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文字简练,逻辑严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的具体过程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
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的事例,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24张PPT)

结 果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醒过来)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历史。(站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富起来)
产生的历史巨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两个凡是” 导致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十一届三 作出 中全会
两年的徘徊时期 促使
掀起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 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 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为什么是伟大转折?
从内容角度看: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 展模式。 从影响角度看: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4、邓小平理论,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欧美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的 制度能够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它,确实说明我们的 制度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邓小平
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 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 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 解决问题。”
B
D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 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8.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 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共19张PPT)

“ “
正方:A组同学(兼辩论
赛主席、评判专家)
的两 个 凡 是 ” 方 针 是 正 确
反方:B组学生代表
的两 个 凡 是 ” 方 针 是 错 误
趣味视听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请选择录像中提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
作的决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体现哪三方
面的变化?
思考题
结合历史上党在危急关头 召开的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 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所起 到的伟大作用。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背景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标志
文革结束时间:1976年 新时期开始时间:1978年
背景:在徘徊中前进(1976-1978)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 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 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 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 就受挫折… … …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 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 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2、提高历史阐释能力 3、学会活用知识,突破机械
照搬教材和结论的痼疾。
大连海之韵广场
大连人民广场
大连港之夜
大连自然博物馆
大连服装节开幕式
大连星海广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 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转折:
1、思想:左倾错误—实事求是 2、政治: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3、组织:冤假错案—拨乱反正 4、经济:濒临崩溃—改革开放
小结
伟
大
的 背景:在徘徊中前进
历
史
时地:
性 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25张PPT)

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P38-40内容,自学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两个凡是”的内容是什么?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背景、性质、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
4.1980年得到平反的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81年,指导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是哪次会议及其意义?
尽扫残霾见真知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梁欢日记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 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
1977年9月9日 1977年9月9日(时间)
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的内心非常悲痛,走在
大街上,看到墙上粉刷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
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更加引
会议后的思维导图展示:
思维拓展
展望十九大,共圆中国梦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你作为一 名“记者”,调查十八大以来人们的生活又 有哪些新的变化?从衣食住行、法律等方面 来调查,并做一个小报告。
本课思维导图展示:
巩固提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几道课堂练习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
大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原因:1978年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一方面对内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一方面对外开放,中 国开始融入世界,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伟大 转折。
(1)1978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 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C 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B
C
D
2、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 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 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背景 ③c“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文以革阶时级“斗左争”为倾纲错误的延续, 束缚人们思想
华国锋主席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人民日报》“两个凡是”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 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后的社会状况
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
失了人民币5000亿元;一九五八年那次大折 上
腾,大约损失了1200亿元,加起来共是6200
访
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 设总投资还多。
群 众 的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书 信
3.思想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邓小平
性质 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过
会议记录
时间: 1978年 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只有思想解放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 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有别于苏联
社会主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 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16张PPT)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 混乱、落后 纠正左倾、拨乱反正 经济: 落后、生产力低下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冲破左倾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 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当堂训练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 4.决定进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当堂训练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 B、邓小平 C、华国锋 D、胡耀邦 6.1980年,为________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 冤假错案。 A、彭德怀 B、陶铸 C、刘少奇 D、陈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 一 届 三 内 容 中 全 会
1978年
思想路线: 否定: 两个“凡是” 肯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_______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实质:“左”倾错误
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 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阻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 发达国家这间的差距拉大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转折点展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转折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认识历史转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当下、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及其意义。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历史转折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转折的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历史事件时间轴、思维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转折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包括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程的曲折性和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6.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问题的
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
运动。
2.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启了
我国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的工作全面展开。
5.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为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
平反。
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胜利完成。
二、合作探究
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三、练习巩固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开国大典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3.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4.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
质是()
A.恢复老干部名誉
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扭转混乱局面
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吗?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两个凡是真理标准实践思想解放 2.1978 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以阶级斗争为
纲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3.伟大转折改革开放邓小平 4.平反冤假错案 5.刘少奇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
二、“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1.D 2.D 3.B 4.B
5.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都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