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物的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动物神经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组织,对于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一、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动物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信息,并发出相应的指令。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组成,连接着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部分,传递信号和控制生理功能。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导和传递信号的功能。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负责合成和储存神经递质;树突是接收信号的部分,通过树突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接,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轴突是传导信号的部分,通过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细胞;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

神经元的功能主要包括接收、整合和传导信号。

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足够的刺激时,其细胞体内将产生电化学信号,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再释放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细胞。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三、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行为的调控。

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若干个叶片。

大脑表面覆盖着大脑皮层,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是智力和意识的重要基础。

大脑在结构上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半球。

脑干位于脑部的底部,控制着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等。

小脑位于大脑后方,主要参与协调和控制运动。

大脑半球是大脑最为复杂和发达的部分,包括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记忆、语言等。

四、神经传导的机制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神经信号主要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导,遵循“电-化学信号转换”的机制。

当一个神经元兴奋时,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打开或闭合的改变,使得细胞内外的电荷差异发生变化,产生电流。

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动物神经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系统,它承担着动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重要任务。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这两个部分紧密合作,以确保动物的正常运作。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

它被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与特定的功能相关联。

例如,脑干调节呼吸和心脏功能,小脑协调运动,大脑皮层控制思维和感知等。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通道,它传递神经信号并控制肌肉运动。

脊髓还负责许多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血压调节和消化。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感官输入、信息处理和行为输出。

当动物感知到外部刺激时,感官器官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适当的反应。

这种信息处理包括感知、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它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并将信息传递到全身。

这个系统被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和脑干,负责控制头部和颈部的感官和运动功能。

它们包括眼动神经、面神经和听觉神经等。

每个脑神经都与特定的感官器官和肌肉相关联,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视觉、听觉和面部表情等复杂的动作。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分布在全身。

它们负责传递大脑的命令和传感器官的感觉信息。

脊神经传递的运动信息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肢体的运动,而传感信息则使得动物能够感知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具有高度特化的结构和功能。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了细胞核和细胞质。

它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轴突是神经元的传导部分,负责将神经信号从细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官。

轴突的长度和直径不同,取决于其传导信号的距离和速度需求。

树突是神经元的接收部分,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动物八大系统口诀

动物八大系统口诀

动物八大系统口诀一、免疫系统:守护健康的战士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支强大军队,它能识别和抵御外来入侵的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它由白细胞、淋巴器官和抗体等组成,宛如一支战士队伍,不断巡查着身体的各个角落,时刻保持警惕,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二、循环系统:血液的奔流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交通枢纽,它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角落,保证身体各个部分的正常运作。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个泵,不断地将氧气和养分富含的血液送到各个细胞,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心脏,再由肺部和肾脏等器官排出体外。

三、消化系统:吃下去,吸收好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它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方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它由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组成,每个器官都承担着特定的消化功能。

食物在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营养物质,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四、呼吸系统:与氧气相约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平台,它让身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它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进入体内,经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

五、神经系统:指挥中枢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指挥中枢,它负责接收外界信息、传递信号和控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等构成,像一张庞大的网络覆盖全身。

当我们感受到疼痛、温度变化等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传递指令给相应的器官,使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六、泌尿系统:身体的排泄器泌尿系统是动物体内的排泄器官,它能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保持体内的水平衡和离子平衡。

它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

肾脏通过过滤和重吸收等过程,将废物排出体外,同时保留身体需要的水分和离子。

七、运动系统:肌肉的力量运动系统是动物体内的机械装置,它使身体能够运动和保持姿势。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链状神经系统: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形成纵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主要为多极的神经细胞,一般有多个树突彼此互相联络成网状梯状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形成梯状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异律分节:身体各部分(头尾除外),形态,结构,功能不相似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均在密闭的血管中流动开管式循环:血液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完全双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不完全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不完全分开,血循环全身一周经过心脏两次双重呼吸:具有独特的肺和气囊而构成高效的呼吸器官,并具有独特的呼吸外骨骼:节肢动物都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包在身体外面,由外胚层形成混合体腔:截肢动物的体腔称为混合体腔,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一部分和囊胚形成的。

