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带数据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PID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PID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类型:实验项目名称:自动控制PID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利用MATLAB 编程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复数域和频率域仿真的方法。
2、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并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影响的规律。
3、实验研究并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并总结系统特定性能指标下根据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 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任务设计如图所示系统,进行实验及仿真程序,研究在控制器分别采用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和控制器参数(Kp、Ki、Kd)不同取值时,控制系统根轨迹和阶跃响应的变化,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统根轨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
具体实验容如下:1、比例(P)控制,设计参数Kp 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 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P)控制的规律。
2、比例积分(PI)控制,设计参数Kp、Ki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i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I)控制的规律。
3、比例微分(PD)控制,设计参数Kp、Kd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66 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d 的变化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等三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作者姓名学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学号X X年10月27日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1C s K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下图:其中21R K R =,2T R C =;在实验中,始终保持21,R R =即1K =,通过调节2R 和C 的不同取值,使得T 的值分别为0.25,0.5,1。
记录实验数据,测量过度过程的性能指标,其中按照经验公式取3s t T=2、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系统传递函数为: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下图: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如下:在实验过程中,取22321,1R C R C ==,则442312R R C R ζ==,即4212R C ζ=;在实验当中取123121,1R R R M C C F μ===Ω==,通过调整4R 取不同的值,使得ζ分别为0.25,0.5,1;记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以及其性能指标,其中经验公式为3.5%100%,s net σζω=⨯=.四、试验设备: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五、实验步骤:1、熟悉电子模拟机的使用,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
2、断开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上的条件和要求,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
3、将D/A输出端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此处连接必须谨慎,不可接错)。
四川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带数据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三.实验内容1.惯性环节(1)实验原理 (1)(2)实验内容 (1)(3)实验数据 (2)(4)误差分析 (5)2.震荡环节(1)实验原理 (6)(2)实验内容 (6)(3)实验数据 (6)(4)误差分析 (8)3.二阶系统(1)实验原理 (9)(2)实验内容 (9)(3)实验数据 (9)(4)误差分析 (11)4.三阶系统(1)实验原理 (12)(2)实验内容 (12)(3)实验数据 (12)(4)误差分析 (14)四.思考题 (15)五.心得体会 (15)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 (16)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模拟及阶跃响应分析实验二. 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典型环节、二阶三阶系统的电模拟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2、观察典型环节、二阶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3、学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4、学习使用MATLAB中SIMULINK的使用,进行时域法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示波器;3、计算机;4、MATLAB仿真软件。
(1(2b.(3T=1s T=2sK R2/kΩC/μF Tr/s K实测K R2/kΩC/μF Tr/s K实测1 100 10 5.16 1 1 100 20 8.08 1.042 200 5 5.68 2 2 200 10 10.7 1.96①K=1,T=1s 时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仿真波形实验波形②K=2,T=1s 时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仿真波形实验波形K=1,T=2s 时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仿真波形实验波形④K=2,T=2s 时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仿真波形实验波形我们还在MATLAB中做了仿真,得到了如下曲线方便比较:T=1s时的波形图T=2s时的波形图(4)误差分析由理论公式,(1)10.020.051tTK e-∣--∣≤≤,可将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K T/s t s(实际值)/(s)t s(理论值)/(s)t s(模拟值)/(s)K T/s t s(实际值)/(s)t s(理论值)/(s)t s(模拟值)/(s)1 1 5.16 2.996~3.912 2.9473 1 2 8.08 5.992~7.8245.89462 1 5.68 3.219~3.6892.9473 2 2 10.7 6.438~7.3785.8946总结:惯性环节中显示的波形是呈现指数型规律变化的。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册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目录实验五采样系统研究 (3)实验六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9)实验七非线性环节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响应 (14)实验五 采样系统研究一、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原理及其过程,并验证香农定理。
