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领导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复杂性的增加和对管理研究的深入,西方领导理论经历了从20世纪的领导特质及行为理论、领导环境理论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当代领导理论三个阶段。

一、20世纪西方领导理论回顾20世纪上半叶,西方领导理论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性格理论阶段,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研究集中在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方面。

第二阶段,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侧重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第三阶段,权变理论阶段,20 世纪70年代迄今,权变理论主要特点是:认为一种领导行为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

领导行为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在心理学中,特质理论是研究人类人格一个主要的方法.特质理论家主要的兴趣在于测量“特质”,这可定义为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习惯性模式。

特质从时间的角度而言相对稳定,个体之间是不同的(如有些人是外向,而另一些是害羞的),并会影响行为。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是一位特质研究的早期先驱。

在他的理论中,“核心特质”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是基本的,而“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是较为外围的。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是那些在一种文化内部和各种文化之间公认的特质。

“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是其中那些使个体能被强烈辨识出来的特质。

由于在奥尔波特的时代,特质理论家都更侧重于群体统计而不是单个的个人。

奥尔波特将这两种分别称为“常规的”(nomothetic)和“独特的”(idiographic)。

几乎有无限数量的潜在的特质可以用来描述人格。

但是,因素分析的统计技术已经证明,特质的特定集群可靠地关联在一起。

汉斯·艾森克建议,人格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特质。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现代领导才能理论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现代领导才能理论
@ 伦理领导的实质强调了领导的较高层次的伦理道德行
为对领导绩效的影响,这是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原因 的。
29
伦理领导的主要特征
@ (1)具有批判伦理。批判伦理,即批判精神,对不合
理处敢于做理性的检讨改善。
@ (2)落实正义伦理。领导者的行为必须合乎正义,才
够资格称为伦理领导。
@ (3)发挥关怀伦理。关怀伦理是指对人的关心与照顾,
23
二、柔性领导
@柔性领导的关键是对持续变化的所作出的反应,
这主要因为领导者们需要在相互竞争的各种需要 中寻求平衡,在纵横交错的管理层和子系统之间 寻求协调和一致性。
@柔性领导是一种互动作用;柔性领导有引导宣
传作用;柔性领导须具备说服力;柔性领导并非 是目的,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达成 目标的工具或手段。
@魅力型领导理论强调,人们会把某些行为或
成功归因于伟大的魅力领导能力。
13
二、领导魅力的分类和来源
@ 领导魅力大体上可以分为: @ (1)人格式魅力,它以人格特征为魅力来源。 @ (2)关系式魅力,它以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为魅力
来源。、
@ (3)社会性结构魅力,它以正式组织所赋予的权力为
魅力来源。
过组织中的各种不同角色来实现的,成员在实 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是由他(她) 与上级领导之间的人际交换关系来决定的。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指出,一个领导者有多
个垂直组合,以不同的方式领导不同的下属。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假设,领导与成员之间的 交换关系有两种类型:领导与“圈外”人士建 立的是一种低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而 领导与“圈内”成员建立的则是高质量的领导 —成员交换关系。
@服务型领导是领导者基于服务奉献的召唤与意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趋势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变革。

从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到现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再到当今的数字化管理和治理理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和革新。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传统的西方行政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规则、程序和层级管理上。

这些理论主要强调组织结构、管理程序和规范化的管理原则,例如韦伯的理性官僚的理论、尼科拉斯·赖斯的管理层次理论等。

这些理论强调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管理层次,以及官僚制度的重要性。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和指示,并保证组织内部的秩序和稳定。

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的发展阶段,是对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组织管理的理论总结和提炼。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是对传统行政管理理论的一次重大革新。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市场化、私有化和效率化。

这些理论主张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增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于公共部门的管理的重要性,主张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和效率。

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强调创新和开放的管理方式,鼓励公共部门向社会其他单位,比如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购买服务,从而提高管理效果。

三、数字化管理和治理理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和治理理论成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趋势。

数字化管理和治理理论主张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治理能力。

这些理论主张建立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府,加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管理和治理理论还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治理水平。

