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道德的演变及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道德的演变及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把握道德演变的历程;了解和把握道德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把握道德与上层建设其他因素的关系;理解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关于道德发展问题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道德与政治、法律、宗教、文艺的关系。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内容:
国内近年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关系时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将所谓“恶是历史发展动力”说法普遍化。按照这种观点,人类在道德上表现最好的时期应该是原始时代。那时没有自私、压迫和剥削,没有一切向钱看,没有尔虞我诈,人都很纯朴真诚,等等,总之可算是道德的理想境界;而到后来,生产、经济、科学技术越是发展,道德也就越是衰落;到如今,人类在物质上进步到了极高程度,在精神、道德上也堕落到了极低的境界……。
这种否定人类自身的悲剧道德观,显然忘记了一个很浅显的事实:原始人过的是什么日子(譬如氏族内部的原始和谐,并不能掩盖氏族间的血腥冲突,以至于那时曾以人肉为食)。这种观念出自一种善意的道德理想是无疑的,问题出在它的理想本身是过于主观化、绝对化的。用孤立、抽象的观点看待道德,把它当成了不是来自现实生活,而是与整个人类命运不相关,只是从外面或高处要求于人的东西,就不善于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为什么不能保持那种标准的原始美德,而去追求生产和科技的发展?难道人的本性就是反道德的“恶”吗?道德,难道就是要人们放弃改善生活,不追求经济科技的发展才能保持的吗?或者,随着社会伦理的客观演进,人们就要把“二律背反”和“道德衰落”的无奈,当成一曲永远的挽歌继续唱下去?
第一节关于道德变化发展问题的观点
一、道德永恒论
二、道德停滞论
三、道德倒退论
四、道德进步论
第二节道德演变的历程
一、原始氏族社会的道德
其道德原则是群体主义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集体利益,既是原始道德的主要目的,也是原始道德最根本的特征。共同劳动、相互帮助、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是氏族成员竭力推崇的美德。维护氏族内部的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原始氏族社会道德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直观性
2、狭隘性
3、外在性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保障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隶属关系,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是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男尊女卑、对奴隶主国家绝对忠诚,则是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具体规范。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地主阶级的道德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既是封建社会的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又是它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忠君孝亲是其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和最主要的规范,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和男尊女卑也是其道德规范。道德政治化和道德宗教化是其重要特征。农民阶级道德则是这一社会的优良道德,不可否认,农民道德也有保守性和自私性的弱点。四、资产阶级道德
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又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其道德规范。资产阶级道德的内在矛盾造成了其整个道德的危机。
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它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阶级道德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而培养起来的一种革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推翻资本统治,消除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的一种崭新的道德类型。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全人类共同道德。
它具有根本地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特点:
1、彻底的革命性
2、严整的科学性
3、高度的实践性
它由于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并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
第三节道德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性质
2、各种道德的内容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的反映
3、道德的变化也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造成的
4、道德的阶级性和全民性的关系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进步作用的两种表现
在量的方面,它是直接的;
在质的方面,则只能是间接的。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德进步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固然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但在社会这个整体中决不是某种抽象的孤立的领域,它们总是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它们对于道德进步发挥作用的程度和性质,始终要受到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阶级结构的制约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不同的社会形态的道德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不同阶级道德发展的道路和趋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三、上层建筑其他因素对道德的影响
1、政治对道德的影响。政治对道德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有力。政治是促成一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政治还直接影响着道德的具体规范。在个人实践中,政治还对个人人的道德观和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法律对道德的影响。从道德和法律总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两者存在着某种相互转化的关系。从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准则和内容来看,它们往往有着相互重叠的部分。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它们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3、文艺对道德的影响。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教育、感化作用。是积极地促进一定的社会道德舆论形成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进行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手段。在阶级社会里,文艺对道德的影响和作用是具有阶级性的。不同阶级的文艺对道德影响和作用的性质不同。
4、宗教对道德的影响。就宗教对道德的影响实质来看,一般地说来,都是消极的。因为:宗教往往是剥削阶级培养人们奴隶意识的神学手段;宗教是剥削阶级宣扬虚无主义人生观,鼓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工具;宗教还是剥削阶级用伪善的道德说教来掩盖和鼓励恶行的法杖。
第四节道德进步的标准
道德“是什么”和道德“是否进步”的问题,从表层看,是如何描述道德的状况和以什么为对象事实;从深层看,则有关于道德评价判断的标准问题。用什么来衡量一个时期的道德现象是在进步还是退步?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层次的标准:
一是一定道德体系本身的标准,它由具体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等所构成。一套道德理想、原则、规范等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越充分,即越是得到人们的理解、接受、亲近和奉行,这套道德越是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个社会在道德上就越是在进步,这叫“社会进步的道德标准”。但是,道德发展不仅仅有量变,还有质变。比如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道德,都有质的不同。在道德发生这种质变的时候,“道德标准”本身就在改变,或者就有冲突,因此再用旧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就行不通了。用封建主义标准来看资本主义就一定会认为它“不道德”,用旧道德来看新事物也会有反感;而反过来看也一样如此。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于是就得有更高的标准--能够衡量道德标准本身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更科学、更文明的标准,即“标准的标准”、“元标准”。
二是这个“元标准”,即“标准的标准”。它是什么?在理论上,人们曾有各种各样的见解。我们认为从人类历史和现实的生活实践来看,这个标准归根结底只能是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实践本身。人类生存发展中连续的、共同普遍的、一贯的方式和条件,产生了人类共同的基本道德;而那些阶段性的、具体特殊的方式和条件,则产生各种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殊的道德。从整个社会历史的高度看一套特殊的道德体系、道德标准是否合理,就要从它的“根”上查起,首先看它所依据和维护的“实际关系”是否合理、有生命力;然后看它的实际效果,即是否能够反映和维护合理先进的“实际关系”。因此,这个“元道德标准”,最终就是指“道德进步的历史标准”,即:产生和造就具体道德形态的那个根据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条件和需要等本身,同时也就是衡量道德形态的标准。
两个标准各有其适用的层次和范围,它们本质上是彼此联系着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在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时期,道德本身的标准是道德发展的主导标准;而在社会变革和超常规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道德标准本身也遇到了挑战,这时“元道德标准”即历史标准则显出它的根本意义,往往成为直接指导道德选择和决定的主导标准。但人们通常很少站在这个高度,因此也就难以认识一场革命、一场变革所具有的道德意义。反而会在道德“质变”(更新、转型、革命)时期发生困惑、迷惘、甚至绝望。有没有科学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