2. 掌握采样系统的瞬态响应与极点分布的对应关系。
3. 掌握最少拍采样系统的设计步骤。
二、实验原理1. 采样:把连续信号转换成离散信号的过程叫采样。
2. 香农定理:如果选择的采样角频率s ω,满足max 2ωω≥s 条件(max ω为连续信号频谱的上限频率),那么经采样所获得的脉冲序列可以通过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无失真地恢复原连续信号。
3. 信号的复现:零阶保持器是将采样信号转换成连续信号的元件,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其传递函数:se Ts--14. 采样系统的极点分布对瞬态响应的影响:Z 平面内的极点分布在单位圆的不同位置,其对应的瞬态分量是不同的。
5. 最小拍无差系统:通常称一个采样周期为一拍,系统过渡过程结束的快慢常采用采样周期来表示,若系统能在最少的采样周期内达到对输入的完全跟踪,则称为最少拍误差系统。
对最小拍系统时间响应的要求是:对于某种典型输入,在各采样时刻上无稳态误差;瞬态响应最快,即过渡过程尽量早结束,其调整时间为有限个采样周期。
从上面的准则出发,确定一个数字控制器,使其满足最小拍无差系统。
三、实验内容1. 通过改变采频率s s s T 5.0,2.0,01.0=,观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过渡过程。
被控对象模拟电路及系统结构分别如下图所示:图中,1)(/)()(==z E z U z D ,系统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为:T T Ts e z e s s e Z z U z Y z G -----=⎥⎦⎤⎢⎣⎡+-==)1(4141)()()( 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T T w e z e Z G z D z G ----===)1(4)()()(系统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1)()(z G z G z w w +=Φ在Z 平面内讨论,当采样周期T 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目录2.2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及其数学模型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3.1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及其动态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纪录3.4三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3.5基于Matlab告诫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3. 实验数据纪录4.1基于Matlab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及其性能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5.4 基于MATLAB控制系统的博德图及其频域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原理3. 实验内容4. 实验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2.2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及其数学模型1.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学习运用模拟电子组件构造控制系统。
2)观察和安装个典型环节的单位节阶跃响应曲线,掌握它们各自特性。
3)掌握各典型环节的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建立传递函数。
2.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实验测试法建立控制系统的实验模型。
实验测试法是人为地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基本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区逼近。
常用的实验测试法有三种:时域测试法,频域测试法和统计相关测试法。
通过控制系统的时域测试,可以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指标。
静态特性是指系统稳态是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用静态特性参数来表征,如增益和稳态误差。
动态性能指标是表征系统输入一定控制信号,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响应,常用的动态性能指标有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静态特性可以采用逐点测量法,及给新一个输入量,新颖测量被控对象的一个稳态输出量,利用一组数据绘出静态特性曲线求出其斜率,就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增益。
动态特性可以采用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测试法,给定被测对象施加阶跃输入信号或脉冲信号,利用示波器或记录仪测量被测对象的输出响应,如为使测量尽可能的得到理想的数学模型,应注意以下几点:1)被测对象应处于实际经常使用的负荷情况,并且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1,2时,输入幅值为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0.33μf),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时的三倍,实际上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1不变,观测秒,秒〔既R 1 = 100K,C = 1μf ,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时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相对误差为〔〕/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时波形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K 理论值为2,实验值, 相对误差为〔〕/2=5.7%if i o R RU U -=1TS K)s (R )s (C +-=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2)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3)三、实验现象分析 (5)方法一:matlab程序 (5)方法二:multism仿真 (12)方法三:simulink仿真 (17)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一、确定图3系统的根轨迹的全部特征点和特征线,并绘出根轨迹 (21)二、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闭环稳定性 (22)三、如何通过改造根轨迹来改善系统的品质? (25)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33)一、绘制图1. 图3系统的奈氏图和伯德图 (33)二、分别根据奈氏图和伯德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7)三、在图4中,任取一可使系统稳定的R值,通过实验法得到对应的伯德图,并据此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38)实验四、磁盘驱动器的读取控制 (41)一、实验原理 (41)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41)(一)系统的阶跃响应 (41)(二) 系统动态响应、稳态误差以及扰动能力讨论 (45)1、动态响应 (46)2、稳态误差和扰动能力 (48)(三)引入速度传感器 (51)1. 未加速度传感器时系统性能分析 (51)2、加入速度传感器后的系统性能分析 (59)五、实验总结 (64)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一、 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 实验原理及内容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见图1图1(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图2(3) 理论分析导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开环增益01T K K =。