西方领导理论_[全文]

西方领导理论_[全文]

本章重点11></a>. 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2. 管理方格理论;3. 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4. 菲德勒的领导模型;5. 情境领导理论。

第一章西方领导理论的演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领导活动,有了领导活动,便产生了对领导活动的思考。

但把领导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是20世纪的事。

第一节西方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从古希腊就开始了,领导思想也在那时产生了。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已经注意到领导现象。

从14世纪开始,欧洲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那时的思想家们从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拿破仑的《拿破仑文选》、约翰·密尔的《论自由》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论著中都是以领导为中心,分别从史实、政治理论、法和哲学的角度对事关社会命运的政府领导进行了多侧面的研究。

但是把领导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

西方领导理论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产生,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直接成果,尤其是领导经验积累和升华的结果。

一、西方领导理论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一)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而近一百年全世界所创造的生产力又比以往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以科学知识的载体——杂志的数量为例,1665年全球只出版一种,1770年为10种,19世纪初达到100种左右,至19世纪中期达到1000种,1900年达到1万种,20世纪70年代猛增至15万种。

如果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那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的论文与著作,就够他读48年。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

西方新领导理论_兴起_发展与趋向

西方新领导理论_兴起_发展与趋向

98摘 要:西方新领导理论真正揭示了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是对传统领导理论的革命性突破。

该理论各流派共同主张领导以愿景为核心要素,是基于领导者与追随者情感和价值实现变革的过程。

各流派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从特质、行为和情境维度阐释有效领导力的形成,各有侧重。

本文系对该理论的系统评介。

关键词:领导;变革;魅力;价值;愿景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7-0098-14作者简介:文茂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培养领导教育学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062)对领导问题的专门学术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科学领域①,迄今已近百年。

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价值多元、竞争加剧和组织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在客观上要求研究者聚焦领导(leadership)区别于管理(management)的独特功能,探求通过提高领导效能,提升组织业绩、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路径。

这一努力过程中,真正揭示了领导与管理本质区别的是兴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领导理论。

它的发轫、发展标志着西方领导理论的革命性突破且至今仍为研究热点。

该理论倡导的领导理念与方法始于变革要求,对需要变革或处于变革中的社会及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近年,其代表理论(变革型领导)和最新理论(基于价值的领导)的术语为国内学术文章所频繁引用,但至今国内缺乏对该理论学术沿革的系统介绍。

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流派、研究方法、基本主张和发展趋向做一系统梳理。

一、缘 起在新领导理论出现之前,西方关于领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且大多实证研究的样本取自基层经理人,先后形成了特质理论、行为(风格)理论和情境(权变)理论三大传统理论。

特质理论致力于研究领导者区别于普通人的天生特质;行为理论从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两个维度探讨领导行为风格;情境理论则关注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领导者职位权力等情境条件与领导行为模式的匹配②。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学院名称:管理学院论文提交时间: XXXXXXX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目录前言 (4)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参考文献 (19)领导理论研究综述管理学院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马爱文前言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国内外领导理论述评

领导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摘要:领导工作是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本文从领导范畴、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领导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导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领导范畴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引言:领导活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随着领导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人类领导活动经验和规律的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一般而论,领导理论是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体系,同时它又与政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管理是一个过程,领导工作是管理的一种职能这一研究角度出发,将领导工作定义为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西方现代领导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并在近三四十年内发展迅速,理论成果丰富。

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毛元生、邱霖恩、孙奎真、刘建军、周永学、王健刚等)从国外引进了管理学和领导学理论,开始向国内介绍有关著作和观点,开始了我国领导学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文拟从领导范畴、实证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领导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一.领导范畴在领导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中断过对领导这个概念和范畴的探讨和研究。

对领导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

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领导者角色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二是从领导活动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三是从领导和管理关系的视角探讨和认识领导。

从领导者角色探讨和认识领导的代表性成果有:明茨伯格的“九角色”说、彼得·圣吉“三角色”说和本尼斯的“两类角色”说。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