.咽式呼吸:无胸廓,靠口腔底部上下动作,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真体腔:中胚层在体壁与肠壁之间形成的宽阔空腔,而且腔壁上包围有来源于中胚层的体腔膜。

水沟系统: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分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胚胎逆转: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形成外层细胞。

羊膜卵:爬行,鸟及哺乳类在胚胎发育产生了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三种膜结构,并富含能够提供足够营养的卵黄,外包较硬,并通气的卵膜,使胚胎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更舒适安全的自身水环境中发育的结构。

皮肌囊:指外胚层起源的表皮和中胚层起源的肌肉组成的体腔形成的囊状结构。

原肾型排泄系统:即从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代谢产物通过过些排泄管排泄到体外。

咽喉齿:着生于退化的第5对鳃弓的下咽骨内侧的牙齿。

侧线:埋在鱼体两侧皮下的能感觉水流方向、强度和振动的皮肤感觉器官。

单循环:动物血液循环途径只有一条,这种循环方式为单循环。

“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阅读及答案

“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阅读及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阅读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15分) ①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②最明显的就是运动控制和感觉分析。

③人类大脑与众不同的是,它能够学会很多比较专门的活动技能。

④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语言,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懂某种语言,而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说话和听懂别人的话语。

⑤各民族的人都可以学会阅读和书写。

⑥在人类中,音乐也带有普遍性,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会分辨和重复不少乐曲。

⑦与此相似,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画简单的图形,而且进行精确复制的能力也并不鲜见。

 人脑的这些高级功能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神经网络控制的。

一百年前人们就已知道,人脑皮质中至少有两个区域对语言能力至关重要,它们似乎完全是按照言语信息处理过程的需要而构成的。

颞(niè)叶内下侧表面的某些组织,包括海马状突起,明显地对于长时记忆必不可少。

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系统功能的专门化很强。

在人脑皮质两侧各有一个区域专管脸形辨别。

其他智力活动大概也与各个专门的神经系统相联系。

 人脑的另一个特性是,它的两半球有各种功能的分工。

人脑功能不是完全对称的,这一点可以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举倒说明。

大多数人惯用右手,而右手是左脑控制的。

语言能力也基本上由左脑控制。

由于这些原因,大脑左半球曾被认为是控制性的,而右半球是服从性的。

近年来,这个概念已被修正,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大脑两半球各有其特殊的功能,由右脑控制的有音乐才能和复杂视觉图形的辨别能力等。

右脑对感情的表达和分辨也更为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过程中,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各器官系统活动,同时神经系统又对动物的内分泌腺有很大的影响。

神经系统可以感受外在刺激.调节动物的运动,并协调整个有机体的活动,使动物有学习.记忆和复杂的行为。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迅速.准确,是动物体内最复杂的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的真核动物。

没有神经系统,只有应激性,原生动物这种对于不同物质刺激以及光线的趋避,对帮助原生动物的营养和生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中生动物门与原生动物一样没有神经系统的分化。

3.海绵动物门也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分化但是在中胶层的芒状细胞可能有类似神经的功能4.腔肠动物门已经有了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这样的神经系统再传导上的特点为无方向性很低等,没有神经中枢。

在中胶层靠近外胚层的一侧,分布很多神经细胞。

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主要为多极的神经细胞,一般多个树突,彼此相互联络成网状。

这些神经细胞又与感觉细胞核皮肌细胞相联系。

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神经细胞传导刺激到效应器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扁形动物门出现了最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前端形成了脑,从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2条最为发达例如中华睾吸虫涡虫绦虫涡虫由于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运动方向固定化是身体前端不断的遇到外界多变的环境分化成脑为梯状神经系统但寄生虫种类如绦虫多退化6.线虫动物门神经系统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核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构成。

神经索都嵌在上皮层中,其中背神经索和腹神经索分别嵌在背线和腹线中,围咽神经环的两侧膨大成神经节。

7.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4对神经节和与之联络的神经构成。

脑神经节1对,位于食道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1对,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1对,位于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1对,位于体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

各对神经节之间有横的神经联合,各不同神经节之间亦有神经连索,这些神经节的排列和神经联合以及神经联索的长短随类别不同而异。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