(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2),s 1T 0=, s T 2.01=,R200K 1= R200K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KS S KS S S W n n n 5552)(2222++=++=ωζωω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R1010T K 1n ==ω;阻尼比:40R1025n =ω=ζ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图3(2) 模拟电路图图4(3) 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函为:)1S 5.0)(1S 1.0(S R 500)S (H )S (G ++=(其中R 500K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0K 20S 20S 12S 0)S (H )S (G 123=+++⇒=+。
四川大学自控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姓名:乐云飞 专业:电气工程 学号:2017141411160
1、用上例中系统的仿真程序画出零极点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 二者的对应关系;
由极零点图可以看出在实轴右半轴上存在闭环极点,故该函数单调发散。
2、单位反馈闭环系统传递函数为b
as s b s G ++=2)(的系统,分别取以下三组参数: a=6 b=36 a=8 b=36 a=8 b=25
(1)用图解法求得三种情况下的性能指标 Mp 、ts 和 tr ;
(2)用MATLAB 画出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与(1)中的结果进行 比较分析。
(本数据采用教材80页图4-16作为图解法依据。
)
当a=6 b=36时
p = -3.0000 + 5.1962i 图解法得
-3.0000 - 5.1962i Mp=16% ts =1.4s tr =0.28s
由MATLAB图可得
Mp=16.2% ts =1.36s tr =0.36-0.08=0.26s 与图解法吻合
当 a=8 b=36时
p = -4.0000 + 4.4721i 图解法得
-4.0000 - 4.4721i Mp=6% ts =1s tr =0.35s
由MATLAB图可得
Mp=6% t s =1s t r =0.42-0.08s 与图解法吻合
a=8 b=25图解法得
p = -4.0000 + 3.0000i Mp= 1.5% ts =1s tr =0.5s -4.0000 - 3.0000i
由MATLAB图可得
Mp=1.5% ts =1s(超调量小于2%故取ts=tp) tr =0.6-0.1=0.5s 与图解法吻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 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 自动控制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7 年 3 月 22 日(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3)阶跃响应: )0(1)(≥=t t Tt Uo 其中 C R T 0=(4)模拟电路图(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模拟电路图:②取 R0=R1=200K ;C=2uF 。
+Uo10VU o(t)2 1U i(t ) 00 .tUo无穷U o(t)21U i(t )0 .2st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① 取R0 = R2 = 100K ,R3 = 10K ,C = 1uF ;R1 = 100K 。
② 取R0=R2=100K ,R3=10K ,C=1uF ;R1=200K 。
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PID) (1)方框图:(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Uo无穷U o(t)2 1U i(t )0 .4stUo10VUo(t)2 1U i(t )0 .4stKp+ U i(S)1 Ti S+U o(S)+ +Td S(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①取 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100K。
②取 R2 = R3 = 10K,R0 = 100K,C1 = C2 = 1uF;R1 = 200K。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波形1.按所列举的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自控制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控制系统模拟实验。
4. 分析和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提高对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EL-AT-I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万用表一个三、实验原理1. 自控制原理基本概念:自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控制系统的行为,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根据误差信号调整系统的控制策略,以达到控制目标。
2. 典型控制系统组成:典型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环节和执行机构组成。
3.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利用实验箱和计算机,通过模拟电路搭建典型控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实验目的: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 实验步骤:1. 搭建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2. 通过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3. 改变系统的参数,分析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实验目的:了解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掌握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 实验步骤:1. 搭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2. 通过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3. 分析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3. 实验三: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实验目的:学习连续系统串联校正方法,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 实验步骤:1. 搭建连续系统的模拟电路。
2. 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确定校正方法。