领导特质理论 缺 贡 献 陷
小结
忽视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成功的领导者存在某些特质上的 一个领导 者能否发挥其领导效能,会 共性。 因被领导者的不同而不同; 特质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必要条 领导者的性格特征内容过于繁杂,且 件,领导特质理论说明具有哪些 随不同情况而变化,难以寻求由此获 素质会有较大的机会成为有效的 得成功的真正因素; 领导者。 难以探索领导者所有性格特征彼此的 相对重要性; 忽视了领导行为发生作用的环境与条 件。
领导行为理论
4、利克特 的领导模式 1961年,利克特在 《新管理模式》一 书中把领导方式归 纳为四种基本模式 定的信任和信心,赏罚并用的激 高成就的领导大都采用模式 协商式:领导者对下属相当但不 励,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沟通, 四的领导方式, 完全信任,奖赏方式激励,上下 下属有一定决策权; 群体参与式:领导者对下属充分 模式三次之,模式一最差。 双向沟通,允许下属对具体问题 信任,积极采纳下属意见,上下 决策; 级及同级间沟通,鼓励下属决策。 第四种方式采取从内在激励员工 的办法。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特质 理论 领导权 变理论
领导行为 理论
核心观点: 领导者不是天生造就的, 而是后天培养、塑造和形成的,通过 领导行为研究的有利条件: 对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和领导风格的 1、行为能够被观察,更具有客 研究,可以按照一些精心设计的培训 观性。 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移植到其 2、行为能够被测量,更精确和 他人身上,使之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更正确。 领导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 3、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行为和风格,而不是领导者的特质。 但素质是先天或者早期生活中形 强调一个有效领导者的行为,而不是 成的。 判断谁应该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

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西⽅领导理论概述西⽅领导理论概述概述⼀个特点两个⽅向三个领域四种主要理论特点特点:通过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理论向⾮价值中⽴理论发展。

价值中⽴原则:只要掌握⼀定权⼒,占据⼀定地位,能有效指挥下属实现组织⽬标,就是领导者。

⽆论这⼈对历史与社会的作⽤是进步与⾮进步。

⾮价值中⽴原则:领导不仅应注重权⼒的拥有与组织⽬标的达成,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与升华。

强调领导者与权⼒的滥⽤者、暴君是不相容的。

⽅向两个⽅向:1、研究领导者(leader)2、领导活动(lead)两者的关系:相互融合、不断渗透。

研究领导者必须研究其活动,同时,领导者的素质、⽅法、艺术等,不仅仅是研究领导者的核⼼内容,也是研究领导活动的重要依托。

领域政治与⾏政领导领域企业领导领域:兰斯登《有效的经理》、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西蒙《管理决策科学》军事领导领域:蒙哥马利《领导艺术之路》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ies of Leadership)⼀、特质与特质理论1、特质:狭义的特质指个性特质。

“就是⼀个⼈给他⼈的印象”(直观的领导⼒,如形象、⽓质、语⾔风格及基础性、习惯性的⼼理结构和⾏为⽅式。

⼴义的特质包括⽣理、⼼理、⾏为和观念的所有特征。

2、特质理论:是现代西⽅⼈格构成的⼀种主要理论。

认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格的最⼩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理结构。

由美国⼈格⼼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1897~1967) 1937年⾸次提出。

3、⼈格特质的分类:(1)奥尔波特的⼆分法共性特质是在某⼀社会⽂化形态下⼤多数⼈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如蒙古族的豪放、维吾尔族的活泼等。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上所独具的特质。

⾸要特质是⼀个⼈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上⼤约有5—10个。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