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

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

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

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
包括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分别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作用。
如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03
CHAPTER
感觉器官与感觉神经
触觉器官
如皮肤和毛发,能够感知温度、压力、疼痛等触觉刺激。
味觉器官
如舌头,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如甜、咸、酸、苦等味道。
嗅觉器官
如鼻子,对气味分子敏感,能够将气味分子转化为神经信号,识别各种气味。
动物的神经系统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元与突触传递感觉器官与感觉神经运动系统与运动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与内脏调节高级神经活动与行为表现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高度复杂的控制系统。
02
03
04
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含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输入,将信号传向胞体。
将信号从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形成突触连接。
01
02
04
03
乙酰胆碱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单胺类神经递质
肽类神经递质
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烟碱型受体和毒蕈碱型受体结合。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06
CHAPTER
高级神经活动与行为表现
03
边缘系统的功能
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与情绪、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01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负责接收、分析和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并发出相应的运动指令。

动物解剖试题及答案

动物解剖试题及答案

动物解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器官是哺乳动物特有的?A. 肺B. 心脏C. 膈D. 肝脏答案:C2. 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哪个部分负责食物的初步消化?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答案:A3. 动物的循环系统中,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是?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淋巴管答案:A4. 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哪个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感觉信息?A. 脑B. 脊髓C. 神经节D. 神经纤维答案:A5. 动物的生殖系统中,哪个器官是雄性动物特有的?A. 卵巢B. 子宫C. 睾丸D. 输卵管答案:C6. 动物的呼吸系统中,哪个部分负责气体交换?A. 气管B. 支气管C. 肺泡D. 鼻答案:C7.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中,哪个腺体负责调节生长发育?A. 甲状腺B. 肾上腺C. 胰腺D. 性腺答案:A8. 动物的骨骼系统中,哪个部分是中轴骨骼?A. 头骨B. 胸骨C. 脊柱D. 骨盆答案:C9. 动物的肌肉系统中,哪个类型的肌肉是随意肌?A. 心肌B. 平滑肌C. 骨骼肌答案:C10. 动物的感觉器官中,哪个器官负责感受光线?A. 耳B. 鼻C. 眼D. 舌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器官属于动物的消化系统?A. 胃B. 胆囊C. 胰腺答案:ABC12. 动物的循环系统中,哪些是主要的血管?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淋巴管答案:ABC13. 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哪些是主要的神经?A. 视神经B. 听神经C. 嗅神经D. 动眼神经答案:ABCD14. 动物的生殖系统中,哪些是雌性动物特有的?A. 卵巢B. 子宫C. 睾丸D. 输卵管答案:ABD15. 动物的感觉器官中,哪些是主要的感觉器官?A. 眼B. 耳C. 鼻D. 舌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动物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动物是地球上生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它们在适应环境、繁殖后代和维持生命活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命形式。

一、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是保证它们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器官。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来吸取水中的氧气;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此外,某些动物还能通过皮肤或鳃盖进行气体交换。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维持物质运输和体液循环的重要机制。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不同动物的循环系统也存在差异。

例如,我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四个心腔的心脏,通过动脉和静脉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运回肺部或肾脏进行排泄。

而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心脏则具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适应了它们不同的代谢需求。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的重要系统。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在内的消化道,食物在这些器官中被分解、消化和吸收。

鸟类则具有胃肠瘤,在胃中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控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不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也有所区别。

例如,脊椎动物的大脑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两个半球,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知、运动、思维和记忆等。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通常由神经节和神经网组成。

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是动物体内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系统。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排泄器官和排泄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废物。

昆虫则通过马氏管和短肠来排泄代谢产物。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的。

像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就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稍高级点的‎腔肠动物,也只有简单‎的神经细胞‎,直到更高级‎的线形动物‎,才开始具有‎神经系统。

然后神经系‎统随着生物‎的进化也一‎直进化与完‎善着。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神经的‎出现,生物体脱离‎了单细胞的‎范畴,开始向比较‎高级的多细‎胞生物发展‎,为系统、器官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所以总的来‎说,神经的出现‎代表着生物‎演化历程踏‎上了高速路‎,生物的进化‎速度大幅度‎提升。

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完成不同‎的生理过程‎中,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同时神经系‎统又对动物‎的内分泌系‎统有很大影‎响。