3. 通过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校正后的系统输出,评估校正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搭建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测量系统的输出,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二,三)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3 年12 月15日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变被测环节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曲线,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传递函数:01(S)(S)(S)R R K KU U G i O === ; 单位阶跃响应: K )t (U = 实验步骤:注:‘S ST ’用短路套短接!(1)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矩形波信号(OUT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该信号为零输出时,将自动对模拟电路锁零。
①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矩形波’(矩形波指示灯亮)。
② 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矩形波宽度>1秒(D1单元左显示)。
③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使矩形波输出电压= 4V (D1单元‘右显示)。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1-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3)运行、观察、记录: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0→+4V 阶跃),观测A5B 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范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一、 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step( )函数和impulse( )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的响应。
2.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ωn 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3.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 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步骤,写出调试好的MATLAB 语言程序,及对应的MATLAB 运算结果。
2.记录各种输出波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总结判断闭环系统稳定的方法,说明增益K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 实验步骤:1.观察函数step( )函数和impulse( )的调用格式,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146473)(2342++++++=s s s s s s s G ,可以用几种方法绘制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试分别绘制。
2.对典型二阶系统2222)(nn ns s s G ωζωω++= 1)分别绘制出ωn =2(rad/s),ζ分别取0,0.25,0.5,1.0和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ζ对系统的影响。
2)绘制出当ζ=0.25,ωn 分别取1,2,4,6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ωn 对系统的影响。
3.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模型为)256)(4)(2()(2++++=s s s s Ks G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四、 实验结果与结论时域分析法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为了研究控制系统的时域特性,经常采用瞬态响应(如阶跃响应、脉冲响应和斜坡响应)。
本次实验从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出发,给出了在MATLAB 环境下获取系统时域响应和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方法。
1.用MATLAB 求系统的瞬态响应时,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分别以s 的降幂排列写为两个数组num 、den 。
实验五四川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评测研究报告
自控实验报告郭倩茜1043031591 汪莎莎1043031451 卓小慧1043031488 何元利1043031471实验五 三阶串联校正一、实验目地1.知道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地影响;2.根据要求,设计串联矫正环节.并适当地调整控制系统参数; 3.通过对控制系统参数地调整,熟悉控制系统中校正装置地作用.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模拟实验箱;2.虚拟仪器(低频示波器); 3.计算机;4.MA TLAB 仿真软件.三.实验内容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地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其中,k 是开环放大倍数,Gc(s)为串联校正环节.当该系统出现近似等幅震荡现象时(既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试采用下列三种校正方案时,分别以串联地形式加入系统,再测试系统地时域性能指标,是否稳定并加以比较(要Gc(S)11.0+s ks1 11+s求σ%<25%).b5E2R 。
超前校正方案(摸拟电路图),要求用摸拟实验箱完成.()1121++=s T s T s G c ,T 1>T 212DCBAR0R1A1CR2R3R4c(t)r(t)滞后校正方案(摸拟电路图)用MA TLAB 仿真软件完成.()1121++=s T s T s G c ,T 2>T 121DCBR0R1A1R2R3C1c(t)r(t)滞后—超前校正方案(摸拟电路图),用MA TLAB 仿真软件完成.()()()()()11114321++++=s T s T s T s T s G c ,T 1>T 2 ,T 3>T 421DCR0R1A1C2R2R3R4C1R5R6c(t)r(t)四、实验原理1、串联超前校正1.1、超前校正装置1,11)(>++=ααTs Ts s G c (1)图(1):超前校正装置零极点分布图相当于附加低通滤波地PD 控制器dd p d p K T Ts s T K K Ts s K K PD <+++=++=,11)()11(控制器α越大,校正(微分)作用越强.1.无源校正装置(RC 电路)图(2):无源超前校正装置RC 电路无源超前校正装置地RC 电路如图(2)所示,其传递函数如下:CR R R R T R R R Ts Ts s G c 2121221 1式中,111)(+=>+=++⋅=ααα (2)2.有源校正装置(运放+RC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电路如图(3)所示:r u (t)1R +-c u (t)2R 3R +-5R 5R C 4R 1i (t)2i (t)A u (t)B u(t)图(3):有源超前校正装置电路,1)(1,其中11)()()(32432132>++=+=++==R R R R R R R R K Ts Ts K s U s U s G c cr c c αα (3))(s G c 地伯德图如图(4)所示:图(4):有源超前校正装置)(s G c 地伯德图超前校正装置地作用:利用相角超前特性增大相角裕量,利用正斜率幅频特性提高截止频率,从而改善暂态性能.m c ωω=校正原则:使,产生最大超前角 1.2、超前校正校正思路 1、校正思路一,sin 1sin 1计算,确定,由要求的先试选mmm c ϕϕαϕγω-+=,确定)(lg 10由0c c L ωωα-=T c 满意后计算,校验由γω步骤:1) m γϕα由要求的估计,并求(其中计算m ϕ时注意设计余量)2) c ωγ确定实际的,并校验3) 求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2、校正思路二先试选c ω(m c ωω=),令0010lg =-()L αω,再校验γ,满意后计算T 步骤:1) 由m c ωω=求α 2) 验证相角裕量γ3) 求解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综上所述,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相角增大相角裕量,以此来改善平稳性;利用幅值提升作用提高截止频率,从而提高响应地快速性;所以超前校正可以同时改善响应地平稳性和快速性.p1Ean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自动化专业电子版)