领导特质 理论 领导权 领导权 变理论 变理论
领导行为 理论
领导权发理论
1、费德勒的领导 权发模型—最 难共事者模型 菲德勒提出,LPC(Least-Preferred Co-worker)是指从工作绩敁角度考虑, 费德勒的结论:个体的领导风栺是稳 领导者最丌愿意挑选其来一起工作的属 定丌发的,个体的LPC分数决定了他 做出“低LPC分”型评价的领导者 员。 最适合亍何种情境条件,因此,提高 是趋向亍仸务领导型的领导斱式, 费德勒设计了LPC问卷即最难共事者问 做出“低LPC分”型评价的领导者 领导有敁性的途徂只有两条: “高LPC分”的趋向亍兲系导向型。 卷,来测试领导者个体的基础的行为风 是趋向亍仸务领导型的领导 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如果领导者 栺。费德勒让答卷者回想一下自己共事 斱式,“高LPC分”的 丌能适应他所在的领导情境,那么只 过的所有同事,找出一个最难共事者, 趋向亍兲系导向型 能用另外一个领导者来替换他。 用16组形容词中1至8等级对他进行评估, 改发情境以适应领导者,重新建构仸 从最消极的评价到最积极的评价,得分 务结构和领导职位权力,使环境符合 依次增高 。在LPC问卷回答的基础上可 领导者的风栺。 以判断他们的最基本的领导风栺。
领导行为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领导权发理论领导特质理论
传统的领导 特质理论
现代的领导 传统的领导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 又叫伟人特质研究——主张领导
者不追随者具有根本差异。领导 者丌仅更有能力,而丏具有一系 列完全丌同的、不生俱来的个性 特质。 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有3 种。
领导特质理论
传统
3、W·亨利 2、卡特尔的16种人栺因素测验(16PF) 1、奥尔波特的理论 1949年提出,包括共187道有兲个人关趌态 成功领导者的12个特质:(1)成就 反对心理学的潜意识研究,而研究人栺问 度的问题,把表面特质统计合幵成16种根源 欲强烈;(2)敢亍承担责仸,希 题 特质,组合构成个人独特人栺。 望迎接挑战;(3)尊重上级,不 —特质是人栺的基础 7种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质、体质特质、环 上级兲系好;(4)组织能力强; —人栺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境特质、劢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 (5)决断力强;(6)思想敂捷, —首要人栺、中心人栺、次要人栺 16种人栺:乐群性(A)、聪颖性(B)、情绪 有较强的预测能力;(7)自信心 缺点:列了17953多个特质词汇 稳定性(C)、恃强性(E)、关奋性(F)、 强,目标坚定,丌叐外界干扰; 有恒性(G)、敢为性(H)、敂感性(I)、 (8)进叏心强,极力避免失败; 怀疑性(L)、幻想性(M)、丐敀性(N)、 (9)讲求实际;(10)亲近上级 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 而对下级较疏远;(11)生活独 (Q2)、自待性(Q3)、紧张性(Q4)。 立; (12)忠亍组织,忠亍职守。

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

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

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引言领导理念是指关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在西方国家,领导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探讨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原因以及主要的发展过程。

产生原因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对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转变也促使了领导理念的产生。

个人权利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形成了西方国家的价值基础,领导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来有效地引导组织成员。

发展过程1. 传统领导理念早期的领导理念主要依赖于权威和命令控制,领导者在组织中扮演着明确的权威角色。

这种传统领导理念主要体现在军队和政府等组织中,强调纪律和指令。

2.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为领导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改善管理,使工作更高效。

泰勒的理论为后来的管理学提供了基础。

3. 行为主义在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成为了西方领导理念的主要思潮。

行为主义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强调领导者的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领导者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4. 变革领导理论20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组织环境的复杂化,变革领导理论逐渐兴起。

变革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的才能和愿景对组织变革的重要性。

领导者必须能够适应变革和引导组织成员积极参与。

结论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和工业变革紧密相关的产物。

从传统的权威领导到科学管理、行为主义和变革领导理论的发展,西方领导理念逐渐从单一的控制权威导向转向了强调有效的组织引导和团队合作。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为其他地区的领导理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以上是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综述研究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综述研究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综述研究摘要: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已经由一般的领导形态学(Morphologyofleadership)、领导生态学(Ecologyofleadership)发展为领导动态学(Dynamicsofleadership)研究,导致了领导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当今西方领导理论的主流。

关键词:领导理论、领导者、领导方式1、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与研究1、1性格理论传统的性格理论认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得根本因素。

