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摘要:智力水平的高低一直被众多家长和教师作为数学是否能够学好的标志。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数学的学习还与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只有让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才能教出更多数学好苗子,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因此,研究非智力因素在数学课堂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情感是数学学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数学;课堂

Abstract: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has been many parents and teachers as a symbol of math can learn. This is a one-side view,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can not be negletable. Only let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factors and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to teach out more most learn to believe, students will be more loved math. Therefore, studies the role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in the students’ various non-intelligence emotion i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researchers.

Key word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mathematic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为什么我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学数学呢?”而且大部分家长会把孩子的数学成绩的好坏作为这个孩子是不是足够聪明的标准。如果哪家的孩子数学学得好,大家会异口同声的说:“你家的孩子真聪明,智商高”。数学学得好就是智商高,学得不好就是智商低吗?数学学习的好坏不只是与智力因素有关,与非智力因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的研究,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相关性随着学生年龄增大而逐步提高。这就促使我们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进而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和外延

1950年,韦克斯勒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这也成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

究开始的标志。

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归纳总结起来有两种分辨方式:一、智力因素以外一切心理因素总称为非智力因素;二、人的意向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总称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外延,有关人士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指智力五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外的形形色色的心理因素。第二个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十二项,分四组:三个短语,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心”,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性”,即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

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虽然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却在学术界达到了基本的共识。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非智力水平决定着活动结果的优劣。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影响犹如作料对炒菜的影响,如果作料搭配得当,就可以炒出一盘美味的菜肴,如果作料搭配的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口味不适的情况。有关成功人士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总结为(燕国材,1988):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强化作用。

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下面主要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四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的非智力因素来说明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一)动机与数学学习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根据引起学习动机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在学习动机和内在学习动机。外在的学习动机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是追求学习之外的某种目标。外在动机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其中最直接的外在动机就是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内在学习动机是出自于学习者本人并且学习本身就可以使学习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内在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

数学的学习是一项很苦的脑力劳动,受意识支配。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一股

动力来推动他们的学习,这股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动机在数学的学习中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激发功能,即动机能激发起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人们的学习总要受到一定学习动机的支配。动机是激励人们执行行动的内部动力。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内在的学习动机还是外在的学习动机,都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量。

指向功能,即动机使学习者的学习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只有有了明确的知识目标,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而动机就是一盏启明灯,可以指引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维持与调节功能,即当学习活动产生之后,动机维持这这种学习活动针对一定的学习目标,并调节着学习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如果学习目标达到,动机会促使学习者终止这种学习活动;如果学习目标尚未完成,动机会促使学习者继续维持学习状态,或者转换学习方法以达到到目标。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逻辑性非常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不仅难,而且没什么用。因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机,这样的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数学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而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曾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绝非是一种单向关系。”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的需要,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如果以数学故事“鸡兔同笼”问题引入,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探索动机,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二)兴趣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很广泛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并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