神经系统可‎以感受外界‎刺激、调节动物的‎运动,并协调整个‎有机体的活‎动,使动物有学‎习、记忆等复杂‎的行为。

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迅速、准确,是动物体内‎最复杂的结‎构。

单细胞真核‎动物●原生动物门‎:由于结构太‎过简单,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

如:草履虫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生动物门‎: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故没有神经‎调节。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分‎化,但是在中胶‎层的芒状细‎胞,可能有类似‎神经的功能‎,待考证。

如:海绵●辐射对称的‎动物——肠腔动物门‎:在肠腔动物‎的中胶层靠‎近外胚层的‎一侧分布着‎很多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彼‎此连接成网‎状,与感觉细胞‎和皮肌细胞‎相连。

由于这些神‎经细胞多级‎,导致他们之‎间的信息传‎导无方向,因此肠腔动‎物没有神经‎中枢.并且这些细‎胞的神经传‎导速度慢,我们将这种‎原始神经系‎统成为网状‎神经系统。

与此同时,肠腔动物的‎某些细胞如‎刺细胞等,仍然有独立‎反应的能力‎。

如:海绵●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之肠腔动物‎已经有了优‎化,不再是网状‎神经系统了‎,开始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也随之产‎生了,从脑发出了‎背、腹、侧3对神经‎索,其中腹面的‎2条神经索‎最发达。

动物生物学13 棘皮动物

动物生物学13 棘皮动物

三、分类
1. 有柄亚门: 附着或固着生活,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期具固着的柄; 海百合纲(Class Crinoidea):体形象植物,在深海底栖,具
柄营固着生活(海百合),或无柄营固着生活,或营自由 生活(海羽星),具5和5倍数的腕,腕呈羽状分支,有步 带沟。各腕基部多分支,形状似杯状,口面和反口面均在 同一面上。 全球630种。
肌纤维); ▪ 食道(短); ▪ 贲门胃(膨大,多皱褶,能翻出体外包裹食物,再返回体内
进行消化。以一狭窄通路与幽门胃相连); ▪ 幽门胃(分支出5对幽门盲囊伸入各腕,为重要的消化场所,
能分泌消化酶注入胃中,也能储存营养物质); ▪ 幽门盲囊(5对,具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 ▪ 肠(尚有一分为2或3的肠盲囊,肠很短,后端开口肛门)
5.呼吸和排泄
▪ 气体交换主要通过皮鳃进行,管足也起一定 作用;
▪ 代谢产物由体腔液中的变形细胞吞食,经皮 鳃排出,主要是氨和尿素。
6.神经系统
无神经中枢和神经节,和水管系统差不多,不 发达,
外神经系统 内神经系统 下神经系统组成
7.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 眼点:由一群感光细胞和色素细胞构成, 可感光; 表皮:其中有大量的神经感觉细胞,有触 觉器和化学感受器两种功能。
具吸盘,上端具坛)、石管组成。 环管在口的周围,上有萜氏体(9个),可能会产生体腔细胞; 水管系统内壁是体腔上皮,内充满体液,不与外界物质进行
交换。
3.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 棘皮动物没有专门的循环器官。 ▪ 血系统:由残留的假体腔形成的不规则的葡萄状空隙组成; ▪ 血系统由环血管(口周围)、轴血管、轴器(外有轴窦)
▪ 海胆纲Class Echinoidea: 5个腕向反面愈合,相 互嵌合成球形、扁球形。骨骼包住身体,体表具可

