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文化之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药文化之根

目录

自序 (1)

1.文化和太极哲学 (1)

2.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9)

3.易经及其影响 (12)

4.孔子和儒家 (18)

5.老子和道家 (22)

6.佛教与中国文化医药 (28)

7.禅与中国文化医药 (31)

8.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医药 (36)

9.中医与西医 (40)

10.中医的核心 (44)

11.太极哲学及其应用 (52)

后记 (64)

自序

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哲学,乃是中医的根源。传授,研究和实践中医,必须在中国传统

文化和哲学的背景上进行,才能得其要领。这是我于1984年所完成的“东方医学博士”论文的主旨,也是我1984年以来在“美洲中国文化医药大学”以及我创办的另一所“道统中心”中讲授“中医哲学”课程所遵循的主要指针。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1989年)正是在上述博士论文和讲稿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是在美国写成并出版的,就使得其内容带上了比较文化和比较医学的特色。既介绍了代表东方文化的儒家、道家,也介绍了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教义,并就中西文化两者的同异,进行了比较,也在儒、道、释三家进行了一些比较。就医学本身来说,既回顾了西医的历史,也和中医的概念和历史作了比较。比较,能使认识更深切,更能从根本上把握中国文化医药的真谛。

医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部门,而且是人们普遍感到兴趣的重要方面。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只为学习中医的大学生、研究生写的,它也是为一切对医药、文化,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医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而写的。因此无论是对中国文化,还是对中国医药,都作了一些简明的入门介绍。

笔者认为,中医、太极拳、气功、静坐潜休等,都源于『易经』,或与『易经』密切相关。它们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所以笔者不揣冒昧,把这些都融会在一起。这既是我在美国讲学和行医的特色,也是本书的特色。

笔者把『易经』、『内经』以及“太极拳”和中国哲学、医学、武术等的基本概念,加以抽象概括,形成了“太极哲学”的概念,并以此为核心,贯穿全书。

希望以上看法和作法,有助于更多的人理解中国医药和文化,有助于使中国医药文化的全球影响的增强,也希望读者赐教,以进一步发展太极哲学在医学、在社会、在人生之中的应用。

崔巍

1996年6月3日

1

文化和太极哲学

太极哲学和文化的概念

现在即使是西方人,很多也都熟悉下面的图象。

图1-1 太极图

这图象就是太极图。看起来很简单,一阴、一阳、一圆圈。然而,实际上这图象却表达了一种极其深刻的普遍的学说:阴、阳、太极圈,或简称为一、二、三,是“三合一” (THREE INTO ONE)。这个阴阳太极三合一的学说,正是“太极哲学” (TAICHIPHILOSOPHY) 的核心。

E=MC2 ,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还有什么比这只有三项E、M、C的公式更简单

的?在爱因斯坦提出这个公式之前,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绞尽脑汁,还是搞不清物质与能量关系的时候,人们确实会以为这个公式最简单不过了。但实际上,这个简单公式所蕴含的深广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同样地,对那些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人们来说,“太极三合一”只不过是打太极拳的人的一种符号装饰罢了。

太极拳只不过是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太极哲学观念的一种实际应用而已。然而,太极哲学的意义要广泛得多。包括了我们已知的和尚未理解的有关小至我们自身大至整个宇宙的一切。简而言之,“三合一”中的“一”乃是“太极圈”,它包含着两个部份:黑色的 “阴”和白色的“阳”。阴阳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互相平衡。说来容易,真正理解就不容易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就更不容易了。本书将逐步展示之。

再强调一下,本书所说的“太极”,并不只是指“太极拳”,而首先是指一种理论观点,即“太极哲学”,或称“太极理论”“太极模式”(TAI CHI MODEL)。而“太极圈”

(“太极模式”)则由两个相对的成份(阴和阳),及将阴、阳涵盖在内的太极圈组成。 太极圈兼容阴、阳,才是绝对的整体。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 系辞上第五章)。这是关于阴、阳哲学

的 最早记述之一。实际上那个“道”子,就是“三合一”中的太极圈。“阴、阳、太极圈”

三合一,即见于中国古典经文,如老子、孔子的论著,也见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如 『黄帝内经』之中。这一学说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用以理解我们自身 以至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的犀利工具。

文化和生活

文化是一个含意广泛的概念。一般说来,所有的活动和事体,只要不是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而是人类特有的,便属于文化,成为文化的一个部份。 因此,人类便可以说是有文化的动物,即文化是由全人类创造的。

“文化”作为一个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乃是从西文CULTURE一词翻译而来的。考究起来,这一译法可能来自『易经』之中很早就有的观念。『易经』中的贲卦 说:“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里面的“文”“化”二字可能就是“文化”之译的源头。

