的特点和意义
TCA途径的特点:
具有ED途径的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 (嗜糖假单胞杆菌) Ps.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杆菌) Ps.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杆菌) Ps.lindneri (林氏假单胞菌) Z.Mobilis (运动发酵单胞菌) Alcaligens eutrophus (真氧产碱菌)
CO2+4H2
CH4+2H2O+ATP
注:沼气的产生并不只是产甲烷菌参与,还有一些发酵 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的参与,并且具有阶段性。
②产乙酸细菌产生乙酸。
3. 发 酵
广义发酵: 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大量菌体或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 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发酵:
在无氧等外源受氢体(外源最终电子受体)条件下,底物脱氢 以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 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生物氧化反 应。 C6H12O6 →2CO2+2C2H5OH
①氧虽不直接参与反应,但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NAD+和FAD再生时需氧);
②每分子丙酮酸可产 4分子 NADH2、1分子FADH2、1分子
GTP,共相当于15 分子ATP,产能效率极高。
③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枢纽地位,可为微生物
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 TCA途径对于生产实践的意义: 与发酵生产紧密相关(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 酸、琥珀酸等)。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量;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发酵产能是厌氧和兼性好氧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发酵的类型
发酵类型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 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 (3)通过ED进行的发酵——细菌酒精发酵 (4)由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1. EMP途径
大多数生物的主流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 经过10 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 2分子ATP的过程。 2阶段、3种产物和10 个反应
甘油醛-3-磷酸
HMP途径概貌
E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EMP途径的特点:
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H+ 、 2分子ATP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metabolism),是活细胞中一切 有序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有机物)
合成代谢酶系
简单分子 + ATP + [H]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 产生简单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 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 的过程。
EMP途径产物的去向:
1) 有氧条件:2NADH+H+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 6ATP; 2) 无氧条件: ①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②酵母菌(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为乙醛, 乙醛 还 原为乙醇。
EMP途径的意义:
① 提供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NADH2); ② 连接其它代谢途径的桥梁(TCA、HMP、ED等); ③ 提供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 ④ 逆向反应可合成多糖。
2. HMP途径
又称己糖—磷酸途径、己糖—磷酸支路、戊糖磷酸途径、 磷酸葡萄糖酸途径。指葡萄糖不经过EMP途径和TCA循环 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形式的还原力以 及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
HMP途径概貌
H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HMP途径特点:
产生12分子NADPH、6CO2。
HMP途径的意义: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故能量代谢是新陈 代谢的核心内容。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一.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和产能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发生在活细胞 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产实践意义:
可提供许多重要的发酵产物(核苷酸、氨基酸、辅酶、乳酸等)。
3. ED途径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途径。是存在于某 些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 特有,特点是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丙酮酸。
ED途径结果: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最后生成2分子丙酮酸 、1分子ATP,1分子NADPH、1分子NADH。
因氧化彻底,产能多;
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态的氧;
能量的产生,有底物水平磷酸化,也有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典型的呼吸链
呼吸的过程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EMP途径)作用形成的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简称TCA循环),被彻底氧化生
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 无氧呼吸
某些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链末 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 物氧化。产能效率较低。 特点: 1) 底物按常规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2) 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 3) 氧化磷酸化产能。 与有氧呼吸的异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在 能量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着磷酸化作用,也能产生很多能 量,但只有部分能量随电子(或H)传递给氧化物,使得 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得多。
附: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区别