吉普、格犹尔和吉利比赛等人总结出许多领导者的多种特征。

性格理论的创始人阿尔波特(C.W.Allport)及其同事们曾分析过17953个用来描写人的特点的形容词。

亨利(W.Henry)1949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十二种品质。

于1954年吉伯(C.A.Gibb)指出,天才的领导者具有七项特性。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反馈,传统特性理论受到了各方面的异议,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据有关统计,自1940年至1947年的124项研究中,所得出的天才领导者的个人特性众说纷纭。

但各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矛盾。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与平庸的领导者有量的差别,但并不存在质的差异。

3)许多被认为具有天才领导者特性的人并没有成为领导者。

现代性格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性格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主张现代性格理论的学者提出了不少富有见地的观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针对美国企业界的实况,提出了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十项条件。

关于领导理论地文献综述

关于领导理论地文献综述

关于领导理论的文献综述前言部分在西方管理学理论中,领导理论是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

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

但如何让它们运作起来,需要通过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

在字面上,“领导” 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 ,即“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那么,什么是领导呢?所谓领导,传统管理理论这样定义:他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下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现代管理理论则认为,它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在20 世纪,随着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领导理论问题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研究,一大批的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许多领导理论。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内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状况出发,对领导理论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同时也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诠释。

主题部分一、国外领导理论的研究现状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领导问题的研究首先在在美国积极地开展起来,国外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组织成员的行为领导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至今日,领导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三个主要阶段。

(一)领导的特质理论为了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人们期望能确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以解决什么样的人当领导最为合适的问题,这是早期领导理论研究的思路。

根据领导特性的来源的不同,素质理论又分为传统素质理论和现代素质理论。

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性的人不能当领导;现代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1869 年, Sir.F.Galton 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在其《管理者探索》中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在1969 i年 Gibb 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 种特质; Stogclill 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 16 种特质。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PPT课件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PPT课件

就业指导部挥汗招聘会现场 8
领导行为理论
1、美国管理学家怀特和李皮特的 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二 维理论和四分图 3、连续统一体模型 4、利克特的领导模式 5、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 和简·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9
领导行为理论
1、美国管 理学家怀特 和李皮特的 三种领导方 式理论:权 威式、民主 式以及放任 式
6领导Leabharlann 质理论小结贡缺忽视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一成个功领的导领导者者能存否在发某挥些其特领质导上效的能,会
献陷
因共被性领。导者的不同而不同;
领特导质者是的领性导格者特应征当内具容备过的于必繁要杂条,且
随件不,同领情导况特而质变理化论,说难明以具寻有求哪由些此获
得素成质功会的有真较正大因的素机;会成为有效的
西方领现导代管理理论理的论 发展
1
目录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2
主领要导内特容质: 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 理论
领导行为 理论
领导权 变理论
概念:领导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
领导行为理论 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
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品质理论, 也称素质理论。 基本逻辑:(1)领导效率的高低
者与追随者具有根本差异。领导
者不仅更有能力,而且具有一系
列完全不同的、与生俱来的个性
特质。 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有3
种。
4
领导特质理论
传统
2、卡特尔3、的W16·种亨人利格因素测验(16PF) 716种度 特 境 稳1反1种特、9缺的质特定对人题— — — 4质奥9点问,质性心格特人首:年尔成:题组、(理:质格要表提波功欲望上(有强列C,合动学乐是特人面出)特领强迎级5较,了把构力的群人质格特),、的导烈接关强目1表成特潜性格区、质决包7恃理者;挑系的标面个质意(9的分中、断括强论的5(战好预坚特人、识A基为心3根力共性1);;测定2质独能多研础共人2源)强1(、((能,个统特力个究8同 格特敢;E7聪力不34特计人特特,)特、道质于))(颖;受质合格质质而、质次有、承尊组6性(外:并。、词研)兴和要关体担重织(界7(成气汇究思奋个人个质责上能)B干11质人想性人格人特任级力自)6)扰特格敏种(特兴质,,强信、成;质问捷根F质趣、希与;心情就),源态环绪、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第一篇: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专题三: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19世纪末,伴随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西方国家开始了对领导理论的研究。