动物解剖生理学-23神经系统

动物解剖生理学-23神经系统

脊 髓 内 部 结 构
灰质
背角(柱) 侧角(柱) 腹角(柱)
中央管
白质
背侧索 外侧索 腹侧索
①灰质: 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灰质呈蝴蝶形,每侧部的灰质分别向背、腹
侧伸入白质,分别称背侧柱和腹侧柱,在背侧柱中主要是中间神经元的胞
体;腹侧柱内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②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白质可划分为3对索: 1、背侧索:两个背侧柱及背正中沟之间的白质,有传导本体感觉的作用。 2、腹侧索:位于两个腹侧柱及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 可传导运动。 3、外侧索:背侧柱与腹侧柱之间的白质。既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
1、脑的形态、位置和区分 (1)脑干(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前接大脑,后连脊髓,是 脊髓与大脑、小脑连接的桥梁。 ①延髓:位于脊髓前方,含有与唾液腺、吞咽、呼吸、心血管 活动等有关的神经。 ②脑桥:位于延髓前方,是连接大脑与小脑的重要通道。 ③中脑(大脑脚+四叠体+前丘+后丘):位于脑桥前方,间脑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2.脊神经
脊神经:混合神经,由 背根(感觉根)和腹根 (运动跟)汇合而成。 名称 牛
脊神经分类数目表 马 猪 狗 兔
脊神经按部位分为:颈
神经、胸神经、腰神经、
荐神经和尾神经。
颈神经 8 8 8 8 8 胸神经 13 18 14-15 13 12 腰神经 6 6 7 7 7-8 荐神经 5 5 4 3 4 尾神经 5-6 5-6 5 5-6 6 合计 37-38 42-43 38-39 36-37 37-38
动物解剖生理
主讲:裴占阳 科室:动物解剖生理教研室

动物的神经控制和内分泌调节

动物的神经控制和内分泌调节

动物的神经控制和内分泌调节动物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生命体,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控制和调节其生理过程。

神经控制作为动物体内主要的控制机制,负责调节其整个身体的各种活动。

而内分泌调节则是通过有机化合物分泌来发挥调节作用。

它们互相协作,保持了动物机体内的平衡状态。

一、神经系统的神经控制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控制和协调机制。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它们是掌控所有生理过程的总指挥。

而周围神经系统则是由大量的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网络。

它们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感知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外界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发送到其它器官和组织。

神经控制是指神经系统调节动物各种生理过程的机制。

这些生理过程包括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控制、运动等。

神经控制流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

传感器是接收外界刺激的器官,如眼、耳、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和皮肤。

中枢神经系统是处理外界信息的中心,控制神经兴奋和抑制。

效应器是神经控制的最后一环,由肌肉和腺体组成。

通过神经冲动作用于效应器,使得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产生相应的反应。

二、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的另一种控制和调节机制。

它是通过有机化合物分泌来发挥调节作用。

这些有机化合物叫做激素。

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和功能。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不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作用是间接地影响到生理过程,通过激素分泌,这些生理过程才能被调节。

内分泌调节是指激素通过对靶器官产生作用,发挥生理作用的机制。

在动物体内,激素通过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示例如下:1.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它可以改变细胞中葡萄糖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和存储,从而控制体内血糖水平。

2.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

它可以调节基础代谢率、蛋白质代谢和体温。

3.性激素是由生殖器官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

动物的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对于感知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和维持内部稳态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动物行为和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动物神经系统的最高控制中心,负责感知和处理各种信息。

在脑内,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感觉、运动、记忆和情绪等。

脊髓是与大脑相连的一部分,负责传递信息和调控反射动作。

2.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的传导路径,它们负责将大脑和脊髓传递的信息传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外界的感觉信息传回大脑。

神经节则是神经纤维的集合点,其中包含了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传导、调控和控制。

下面将对每个功能做详细介绍。

1. 感知功能: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味道和触觉等,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经过神经纤维传递至大脑处理和解读。

2. 传导功能:神经系统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使得信息能够在神经元之间快速传递。

大脑接收到的神经信息会被传导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送到相关的肌肉和器官。

3. 调控功能:神经系统能够调控身体内部各系统的功能和活动,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参数。

4. 控制功能:神经系统能够控制动物的行为。

大脑中的运动区域能够发出指令,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给肌肉,从而实现身体的运动。

三、神经系统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神经系统对于动物的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神经系统在动物行为中的几个方面。

1. 运动行为: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动物的运动行为。

大脑中的运动区域发出指令,经由脊髓传递到肌肉,使得动物能够做出各种动作。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简介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简介

