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环境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在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水质状况和污染物排放现状的基础上,了解太湖流域水环境所面临的只要问题和目前太湖流域的管理现状,通过加强流域污染物的源头控制, 削减污染负荷, 控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提高湖荡自然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拦截并净化水系入湖污染物, 为入湖河流提供清洁水源; 对入湖河流集水区各类污染源进行治理, 拦截和控制沿线污染物进入入湖河流, 建成清水河道, 提高入湖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并对水系各污染控制要素进行系统调控和优化配置, 在太湖流域建立完整的污染防控和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
1、引言
流域水污染控制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太湖地区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
自1950年以来,太湖水质受污染的步伐明显加快。从1991—1999年的监测情况来看,1997年以后水体的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也均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在太湖梅梁湾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在4年后,使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发生危机的太湖蓝藻再次爆发[2]。2007 年5 月底暴发的太湖水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 年5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付诸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到2012年五年内,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基本实现了方案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为巩固治理成果,提升治理水平,2012 年4 月,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 年修编)》,治理期限为2013~2020 年,近期到2015 年,远期到2020年。所以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到2012年的各项指标的数据水环境的管理措施,提出进一步的管理方案和总体思路,达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改善[6]。
2、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状况
太湖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汀下游三角洲,位居蝶形盆地中央,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36895 平方公里)。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网水系发达,流域内河道总长约 12 万公里,河网密度3.3 公里/平方公里。出入太湖河流228 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武进港、陈东港、殷村港、长兴港、西苕溪等22 条,湖泊面积4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 个(图1)。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当地的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得到了保障、并提供了交通运输、水量调节、旅游服务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服务。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10 年,太湖流域人口572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52 人左右,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化率达67.9%,浙江省太湖流域城镇化率达58.3%,上海市太湖流域城镇化率约88.9%。全流域国内生产总值42905 亿元,约占全国的10.8%;人均生产总值达7.5 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 倍。流域总耕地面积1733 万亩,人均耕地近0.30 亩,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5.7%。但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也随之加剧,其中水体富营养化最为严重。
图1 滆湖地区河湖相连水系分布图
2.1水质状况
2.1.1太湖湖体水质
2012 年,太湖湖体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II 类、总磷为Ⅳ类、总氮为劣Ⅴ类,浓度较2005 年分别下降了18%、71%、9%和17%(表2-1)。
表2-1 太湖湖体各项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单位:毫克/升年份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
2005 4.9 1.14 0.077 2.86
2007 4.5(Ⅲ)0.91(Ⅲ) 0.101(Ⅴ) 2.81(劣Ⅴ)2008 4.4(Ⅲ)0.59(Ⅲ) 0.083(Ⅳ) 2.57(劣Ⅴ)2009 4.29(Ⅲ) 0.47(Ⅱ) 0.083(Ⅳ) 2.64(劣Ⅴ)2010 4.4(Ⅲ) 0.36(Ⅱ) 0.073(Ⅳ) 2.68(劣Ⅴ)2011 4.4(Ⅲ) 0.37(Ⅱ) 0.079(Ⅳ) 2.37(劣Ⅴ)2012 4.0(Ⅱ) 0.33(Ⅱ) 0.070(Ⅳ) 2.38(劣Ⅴ)较2005年下降
18.37 71.05 9.09 16.78
幅度(%)
2012年目标 4.50 0.46 0.070 2.00 注:①表中Ⅱ-Ⅴ符号分表代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第二至第五类水质。②本文中出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来自两省一市。
2012 年太湖已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平均营养指数为56.5,较2007 年下降5.8,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中、重度富营养发生频次减少22.7%。近五年湖体单位藻类密度下降了26%(表 2-2)。
2007年以来,入湖河道水质。近年来,入湖河道水质明显改善。2011年与2007 年相比,入湖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9.2%、38.7%、19.6%,总磷基本持平,但湖西区、浙西区入湖总磷浓度有所上升。2012 年,对太湖流域覆盖出入太湖河流、省界河流、望虞河、太浦河、江南运河、新孟河、新沟河、东西苕溪、南溪、黄浦江及其上游、沿江河流、淀山湖、上游山区八个水库等101 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41 个达到重点水功能区目标,达标率40.6%(表2-3)。
2.1.3淀山湖及其它湖泊水质
淀山湖地处江苏省昆山市、吴江区和上海市青浦区,是流域跨省界的重要湖泊。淀山湖主要承受东太湖和苏州淀泖地区来水,主要入湖河流为千灯浦、朱厍港、急水港和元荡,主要出湖河流为拦路港、淀浦河等。总体来看,四条主要入湖河流(湖泊)中,急水港、千灯浦、元荡水质较差,朱厍港水质相对较好;出湖河流拦路港维持在III 类,出湖河流水质总体好于入湖河流水质。2011 年,淀山湖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 类,属中度富营养水平。
2012 年,阳澄湖和淀山湖水质为劣V 类,其它湖泊水质为Ⅲ-V 类(表2-4)。
表2-4 2012年淀山湖及其他主要湖泊水质情况单位:毫克/升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
滆湖 5.3(Ⅲ)0.74(Ⅲ)0.085(Ⅳ) 1.52(Ⅳ)长荡湖 4.9(Ⅲ)0.39(Ⅱ)0.044(Ⅲ)0.94(Ⅲ)阳澄湖 4.2(Ⅲ)0.53(Ⅲ)0.151(Ⅴ) 2.68(劣Ⅴ)澄湖 5.3(Ⅲ)0.41(Ⅱ)0.046(Ⅲ)0.9(Ⅲ)淀山湖 4.75(Ⅲ) 1.05(Ⅳ)0.123(Ⅴ) 4.15(劣Ⅴ)2.2污染物排放状况
2.2.1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污染物排放量是指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量,是环境保护部按照现行的污染源统计范围统计的,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直接相关。根据现行的总量减排管理体系,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源、城镇生活源和农业污染源,其中农业污染源又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基于以上统计范围,根据2010 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201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总量分别为39.19 万吨、5.94万吨、0.77 万吨和11.22 万吨(表2-5)
表2-5 综合治理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汇总表(基准年2010年)单位:吨行政区COD 氨氮总磷总氮
江苏省216900 30700 4486 56200
浙江省168800 28100 3087 54993
上海市6157 638 161 960
合计391857 59438 7734 112153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
2.2.2入河(湖)污染物现状
入河(湖)污染物量是指直接进入河湖水体的污染物量。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