精心整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课程编号:ME3121023专业班级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牢固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
能应用运算放大器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掌握系统性能指标同系统结构和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从事数据采集与调试的能力,为构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12341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2、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记录各环节的输出波形,写出输入输出之间的时域数学关系。
3、在运算放大器上实现各环节的参数变化。
(三)、实验要求:1、仔细阅读自动控制实验装置布局图和计算机虚拟测量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2、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计算各典型环节的时域输出响应和相应参数(K、T)。
3、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5、输入阶跃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2.3.时域输出响应:4.比例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5.比例微分环节: 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6.123、123的原因。
(七)、记录实验数据:、实测实验二二阶系统的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二阶系统的时域动态性能研究;(三)、实验要求:1、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原理图所示相应参数,写出系统的开环,闭环传递函数。
(八)、思考与讨论: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作对比,并进行讨论。
实验三系统时域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深入掌握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关系。
2、掌握高阶系统性能指标的估算方法及开环零、极点同闭环零、极点的关系。
3、能运用根轨迹分析法由开环零极点的位置确定闭环零极点的位置。
川大自动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动化技术,我们选择了川大自动化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目的1. 熟悉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掌握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方法;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4. 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实践内容1. 自动化基础知识(1)自动化技术概述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科研实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自动化系统组成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计算机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现场信息,执行器负责实现控制指令,控制器负责处理信息、生成控制指令,计算机负责存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2. 自动化设备操作(1)PLC编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件。
本次实践学习了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PLC编程的基本技巧。
(2)步进电机控制步进电机是一种精密控制电机,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中。
本次实践学习了步进电机的原理、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3)触摸屏操作触摸屏是一种直观、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
本次实践学习了触摸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触摸屏的使用技巧。
3. 自动化系统应用(1)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本次实践参观了自动化生产线,了解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
(2)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本次实践学习了智能农业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和发展趋势。
四、实践总结1.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计算机等组成,各部件协同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
三.实验内容
1.惯性环节
(1)实验原理 (1)
(2)实验内容 (1)
(3)实验数据 (2)
(4)误差分析 (5)
2.震荡环节
(1)实验原理 (6)
(2)实验内容 (6)
(3)实验数据 (6)
(4)误差分析 (8)
3.二阶系统
(1)实验原理 (9)
(2)实验内容 (9)
(3)实验数据 (9)
(4)误差分析 (11)
4.三阶系统
(1)实验原理 (12)
(2)实验内容 (12)
(3)实验数据 (12)
(4)误差分析 (14)
四.思考题 (15)
五.心得体会 (15)
附: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单 (16)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模拟及阶跃响应分析
实验二. 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典型环节、二阶三阶系统的电模拟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2、观察典型环节、二阶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3、学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4、学习使用MATLAB中SIMULINK的使用,进行时域法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模拟实验箱;
2、示波器;
3、计算机;
4、MATLAB仿真软件。
1
(1
(2
b.
(3
T=1s T=2s
K R2/kΩC/μF Tr/s K实测K R2/kΩC/μF Tr/s K实测
1 100 10 5.16 1 1 100 20 8.08 1.04