“文”就是“花样”。人相处,有大人、小孩,有男女之别,就有种种花样,就可以

“化成天下”了。男与女可以配成夫妇,就化成一家庭;夫妇生了小孩,有老人,有年青人,就有父子、兄弟、姐妹;扩而大之,就有亲戚、朋友、乡党、邻里,这就造成了社会,由此造成了国家,造成了天下。假如这个天下各色人等可以相安相处,便是一个文化的天下,是人类的理想境界。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考验着人类。

文化紧密与人类个体的生活相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说,众多个体的生活集合成为一个整体便是文化。假如说文化是一个圆圈,那么个体的生命与生活便是这圆圈上的一个一个

的点。没有这些点,便不会有圆圈,没有这个圆圈,点也就无从附着与存在。所以,不能说文化与个体生活谁高谁低,它们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讨论到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去争论谁先谁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可说是毫无意义的死胡同。

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总体。因此,每一个人群或社区,在文化方面必有差异,取决于这个特定人群所经历的历史。每一个特定的文化,为特定的社会人群所演绎而成,其中包括着这一群体中的人们所习得的行为类型,举凡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知识、技巧以及物质客体等等。

在中文里面,文化乃是由“文”与“化”两个方面构成的双音词。“文”的意思是 “文明”,与蛮荒相别;“化”的意思是“变化”或“转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格言 说:“变化无常”,即变化总是不断发生的,永无休止。也可以说,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只是不同事物、不同人群、不同文化、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变化的速度,有所不同,有时改变小而慢,不大能感到,人们往往未曾注意,有时却改变很大很快,所谓天翻地覆的大变革。

文化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方面,或者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看,了解这三个层次(三个水准)的差别及其互相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层次的文化,属于物质经济方面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便是(钱)MONEY;第二层次的文化,属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用一个字来表达,便是“权”POWER;第三层次的文化,属于精神方面的,是心与心的关系,也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便是“灵”(心)SPIRIT,MIND。国学大师钱穆教授,对文化的这三大层次有精采的论述,引述如下:

“先说第一阶层,比如人生基本所需, 衣食住三项,都脱离不了物质经济关系。

可 是,物质经济只可限制人生活动,却不该用来决定人生活动;而且此项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物质生活,也并没有一定的标准,需到如何阶段,才算有了解决。因此一应物质经济,只是人生活动之消极必需,而不能认为是人生活动中之积极向往。如果人类文化,仅仅止于对物的这一层,那么,这种文化,只可说是一种原始文化。”

“其次,说到第二阶层,由于增进了人对人的关系,而人类渐渐地就形成了社会群 体,在社会群体中必然会产生政治。于是逐有各个国家之建立,于国家之下,又有种种集团,为着国家和集团之需要和利益,政治必然要求人服从,不服从,则何来有国家,有集团。所以政治必带有一种拘束性和压迫性,每一国家因其内部巩固,或向外发展,或抵抗侵略,同时还必带有一种斗争性。然而拘束与压迫,并不能解决人类问题,斗争更不能解决人类问题。”

“我以为人类的理想政治,应该遵循下列两大法则:(1)政治要尽量减轻其权利性,使之不致引起对内对外的一切斗争;(2)政治要在最小量的服从和拘束中,获得最大量的自由和平等。人类文化,演进到有国家的阶段,是为人类文化进步过程中一大关键;继此还要向前。若是人类文化仅仅止于这一阶层而不再向前的话,那只可算是一种半成熟的文化。”

“现在说到第三阶层,属于人类的心灵精神方面的,那才是人生的本质部份,也是人生的终极部份。心对心,始是人生的最高一阶层,心灵活动虽是个别的,所谓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但心灵的活动必有其共通性,所谓“人同此心,必同此理”。我们心理的思想

和感情,不能表达,那么,有思想等于没有思想,有感情也等于没有感情。同时,我们心对心的发表和沟通,不论思想情感,都是一种赠予,赠给了他人,而自己仍没有损失;相反的,可能把自己的思想加强,感情加深而发生出一番普遍的传播作用。所以说,只有心队心,才能把全人类融成为一个整体。才是人类文化一个最大目标,即终极目标之所在。”

“人类文化中最坚实的一项东西便是心灵,它能启发、能感通和积累、能变化、能享受。我们从物质和政治观点出发,有了钱,仍然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利,仍然希望有更大的权利;这是一种相互分割性的占有欤,由此分割占有,必然会引起斗争。斗争有各种形式,但总之是斗争。我们要从心灵的观点出发,即如喜、怒、乐、人心中各种感情,都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公物,是一种共通性的感发和享受;心灵惟一希求只在向外感通,感通即是一种赠予,而同时不失其为一种占有。物的占有是分割的,心的占有则可成为共通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