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
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
话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
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
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
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
动电话等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
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
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
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
发展及ICT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
到今天这种规模。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
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2.1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
图1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
在这个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关键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主要技术手段并直接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项目管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模式,而应用领域则是利用关键技术和项目管理等技术管理手段而开展的具体信息化工程项目。
2.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
为了便于对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这里将信息化建设抽象为业务运行和信息化功能服务两个视角,如图2所示。
图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
业务运行视角主要从信息化建设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提出各种信息化功能要求,该视角将以各业务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电子社区等)为重点由业务管理部门为主体来研究相
关业务规范和规定。信息化功能服务视角主要从提供信息化功能服务的角度出发来归纳出支持信息化功能要求的信息化基础手段(即信息通信技术),该视角将以各种信息通信技术为重点由信息通信技术供应商为主体来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新的信息化需求是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而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而推动着各种业务应用管理模式创新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就是在这种互为促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应是业务应用部门(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方)和信息通信技术供应方(即信息化
建设的实施方)共同参与的。但是,目前人们往往过于关注信息通信技术标准规范(即技术规范)的研究,而忽视了业务应用相关标
准的研究,从而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从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析视角,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标准体系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标准规范,另一类则是以具体信息化建设项目(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所涉及的业务应用规范。
2.3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中各类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并结合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技术参考模
型,将复杂信息系统抽象为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如图
3所示。该模型结构分为七个部分:业务应用层、信息资源服务层、应用支撑平台层、网络基础设施层、物理环境层、信息安全支撑环
境及项目管理。这种逻辑结构便于对具体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进行分解,也有助于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图3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逻辑模型
业务应用层:由面向公众的应用系统、面向员工的应用系统及面向合作伙伴的应用系统等所构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该层将主要针对不同信息化建设项目形成不同的业务模型、信息模型、数据结构及信息格式。
信息资源服务层: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服
务、目录服务、信息描述等功能,并管理着各种信息资源库。
应用支撑平台层:应用支撑平台层构建在网络基础设施层以及
信息安全支撑环境基础之上,提供承载最终应用系统的功能服务。
服务、信息交换、Web应用支撑平台层提供对基本应用的支持,包括
电子邮件、文件传送、数据库、工作流等。应用支撑平台层包括了服务器端的应用支撑以及客户端的应用支撑。通过提供安全支撑接口,上层应用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逻辑的需要进行各种安全服务的调用,实现整个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
网络基础设施层:网络基础设施层向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