原料不同。根据所用葡萄品种的颜色不同:葡萄分为白色品 种(白皮白肉)、红色品种(红皮白肉)和染色品种(红皮 红肉)三大类; b) 从发酵工艺上区分: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发酵而成,红葡 萄酒是用葡萄汁(液体部分)与葡萄皮渣(固体部分)混合 发酵而成。 c) 从成分上分:丹宁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 d) 从口味上分:如果说“酸”是白葡萄酒的个性,那么,“涩 ”就是红葡萄酒的个性。 所以,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之间的酚类物 质的含量和种类的差异。
氧呼吸、发酵三种类型。
1. 呼 吸
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递氢,
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过程。
由于呼吸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又称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是一种最普遍又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 特点: 有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新陈代谢的特点
1.代谢旺盛(转化能力强)
2.代谢类型多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光合作用)产生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 微生物的运动和运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 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细胞能有效调节相关的反应,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某些微生物还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除有利于微生物生 存外,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由葡萄糖经EMP途径形成丙酮酸,进一步降解形 成各种发酵产物。
同型酒精发酵(酿酒酵母)
同型乳酸发酵(德氏乳杆菌)
丙酸发酵(丙酸杆菌)
混合酸发酵(大肠杆菌) 2,3-丁二醇发酵(产气肠杆菌) 丁酸发酵(丁酸梭菌)-大规模生wk.baidu.com发酵
酵母菌的同型乙醇发酵
应用:酿酒
附:白酒的制作
4. TCA循环
即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 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 H2O和NADH2的过程。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在真 核微生物中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在原核生物中在细胞 质中进行。
丙酮酸3CO2+4(NADH+H+)+FADH2 +ATP
*在TCA循环的异柠檬酸至-酮戊二酸反应中,有的微生物产生的是NADPH+H+ **在葡萄糖转变为葡糖-6-磷酸过程中消耗1ATP ***真核生物的呼吸链组分在线粒体膜上,NADH+H+进入线粒体要消耗2ATP
(二) 递氢和受氢
葡萄糖经四条途径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等方式传递,
最终与氧、无机物或有机物等氢受体结合并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根据递氢特点尤其是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把生物氧化分为:呼吸、无
葡萄糖经不同途径脱氢后的产能效率
产能形式 EMP HMP ED EMP+TCA
ATP
GTP NADH+H+ NADPH+H+
2
1
2 2(2ATP)
2(=6ATP) 12(=36AT P)
1(=3AT P) 1(=3AT P)
2+8*(=30A TP)
FADH2 净产ATP 8 35** 7
2(=4ATP) 36~38***
ED途径概貌
关键反应:KDPG的裂解
ED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ED途径的特点: ① KDPG的裂解是关键反应; ②特征酶:KDPG醛缩酶; ③产物中2分子丙酮酸分别来自KDPG裂解和3-磷甘油醛的转化; ④产能较低(1mol ATP+NADPH+NADH/1mol Glucose)。
ED途径的生物意义: 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细菌酒精发酵,不同于酵 母菌通过EMP途径形成乙醇的机制。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 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等。 缺点:生长PH高(细菌PH5,酵母菌PH3),易染杂菌, 对乙醇耐受力低(细菌7%,酵母菌8%~10%)等。
无氧呼吸的类型
分类依据: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不同
1)硝酸盐呼吸
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微生物,如地衣芽孢杆菌、铜 绿假单胞菌、脱氮硫杆菌等)和一些深海的原生动物 能以硝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将NO3-还原成NO2-、 N2O、N2等的过程。 特点: ---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时,利用硝酸盐作为受 氢体的产能方式,产能较低;
硫酸盐还原细菌:脱硫脱硫弧菌、巨大脱硫弧菌、致黑 脱硫肠状菌等。
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有利:水域中,使S素以H2S的形式返回大气,避免
S素大量聚集。
有害:导致土壤硫素损失;引起水稻烂根;金属管 道的腐蚀;饮用水的污染。
其它类型的无氧呼吸
3)硫呼吸 兼性或专性厌氧菌(氧化乙酸脱硫单胞菌)以无机硫作 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并产生H2S的生物氧化作用。 4)铁呼吸
某些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的化能异养细菌、化能自养细 菌和某些真菌所进行的呼吸链末端氢受体是Fe3+的无氧呼吸。
5)延胡索酸呼吸
一些兼性厌氧菌所进行的还原延胡索酸(最终氢受体) 为琥珀酸的厌氧呼吸。如:埃希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沙 门氏菌属、克氏杆菌属、丙酸杆菌属、产琥珀酸弧菌等。
其它类型的无氧呼吸
6)碳酸盐呼吸 以CO2或重碳酸盐作为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无氧呼吸。 根据其还原产物不同分成两类: ①产甲烷菌产生产生甲烷;
生物氧化的形式:
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
生物氧化的过程:
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
生物氧化的功能:
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之间代谢物。
生物氧化的类型:
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 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
以葡萄糖作为生物氧化的典型底物,在生物氧化的脱 氢阶段中,可通过四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 还原力[H]和能量的产生。
---还原形成的亚硝酸盐通常会进一步还原为N2。
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 有利:可消除水域中N素的富集(赤潮和水华);
有害:N素损失,污染环境(NO和N2O) 。
反硝化作用的生态学功能
2)硫酸盐呼吸
严格厌氧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反硫化细菌)在厌氧 条件下获取能量的方式。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传递, 最终由末端氢受体SO42-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 化偶联产生ATP,最终的还原产物是H2S。
TCA循环途径概貌
丙酮酸在进入三羧酸 循环之先要脱羧生成 乙酰CoA,乙酰CoA和 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 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循环的结果是乙酰 CoA被彻底氧化成CO2 和H2O,每氧化1分子 的乙酰CoA可产生12 分子的ATP,草酰乙 酸参与反应而本身并 不消耗。