垂体腺
作为靶腺,能够接收来自下丘脑 的信号,并释放相应的激素进入 血液,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 动。
内分泌腺
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 它们能够分泌激素进入血液,以 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 生理过程。
神经-内分泌的相互作用
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来调节垂体激素的释放,进而影响全身 的激素水平。
01
03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负责处 理和传输信息。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实现神经系统内的 信息交流。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特殊结构,由突触前 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功能
控制和调节动物体的生理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实现与外界环 境的交互。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
高度发达的大脑
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复杂,具有高度的认知能力和 学习能力。
高度发达的脊髓
哺乳动物的脊髓传导速度快,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 激。
复杂的神经网络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形成复 杂的神经网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 心跳、呼吸等,不受意识 控制。
随意运动
受大脑皮层控制,可以进 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
肌肉的分类与功能
骨骼肌
受意识控制,可随意收缩,产生运动。
平滑肌
不受意识控制,主要分布在消化系统、血管等内 脏器官中,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
心肌
不受意识控制,主要分布在心脏中,维持心脏的 节律性收缩。
成听觉。

13棘皮动物门

13棘皮动物门
3.2.1 血系统(hemal ~)
循环系统退化,由残
留的假体腔形成的不规
则的葡萄状空隙,称为
血系统。 包括一系列 与水管系统相应的管道。
3.2.2 围血系统
棘皮动物的各血管往往有一相应的管状
体腔包围着,形成
围绕在血系统之外 的一套窦隙--围 血系统。 排列几乎 与水管系相同。
4.
三个神经系
无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一般认为海星类
第十三章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 门在动物演化上均属于真体腔后口动物。 它们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原口(胚 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 一端,另形成一个新口,称为后口。以这 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它 们与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不同,与动物界最 高等的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亲缘关 系较近。
一、 主要生物学特征
1. 生活环境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2. 幼虫两侧对称,成体五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的幼虫两侧对称,成体次生
性五辐对称。 动物界中只有棘皮动物幼虫是两侧对称, 成体是五辐射对称。
无头部、体部构造。中央为体盘,由体盘 向外伸出五(五倍数)个腕。 体盘有口的一面较平称为口面(oral surface), 另一面略凸称反口面(aboral surface)。
2. 体壁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
所有棘皮动物都具有中胚层起源的内骨骼。
体表有两种类型的棘状突起: 1)内骨骼向外突起形成的棘状突。 2)肌肉质的圆锥形肉刺。
用以防 卫及消 除体表 的沉积 物。
3.
具独特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很发达,除了围
脏腔,还构成了棘皮动物独有的水管系 统和围血系统。
梅花参
遇到敌害时射出水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动物的神经系统[知识梳理]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称为应激性。

应激性使生物趋利避害,有利于生物体。

单细胞动物的反应方式为趋性,如趋化性、趋光性等。

特点是具有选择性:能“识别”有关、无关刺激,进行取舍,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

多细胞动物则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完成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一)神经元1.结构:由细胞体、突起组成。

2.突起:有树突、轴突。

树突短而分支多,有感受刺激的能力,为传入纤维。

轴突长而分支少,仅末端分支;无感受刺激的能力,为传出神经。

轴突末端分支、膨大为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效应器相连。

神经轴突外面包有外膜,为神经膜,是施旺细胞(神经胶质),有保护、营养、再生的作用。

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后,在有施旺细胞包裹的情况下,细胞体能再生出新的轴突。

在施旺细胞和轴突之间还常有另一外鞘,称髓鞘,神经膜(雪旺氏)细胞向内延伸而成,位于神经膜与轴突之间、多层、片状,由磷脂构成,有绝缘作用。

两个雪旺氏细胞相邻处为郎飞氏节。

依据轴突是否有髓鞘,将轴突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

3.神经元类型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

无传导功能,有保护、支持、营养、再生、绝缘等功能;参与神经递质代谢;帮助记忆。

2.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为神经节。

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为神经节;在脊椎动物中,神经元细胞体大多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内,少数在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中。

二、反射弧(一)反射:机体对刺激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控的基本方式。

(二)反射弧: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

反射弧分5部分: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冲动);传入神经:将冲动传导(传入)至反射中枢;反射中枢:脑、脊髓中起调节作用的细胞群,整合、发出指令(神经冲动);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导(传出)至效应器官;效应器:肌肉、腺体等,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

(三)反射弧的类型 1. 含1个神经细胞;2. 含2个神经细胞; 3. 含≥ 3神经细胞;4. 人的反射弧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唯一的单突触反射弧,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内,与脑等其他部位有复杂的联系,受意识控制。

