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企业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思路
摘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创新型企业基本内涵及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新文化、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人才与团队、开放式创新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型企业建设成效评价等方面,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关键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内涵;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04-03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为此,我国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建设创新型企业,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麦肯锡曾对1457名全球知名企业高管调查,结果显示,70%的高管认为创新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7个国家399家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业绩高增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
增长的企业恰好相反。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愿或不会创新的企业,无论过去与现在多么强大,在成熟化之后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企业唯有积极创新,才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
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
1 创新型企业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一般认为,创新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
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建立一种新的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习惯。
英国学者freeman系统归纳了创新成功企业的基本特点[2]:企业内部r&d能力很强、从事基础研究或相近研究、利用专利保护与竞争对手讨价还、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关注潜在市场并努力去培养以及关注客户,等等。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调查发现创新型企业有如下特点:具有自主权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具有创新倾向、重视员工在开发企业生产率潜力中的作用、价值驱动创新、倾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特征、与顾客有密切联系,等等。
曼彻斯特商学院将创新型企业定义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以不断的技术、管理、营销、执行等一系列创新行为成功应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以获得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企业。
我
国相关研究者陈春明、金大伟等认为[3]:创新型企业是指以不断创新的观念和组织文化为指导,以良好的组织创新活动为支撑,以自主研发或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手段,以创新成果的转化利用为创新目标,以不断创新作为激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等等。
2006年4月,我国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给出创新型企业的定义:主要是指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
为了建设创新型企业,企业首先应具有创新的动力,这是企业创新的基本前提。
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对利润持续增长的需要和自身持续发展的目标[4]。
企业有了创新的欲望和动力,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基础条件,以及对创新工作的系统化管理。
具体包括:在创新战略指导下,制定企业创新活动的总体规划,明确创新实施方案;建立创新体系,包括创新文化、创新制度流程、创新机构、创新人才、研发组织、创新的开放网络,等等;提升创新能力,主要指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自身条件,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提出新思想、开发新技术、研制新工艺、推出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等;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包括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资源。
合理高效地获取、加工、利用这些创新资源是企业实现创新的根本保证。
此外,还必须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走向深入。
2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键措施
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强化创新与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及流程等管理要素的协同,加强创新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改进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同时,必须重点实施以下几方面的举措。
2.1 加强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各个方面的,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并已形成企业群体意识,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5]。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表现,需要长期的培育与历练才能获得。
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时,应该注重分析企业创新基因,构建新的价值观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误、和谐奋进的创新氛围。
要鼓励员工敢于冒险,允许失败,在冒险中求创新。
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拓展宣传渠道,使创新文化深入人心。
例如,开展创新故事会、创新论坛、创新文化征文、创新标兵的评比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推进创新文化落地生根。
2.2 健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建立创新课题立项审批机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明确创新课题研究方向,指导企业各部门提出创新课题,由企业创新管理委员会进行创新课题的立项审批,提高创新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建立创新成果的评比与推广机制:根据创新带来的企业运
营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情况,评比出优秀的创新成果。
深挖创新价值,促进成果内部共享,加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换为企业现实生产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进一步丰富精神激励内容,对员工优秀创新行为给予表彰。
推行即时激励方法,即时肯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行为,激发员工创新活力和创新激情。
此外,要建立创新基金保障机制,加强创新资金的投入与管理;完善创新管理的组织架构,强化各级组织的创新领导职能;完善创新管理流程,确保创新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创新沟通信息平台,使员工之间能充分交流、相互启发、碰撞思想、激发创见,等等。
2.3 注重企业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创新人才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基础。
企业要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企业管理者要做创新带头人与引路人,提出创新思路,营造创新环境,配置创新资源,推动各项创新工作的实施;员工要做创新的生力军,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改进工作,推进一线生产效能的持续改进;企业内部的专家、业务骨干等要特别注重发扬创新潜能,积极开展专业精深研究,更好地支撑企业的战略发展。
要充分尊重创新人才,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创新工作条件,使他们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要推动企业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构建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
活力[6]。
创新存在于企业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中,要倡导全员创新、团队创新,建设创新团队,实现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协作。
创新团队在工作中要着力培养共同的价值观,以此指导创新团队每个成员的行为。
2.4 推动开放式创新系统构建企业创新是一个耗散过程,只有企业获取外部的创新要素大于企业内部耗散的创新要素时,才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持续进行。
为此,需要探讨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企业与相关方的合作创新,并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实现创新的合作共赢。
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切斯布洛指出,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期望发展技术和产品时,也应该像使用内部研究能力一样借用外部的研究能力。
目前,企业内部研发模式已逐渐被网络化合作系统的创新模式取代。
为此,企业应搭建相关平台,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网络体系,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载体,推动产、学、研等方面的创新要素向企业快速集聚,并加强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协作,实现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组合,在掌控相关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与整个价值链环节及各类合作方进行协同创新,确保企业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
2.5 注重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
本和劳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让位于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的创新发展模式。
企业只有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才能确保占据发展的有利地位,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为此,企业应加强原始技术创新,以及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保护和发展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6 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成效评价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成效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地改进其不足之处,保证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不断深入。
为此,科学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成效非常重要。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
例如,杨志江和罗掌华依据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构造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并运用dea方法对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创新成果开发及其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7]。
我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十分重视创新型企业建设成效的评价,明确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及创新组织与管理
情况。
对照相关指标进行创新型企业建设成效的评价,对确保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支柱的企业,是技术的重要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添发展的新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应明确创新发展战略,制定有力措施,推动各项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由此,可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整体运营绩效的持续增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茁壮成长,对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就业和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福全,陈宝明,张华胜等.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
[2]肖竞.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及特征[j].商场现代化,2010,(22):47.
[3]陈春明,金大伟.我国创新型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5):195-197.
[4]陈勇星,李国栋,潭浩俊.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j].商
场现代化,2007,01s:284-285.
[5]戴雯.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15-16.
[6]刘耀.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企业经济,2008,(6):20-22.
[7]杨志江,罗掌华.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