TCA循环的特点和意义
TCA途径的特点:
具有ED途径的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 (嗜糖假单胞杆菌) Ps.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杆菌) Ps.fluorescens (荧光假单胞杆菌) Ps.lindneri (林氏假单胞菌) Z.Mobilis (运动发酵单胞菌) Alcaligens eutrophus (真氧产碱菌)
CO2+4H2
CH4+2H2O+ATP
注:沼气的产生并不只是产甲烷菌参与,还有一些发酵 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的参与,并且具有阶段性。
②产乙酸细菌产生乙酸。
3. 发 酵
广义发酵: 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大量菌体或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的 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发酵:
在无氧等外源受氢体(外源最终电子受体)条件下,底物脱氢 以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 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生物氧化反 应。 C6H12O6 →2CO2+2C2H5OH
①氧虽不直接参与反应,但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
(NAD+和FAD再生时需氧);
②每分子丙酮酸可产 4分子 NADH2、1分子FADH2、1分子
GTP,共相当于15 分子ATP,产能效率极高。
③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枢纽地位,可为微生物
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 TCA途径对于生产实践的意义: 与发酵生产紧密相关(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 酸、琥珀酸等)。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量;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发酵产能是厌氧和兼性好氧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发酵的类型
发酵类型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 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 (1)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 (2)通过HMP途径的发酵 (3)通过ED进行的发酵——细菌酒精发酵 (4)由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1. EMP途径
大多数生物的主流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 经过10 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 2分子ATP的过程。 2阶段、3种产物和10 个反应
甘油醛-3-磷酸
HMP途径概貌
E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EMP途径的特点:
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H+ 、 2分子ATP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metabolism),是活细胞中一切 有序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
(有机物)
合成代谢酶系
简单分子 + ATP + [H]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 产生简单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 合成代谢: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 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 的过程。
EMP途径产物的去向:
1) 有氧条件:2NADH+H+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 6ATP; 2) 无氧条件: ①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②酵母菌(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为乙醛, 乙醛 还 原为乙醇。
EMP途径的意义:
① 提供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NADH2); ② 连接其它代谢途径的桥梁(TCA、HMP、ED等); ③ 提供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 ④ 逆向反应可合成多糖。
2. HMP途径
又称己糖—磷酸途径、己糖—磷酸支路、戊糖磷酸途径、 磷酸葡萄糖酸途径。指葡萄糖不经过EMP途径和TCA循环 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NADP+H+形式的还原力以 及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
HMP途径概貌
HMP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HMP途径特点:
产生12分子NADPH、6CO2。
HMP途径的意义: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耗能反应,故能量代谢是新陈 代谢的核心内容。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一.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和产能
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发生在活细胞 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产实践意义:
可提供许多重要的发酵产物(核苷酸、氨基酸、辅酶、乳酸等)。
3. ED途径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KDPG)途径。是存在于某 些缺乏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 特有,特点是葡萄糖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丙酮酸。
ED途径结果: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最后生成2分子丙酮酸 、1分子ATP,1分子NADPH、1分子NADH。
因氧化彻底,产能多;
最终电子受体是分子态的氧;
能量的产生,有底物水平磷酸化,也有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典型的呼吸链
呼吸的过程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EMP途径)作用形成的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简称TCA循环),被彻底氧化生
成CO2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 无氧呼吸
某些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链末 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 物氧化。产能效率较低。 特点: 1) 底物按常规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传递; 2) 最终由氧化态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受氢; 3) 氧化磷酸化产能。 与有氧呼吸的异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一样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在 能量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着磷酸化作用,也能产生很多能 量,但只有部分能量随电子(或H)传递给氧化物,使得 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