人体反射的特点:(1)中间神经元多(≥ 3),神经元越多,反射活动越复杂;(2)传导通路复杂,是人体复杂行为的基础。

(四)反射的意义:反应迅速 — 无需思考;适应环境,进化中形成的、先天性行为;是复杂行为的基础。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一)静息电位1.离子浓度差:任何细胞内、外均存在离子浓度差。

在 神经元中, K+的浓度差为:内/外 = 30;Na+的浓度差为:外/内 = 10倍。

原因是 Na+-K+泵的作用进行主动运输, 每次将三个Na +泵出细胞、将两个K +泵入细胞,结果膜内、外两个相反的浓度梯度。

2.极化静息状态是指神经细胞在安静、无刺激时的状态,些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为:Na+通道关闭,Na+不能进入膜内;但由于膜内K+浓度高,K+通道部分张开,依靠化学扩散力,少量K+渗出;细胞内存在带负电的大分子,使膜内负电性增强。

结果形成跨膜电位—外正内负。

这种状态为极化状态,这种膜为极化膜。

3.静息电位:由于化学扩散力使K+渗出,跨膜电位增高,跨膜电位阻力增大,当二者平衡时,即化学扩散力 = 跨膜电位阻力,跨膜电位就稳定了,此时的电位为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约在-70~ -90mV 之间。

本质是K+的电与化学平衡电位相等。

(二)动作电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1.动作电位(兴奋)(1)定义: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产生的短暂、周期性、可传导的变化。

(2)膜电位的变化:负 → → 0 → → 正 → → 0 → → 负去极化 倒极化 (去极化) 再极化(复极化)(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感受器(皮肤) 传出神经 (运动神效应器(肌肉)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去极化与倒极化:是由于膜的通透性变化。

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Na+通道张开,Na+大量涌入,致使更多的Na+通道张开(正反馈),结果更大量的Na+涌入膜内。

跨膜电位的变化从-70mV → 0 → +35mV。

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去极化倒极化不应期:膜内正电荷增多,致使Na+进入的阻力增大,结果Na+通道逐渐关闭(失活),此时不能再接受刺激,称不应期。

复极化(再极化):静息电位的恢复。

膜对K+通透性增高(K+通道张开),致使K+大量外移,静息电位恢复。

原因是K+浓度内>外,膜内正电位斥力所致。

(4)动作电位的实质刺激引起膜电位(膜极性)发生短暂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2个过程:去极化、倒极化:Na+渗入,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再极化(复极化):K+渗出,电位变化为由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这两个过程构成了动作电位。

(5)膜内外Na+、K+正常分布的恢复膜电位复极化后,膜内外Na+、K+分布情形:细胞内:Na+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细胞外:Na+浓度受刺激后小于受刺激前;K+浓度受刺激后大于受刺激前;膜内外Na+、K+分布是如何恢复正常的(即:Na+-K+泵起何作用?)?主动运输:将Na+泵出细胞、K+泵入细胞2.动作电位的传导(1)传导机理:局部兴奋(即产生了动作电位),引起兴奋部位与非兴奋部位之间产生局部电流,致使临近部位短暂的膜电位倒转,结果整个神经纤维依次短暂的膜电位倒转。

(2)特点:为“全或无”,或者不能产生,一旦产生,就会恒定大小传遍整个神经细胞。

(三)髓鞘和神经传导速度髓鞘:由脂类物质构成,具有绝缘作用。

在髓鞘内无(或很少有)Na+、K+通道。

郎飞氏节:是未被髓鞘包裹、裸露的轴突部位,有很多Na+、K+通道。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呈跳跃式传导。

传播速度快,人脊髓神经可达100m/秒,此外,这种传播方式节约能量,是非跳跃式传导的1/5000。

四、突触和神经递质(一)突触定义:一个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之间接触部位。

构造:3部分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电突触和化学突触(1)电突触与化学突触电突触化学突触———————————————————存在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突触间隙、阻力小大神经递质无有传导速度快慢传导方向双向单向(2)神经递质:很多种,如乙酰胆碱(Ach)、单胺类等;(3)突触囊泡:位于轴突神经末梢(神经前膜)内、突触小体中,内含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的定向传导: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囊泡内,神经后膜内无突触囊泡。