2 200 5 5.68 2 2 200 10 10.7 1.96
①K=1,T=1s 时
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
②K=2,T=1s 时
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K=1,T=2s 时
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④K=2,T=2s 时
实验仿真图及波形如下: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T=1s时的波形图T=2s时的波形图(4)误差分析
由理论公式,
(1)1
0.020.05
1
t
T
K e-
∣--∣
≤≤,可将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K T/s t s(实际
值)/(s)t s(理论
值)/(s)
t s(模拟
值)/(s)
K T/s t s(实际值)/
(s)
t s(理论
值)/(s)
t s(模拟
值)/(s)
1 1 5.16 2.996~3.9
12 2.9473 1 2 8.08 5.992~7.8
24
5.8946
2 1 5.68 3.219~3.6
892.9473 2 2 10.7 6.438~7.3
78
5.8946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我们还在MATLAB中做了仿真,得到了如下曲线方便比较:
(4)误差分析
ξ取值σ%实测值σ%模拟值Ts/s(实测值)Ts/s(模拟值)Tp/s(模拟值)
0.1 0.9790.721625 4.14 2.85880.3142
0.5 0.1700.158324 0.720.51580.3592
1 00 0.80.4600-
我们的实验数据与通过程序模拟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出现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实测值是通过示波器读出来的数据,因此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2)仪器本身的误差,即仪器误差;(3)ξ是通过电阻、电容等元件算得的,实际中选取的电阻和理论电阻有一定的差别(比如500Ω的电阻,我们用的是510Ω的电阻)。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我们还在MATLAB中做了仿真,得到了如下曲线方便比较:
(4)误差分析
根据实测数据、模拟数据可以对比如下:
K σ%实测值σ%模拟值Ts/s(实测值)Ts/s(模拟值)Tp/s(模拟值)1 0.106 0.045152 0.8 0.2026 0.3132
5 0.213 0.249137 0.408 0.2993 0.1428
10 0.340 0.363269 0.228 0.2395 0.1013
我们的实验数据与通过程序模拟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出现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实测值是通过示波器读出来的数据,因此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2)仪器本身的误差,即仪器误差;(3)实验中所用的电阻、电容等元件是通过给定的K值计算得到的,
实际中选取的电阻和理论电阻有一定的差别(比如500Ω的电阻,我们用的是510Ω的电阻),所以实际的K值并不是给定的1、5、10。
总结:(1)当ξ=0时,输出响应为等幅振荡。
(2)当0<ξ<1时,输出响应为衰减振荡曲线,且y(∞)=1,ξ的变化影响动态性能指标。
随着ξ增大,上升时间增大,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变短,峰值时间变大。
4、三阶系统
(1)实验原理
K=1时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仿真波形实验波形
我们还在MATLAB中做了仿真,得到了如下曲线方便比较:
K σ%实测值σ%模拟值Ts/s(实测值)Ts/s(模拟值)Tp/s(模拟值)1 0.255 0.19950010.2 5.2696 3.6164
5 0.660 0.67454215 11.8058 1.5837
10 0.809 0.91960049.8 76.9365 1.1421
这里实验波形和仿真波形有一定差距,比如过调峰值,可能是由于实验采样、实验器材存在一定误差造成的,而且震荡次数,仿真出来的波形显然的可以看到2次,但实验得到的波形有明显有3次,应该是线路元件误差导致阻尼下降带来的。
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已经可以看到过调峰值接近相同了,但与K值较小的时候不同的是,
示波器出来的波形没有仿真的那么幅度明显了,甚至在示波器看到的波形只能观察到3个周期的振荡。
四.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一阶系统Ts与T、K之间的关系。
答:对于一阶系统来说,其单位脉冲响应曲线为单调下降的指数曲线,时间常数Ts越大,响应曲线下降越慢,表明系统受到脉冲输入信号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时间越长。
因此有如下结论:(Ts为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越大,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时间越长,即Ts越大,T越大;
开环放大系数越大,时间常数越小,即K越大,Ts越小。
2.认真思考一般环节的电路摸拟图构成,并找出规律,学会设计简单的环节摸拟图。
答:构成电路模拟图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测量仪器,来测量系统的输出,就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比如:(1)比例环节——可由电阻和运算放大器构成;(2)惯性环节——可由电阻、运算放大器、电容构成;(3)积分环节——可由电阻、运算放大器、电容构成;(4)微分环节——可由电阻、运算放大器、电容构成;(5)比例+积分环节——可由电阻、运算放大器、电容构成;(6)比例+微分环节——可由电阻、运算放大器、电容构成。
自动控制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根据资料和实验可以发现:(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2)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五.实验心得体会
典型系统的电路模拟和二阶、三阶系统动态分析实验是我们本学期自动控制课的第一次实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中顺利完成,并在实验后,认真高效地完成了实验报告。
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动手认真操作实验,还动脑思考实验,运用所学的软件呈现出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比如用MATLAB软件来处理数据,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仿真,用excel表格、word文档来作报告等,可以说,整个过程都在充分地学习,学习如何实验,学习如何联系理论与实验,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思考,学习相关数学工具,学习如何准确地呈现结果,所以说,这次实验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收获,同时提升了我们的能力。
下面我就实验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来做一下总结:
实验过程面临的问题:实验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比如部分放大器不能使用等问题,但经过老师维修后,能够进行正常的实验。
开始做一阶系统实验的时候,由于不太清楚如何使用示波器观察暂态过程,浪费了很长时间,但经过老师的解答,我们便掌握了并能够熟练地测量出清晰的波形。
在进行三阶系统动态分析实验时,线路布置也花费了较长的时间。
实验报告撰写时遇到的问题:由于实验时没有仪表测量各电压值,导致在写报告处理数据是时通过读示波器得到的,产生的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写报告时实验数据参照对比了仿真值。
特别感谢实验室老师在实验过程的指导和独特理念的传授,让我们受益匪浅。
附:实验数据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