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课件: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学案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2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本 1.“天策上将”

案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为此,

目 开
唐高祖加号“天策上将”,任 尚书令 。
关 2.玄武门之变
626 年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 ”,袭杀太子李建成和
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 年号为 贞观 。
本 人力也”的观点。从“时会”方面看: 唐太宗即位时国

案 栏
家已经统一,又有隋朝一系列制度作为借鉴。从人力方面

开 看:唐太宗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发展完善了三省

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修订颁
布《唐律》;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等,促成了贞观年间的
政治清明和社会发展。
互动·探究区
案 栏
3.贞观后期
目 开
唐太宗与贞观之初相比, 求治 之心锐减而 骄逸 之心渐

萌。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教材栏目内容指导
[课中思考]
本 学
提示 “贞观之治”一系列举措的影响:促进了社会政

栏 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开 关
并影响了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

栏 目
年号为“贞观”(626~649 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
开 关
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Βιβλιοθήκη 互动·探究区学案6
[主题 2] “贞观之治”的表现
情境材料
本 材料一 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

案 否,岂以新故异情?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

目 开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
关 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
互动·探究区 材料三
学案6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探究思考 (1)说一说从上述材料中可得到哪些与唐太宗相关的历史 信息? (2)结合三则材料的共性命置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
等。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重点精讲]
本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

案 (1)原因: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

目 开
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
关 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
之治”的局面。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2)表现:①选贤任能,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后世历代明君的典范,李世民
栏 目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答案 (1)统帅:起兵反隋,统一全国;击破东西突厥;统
一西域等。

学 明君:求贤若渴;求谏纳谏,从谏如流。

栏 目
(2)原因:吸取隋朝暴政、拒谏灭亡的教训。
开 关
影响:减少了决策失误,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族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强化了中华文化圈,使中华文
明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阅读与思考]
提示 这是有道理的。昭陵上这种大胆写实的作品风格,

学 案
体现了唐朝时期开放、自信的时代风格。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自我测评]
提示 关于唐太宗时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答案 (1)信息:浅层信息: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唐太宗
的施政用人原则、贞观时期农村民风的淳朴及物产的丰富
本 状况、文成公主和亲西藏的史实。
学 案
深层信息: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李世民作为一位开

目 创了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一代明君的贡献,给后世留下了

关 丰富的政治遗产。
(2)主题名称《贞观盛世局面》或《贞观年间的大唐气象》
学案6
探究点一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学 案
[主题 1]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栏 目
情境材料 李世民是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是一位兼听纳

关 谏的开明君主,研究李世民,与魏征就有了不得不说的故
事。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探究思考
(1)“智勇兼备的统帅”、“兼听纳谏的君主”主要指李世
民的什么成就?

学 案
本 展 经济 、加强制度建设的“文治”转化。

案 栏
(4)博大开放:唐太宗允许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参加科举考
目 开
试,担任重要文武官职;批准 文成公主 入藏和亲;为西

行取经归来的 玄奘 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2.开放的时代
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
本 学
兼容并蓄 、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二、贞观之治
1.原因
本 学
唐太宗认真吸取 隋朝 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
案 栏
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 生产关系 、社
目 开
会关系和 统治集团 内部的关系。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2.具体措施
(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 三

省六部制 。
学 案
本 制定《唐律》等。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

案 均田制,轻徭薄赋。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目 开
度,促进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关 密切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⑤对中外文化
1.开明的为政作风
本 学
(1)知人善任:唐太宗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
案 栏
格,广招 人才 ,这对于制定和贯彻贞观新政、扩大 统治

开 关
基础 、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兼听纳谏:唐太宗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 如流,形成了较为开明的 政治气氛 。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3)转向“文治”: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后,不失时机地向发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深化理解]
本 学
“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

栏 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

开 关
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
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互动·探究区
学案6
[概念辨析]
本 学
“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当时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 唐律 》,对《隋律》删繁

目 开
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关 (3)发展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隋代的 科举制 ,扩大贡士
人选,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完善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 租庸调法 。
自主·学习区
学案6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