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家——萨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经济学家——萨伊

摘要:萨伊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在经济学史上是首创,并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所认同。萨伊主张以实证方法研究这些问题,抛弃价值判断,从事实出发,即“事物怎样存在或怎样发生,构成所谓事实本质,而对于事物本质的仔细观察,则构成一切真理的惟一依据。”萨伊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都是经济学实证化的始作俑者。经济学实证化是经济学科学化之始,萨伊的贡献功不可没。

关键字:生产三要素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萨伊定律。

巴蒂斯特·萨伊是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一生的著作很多,提出了很多代表古典经济学学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有四点:生产三要素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萨伊定律。萨伊的很多理论在今天依然一直被沿用,具有极其深刻的研究意义。下面将从萨伊的生平、萨伊的理论以及对萨伊的评议这几个方面来简要研究一下萨伊。

一、萨伊的生平

萨伊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1767年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大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1776年私塾,塾师是一个意大利来的新教徒,饱受本地的主教压迫,未及一年即辍学,举家迁往巴黎,在父亲开设的银行里当学徒。1786年,到英国学习。1787年,加入法国人寿保险公司,从一个董事那里首次接触到《国富论》。开始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其后数年在文艺界确定了一定的知名度。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雅各宾派上台后转而反对革命。1792年,投笔从戎,参加由学者和文艺界人士组成的“学艺中队”,与侵法联军在Champagne平原激战,颇有微功,次年解甲归田。1794年,担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主编,任该职达6年之久。在该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有关经济问题的论文,抨击当时法国国民大会的活动,得到拿破仑的赏识。1799年,被拿破仑元帅任命为法兰西法制委员会委员,

工作职责是审查以“第一总督”名义提出的议案,揭露政府的违宪行为。

萨伊也发表了很多有关经济学方面的著作。1803年,他出版《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后因拒绝支持拿破仑保护关税政策被解除政府职务,又转而经商。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

二、萨伊的理论

(一)生产三要素理论

萨伊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萨伊把资本等同于生产工具,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萨伊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产品,而是创造效用(使用价值),而效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商品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效用。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要素在创造效用的过程中,各自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分别创造并获得了工资、利息、地租三项收入,作为对自身耗费的补偿。这三项收入便构成了创造效用的生产费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萨伊从生产三要素创造效用,从而创造价值的“效用论”,推出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生产费用论”。

萨伊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萨伊认为,生产三要素既然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那么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萨伊认为利润分解成两部分:资本的利息和企业家本人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马克思认为,萨伊把本来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三种收入,说成是各有自己的独立的源泉,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和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二)价值理论

萨伊的价值理论主要由效用价值论、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组成。萨伊提出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只创造效用(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劳动、资本、土地(自然力)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从而创造了产品的价值,还用工资、利息、地租这三种收入组成生产费用来构成价值。价格由供求关系规定的,而价格又决定价值,因此价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就是萨伊的供求论。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从而创造收入。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息,土地产生地租,这三种收入相当于三个生产要素在创造效用时各自所耗费的代价,从而构成了效用的生产费用,这就是生产费用论。

(三)分配理论

萨伊的分配理论主要包括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关系、资本利息关系和土地地租。伊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分配。他认为资本、土地如同劳动一样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创造效用,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也具有创造收入的能力。他据此断言工资、利润、地租各有自己的来源。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从“劳动—工资”来看,工资是劳动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从“资本—利息”看,利息是资本生产性服务的报酬;从“土地—地租”来看,地租是土地生产性服务的报酬。

(四)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三、对萨伊理论的评议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萨伊是亚当·斯密理论的继承者,但他没有继承斯密著作的科学成分,而是继承了斯密著作中的庸俗成分,因而只能把他看成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马克思认为,庸俗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是“教条式的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目的是将经济关系的内部联系,即本质,用一种异化的、荒谬的形式来隐蔽。因此,马克思在对公式批判时,着重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出发,透过公式表现的经济现象,挖掘出背后所隐藏的本质。马克思对现象与本质关系的理解,受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影响。对于事物的本质,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本质的关系是事物表现其自身所采取的特定的完全普遍的方式,凡一切实存的事物都存在于关系中,而这种关系乃是每一实存的真实性质。”因此,马克思认为研究事物的本质,就要找到它存在的实体及其关系,将表面的现象抽掉,从关系中找到本质,且是从社会关系中找到。而庸俗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就像“一个表皮或帷幕,里面或后面还隐藏着本质”。

尽管萨伊的理论有其不合理的成分,但是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萨伊的经济伦理思想中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分。首先,萨伊坚决主张保护普通人的正当个人利益的思想对于反对封建社会部尊重个人权利的落后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萨伊关于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的道德准则仍具有现实意义,他的论断“公共浪费和私人浪费比起来更是犯罪行为,因为给人所浪费的只是那些属于他的东西,而政府所浪费的不是他自己的东西,他事实上仅是公共财富的托管人。这对我们十分具有借鉴的价值。

如何看待萨伊定理呢?从现在来看,供给决定并不是绝对错。在长期中,决定一个经济的还是供给,即生产能力,需求则在短期中更为重要。现代宏观经济学把总供给与总需求结合起来分析经济,萨伊定理中的一些错误与当时的时代相关。萨伊否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因为他生活的时代经济危机还没有成为主要问题———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年发生于英国。仅仅把货币作为交换中瞬间的媒介与当时法国情况相关。法国正处于拿破仑时期,通货膨胀严重,人们认为“货币是烫手的”,拿到货币就赶快去购物。这种现实不能不影响萨伊对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