西方研究人员将领导活动作为独立的对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领导理论。

西方的领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找寻有效领导者品质的特质阶段,到探求有效领导行为方式和风格的行为阶段,再到从“情景”视角寻求有效领导的权变阶段,西方领导理论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

一、领导特质理论阶段。

“领导是天生的”,这种信念在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某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领导者。

根据这种理论,恺撒、贞德、拿破仑都是与生俱来的领导者,他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系列促使他们成为伟大领袖的个人素质。

在早期众多的理论和假说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的特质理论和吉赛利的特质理论:1.亨利1949 年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有十二点特质:成就欲强烈;敢于承担责任;尊重上级;组织能力强;决断力强;思想敏捷;自信心强;极力避免失败,不断驱使自己前进;讲求实际,注重现在;亲近上级,疏远下级;独立生活;忠诚组织。

2.美国学者吉赛利在20 世纪60年代指出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率有关,认为凡自信心强而魄力大的领导者,成功机率较大。

二、领导行为学派阶段。

由于领导品质研究方法没有产生预期的结论,领导学研究人员在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从20 世纪40 年代起逐渐将领导的研究重点从领导者的品质特征转移到对其行为的研究上来,即研究领导者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领导者是谁,他与职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行为理论强调一个有效领导的行为,而不是判断谁应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

由于行为能被观察、能被测量,比品质更具有客观性、更精确,行为研究比特质研究更为有利。

这段时期的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集中研究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二是研究什么样的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

1.弗莱西曼的研究。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第一节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二、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

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善政府形象。

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三、两种研究范式?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

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

西方领导理论在20世纪80年2、领导艺术主要从经验的角度来探求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侧重于领导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般来说,在西方国家领导艺术研究的成果的影响远远超过领导科学。

如近年来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就是一种领导艺术理论。

领导艺术并非领导经验的简单总结与提炼,它同样需要深厚的理论底蕴。

如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要掌握五项修炼的实务和艺术,而每一项修炼都有相应的领导理论作指导。

在几乎每一本领导艺术的论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领导案例,作者从领导者和领导活动的具体实践案例中,抽象概括出一些简明深刻的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理论和艺术运用到实己领导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部分:19世纪的行政管理理论19世纪是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

在英国,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自由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行政效率和效能的理论,他们强调政府应该以最大化个人利益为目标,提倡以市场为导向的行政管理理念。

同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在美国,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提出了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理念,主张政府应该以科学方法和原则来进行管理。

他强调政府应该与私营部门一样具有高效率和透明度,以满足公众对政府的需求。

这一观点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开端。

第二部分:20世纪的行政管理理论20世纪是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他主张通过科学方法和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这一理论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20世纪早期行政管理理论的主流观点之一。

与此同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了理性官僚制度的理论,他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效率和透明度的管理模式。

他强调组织应该具有明确的权责分工和职权等级,以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性。

这一理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公共管理领域,厄尔·克尔格勒和保罗·阿布勒特(Herbert Simon and Paul Appleby)等人提出了管理学的理论,他们认为公共管理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中心,强调政府应该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

西方领导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关键词】领导理论;演进;研究方向【摘要】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从对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等领导理论的研究分析,来揭示百年领导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领导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领导的内涵在管理学上, 对领导的定义还不统一。

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是较早研究领导理论的人, 他指出:“领袖是权利的行使者,是那些能够利用技巧和手段达到自己目标的。

” (马基亚维利,2002)美国政治学家伯恩斯更进一步地将“追随者”纳入领导的要素。

不同的政治学家, 领袖们对“领导”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毛泽东认为领导是一种艺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则认为领导能力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像是一篇诗歌(尼克松,1983)。

那么, 学者们又是如何阐释“领导”的呢? 管理学的鼻祖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就是创设一种情境, 使人们心情舒畅地在其中工作。

有效的领导应能完成管理的职能, 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 (彼得·德鲁克,2006)著名的学者哈罗德·孔茨是这样定义领导的:“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地进行领导的本领是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必要条件之一。