(5)神经传导的实质: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突触时,导致突触前膜通透性变化,Ca+通道打开,突触间隙中的Ca+进入突触前膜,促使突触囊泡释放乙酰胆碱至突触间隙,乙酰胆碱与突出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致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变化,Na+通道打开,Na+涌入,结果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6)神经递质的回收、再利用:作用后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

原因是二者分离,可使递质回收再利用,否则神经持续冲动,不能恢复静息状态。

回收方式:各种递质不同;Ach的回收:Ach 脂酶→ Ach分解(破坏)→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通过突触间隙→ 进入突触前膜→ 进入突触小体→ 合成Ach → 储于突触囊泡内→ 备用。

杀虫剂的两种作用:有机磷杀虫剂:抑制Ach 脂酶→ 使Ach无法分解→ 无法与突触后膜受体分离,结果→ 神经系统失控(无法恢复静息状态),导致→ 震颤、痉挛→ 死亡。

尼古丁等杀虫剂:覆盖在突触后膜受体→ 阻断神经传导。

2.兴奋性、抑制性突触决定因素:是神经递质;递质→ 促进Na+渗入→ 突触后膜去极化→ 兴奋→ 冲动传导—兴奋性突触;递质→ 阻止Na+渗入(或促进K+渗出、CL-渗入)→ 突触后膜极化加强→ 冲动被抑制—抑制性突触(更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突触后膜(受体)的影响Ach作用于骨骼肌,引起兴奋;但作用于心肌,则引起抑制。

原因是骨骼肌、心肌的受体不同。

(二)神经递质1.常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兴奋性(骨骼肌),是外周神经系统最主要的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激素):兴奋性,在中枢神经系统(脑)中最常见。

5 - 羟色胺(血清素,氨基酸衍生物):抑制性,导致睡眠。

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神经递质;分布于脑与兴奋、警觉有关的区域。

2.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1)两种作用机制机制1:递质直接发挥作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膜蛋白构相变化,形成某些离子通道,使神经元的细胞质与周围的液体之间可以交换离子,也可以使已经存在的通道关闭,中断离子的流动。

结果使突触后极化程度发生变化。

机制2:递质通过第二信使发挥作用。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活化后膜上某种酶,启动第二信使(cAMP —环腺苷酸,cGMP —环鸟苷酸等),结果仍然是使突触后膜极化程度变化。

(2)递质的性质:兴奋性、抑制性不是绝对的。

1个轴突可末端有多个分支神经末梢,释放同1种递质,作用于多个神经元、多个突触(神经网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也可能抑制。

(3)神经调节物来源:轴突末梢或其他细胞的分泌物;小肽分子:内啡呔、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种激素;作用:辅助性神经递质。

神经调节物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改变离子通道状态或启动第二信使,作用是调节细胞对主要神经递质的反应。

内啡肽是自身产生的,具有止痛、振奋情绪等作用,与吗啡、海洛因等的效力相同。

药物的副作用是具有依赖性。

(三)突触和整合神经元之间不是单线联系,而是多线连接成错综复杂的神经元网络。

整合作用机制:大量信息进入一个神经无,它会加工处理信息,使信息叠加或抵消,然后决定是兴奋还是抑制。

神经整合主要是在脑、脊髓内完成的。

突触与记忆:突触在神经活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见下述实验:五、神经系统的进化最早出现神经系统的生物是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

水螅的神经细胞体位于外胚层和内胚层的基部细胞。

没有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之分。

腔肠动物的突触大部分是电突触,但也有化学突触,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网上的传导大部分是多方向的,单向的传导是很少见的。

涡虫的神经系统一方面保留着网状的特性,即神经细胞分散,并以突触相连成网状;另一方面很多神经细胞已集中而成身体腹面的2个神经索和头部的“脑”。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的神经称为链状或神经节式神经系统。

其特点是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都市束而成神经。

链状神经系统已可分为中枢和外围两个部分,脑和腹神经索属于中枢系统,从脑和各神经节伸到身体各部分的神经属外围系统。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神经系统的另一特点是有巨大神经。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更集中。

昆虫头部最前面的三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别为前脑、中脑和后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