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麻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麻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麻黄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麻黄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麻黄 Ephedrae Herba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麻黄规格 Ephedrae Herba specification
麻黄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麻黄等级 Menthae Herba grade
在麻黄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麻黄不同品质的依据。
4 规格等级
表1麻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等级基原
性状描述
共同点区别点
草质茎
统货草麻黄干货。
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
细长圆柱形,表面淡绿色至黄绿
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
气微
香,味涩、微苦。
无木质茎等杂
质、虫蛀、霉变。
少分枝;直径1~2mm。
表面触之微有粗糙
感。
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
红棕色,近圆形。
统货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
表面触之有粗糙
感。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统货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
表面触之无粗
糙感。
断面髓部呈圆形。
注1: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在2013年下发的《食品药品
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草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食药监办药
化监〔2013〕84号)中规定:“中药材专业市场不得经营麻黄草类药材。
各级食
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麻黄草经营、使用的监督检查,
发现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规定采挖、销售、收购、加工、使用麻黄草的,要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涉嫌构成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予以严惩。
”
注2:草麻黄为市场麻黄的主流药材,其次为木贼麻黄,中麻黄十分罕见,
注意区分。
图1 草麻黄药材统货 图2 草麻黄饮片统货
图3 木贼麻黄药材统货 图4 木贼麻黄饮片统货
图5 木质茎杂质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
一、历代产地变迁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记载:“麻黄,味苦,温。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一名龙沙。
生川谷。
”
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微温,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不可多服,令人虚。
一名卑相,一名卑盐。
生晋地及河东(山西及河北西部),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记载了麻黄的功效、别名、产地和采收时间。
魏晋时期吴普的《吴普本草》记载:“一名卑相、卑盐。
神农、雷公:苦,无毒。
扁鹊:酸,无毒。
或生河东(山西)。
四月、立秋采。
”记载了麻黄的别名、性味、产地和采收时间。
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出青州(今山东益都)、彭城(今江苏铜山)、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中牟(今河南中牟、汤阴)者为胜,色青而多沫。
蜀中(今四川 省中部)亦有,不好。
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
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
记载了麻黄的产地分布和用法,“用之折除节”中“节”从其功效来看应为麻黄根。
上述本草记载了麻黄的功效、异名、产地和采收时期,未提及植物或药材形态,但根据功能“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在使用上,陶弘景提出“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以上描述正与麻黄碱发汗、平喘、中枢兴奋及心血管活性相吻合,由此知古用麻黄即是含麻黄碱的 Ephedra 属植物。
唐代《新修本草》记载:“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傍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亦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
”记载了麻黄产地集中在河南、陕西两处。
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说:“生晋地和河东,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中牟(今河南中牟、汤阴)者为胜。
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以来。
梢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气,外红皮裹仁子黑,根紫赤色。
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农历)内开
花,六月内结子。
雄者无花,不结子。
至立秋后采收其茎,阴干令青。
”从苏颂的描述来看,无论是雌雄异株,还是植株大小,也接近于今之草麻黄Ephedra sinica。
宋代寇宗奭的《本草衍义》记载:“出郑州(河南)者佳,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匕,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
病疮倒黑者,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
一法用无灰酒煎。
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以此知此药入表也。
”详细描述了麻黄采收加工、炮制、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明代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茂州(四川茂汶)、同州(陕西大荔)、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中牟(今河南中牟、汤阴)者为胜。
”
明代许希周《药性粗评》记载:“春生苗如铁线大,有节,长尺余,三四月稍上开小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外皮红而裹仁黑,味甘可食。
其根紫赤色,有雌雄二种,雄者无花实,出河东诸郡原野,以荥阳、中牟者为胜,立秋后连根收采,阴干,令青色,其根亦入药。
凡用出汗,去根节,又先煮掠去上沫,方入药,不令人烦。
” 从许希周的描述记载来看,无论是雌雄异株,还是植株大小,接近于今之草麻黄Ephedra sinica。
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记载:“味甘、辛,气温。
气味俱薄,轻清而浮,升也,阳也。
无毒。
青州彭城(并属山东)俱生,荥阳中牟(并属河南)。
”描述了其性味归经及产地。
明代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记载:“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监。
生晋地和河东(山西及河北西部),今近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荥阳(今河南荥阳一带)、中牟(今河南中牟、汤阴)者为胜。
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
稍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辛有麻黄气,外红皮,裹仁子黑,根紫赤色。
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子;雄者无花不结子。
至立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
又云: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傍沙洲上大。
”其记载的麻黄形态接近于今之草麻黄Ephedra sinica。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列入草部。
除引用上述本草对麻黄的记载外,还对麻黄根的形色作了补充,“其根皮色黄赤,长者近尺”。
明代李中立《本草原始》记载:“始生晋地及河东,今近汴京多有之,以荥阳、中牟者为胜。
苗春生,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
稍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