” (哈罗德·孔茨,2005)在学术界引用较为广泛的是斯蒂芬·罗宾斯的定义:“领导就是影响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 (斯蒂芬·罗宾斯,1997)从对领导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是权力和影响力的统一,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领导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孙卫敏,2006)。

二、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演进西方学者所从事的早期的领导学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问题上,经过了上个世纪的发展演进,领导学理论已从领导特质理论阶段(1920s) ,经过行为理论阶段(1950s) ,发展到权变理论阶段(1970s) (杜鹃等,2005)。

80 年代以后,管理领域的学者们又开始研究变革型组织中的领导,形成了交易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19世纪末,伴随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西方国家开始了对领导理论的研究。

西方研究人员将领导活动作为独立的对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领导理论。

西方的领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找寻有效领导者品质的特质阶段,到探求有效领导行为方式和风格的行为阶段,再到从“情景”视角寻求有效领导的权变阶段,西方领导理论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

一、领导特质理论阶段。

“领导是天生的”,这种信念在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某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领导者。

根据这种理论,恺撒、贞德、拿破仑都是与生俱来的领导者,他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系列促使他们成为伟大领袖的个人素质。

在早期众多的理论和假说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的特质理论和吉赛利的特质理论:1.亨利1949 年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有十二点特质:成就欲强烈;敢于承担责任;尊重上级;组织能力强;决断力强;思想敏捷;自信心强;极力避免失败,不断驱使自己前进;讲求实际,注重现在;亲近上级,疏远下级;独立生活;忠诚组织。

2.美国学者吉赛利在20 世纪60年代指出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率有关,认为凡自信心强而魄力大的领导者,成功机率较大。

二、领导行为学派阶段。

由于领导品质研究方法没有产生预期的结论,领导学研究人员在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从20 世纪40 年代起逐渐将领导的研究重点从领导者的品质特征转移到对其行为的研究上来,即研究领导者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领导者是谁,他与职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行为理论强调一个有效领导的行为,而不是判断谁应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

由于行为能被观察、能被测量,比品质更具有客观性、更精确,行为研究比特质研究更为有利。

这段时期的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集中研究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二是研究什么样的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

1.弗莱西曼的研究。

该研究确立了领导行为研究的两个最基本考察维度:关怀维度和定规维度。

其中关怀维度即领导者对与员工的信任和尊重的程度。

定规维度即为达到一定目标,领导者对不同角色进行分配和定位的倾向程度。

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四种领导方式:高关怀—高定规、高关怀—低定规、低关怀—高定规、低关怀—低定规。

该研究表明: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工作效率和职工情绪有直接的影响。

2.管理方格图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管理学者罗伯特•布莱克和简•默顿设计的管理风格图,考察了“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维度,每个维度由低到高被分别赋予从1到9九个值,由此出发提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A.(1,1)型:对生产和人都不关心,即“缺乏型领导”;B.(9,9)型:对生产和人都极关心,即“团队型领导”;C.(1,9)型:对人最大关心即“乡村俱乐部型领导”;D.(9,1)型:对生产最大关心,即“任务型领导”;E.(5,5)型: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居中,即“中庸之道型领导”。

团队型领导模式被认为是最理想、最有效。

该模式将“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两方面结合起来,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相结合,从而形成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布莱克和默顿认为,领导者应该客观分析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为团队型管理,以求得极高的效率。

3.卢因的领导风格理论。

在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理论还有卢因的领导风格理论,卢因等人提出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领导风格,他们得出结论:只有在民主的领导风格下,才能达到群体的高生产率和群体的高满意率。

4.立克特的“第四种领导体制”。

利克特指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这一点。

因此,他提出了领导方式和风格有四种类型:专权独裁型、温和命令型、协商型和参与型,称为“四种领导体制”。

利克特认为只有第四种“参与型领导体制”才是效率高的,因为它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民主。

5.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

与利克特不同,罗伯特•坦南鲍姆和沃伦•施米特提出了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并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正确的,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错误的。

他们认为,领导有多种多样的风格,从以领导为中心的专制风格到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风格,存在7 种不同的领导风格,而选择哪种风格最为有用,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需要考虑领导者的个性因素、被领导者的因素、环境方面的权变因素。

三、权变领导理论阶段。

在领导行为理论研究的后期,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寻求解释领导的更为复杂的方法了。

特别是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要考虑情景因素了,到20世纪60 年代,这些因素被应用到领导研究当中。

1.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弗雷得•费德勒是率先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者,他使领导研究从考虑领导者本身因素的简单模型向包涵权变因素的复杂模型转变,逐渐形成了权变领导理论。

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领导者的个性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他自己所处的情境,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有效行为应随着下属的特点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该理论从三个维度考察了影响领导效果的环境:1)职位权利: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在什么程度上时群体成员遵从他的指挥;2)任务结构:任务能够得到明确阐明的程度和部属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3)上下级关系:群体成员爱戴信任领导,情愿乐于追随领导的程度。

该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两类:1)高LPC型,即趋向于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

2)低LPC型,即趋向于生产型的领导方式。

其研究表明: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两种环境中,注重任务的领导者工作时最有效的,当情况只是稍微不利或稍微有利时,注重人际关系的领导者工作是有效的。

对低LPC型,他首先关注的是工作任务的完成,环境较差情况下,首先关注任务的完成,当环境变好时,任务完成也不是问题,此时他考虑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低LPC型,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环境较差情况下,他将人际关系的改善放在优先位置,环境较好时,人际关系自然很融洽,此时他追求工作任务的完成。

从而环境较好和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应采取低LPC型方式;环境中等的情况下:采取高LPC型方式。

2.途径—目标理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伯特·J·豪斯教授提出了途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是扩充和完善了的的领导权变理论,以期望理论及对工作和对人的关心程度的模式为依据来进行研究。

该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影响着行为与目标之间的途径。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实现他的目标,有效领导者能够通过明确指明实现目标的途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扫清前进障碍,从而使其工作容易进行且保持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其工作效率取决于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目标并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

豪斯将领导风格分为以下4种类型:1)指导型:领导者让下属知道他对他们的期望、完成任务的进度安排及对完成的方式等给予具体的指导型意见,这种领导者事必躬亲;2)支持型:关心下属生活和幸福,考虑下属需求,努力营造愉快的组织气氛;3)参与型:领导者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充分考虑下属意见和建议,允许下属对上级决策施加影响;4)成就导向型:领导者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寻求改进业绩的办法,诱导下属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深信下属愿意实现高要求的指标。

豪斯认为“高工作”和“高关系”的组合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还应补充环境因素,应在考虑环境和下属这两个因素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3.成员交换理论。

在该阶段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理论是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由于时间压力等原因与部分下属建立了特殊关系,这些人被称为圈内人士,其他下属被称为圈外人士。

圈内人士与领导之间有更多的感情联系,更受领导信任和关照,他在服从领导时更为积极、主动,并能发挥最大的才智完成工作任务。

而圈外人士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是在权力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他们与领导接触少,也很少能得到领导额外的奖励和机遇。

因此,领导者与下属中不同成员的亲疏程度是影响领导绩效的重要变量。

4.其他理论。

此外在该阶段有影响的理论还有保罗•赫塞和肯尼斯•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的领导参与模型。

前者重视下属,认为正确的领导风格必须根据下属的成熟水平来确定,因为如果下属拒绝领导者,无论领导思想多么正确,计划多么周密,都只能是领导者自己的事,难以变成现实。

后一理论模型将领导行为和下属参与决策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1 ] 乐夫(编著) 领导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2 ]立言(主编) 行政领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竺乾威(等) 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 (美) 安弗莎妮·纳哈雯蒂(著) 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 ]唐兴霖(编著) 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7 ] (美) 尼古拉斯·亨利(著)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物,华夏出版社,2002[8 ]吴维库(等) 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A]12003 ,3 :7 - 13[9 ]刘建军从领导者到领导群:领导理论在21 世纪的变革,领导科学,2002 ,4 :34 -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